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9-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在新冠疫情期间,化学对于人民生命安全保障提供了巨大帮助。下面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温度计测量体温 B、研制抗疫药品 C、医护物资调配 D、缝制防护服2. “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或认识与之不相符的是( )A、注意饮食卫生,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 B、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C、购物时提倡用布袋等环保袋 D、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3. 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经常用到氮气,下列关于氮气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防止食品变质 B、用于生产氮肥 C、液化后提供低温 D、气焊时用做保护气4. 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水银柱上升﹣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物质中氧原子数不同 C、石墨质地很软,而金刚石坚硬﹣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D、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5. 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6. 下面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烟 D、木炭在氧气里燃烧发出红光,冒白烟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到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 B、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取 1~2 mL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外壁不用保持干燥 D、取用10mL液体用到的仪器只有量筒8. 《流浪地球》的热播让普通人了解到“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它含有70%的氮气(体积分数)、20%以上的氧气,还有CO2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 B、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会迅速熄灭 C、利用利用红磷燃烧,可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在太空中呼吸“人造空气”时,氧气消失但氧原子并未消失9. 基本仪器的规范使用很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氯化钠固体 B、检查气密性 C、加热液体 D、滴加液体10. 如下图所示,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11.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B、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作为燃料 C、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用于灭火 D、活性炭有吸附性,在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以制白糖12. 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使用金属铝的年代早于铜、铁 B、“真金不怕火炼”表明金(Au)在高温条件下也很难与氧气反应 C、武德合金的熔点高,可用于制造保险丝 D、将生锈的菜刀浸泡在食盐水中,可除去其表面的铁锈13. 往AgNO3、Cu(NO3)2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大量金属离子是( )A、Cu2+、Fe2+ B、Mg2+、 Fe2+ C、Cu2+、Mg2+、Fe2+ D、Ag+、Cu2+、Mg2+、Fe2+14. 化学实验是应用化学知识拓展化学思维,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认真分析以下实验,其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探究燃烧条件 B、验证生石灰遇水放热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15. 小雪同学学习了氧气的相关知识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下列四个图象是他总结反映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用相等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 D、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二、填空题
-
16. 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探究。(1)、取少量榕江水于小烧杯中,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发现泡沫很少且有大量浮渣。说明榕江水是(填“硬水”或“软水”)。(2)、向水中加入可以除去水中的异味色素。(3)、明矾能作絮凝剂,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后生成具有吸附作用的胶状物氢氧化铝。其中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4)、近几年,常用环保高效的新型消毒剂ClxOy , (相对分子质量67.5)进行消毒。该物质中,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则该消毒剂的化学式为。(5)、电解水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如图)(填“a”或“b”)管生成的气体是氢气,请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三、综合题
-
17.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有重要意义。(1)、下图物质是由不同粒子构成的,请用化学符号表示出构成这些物质的粒子。
构成的粒子是
构成的粒子是
构成的粒子是
(2)、下图所示为某些元素和原子结构的部分信息。甲图所示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 乙图所示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 丙图所示的粒子属于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3)、N(NO2) 3是科学家 2011 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试计算N(NO2) 3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N(NO2) 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终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四、综合题
-
18. 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相关问题。(1)、写出仪器的名称:a , b。(2)、实验室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3)、用装置E收集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①实验前,将集气瓶装满水
②开始反应后,有气泡冒出则将导气管口移入集气瓶
③当看到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将玻璃片盖上集气瓶再移出水槽
④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
(4)、装置F装满水相当于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应该从端进。(填“甲”或“乙”)。(5)、氢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金属锌粒和稀硫酸溶液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请在A-E中选择)的(填字母,下同),若要收集比较纯净的氢气可选上图(请在A-E中选择)的装置。19. “十一”假期,小英同学到上海博物馆去参观,发现博物馆内许多铜制品表面有一层绿色物质。绿色物质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化学活动课上,同学们设计实验对这种绿色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①铜在空气中易生成铜锈,它为绿色,其主要成分是Cu2(OH)2CO3;②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能变为蓝色。
探究活动一:验证铜锈的组成。
(进行实验1)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实验。
(1)、(猜想)铜锈加热后会生成哪些物质呢?甲说:氧化铜;乙说:氧气;丙说:水;丁说:二氧化碳;戌说:二氧化氮。有位同学一眼就发现,上述五位同学,有一位说错了。请你指出是谁?;请说出你判断的理由。(2)、(进行实验1)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按如图组装仪器,装入药品。
②加热铜锈,直至不再有气体产生,停止加热
绿色固体变为黑色;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加热铜锈生成的物质有;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③冷却后,向试管中固体加入适量稀硫酸,稍加热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3)、探究活动二:探究铜生锈的条件。(进行实验2)同学们进行了下面的4个实验,每天观察一次现象,一段时间后,发现只有实验4中的铜丝生锈了,且与水接触的部分生锈更明显。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与结论
实验1
在干燥环境中铜不生锈
实验2
铜仅与氧气和水接触,不生锈
实验3
铜仅与二氧化碳和水接触,不生锈
实验4
铜生锈,它生锈的条件是
(4)、(反思与拓展)①实验2和3中使用的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
②如果要除去铜制品表面的铜锈,可以用稀盐酸浸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 氨气(NH3)的合成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合成氨工艺的主要流程如下:(1)、合成塔中的反应必须在高温、高压并使用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2)、从合成塔排出的气体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3)、在生产NH3的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21.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甲属于混合物,常温常压下为气体,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乙在甲中约占1/5体积,丁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且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这些物质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一物质通过一步能转化为另一物质,“—”表示连接的两物质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甲是(填名称)。(2)、从甲中分离出乙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若丙属于非金属单质,则丙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五、计算题
-
22. 为测定鸡蛋壳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小华同学取10g洗净、晾干并研磨成粉末的鸡蛋壳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稀盐酸,测得产生气体和加入稀盐酸的数据如下表(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它成分不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也不含有钙元素)。
加入稀盐酸质量/g
20
40
60
80
100
产生的气体质量/g
0.88
1.76
2.64
3.52
3.96
(1)、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2)、鸡蛋壳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实验过程中对测定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有影响的有 填序号 。A盐酸的质量分数过大
B鸡蛋壳没有充分研磨
C鸡蛋壳没有晾干
(3)、在图中画出鸡蛋壳加入稀盐酸质量为0~100g时产生的气体与加入稀盐酸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