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重点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9-2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
1. 商朝前期,龟甲占卜所问巨细无遗,包括祭典、任免、征伐等大事公事,及疾病、生育等小事私事;而后期则仅及于祭祀、田猎征伐等例行公事大事。前期由贞人选卜问内容,宣布占卜结果;后期则由商王自选卜辞内容,甚至自己判断吉凶。这反映出商朝( )A、神权与王权共治的特点 B、封建迷信观念占统治地位 C、王权的地位逐渐上升 D、神权与王权矛盾日益激化2. 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证,又规定受封者应“以供王职”“法则周公”,并将这些载入文告,公布于世。这一做法旨在( )A、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 B、突出周天子权力的至高无上 C、缓和周王与诸侯之间的矛盾 D、推动诸侯为周王朝开疆拓土3. 有学者认为,周平王东迁以后,王政衰微,霸政迭兴,甚至“陪臣执国命”。然而,这既不能证明西周分封制造成了城邦民主制,也不能证明专制程度的减弱。相反,正是经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中国的君主专制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该学者认为西周时期( )A、君主专制制度业已形成 B、经历过城邦民主制阶段 C、分封制不利于国家统一 D、中央集权制度初步确立4. 根据下表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评价
出处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封建论》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藏书》
A、秦始皇制定了统一的法律 B、秦建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 C、秦始皇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D、高度评价秦朝的统一及制度5. 据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领文武大臣及儒生博士到泰山,举行封禅大礼;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曾率大臣及军队到黄帝冢,举行祭祀之礼。由此可见,这些“礼”有利于( )A、营造家国一体的心理认同 B、丰富集权统一的文化内涵 C、构建君权神授的统治秩序 D、清除宗法分封的制度残余6. 汉初刘邦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王。后经过一系列斗争,收回并撤销大多数异姓封国,遂定“白马之盟”,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保持传统政治体制稳定 C、确保同姓宗族拱卫中央 D、完善秦朝创立的郡县制7. 顾炎武称:“唐制,凡诏敕皆经门下省,事有不便,得以封还。而给事中有驳正违失之掌,著于《六典》……人臣执法之正,人主听言之明,可以并见。”顾炎武所评述的制度( )A、体现了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B、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 C、反映了君臣关系趋于平等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8. 西周的教育体系中,执行教育任务的有“师”和“儒”两种人,这两种人都是官吏。春秋时期,官师分离,“师”“儒”流入民间,处于政体基层的“乡校”有的成为民间私塾。这种变化( )A、与察举制的推行密切相关 B、推动了完备教育体系的形成 C、有利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D、得益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9.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韩非子主张“万乘之主(注:指君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由此可知( )A、儒家与法家都重视道德 B、三者均认同国家一统 C、孔孟和韩非均推崇霸道 D、儒法都主张王权独尊10. 董仲舒完善了“天人感应”的灾异说。从理论上来看,它能够让官员利用灾异来限制皇权,但从现实运用上看,结果却背离了理论设计的初衷,沦为儒生官员政治斗争的工具,而君主往往成为灾异解读的裁判者。这主要是因为( )A、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B、理论设计存在先天不足 C、灾异解释缺乏权威性 D、官僚集团内部斗争尖锐11. 汉代,从刘邦之子汉惠帝刘盈开始,谥号以复谥为主,且第一个字都用“孝”字。如汉惠帝谥号孝惠皇帝、汉武帝谥号孝武皇帝等。这可以用来说明( )A、独尊儒术已经成为定势 B、儒学逐渐实现了世俗化 C、汉代道德政治渐趋形成 D、君权受到宗法关系制约12. 先秦时期,粮食加工方式非常简单,人们多以粒食为主,且多为两餐制。秦汉时期,人们由两餐制逐渐向三餐制过渡,且随着石磨的广泛应用,磨制面粉越来越容易,面食的品种也更加丰富。由此可知,秦汉时期( )A、农作物的种类大大增加 B、生产工具出现根本变革 C、农业发展推动饮食变迁 D、民众温饱问题得以解决13. 下面是从战国到晚清时期的牛耕图。据此可知,中国古代( )
A、精耕细作的生产观念 B、民为邦本观念的传承 C、重农政策的源远流长 D、农耕技术的发展缓慢14. 从目前发现的遗址看,战国既有专门性的铸钱作坊,也有和礼乐器、车马器、工具、兵器等一起铸造的综合性作坊,当时诸侯国国都有作坊,一些地方郡县也有。该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周王室权力已衰微 B、社会政治环境动荡 C、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D、各国货币需求增加15. 汉初,丝织品专供贵族消费。到汉代中后期,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奴仆婢妾皆可衣丝文绣。这一变化反映了( )A、贫富差距进一步缩小 B、等级观念的消亡 C、先进纺织技术的推广 D、平民政治的发展16. 秦朝吏员的称谓较为混乱。如啬夫一职,使用较为广泛,有时指国家正式官员,有时指吏员,且不同职责、不同系统的吏员均以啬夫命名的现象也很多。这表明( )A、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 B、秦朝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 C、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 D、国家任用人才具有广泛性17. 1033年,范仲淹奏言:“今江宁府有新旧逃户七千三百……缘江南道东路诸色租税甚多,地薄民贫。”苏轼感叹:“吴、蜀有可耕之人,而无其地。”据此推知,宋代江南部分地区( )A、人地矛盾显现 B、农业注重精耕细作 C、小农经济盛行 D、水稻种植面积扩大18. 顾炎武以大量史料证明,在中国古代的礼制中,“君”的称谓乃是“上下之通称”,不仅帝王可以称君,诸侯可以称君,大夫可以称君,而且女儿可以称父亲为君,媳妇可以称公爹为君,妻妾可以称丈夫为君等等。这体现了顾炎武( )A、弘扬道德,肯定传统礼制 B、教化民众,主张社会秩序 C、质疑君权,具有启蒙精神 D、反对空谈,倡导经世致用19. 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注:均为命案)年代
案件总数
长工案件
短工案件
雍正
1721~1740
40
40
19
乾隆
1741~1760
81
37
44
1761~1780
93
43
50
1781~1800
131
48
83
嘉庆
1801~1820
283
107
176
某学者据上表数据得出“乾隆年间农村雇工关系迅速增加”的结论,引起学界的质疑。学界最可能质疑的是( )
A、 案件总数的记录不准确 B、长工和短工案件缺乏对比 C、人命案件发生原因复杂 D、数据统计的来源出处不当20. 考古研究表明,距今5000-3000年左右的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雕像造型特点、艺术风格及表现手法与西亚地区考古发现的雕像相似;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大量来自于印度洋的环纹贝以及东南亚的象牙。这说明三星堆文明( )A、源远流长 B、以农业为基础 C、高度繁荣 D、与域外有交流21. 汉武帝时期,河套和河西广大地区纳入汉朝统治版图。此后,朝廷在这些地区兴办学校,传授儒家思想。这一举措( )A、解决了王国问题 B、确立了儒学正统 C、促进了文化认同 D、消灭了边患危机22.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中期后,东京城的蔬菜种植由城内逐渐向城郊转移,京郊蔬菜、花卉园圃产业得以迅速发展。这反映了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 B、坊市制度突破 C、市场管理强化 D、市民阶层壮大23. 元朝各行省总揽地方事务,但行省内部实行专人负责制和圆署会议制,行省长官受同僚协助或制约。这说明元朝( )A、行政效率降低 B、君主专制强化 C、内部动乱消除 D、中央集权加强24. 下表是清代江南地区402位进士来源情况统计,其中有14人信息不详。由此可见,清代江南地区( )地域
人数
比例(%)
城市
324
83.5
市镇
50
12.9
农村
14
3.6
A、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B、人才选拔范围缩小 C、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D、世家大族影响巨大25. 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一书中提到,19世纪和20世纪的中国人民——他们不仅是文化上而且是政治上的爱国者,有着从看起来优越的地位的经历,一下子坠落到一种卑微地位。这一转变( )A、源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 B、促使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内地 C、主要因罪恶的鸦片贸易而诱发 D、体现了中西文明存在着明显差异26. 曾国藩和洋务派把他们的做法称为“隐图自强”,意即对洋人的侵略隐忍退让,示人以弱,使其难于发觉,而暗地里则奋发图强,待其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赶上洋人,再与之一决雌雄,争回主权。“隐图自强”的做法( )A、体现了洋务派处理洋务的策略 B、反映了洋务派的内政外交主张 C、成为实施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阐释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27. 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之伟大,不仅仅在于它推翻了一个王朝,而且在于它使得一切恢复帝制的尝试,都只能成为昙花一现的丑剧。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彻底否定了传统的等级制度 B、扫荡了崇拜权威的政治心理 C、促进了社会下层民众的觉醒 D、推动了思想文化领域的转型28. 下表为陕甘宁边区1937~1940年财政收入统计的百分比情况表。这反映出当时陕甘宁边区( )项目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合计
全部岁入
100
100
100
100
100
外援
77.2
51.69
85.79
70.5
82.42
其他
22.8
48.31
14.21
29.5
17.58
A、财政具有对外依赖性 B、得到华侨的大力支援 C、经济形势之日益恶化 D、遭到国民党经济封锁29. 1953年底,农业合作化进一步发展,国家从面向农户征收农业税转向面向农民集体征税,保证了国家汲取农业剩余以支持城市工业发展。1954年,全国粮食生产计划因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水灾没有完成,但粮食收购却比原计划多购了一百亿。这表明当时( )A、 农业合作化深受欢迎 B、对苏联经验的借鉴比较成功 C、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D、农村贫困落后面貌得以改变30. 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刊《循环日报》,论天下大势,议治国方略。其《达民情》一篇开头即“善治国者,必先使上下之情不形扞格(矛盾),呼吁必闻,忧戚与共,然后弊无不革,利无不兴。”王韬旨在( )A、 参与维新变法 B、变革传统政治 C、号召民主革命 D、引进西方技术31. 1925年,中共四大在《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政党应该知道无产阶级参加民族运动,不是附属资产阶级而参加,乃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与目的参加。”“无产阶级是最有革命性的阶级”。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 )A、 探索出国共合作的有效途径 B、及时调整工作重心 C、认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 D、试图纠正右倾错误32. 下表为关内地区与东北地区机制棉布进口总量与平均进口税率变动示意图。(进口单位:匹)据上图可知( )
A、东北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关内受经济危机影响更严重 D、国家主权影响经济发展33. 1945年9月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各部队“急向所规定之受降集中地区之附近,完成一切受降准备。”“受降地点以外之重要城市之据点,应迅速以有力部队接防控置之。”“奸匪活动地域,应集中优势兵力择要封锁之。”这反映了( )A、 抗日战争进入到决胜阶段 B、国共关系彻底破裂 C、国民党急于争夺胜利果实 D、全面内战已经爆发34. 1983年,东莞县专业户、重点户、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应运而生、蓬勃发展,从事各种专业的劳动力6.87万人,占农业总劳动力的16.4%。这反映了当时( )A、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农村改革激发社会活力 C、国企改革取得初步成果 D、对外开放不断走向深入35. 古罗马社会早期“家父权”凸显,子女受家父严格控制。到了罗马帝国后期,父亲对子女抚养义务及处置子女财产受限制等这种充满自然理性的法律理念萌芽出现在罗马法中。这种变化表明( )A、罗马国家发展促使法律的完善 B、罗马万民法深受自然法的影响 C、商品经济发展冲淡了等级秩序 D、罗马法主要维护弱势群体利益36. 在这场以思想为主旋律的运动中,资产阶级用新的文化取代了以天主教神学为主导的封建旧文化,用对主客观世界及其联系的直接体验和深层思考打破了蒙昧主义的桎梏。对这一运动的理解正确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幻想破灭,反对宗教 C、反对禁欲,追求幸福 D、悖离传统,注重理性37. 下面是英国棉花进口量(按原产国分列的年平均百分比)数据分布图。据此可知( )A、美国棉花出口刺激了领土扩张 B、殖民地是英国棉花进口首要区 C、英国棉花进口结构潜在着危机 D、英国棉纺织业的规模世界领先38. 1919年4月12日星期六,莫斯科编车站机车库的15名工人在下班后,不要报酬从晚上8时加班工作到第二天清晨6时,完成了3台机车的修理任务。莫斯科铁路工人的这一创举得到了各地职工的响应,星期六义务劳动很快在全国开展起来。这一创举( )A、 保证了苏俄国内战争的胜利 B、体现了苏俄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C、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 D、有效改善了苏俄人民的物质生活39. 1943年4月,美国、英国各自提出了怀特方案和凯恩斯方案。随后美国陆续邀请各国专家到美国进行深入磋商和讨论。1944年6月,美国邀请各国代表召开了为期近两周的预备会议,讨论并整理基金和银行草案。7月1日,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这说明( )A、 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准备较充分 B、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 C、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 D、英国试图与美国平分天下40. 冷战结束后,在加强日美关系的同时,日本在欧美面前以“亚洲代表”自居;1992年日本通过《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法案》;20世纪90年代,日本海陆空军全部实现了指挥自动化、信息化。这表明,日本( )A、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B、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C、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D、试图在军事上称霸二、非选择题。(43、44为选做题,任选其一即可。)
-
4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以前,普通百姓的卫生管理概念十分淡漠,“时疫盛行,死亡相继”。进入近代,西方人在租界设立医院,使用西药与手术等治疗手段,让当时的中国人大开眼界,现代医学、卫生观念在中国生根发芽。近代士绅精英在与西方人接触过程中更加注重公共卫生观念的认同,认为清洁卫生带给他们自豪与强盛的民族心理。1905年,清未新政期间卫生司的设立,意味着全国范围内制度性的卫生行政就此起步。1910年,爆发于东北的东北大鼠疫真正使卫生行政事业和卫生观念深入人心,清政府专门颁布了《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火车防疫章程》等,地方卫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培育了大批医学卫生人才。“卫生”作为现代化、科学化的代名词,逐渐深入到乡村乃至家庭之中。
--摘编自张新冉《中国近代公共卫生观念的兴起》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迫切需要通过树立现代卫生观念来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虽然设置了国家、省、地(市)、县等各级卫生机构,但也设置了企事业单位和军队系统的卫生机构,机构重合现象十分严重。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把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作为重点,但人们的卫生观念仅停留在生物医学的层面,并没有实现向以健康生活为目标的转变,由于医疗资源的匮乏,重治疗轻预防的局面成为人们卫生观念进步的障碍。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部门并未与其他部门相互联系,认为“公共卫生就是卫生部门的事情”,其他行政部门、社区村镇并未把与健康有关的工作提上日程。
--摘编自冯显威、陈曼莉《现代公共卫生的概念特征及发展方向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卫生管理观念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卫生管理观念的特征,并简述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观念的局限中得到的启示。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西方三次科技(工业)革命与同一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简表。
世界
中国
19世纪40~60年代,英国、法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拓展海外市场
中国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爆发
20世纪40~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至今日,依然方兴未艾
中国在很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航天、电子计算机已经走在世界前列;2015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4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朝初年的赋役制度主要沿袭了前代的赋税制度。在这样的赋役制度下,本应承担较多赋役的地方豪强为了逃避田赋和徭役,便通过勾结地方官员,隐匿人口、伪造文书、修改田则。随着地方贪腐之风日盛,田地被富豪不断兼并,贫苦农民无田却承担重赋,整个国家财政根基受到侵蚀,底层矛盾也不断激化。为应对严峻的社会形势,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主要内容有:第一,“赋税合并”,即将徭役跟税收合二为一。第二,“摊派到家”,赋税或徭役直接面向人民。第三,“白银征收”,所有的赋税或徭役均以白银的形式由国家接收。第四,“直收直运”,一切金银均由国家派专人收取。一条鞭法推动中国古代传统的财政税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摘编自王人骏、赵海月《税制改革与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中期赋税制度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中期赋税制度改革的影响。4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斯大林格勒会战后,希特勒为了挽回颓势,调集东线的精锐部队,于1943年7月在苏德战场上发动了第三次夏季攻势,在库尔斯克100多公里长的狭窄地段,以90万兵力,配备了近2700辆坦克,上万门火炮和2000多架飞机,实行重点进攻,企图再次夺田战场主动权。由于1943年夏季苏军在兵员和装备的数量和质量上已占优势,事前又获悉了德国的意图和可能进攻的具体时间,所以不像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那样被迫应战,而是先放行动,调集了133万兵力,3400多辆坦克,近2万门火炮和2100多架飞机,还在后方集中了大量预备队待命。
战役从7月5日开始到8月23日结束。7月12日在普罗霍罗夫卡发生了二战中最大的坦克战,双方投入了约1200辆坦克。德军损失惨重,战役由此转折.苏军经过50天浴血奋战,歼灭德军约12万,坦克师和机械化师约1/3。从此,苏军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并展开全线反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库尔斯克会战苏军胜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库尔斯克会战苏军胜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