浙教版科学九年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综合能力提升

试卷更新日期:2021-09-2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在下列物质的溶液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能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 )。
    A、CuCl2 B、BaCl2 C、MgCl2 D、FeCl3
  • 2. 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称量物体的质量 D、蒸发氯化钠溶液
  • 3.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水硫酸铜吸水属于物理变化 B、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C、要测定某地采集到的雨水是否为酸雨,宜取用的试剂为pH试纸 D、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将鸡蛋放入稀盐酸中,鸡蛋壳表面冒出的气泡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 4. 常温下某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浓硫酸(浓硫酸中的水可以忽略不计),对于溶液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B、硝酸钾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 C、溶液的pH值将减小 D、硝酸钾的溶解度先增加后保持不变
  • 5.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四种用途中,主要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 B、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气体 C、用氢氧化钠处理酸性污水 D、电解氢氧化钠制取金属钠
  • 6. 下列各组中的物质(酸过量),依次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最终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氧化铜、碳酸钠、稀盐酸 B、硫酸钠、氯化钡、稀硝酸 C、硝酸银、氯化钠、稀硝酸 D、氯化镁、氢氧化钠、稀盐酸
  • 7. 下列物质混合,能发生反应且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
    A、铜丝与稀硫酸 B、稀硫酸与NaOH溶液 C、铁锈与稀硫酸 D、铜丝与AgNO3溶液
  • 8. 下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戊。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下右图要求的是(    )

     

    A

    Na2CO3

    Ca(OH)2

    NaOH

    HCl

    CO2

    B

    HCl

    Fe2O3

    H2SO4

    Zn

    CuCl2

    C

    C

    CuO

    HCl

    O2

    CO

    D

    A1

    H2SO4

    NaOH

    CuCl2

    A12O3

    A、A B、B C、C D、D
  • 9. 把8.9gMg、Zn合金放入200克质量分数为14.6%稀盐酸中,完全反应,产生0.4gH2 , 在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NaCl的质量为(    )
    A、46.8g B、23.4g C、52.5g D、26.25g
  • 10. 现有25g的KOH和K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K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39∶3,把该固体全部加入到盛有100g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120.6g,则烧杯中硫酸钾的质量为(        )
    A、4.8g B、9.6g C、17.4g D、34.8g
  • 11. 若将Ba(OH)2溶液逐滴加入到混有少量硝酸的MgSO4溶液中,所得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的质量变化符合下列图象的是(    )
    A、 B、 C、 D、
  • 12.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 13.  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无法鉴别的是(  )


    A、H2SO4 NaCl Na2CO3 CaCl2 B、HCl NaOH CuSO4 MgSO4 C、Na2CO3 K2SO4 BaCl2 HCl  D、NaNO3 HCl CaCl2 KOH
  • 14.  下列有关物质鉴别方案中,正确的是(  )


    A、Na2CO3、NaCl、KOH三种溶液,只用酸碱指示剂即可鉴别 B、MgCl2、NaOH、HCl、Na2SO4四种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 C、(NH42CO3、Ca(OH)2、BaCl2、HCl四种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 D、Fe2O3、CuO、C、Fe只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
  • 15.  下列所用试剂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试剂

    A

    鉴别浓硫酸与稀硫酸

    木条

    B

    鉴别氯化钡溶液与氯化钙溶液

    碳酸钾溶液

    C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D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A、A B、B C、C D、D
  • 16. 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其他试剂,只用组内溶液互相混合的方法,就能鉴别的一组是(        )

    A、Na2SO4、BaCl2、KNO3、NaCl B、Na2SO4、Na2CO3、BaCl2、HCl C、NaOH、Na2SO4、FeCl3、BaCl2 D、NaCl、AgNO3、NaNO3、HCl
  • 17. 为了鉴定某固体的成分,小王同学按下列方法进行实验,记录结果如下表:

    步骤

    实验方法

    结果

    1

    取样品加入适量的水

    难溶于水

    2

    取样品加入适量的盐酸

    产生气泡

    3

    将步骤2产生的气体通入

    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依据表中的记录结果,可以推断此固体可能为(    )

    A、碳酸钙 B、碳酸钠  C、氢氧化钠 D、硫酸钡
  • 18.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试验.先在试管Ⅱ中加入试剂乙,然后在试管Ⅰ中加入试剂甲,立即塞紧橡皮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Ⅱ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A、甲:NaHCO3、稀盐酸       乙:NaOH溶液 B、甲:Mg、稀硫酸         乙:Ba(NO32溶液 C、甲:MgO、稀盐酸        乙:AgNO3溶液 D、甲:Cu、稀硫酸         乙:BaCl2
  • 19.  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只有加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aCO3→CO2  B、Zn→ZnSO4 C、CuO→CuCl2   D、KOH→KCl
  • 20. 下列试剂中,能把稀硫酸、KOH溶液、CaCl2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 ( )


    A、KCl溶液 B、K2CO3溶液 C、稀盐酸 D、NaNO3溶液

二、填空题

  • 21. 判断下列物质组合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有(填序号)

    ①K2CO3+CaCl2   ②H2SO4+KCl   ③CuO+HCl          ④Fe+CuSO4   

    ⑤CO2+NaOH         ⑥K2SO4+BaCl2  ⑦Mg(OH)2+CuSO4  ⑧BaCO3+NaOH.

  • 22. 用毛笔蘸取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在竹片上画花,然后把竹片放在小火上烘干,再用水洗净,在竹片上就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样,一幅精美的竹片画就制成了。
    (1)、稀硫酸在烘干的过程中成为浓硫酸.使富含纤维素的竹片呈现黑色或褐色,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性,在这个过程中竹片发生了变化。
    (2)、直接用浓硫酸在竹片上画花具有危险性,必须将浓硫酸进行稀释。在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5%的稀硫酸,需用量筒量取毫升的蒸馏水,稀释时需要的仪器有烧杯和
  • 23. 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收集并检验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请回答:

    (1)、连接A、B装置时,应将A装置中的e连接B装置中的(填“a”或“c”)。
    (2)、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A装置的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

    ②打开a、c ,关闭b,向B中集气瓶内充入气体。

    ③关闭a、c,打开b,用冷毛巾捂住B中集气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装置中烧杯内液面  (填 “上升”、“下降”或“不变”)。

  • 24. 瑞安陶山甘蔗制糖有着悠久的历史。甘蔗制糖的部分环节为: 清洗甘蔗→压榨甘蔗→分离渣汁→蒸发浓缩→……,制糖的部分环节与下图的实验原理相同。

    (1)、在制蔗糖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属于变化。
    (2)、上述制糖环节中与下图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25. 某小组通过如下四组实验对稀硫酸部分化学性质进行验证:①Mg和稀硫酸:②MgO和稀硫酸;③Ba(NO32溶液和稀硫酸;④NaOH溶液和稀硫酸。实验结束后将所有反应后的溶液混合进行了以下操作,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为
    (2)、实验④无明显现象,再将打磨过的铁丝浸入该实验后的溶液中,仍无明显现象,据此(填“能”或“不能”)验证NaOH溶液和H2SO4发生反应。
    (3)、滤液b的成分中一定含有。(用化学式表示)
  • 26. 超临界流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新状态,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超临界CO2流体,其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将其用于从香兰草豆荚粉中提取香兰素(C2H8O3)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香兰素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

     ②由香兰素的乙醇溶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属于变化。

     ③以上提取香兰素的过程中,操作1的名称是

     ④超临界CO2流体按元素的组成分类属于

  • 27. 家庭生活中制作食品经常用到碳酸钠(苏打)和碳酸氢钠(小苏打),碳酸氢钠不稳定,在潮湿空气中缓慢分解,受热至65℃以上迅速分解,270℃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某同学为探究它们的性质差异,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实验。请回答:

    ①加热一段时间后,a、b两烧杯分别看到的现象是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②碳酸氢钠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③该装置设计的优点是

    ④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 28. 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科将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取少 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BaCl2 溶液呈中性)

    (1)、由甲图实验现象可以得出溶液呈性。
    (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
    (3)、图乙中,滴加足量的 BaCl2 溶液的目的是

三、解答题

  • 29. 化学肥料是用矿物、空气、水等做原料,经过化学加工精制而成的肥料,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养料。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化学肥料属于复合肥的是       
    A、氯化钾KCl B、尿素CO(NH2)2 C、氯化铵NH4Cl D、硝酸钾KNO3
    (2)、尿素的化学式为CO(NH2)2 , 100千克尿素中含有N元素多少千克?(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若某地尿素[CO(NH2)2]为2元/千克,碳铵(NH4HCO3)为0.8元/千克,某菜农想用40元钱买氮肥,请你通过计算告诉他,买哪种化肥更合算?
  • 30.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盛有固体氢氧化钠的试剂瓶破裂瓶盖处有“白毛”状物质(如图),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推断“白毛”状固体物质中含有碳酸钠,依据是
    (2)、他们取5g白色固体,加水配成20g溶液倒入烧杯中,将40g氯化钡溶液分成四等份,分4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g

    10

    10

    10

    10

    烧杯中所得溶液的质量/g

    28.03

    36.06

    44.09

    54.09

    次实验,加入的氯化钡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
    (3)、白色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 31. 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氢氧化钠固体,为测定这瓶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做如下实验:现取Wg样品(已充分干燥)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向烧杯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试分析计算回答:

    (1)、P点对应的溶液溶质是
    (2)、Wg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3)、在往烧杯内逐滴加入稀盐酸的过程中,有关溶液的各个量随盐酸质量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则正确的有
  • 32. 向含CuCl2和HCl的100克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200克,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Cu(OH)2质量关系如图,据图回答:
    (1)、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2)、m1为多少克?(列式计算)
    (3)、混合溶液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 33. 为了测定某种黄铜(铜和锌的合金)的组成,现取该黄铜样品碎屑100g,把400g稀硫酸分4次加入到该样品中,测得数据记录如下表:(Zn+H2SO4=H2↑+ZnSO4)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硫酸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剩余固体质量(g)

    87

    74

    67.5

    67.5

    (1)、第2次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74g,其成分中含物质。  
    (2)、该黄铜样品中铜和锌的质量比是。   
    (3)、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四、实验探究题

  • 34.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情境,回答问题。

    (1)、A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B实验中用溶液a代替水,吸收有毒气体效果会更好,溶液a可能是
    (3)、C实验薄铜片上红磷和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则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4)、D实验向盛有等高锰酸钾的a、b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加足量的水和汽油,充分振荡,试管中的高锰酸钾被溶解而形成溶液。
  • 35. 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的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BaCl2溶液呈中性)

    (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
    (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请在丙图中画出“生成CO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
  • 36. 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其分子式为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 点燃CH4之前应。8g CH4完全燃烧消耗32g O2 , 生成a g CO2和18g H2O,则a=

    ②由CH4在该流程中的作用表明: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也会伴随有变化(选填“能量”或“原子个数”)。

    (4)、尿素属于(选填“氮肥”“磷肥”或“钾肥”);写出NH3合成尿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7. 小胡晴霞在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装入分液漏斗中,先打开阀门K1 , 待氢氧化钠溶液完全进入广口瓶之后立即关闭K1 , 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K2 , 请填写现象:

    (1)、U型管左侧的液面 ;广口瓶中的液体出现浑浊.
    (2)、注射器中的液体自动喷出 ,U型管右侧液体变红.小胡晴霞将实验后的废液倒入烧杯中,过滤得白色沉淀和红色滤液.欲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加入

    若有气泡冒出,且红色消失

    原废液中的溶质为:Na2CO3 , NaOH

    ②另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若有白色沉淀出现,红色不消失

    原废液中的溶质为:

  • 38. 做酸碱实验时,小敏将稀盐酸逐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如图),发现一直无明显现象,突然想起忘记加无色酚酞试液,为探究反应的进程,过程如下:(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 

    【建立猜想】①氢氧化钡过量  ②盐酸过量  ③ 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设计】

    步骤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得出猜想①错误。

    步骤二:继续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重新取样,滴加少量AgNO3溶液

    白色沉淀

    猜想②正确

    重新取样,滴加足量Na2CO3溶液

    ________

    猜想②正确

    白色沉淀

    猜想③正确

    (1)、你是否认同方案Ⅰ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2)、表格空白处的实验现象是:
    (3)、【表达交流】为确定猜想②是否正确,还可以选择的试剂有

    A.紫色石蕊试液

    B.二氧化碳

    C.镁条

  • 39. 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
    (1)、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根据上图所示实验,当看到烧杯中溶液颜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

    由此可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

    (2)、探究上述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

    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稀硫酸过量

    方案二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稀硫酸过量

    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填“方案一”或“方案二”)。请你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 , 实验可能的现象及对应的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