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实中、远华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9-1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林公忧国难,华夏患民暗。亮剑倾鸦片,扬威见赤心”。这首诗里提到的历史事件是180年前发生的(    )
    A、虎门销烟 B、黄海海战 C、廊坊之战 D、抗击沙俄入侵
  • 2. 1838年,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由此得出,他主张严厉禁烟的原因是(    )
    A、闭关锁国,腐败不堪 B、兵弱银荒,国力日衰 C、列强瓜分,国家危亡 D、惩治毒贩,打击侵略
  • 3. 《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说明(    )
    A、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 4. 19世纪初的一位英国商人说:“只要中国每人买一顶棉制睡帽,就够曼彻斯特所有工厂生产几十年。”这句话揭示了(    )
    A、中国人不喜欢棉纺织品 B、交通不畅导致英国棉制睡帽很难运到中国 C、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D、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 5. 《这才是晚清》中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大变局”是指(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殖封建社会 D、中国完全沦为大英帝国殖民地
  • 6. 鸦片战争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   )
    A、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 7.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这种变化与哪国有关?(    )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俄国
  • 8. 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能对此进行佐证的是(    )
    A、虎门销烟 B、圆明园遗址 C、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宝座 D、日军在旅顺
  • 9.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
    A、北伐失利 B、永安建制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 10. 观察漫画,它与哪一事件有关​​(    )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明定国是》 D、《海国图志》
  • 11. “1894年,洋务企业资本达263443元,占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材料说明洋务运动促进中国近代化的领域是( )
    A、政治 B、经济 C、思想 D、外交
  • 12. 鸦片战争后十几年间,民间指称和公文用语中“夷人”“夷酋”“夷船”“夷语”每每可见可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间指称和公文用语中“夷”逐渐被“洋”所取代。这反映了(    )
    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中国社会传统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D、清政府外交赢得了西方国家认同
  • 13.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辑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描写的民族英雄(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丁汝昌 D、邓世昌
  • 14. 2015年“丹东一号”水下考古队打捞起100多件文物,经确认为致远舰物品;2018年经远舰的残骸打捞成功,成为本年度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这些文物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研究(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5. 引发如下表所示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追签订了(    )

    时间

    1894年前

    1900年

    列强在华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16. “(甲午战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17. 一位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这描写的是(    )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人 C、邓世昌率军抗击日军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 18. 有学者认为:甲年中日战争“以清政府失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 19. 下列对戊戌变法(见下图所示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 20. 与下图所示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公车上书 C、百日维新 D、辛亥革命
  • 21.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 22. 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的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东交民巷时,不该出现的画面是(    )
    A、英法等国使馆林立 B、美国使馆在举办舞会 C、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D、驻扎着日俄等国军队
  • 23. 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中,最能直接反映下图漫画寓意的是(    )

    A、拆毁大沽炮台 B、赔偿白银45亿两 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24. 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史实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842年陈化成血战吴淞,力竭牺牲,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 B、1851年太平军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 C、1860年英法联军对北京西郊的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D、1895年日本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
  • 25.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B、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二、论述题

  • 26. 阅读下列材料,辨析作答。

    材料:在列强的侵略中,中国人民看到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先进性。慢慢地主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现代教育,开办工厂、矿场,建设铁路等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列强的侵略帮助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张旭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慢慢地主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是在那一场战争后?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作者的观点?请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说明。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鸦片战争后的一百余年里,中国和外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和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关税协定、领事裁判、租地造屋等基本内容,使中国社会开始了量变的过程。《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这显示了比租界和附属地更露骨的侵略性,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中国的国将不国。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三、综合题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81年李鸿章奏称:“招商局船不时驶往东南两洋,今且迅速开始赴西洋之先路。直、晋、豫等省旱灾之时,该局船承达赈粮,源源接济,救活无数灾民。往岁台湾、烟台之役,该局船运送兵勇迅赴机宜,均无贻误,洵于时事大局有裨。”

    ——摘编自朱荫贵《朱荫贵论招商局》

    材料二: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 部分)

    名称

    简况

    江南制造总局

    1865年李鸿章创办于上海。它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由外国人负责全部工程事务和制炮装炮

    福州船政局

    1866年创办,曾由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主持建厂和造船。共建造大小船只34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招商局”创立相关的历史事件?并概括招商局有益于“时事大局”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并概括表中所示军事工业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有何积极作用?
  •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制度黑暗统治,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富强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道路……”。

    材料二: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廷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瓜分危机更是迫在眉睫。康有为联合各省入京应试举人1300余人联名请愿,发动“公车上书”,提出“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等改良派的救国纲领。

    材料三: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摘编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1)、材料一中西方列强的“一巴掌”是指什么战争?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在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康有为认为造成“国弱”的主要因素。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
    (5)、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