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考数学历年真题分类卷13 三角形的性质及变换

试卷更新日期:2021-09-27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重叠,则 1 的度数为(   )

    A、45° B、60° C、75° D、105°
  • 2. 工人师傅常常利用角尺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来平分一个角.如图,在 AOB 的两边 OAOB 上分别在取 OC=OD ,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点 CD 重合,这时过角尺顶点 M 的射线 OM 就是 AOB 的平分线.这里构造全等三角形的依据是(   )

    A、SAS B、ASA C、AAS D、SSS
  • 3. 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于点D、E,连接AE,若AE=4,EC=2,则BC的长是(   )

    A、2 B、4 C、6 D、8
  • 4. 如图,在△ABC中,∠A=70°,∠C=30°,BD平分∠ABC交AC于点D,DE∥AB,交BC于点E,则∠BDE的度数是(  )

    A、30° B、40° C、50° D、60°
  • 5.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与长度为5的线段能组成四边形的是(   )
    A、1,1,1 B、1,1,8 C、1,2,2 D、2,2,2
  • 6. 如图,点A、B、C、D、E在同一平面内,连接 ABBCCDDEEA ,若 BCD=100° ,则 A+B+D+E= (   )

    A、220° B、240° C、260° D、280°
  • 7. 如图,在 4×4 的正方形网格中有两个格点A、B,连接 AB ,在网格中再找一个格点C,使得 ABC等腰直角三角形,满足条件的格点C的个数是(   )

    A、2 B、3 C、4 D、5
  • 8. 如图, ABC 中, BDABBDAC 相交于点D, AD=47ACAB=2ABC=150° ,则 DBC 的面积是(   )

    A、3314 B、9314 C、337 D、637
  • 9. 在△ABC中,AB=1,BC= 5 ,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AC长度的是(   )
    A、2 B、4 C、5 D、6
  • 10. 如图,在 ΔABC 中, BAC=108° ,将 ΔABC 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 ΔAB'C' .若点 B' 恰好落在 BC 边上,且 AB'=CB' ,则 C' 的度数为(  )

    A、18° B、20° C、24° D、28°
  • 11. 如图所示的网格由边长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点 ABCDEFG 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则 ΔABC 的重心是(    )

    A、D B、E C、F D、G
  • 12. 下列长度的3根小木棒不能搭成三角形的是(    )
    A、2cm,3cm,4cm B、1cm,2cm,3cm C、3cm,4cm,5cm D、4cm,5cm,6cm
  • 13.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224 B、56 ,12 C、572 D、6810
  • 14. 一副三角板如图摆放(直角顶点 C 重合),边 ABCE 交于点 FDEBC ,则 BFC 等于(    )

    A、105° B、100° C、75° D、60°
  • 15. 在如图所示的象棋盘(各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相等)中,根据“马走日”的规则,“马”应落在下列哪个位置处,能使“马”、“车”、“炮”所在位置的格点构成的三角形与“帅”、“相”,“兵”所在位置的格点构成的三角形相似(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 16. 已知n正整数,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n+2、n+8、3n,则满足条件的n的值有( )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二、填空题

  • 17. 如图,在 ABC 中,点D、E分别在 BCAC 上, B=40°C=60° .若 DE//AB ,则 AED= ° .

  • 18. 如图,在 ABC 中, AC=3BC=4 ,点D、E分别在 CACB 上,点F在 ABC 内.若四边形 CDFE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则 sinFBA= .

  • 19. 如图,点A,B,C,O在网格中小正方形的顶点处,直线l经过点C,O,将 ABC沿l平移得到 MNO,M是A的对应点,再将这两个三角形沿l翻折,P,Q分别是A,M的对应点.已知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等于1,则PQ的长为.

  • 20. 如图(1),△ABC和△A′B′C′是两个边长不相等的等边三角形,点B′、C′、B、C都在直线l上,△ABC固定不动,将△A′B′C′在直线l上自左向右平移.开始时,点C′与点B重合,当点B′移动到与点C重合时停止.设△A′B′C′移动的距离为x,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则△ABC的边长是.

  • 21. 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1和4,若第三边的长为偶数,则第三边的长是.
  • 22. 《九章算术》中有一道“引葭赴岸”问题:“仅有池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题意是:有一个池塘,其地面是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一棵芦苇AB生长在它的中央,高出水面部分BC为1尺.如果把芦苇沿与水池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边,那么芦苇的顶部B恰好碰到岸边的B'(示意图如图,则水深为尺.

  • 23. 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 AB=BC=BD .设 ABC=α ,则 ADC= (用含 α 的代数式表示).

  • 24. 如图.在 RtABC 中, C=90°AF=EF .若 CFE=72° ,则 B= .

  • 25. 如图,在 ABC 中, AC=BC ,矩形 DEFG 的顶点D、E在 AB 上,点F、G分别在 BCAC 上,若 CF=4BF=3 ,且 DE=2EF ,则 EF 的长为.

  • 26. 如图,在 RtABC 中, ACB=90° ,点D是 AB 的中点,过点D作 DEBC ,垂足为点E,连接 CD ,若 CD=5BC=8 ,则 DE= .

  • 27. 如图, BEABC 的中线,点F在 BE 上,延长 AFBC 于点D.若 BF=3FE ,则 BDDC= .

  • 28. 在 ΔABC 中,若 AB=6ACB=45° ,则 Δ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 29. 如图,在△ABC中,BC=3,将△ABC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 , 点P、Q分别是AB、A1C1的中点,PQ的最小值等于.

  • 30. 如图,将分别含有 30°45° 角的一副三角板重叠,使直角顶点重合,若两直角重叠形成的角为 65° ,则图中角 α 的度数为.

  • 31. 如图所示的网格由边长为 1 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点 ABC 、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分别为 (36)(33)(72) ,则 ABC 内心的坐标为.

  • 32. 如图,在△ABC中,AB=AC,∠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E为AB的中点,若BC=12,AD=8,则DE的长为.

  • 33. 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ABC和△DEF的顶点都在网格线的交点上.设△ABC的周长为C1 , △DEF的周长为C2 , 则 C1C2 的值等于.

  • 34. 《九章算术》是中国传统数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奠定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基本框架.如图所示是其中记载的一道“折竹”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三尺,问折者高几何?”题意是:一根竹子原高1丈(1丈 = 10尺),中部有一处折断,竹梢触地面处离竹根3尺,试问折断处离地面多高?答:折断处离地面尺高.

  • 35. 如图,在 ABC 中,按以下步骤作图:

    ①以点B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B、BC于点D、E.

    ②分别以点D、E为圆心,大于 12DE 的同样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F.

    ③作射线BF交AC于点G.

    如果 AB=8BC=12ABG 的面积为18,则 CBG 的面积为.

  • 36. 如图,线段AB、BC的垂直平分线 l1l2 相交于点O,若 1= 39°,则 AOC =.

  • 37. 如图,在 ABC 中, B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 BCAB 于点E、F.若 AFC 是等边三角形,则 B= °.

  • 38. 如图,在 ABC 中, B=45°AB=62 ,D、E分别是 ABAC 的中点,连接 DE ,在直线 DE 和直线 BC 上分别取点F、G,连接 BFDG .若 BF=3DG ,且直线 BF 与直线 DG 互相垂直,则 BG 的长为.

  • 39. 直线 y=xl  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在坐标轴上,若△ABC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最多有.
  • 40. 如图,直线 abΔABC 的顶点 C 在直线 b 上,边 AB 与直线 b 相交于点 D .若 ΔBCD 是等边三角形, A=20° ,则 1°

  • 41. 如图, MAN=60° ,若 ΔABC 的顶点 B 在射线 AM 上,且 AB=2 ,点 C 在射线 AN 上运动,当 Δ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 BC 的取值范围是.

  • 42. 如图,在△ABC中,BC= 6+2 ,∠C=45°,AB= 2 AC,则AC的长为.

  • 43. 如图,在△ABC中,BC的垂直平分线MN交AB于点D,CD平分∠ACB.若AD=2,BD=3,则AC的长为.

  • 44. 在△ABC中,AB=4,∠C=60°,∠A>∠B,则BC的长的取值范围是.

三、作图题

  • 45. 如图, ΔABC 中, C=90AC=4BC=8

    (1)、用直尺和圆规作 AB 的垂直平分线;(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2)、若(1)中所作的垂直平分线交 BC 于点 D ,求 BD 的长.

四、解答题

  • 46. 如图,三条笔直公路两两相交,交点分别为A、B、C,测得 CAB=30°ABC=45°AC=8 千米,求A、B两点间的距离.(参考数据: 21.431.7 ,结果精确到1千米).

  • 47. 如图,有一池塘 . 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的点C , 连接AC并延长到D , 使 CD=CA. 连接BC并延长到E , 使 CE=CB. 连接DE , 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 . 请说明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的理由.

五、综合题

  • 48. 如图,B、F、C、E是直线l上的四点, AB//DEAB=DEBF=CE .

    (1)、求证: ABCDEF
    (2)、将 ABC 沿直线l翻折得到 A'BC .

    ①用直尺和圆规在图中作出 A'BC (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②连接 A'D ,则直线 A'D 与l的位置关系是 .

  • 49. 如图,已知锐角 ABC 中, AC=BC .

    (1)、请在图1中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作 ACB 的平分线 CD ;作 ABC 的外接圆 O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在(1)的条件下,若 AB=485O 的半径为5,则 sinB= .(如需画草图,请使用图2)
  • 50. 已知:如图, ACDB 相交于点O, AB=DCABO=DCO .

    求证:

    (1)、ABODCO
    (2)、OBC=OCB .
  • 51. 如图,方格纸上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ABC的顶点A、B、C都在格点上(两条网格线的交点叫格点).请仅用无刻度的直尺按下列要求画图,并保留画图痕迹(不要求写画法).

    (1)、将△ABC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点B的对应点为B1,点C的对应点为C1 , 画出△AB1C1
    (2)、连接CC1 , △ACC1的面积为
    (3)、在线段CC1上画一点D,使得△ACD的面积是△ACC1面积的 15 .
  • 52. 如图, ACBD 交于点O, OA=ODABO=DCO ,E为 BC 延长线上一点,过点E作 EF//CD ,交 BD 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 AOBDOC
    (2)、若 AB=2BC=3CE=1 ,求 EF 的长.
  • 53. 如图, ACBCDCECAC=BC . DC=ECAEBD 交于点 F .

    (1)、求证: AE=BD
    (2)、求 AFD 的度数.
  • 54. 如图,已知 AB//CDAB=CDBE=CF .

     

    求证:

    (1)、ΔABFΔDCE
    (2)、AF//DE .
  • 55. 问题1:如图①,在四边形 ABCD 中, B=C=90°PBC 上一点, PA=PDAPD=90° .

    (1)、求证: AB+CD=BC .
    (2)、如图②,在四边形 ABCD 中, B=C=45°PBC 上一点, PA=PDAPD=90° .求 AB+CDBC 的值.
  • 56. 已知:如图,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 EA//FBEA=FBAB=CD .

    (1)、求证: E=F
    (2)、若 A=40°D=80° ,求 E 的度数.
  • 57. 如图1,点B在线段 CE 上,Rt△ ABC ≌Rt△ CEFABC=CEF=90°BAC=30°BC=1 .

       

    (1)、点F到直线 CA 的距离是
    (2)、固定△ ABC ,将△ CEF 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使得 CFCA 重合,并停止旋转.

    ①请你在图1中用直尺和圆规画出线段 EF 经旋转运动所形成的平面图形(用阴影表示,保留画图痕迹,不要求写画法)该图形的面积为

    ②如图2,在旋转过程中,线段 CFAB 交于点O,当 OE=OB 时,求 OF 的长.

  • 58. 如图,在△ABC中,AB=AC.将△ABC沿着BC方向平移得到△DEF,其中点E在边BC上,DE与AC相交于点O.

    (1)、求证:△OEC为等腰三角形;
    (2)、连接AE、DC、AD,当点E在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ECD为矩形,并说明理由.
  • 59. 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分别在AB、AC上,BD=CE,BE、CD相交于点0;

    求证:

    (1)、ΔDBCΔECB
    (2)、OB=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