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生物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9-18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 B、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 C、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D、维生素D和性激素在核糖体上合成
  • 2. 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真核细胞主要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细胞主要进行无丝分裂 B、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C、真核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的有序进行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且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 3. 将质壁分离的洋葱紫色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入清水中,液泡体积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a点相比,b点时细胞的液泡颜色变浅 B、与b点相比,c点时细胞的吸水速率较小 C、c点后细胞体积无变化,液泡内没有水分子进出 D、b点到c点过程中,细胞的吸水速率受细胞壁的限制
  • 4.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合成酶不只是存在于线粒体中 B、酶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C、酶的合成都经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D、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可以发挥作用
  • 5. 下图是酵母菌有氧呼吸过程图,①~③代表有氧呼吸的不同阶段,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在线粒体的不同部位进行 B、过程①和②产生乙的数量相等 C、缺氧条件下甲可以转化为乳酸 D、过程③释放的能量比①②多
  • 6. 用等容积的三个玻璃瓶甲、乙、丙,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分别测定两瓶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下表(不考虑化能合成作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透光玻璃瓶甲

    透光玻璃瓶乙

    不透光玻璃瓶丙

    4.9mg

    5.6mg

    3.8mg

    A、一昼夜后,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低 B、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叶绿体 C、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约为0.7mg D、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1.1mg
  • 7. 下列是有关二倍体生物细胞进行着丝点分裂所处时期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着丝点分裂不会导致DNA数目加倍 C、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D、若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则该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
  • 8. 下图是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图中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因转录的RNA。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幼红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相比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B、网织红细胞仍然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C、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D、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已表达
  • 9. 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利用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B、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小麦根尖成熟区细胞,可观察到染色体 C、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后,加热立即呈现砖红色 D、在分离新鲜小麦绿叶中色素时,若各条色素带较窄,可能是研磨时未加SiO2
  • 10. 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艾弗里借助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D、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主要遗传物质
  • 11. 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继续进行以下杂交实验:实验①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实验②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实验①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 C、实验①F2红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9,白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00% D、实验②中任取两株子代白花植株杂交均可得红花植株
  • 12. 先天性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症为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其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一对夫妻中丈夫正常,妻子未知,生育的4个孩子中,3个男孩正常,1个女孩患病。以下推断合理的是(   )
    A、夫妻双方中的妻子必为该病患者 B、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或X染色体上 C、子代3个正常1个患病是发生了性状分离 D、正常孩子为杂合子的概率是2/3或1
  • 13. 已知A、a和B、b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1号和2号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阴影部分是来自其他染色体的片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两对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能自由组合 B、1号染色体增加了部分片段,这种变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 C、若1号染色体上的b基因发生了缺失,则引起的变异为基因突变 D、减数分裂时若图中的b基因与B基因互换位置,则引起的变异为基因重组
  • 14. 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C、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D、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
  • 15. 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 16.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是预防人类遗传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B、研究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需在患者家系中随机抽样调查 C、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胎儿不会患遗传病 D、先天性心脏病是多基因遗传病,是否患病与基因有关,与环境无关
  • 17. 某种甲虫的体色有红色和黑色,由常染色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A)对红色(a)为显性,杂合子在雌性中表现为隐性性状,在雄性中表现为显性性状。经测定发现,一个足够大的该甲虫种群的雌性和雄性个体中,基因型 AA、Aa、aa个体数之比均为3∶2∶1,该种群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1 ,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 A 与 a 基因频率的比值为 2∶1 B、该种群黑色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1/5 C、F1中红色甲虫的基因型频率为1/3 D、该种群个体全部的 A 和 a 基因不能构成其基因库
  • 18. 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模式图,其中①②③为细胞外液,ABC为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③ B、因患肾炎,蛋白质大量流失,会使②液体量减少 C、③中含有血红蛋白,激素,无机盐,葡萄糖等成分 D、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②
  • 19. 马拉松是赛程超过40km、历时2h以上的极限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员会呼吸加快,大量流汗,每小时至少要消耗300g糖类,但运动员体内血糖的含量仍然稳定在0.9g/L左右。有关运动过程中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肌肉细胞呼吸消耗的血糖主要来自肌糖原分解和脂肪等的转化 B、大量出汗可使散热量等于产热量,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C、运动时主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 D、运动员的大脑皮层也会参与体内的水盐平衡调节
  • 20. 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依赖于Na+外流 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 21. 当肿瘤细胞过度表达表面的PD-L1时,会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使T细胞减少增殖或失活,从而失去识别和打击肿瘤细胞的能力,这是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在使用药物阻碍PD-L1与PD-1结合时,T细胞能正常增殖分化。下图为该机制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抑制肿瘤细胞表达PD-L1的药物能起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B、T细胞识别抗原X后会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C、T细胞识别和打击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D、抗PD-L1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会导致自身免疫病
  • 22. 生长素既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植物生长。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顶端优势现象是因为生长素在侧芽积累过多抑制生长 B、根的向地性和茎的向光性都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生长素是通过影响细胞内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 D、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根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 23. 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上的小型植食性动物,可大量啃食牧草,其洞穴常成为小鸟赖以生存的巢穴。若小鸟发现附近有猛禽,就会立刻扑扇翅膀并高声鸣叫,为鼠兔示警。鼠兔是藏狐的主要食物来源,而藏獒经常咬死藏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鼠兔、藏狐和藏獒之间形成一条食物链 B、小鸟为鼠兔传递的信息类型只有物理信息 C、一只藏獒捕食一只藏狐,将获得其10%~20%的能量 D、人类投放有毒物质控制鼠兔的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
  • 24. 科研人员对某森林里雌雄红眼绿鹃捕食时距地面的高度与活动时间进行了研究,绘制了下图所示的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区域的群落已演替到森林阶段,将不再发生演替 B、雌雄红眼绿鹃活动的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当红眼绿鹃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数量将会呈“J”型增长 D、雌雄红眼绿鹃捕食时距地面高度的差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 25. 关于生物多样性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施垃圾分类,有利于加快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引入外来物种是增加当地物种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C、海洋污染导致水产品体内毒素残留,鱼类比藻类更严重 D、湿地能蓄洪防旱,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二、综合题

  • 26. 某科研小组对同一湖泊中的甲、乙两种单细胞藻类在不同深度的水域中CO2的吸收量进行调查,实验的时间是中午12时至14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水深(m)

    0.5

    1.0

    1.5

    2.0

    3.0

    4.0

    6.0

    8.0

    CO2的吸收量(mg/H)

    1.4

    1.4

    1.3

    1.2

    1.1

    1.0

    0.9

    0.7

    1.7

    1.7

    1.6

    1.6

    1.4

    1.1

    0.7

    0.3

    (1)、光合作用中暗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光反应产生的(物质)参与暗反应的过程,因此光反应和暗反应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2)、表中数据不是光合作用真正固定CO2的量,要得到准确的光合作用数据,还应该在条件下,测定CO2释放量。
    (3)、两种藻类植物均表现为随水的深度增加,对CO2的吸收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两种藻类中更适应在深水层生存的是 , 判断的依据是。在不同深度水域中CO2含量相同的情况下,与水深1.0m处相比,水深8.0m处同种藻类叶绿体中C3的相对含量(填“较高”、“较低”或“相等”)。
  • 27. 豌豆是遗传学实验的重要材料,回答下列有关豌豆杂交实验的问题。
    (1)、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采用研究方法,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其中“成对的遗传因子”是位于上的等位基因,而位于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自由组合。
    (2)、某中学实验室有一包黄色圆粒豌豆种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其基因型(黄色、绿色分别由Y和y控制,圆粒、皱粒分别由R和r控制)。甲组同学准备利用单倍体育种法对这些种子进行基因型鉴定,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方案可行但不好,选择自交法进行鉴定。

    ①乙组认为甲组的方案不好的原因是

    ②按照乙组的方案对结果进行预测:若自交后代全部为黄色圆粒,则此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若自交后代出现 , 且比例约为3:1,则此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若自交后代仅出现黄色圆粒、绿色圆粒,且比例约为3:1,则此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若自交后代出现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比例约为9:3:3:1,则此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

    (3)、已知某种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叶腋花(H)对茎顶花(h)为显性。现让高茎叶腋花豌豆自交,子代中高茎叶腋花:高茎茎顶花:矮茎叶腋花:矮茎茎顶花=4:2:2:1,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28. 酶、激素、抗体、神经递质都是动物细胞内的重要物质,请参照表中内容完成下表。
     

    激素

    抗体

    神经递质

    化学本质

    (1)

    蛋白质、多肽、固醇、氨基酸衍生物等

    (5)

    乙酰胆碱、多巴胺、氨基酸类、NO等

    作用

    (2)

    调节

    免疫

    传递兴奋或抑制

    产生细胞

    活细胞

    内分泌细胞

    浆细胞

    (6)

    作用部位

    细胞内外

    (3)

    内环境

    突触后膜

    作用后变化

    不变

    (4)

    被降解

    被降解或移走

  • 29.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近30年来,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加速,许多珍稀特有物种处于濒危状态,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修复长江生态环境,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一江两湖七河”正式进入十年禁渔期,沿江某一地区建设了长江生态湿地和绿色廊道工程,在退渔还湿等措施的基础上采取“高滩建设林带,低滩栽水生植物”的模式恢复江滩湿地风貌。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湿地由近水边到陆地,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形成了群落的结构。
    (2)、经测算,湿地中鸟类摄取杂草、害虫等食物获得的能量远多于鸟类体内有机物中的能量,原因是摄取的食物中的能量一部分通过散失,一部分以形式排出体外。
    (3)、人工林比天然林更易爆发病虫害,原因是
    (4)、过去,水域污染、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使长江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如今,人们通过实施禁渔等措施,以生态环境得到修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
  • 30. 苹果汁、苹果酒、苹果醋等是人们餐桌上的常见食品。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所示是在苹果酒的基础上制作苹果醋的流程图。苹果酒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可在酸性条件下用溶液来鉴定。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答“能”或“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成醋酸,原因是
    (2)、过程②常用的醋酸菌是可以在食醋中获得,分离和纯化该微生物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配制培养基。根据物理性质,纯化微生物常用的培养基为

    第二步:采用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

    第三步:接种。

    第四步:培养温度控制在

    第五步:挑选符合要求的菌落。

    (3)、某同学计划统计食醋中该发酵菌的总数,他选用10-4、10-5、10-6稀释液进行涂布,每种稀释液都设置了3个培养皿。从设计实验的角度看,还应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是 , 此对照实验的目的是
  • 31. 我国的新冠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研究发现,新冠病毒主要通过S蛋白与受体ACE2结合侵染人体细胞。通过咽拭子取样进行RT-PCR技术检测是目前临床上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患者的常用方法,用于核酸检测的RT-PCR试剂盒的部分工作原理简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主要侵染人体肺部细胞,对机体其他部位细胞侵染能力较弱,根本原因是:
    (2)、某科学团队利用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毒株。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时,应满足所需要的的环境、一定的温度和pH、气体环境和等条件,若使用合成培养基还需要添加等一些天然成分。
    (3)、RT-PCR是指以病毒的RNA为模板合成CDNA,并对CDNA进行PCR扩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用到的酶有酶和酶等。
    (4)、利用RT-PCR试剂盒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检测时,除借助上述RT-PCR技术外,还需要用特异性探针。利用该探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检测的原理是。基因探针之所以能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是因为其上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