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9-1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习近平指出:“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思想方法搞正确,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才能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哲学是深刻的,追求高素质,不能没有哲学;要做大事业,也不能没有哲学。”这段话的哲学依据是(     )
    A、哲学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 C、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D、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2. 疫情肆虐之际,钟南山表示,此次的新冠病毒到底是怎么来的,目前还是不清楚,以前是不是早已存在我们也不知道,中间宿主应该不只有穿山甲一种,但病毒的来源人类肯定能查证清楚。从哲学的基本问题来看,这主要体现了 (   )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 3. 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可见(   )

    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②声称者的“行”带有自发唯物主义的倾向

    ③声称者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

    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 4. 毛泽东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毛泽东同志的五篇文章中,即《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均写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中出现的问题,指导中国的革命。这说明( )

    ①毛泽东哲学思想是系统化的世界观②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③哲学能够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④真正的哲学可以成为时代变革的先导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 5. 当病毒肆虐时,它不会识别感染对象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是“白人”还是“黑人”,它的目标只有一个——人类。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人类的抗疫行动必须跨越文明冲突陷阱,跳出小圈子和零和博弈的思维。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④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 相关调查显示: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中小学生自理能力缺失与劳动意识淡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不会整理书包、不会叠衣服的情况并不罕见。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让劳动成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这是因为( )

    ①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②劳动推动了人类意识的产生

    ③劳动创造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④劳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7.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近年来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持续衰退,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鱼类资源趋于小型化、低龄化,珍稀水生动物濒危程度在加剧。2018年10月17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长江流程重点水域实现常年禁捕,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的发布(    )

    ①表明意识是对现在和未来的摹写

    ②依据是当前长江水生生物现状的客观实际

    ③有利于促进长江水生生物的保护

    ④决定着长江水生生物的未来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8.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纠正本本主义需要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②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③兼收并蓄,包容借鉴

    ④积极而为,量力而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9. 写意画推崇“以形写神”、“气韵生动”,意境是其灵魂。在创作理念上,写意画不求形似,但求神韵。笔不到意到,笔断意连,意断神连。在构图上讲究“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写意画
    A、拓展了人们的想象力,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B、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失真,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 C、虽缺乏社会实践基础,但比写实画更有艺术价值 D、是画家创意的产物,比现实世界更符合审美要求
  • 10. 汉代的桓宽在其著作《盐铁论》指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下列内容与此蕴含的这里相符合的是(  )

    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战国 荀子)

    ②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春秋 孙子)

    ③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战国 韩非)

    ④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西汉 董仲舒)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11.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为五天):“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坏户;三候水始涸”。这意味着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三候”现象表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认识和观察事物应基于人的主观需求

    ④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2. 脸是人体最奇妙的部分,虽然只有眼、嘴、鼻等几个器宫,但大小、组合方式、位置的 不同,却能变化出千姿百态的脸。研究人员在达∙芬奇的画中,发现他创造美丽的公式:脸 宽是鼻宽的四倍,前额的高度、鼻子的长度以及下颚骨的高度都相等。这表明

    ① 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②事物的变化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

    ③ 绘画创作要从艺术原则出发       

    ④绘画创作要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13. 中医强调“度”,做事不偏不倚不为病。《黄帝内经》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并称为“五劳所伤”。这体现的哲理是(    )

    ①事物的统一、相持、平衡的状态被打破就会发生质变

    ②要积极为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③发展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④要控制量变,防止事物朝不利方向转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14. 读下面的材料《琥珀又立功了》,下面的研究表明

    蘑菇很难保存为印痕化石,目前已知的蘑菇化石均来自琥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收集的2万多枚琥珀标本中发现了多个保存完好的小型蘑菇,提供了中生代伞菌多样性的直接证据。研究人员还在琥珀中发现了大约100种甲虫,这些甲虫都是严格以蘑菇为食的,不同的甲虫取食不同种类的蘑菇,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暗示了蘑菇种类的多样性。

    A、人们能利用琥珀、蘑菇、甲虫之间的联系获取新知 B、琥珀的“功劳”在于提供了科学实验活动的工具 C、中生代蘑菇种类在人们的视野中是一个自发显现的过程 D、科研人员充分发挥能动性,古生物研究就会一帆风顺
  • 15. 《说文嚼字》指出,由止、戈组成的“武”字,意为制止战争,拿起武器的目的是放下武器,保卫和平。可见,在本意中,“武”中有“德”,“德”约束“武”。“武”字本意中包含的哲学智慧是

    ①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贯通   

    ②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③矛盾的斗争性受到同一性制约   

    ④矛盾双方的对立推动事物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 如图中漫画启示我们(    )

    ①注重修身养德,树立正确的真理观

    ②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③看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④要懂得质变比量变更为重要的道理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7.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政策稳定,中国大有希望》中指出:“改革开放放弃不得。如果固守成规,照过去的老框框一模一样地搞,没有一些试验、一些尝试,包括受一些挫折、有一些失败的尝试,肯定达不到我们的战略目标。”邓小平的这一论断体现出

    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②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

    ③真理总在实践中被推翻           

    ④书本知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8. 人们都知道如果身上痒,通常抓几下就能解决问题。但这究竟是何原理?美国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揭开了“抓痒”的奥秘。原来抓痒能让向大脑传递刺激的神经细胞发得“迟钝”,从而减轻痒感。这一事实表明(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意识的内容来自于思维活动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19. 苏轼初读王安石的诗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很不以为然:菊花敢与秋霜鏖战,显然只枯不落。于是,他随手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待调任黄州后,苏轼偶入菊园,只见满地金黄、枝头无一朵枯花,顿觉汗颜。由此可见(    )

    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具有反复性的过程

    ②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③认识受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

    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0. 清朝有一首钓鱼歌诀:“钓鱼钓鱼,心神专一。春钓浅滩,夏钓树荫,秋钓坑潭,冬钓朝阳。春钓深,冬钓清,夏池秋水黑阴阴。春钓雨雾夏钓早,秋钓黄昏冬钓草。深水钓鱼,浅水钓渊,雨季鱼靠边……”这强调了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B、要善于分析事物存在和变化发展的条件 C、事物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本质的、必然的 D、认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材料分析题

  • 21.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步。中国的减贫成就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材料一  以下是人民日报客户端刊发的一张扶贫成绩单。

    2015﹣2019年,每年减贫110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5.7%降至2019年的0.6%。

    截至2020年10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三分之二以上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产业脱贫。

    截至2019年底,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通客车。近五年,我国投入约6000亿元资金,让近千万户贫困人口搬进新家,相当于每天有5000多人从山沟沟里搬出来。“十三五”期间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8%。截至2020年9月30日,中西部22个省份扶贫产品已销售1715.18亿元,东部9省市消费扶贫金额535.26亿元。

    截至2020年6月,全国共组建2.1万个生态建设扶贫专业合作社,生态扶贫带动3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材料二  乌克兰学者奥莉加•德罗博丘克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的减贫经验告诉世界,脱贫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整套扶持政策。因此,对于欠发达国家来说,应当借鉴中国减贫经验,制定中长期全面脱贫战略。具体来看,重视教育、推出城镇化和精准扶贫计划等政策对扭转中国的贫困状况至关重要。

    (1)、习近平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成败在于精准。从这张成绩单可以看到,我们的扶贫工作,没有“大水漫灌”,而是有针对性地给不同的致贫因素开药方,还通过宽带把贫困地区引入了互联互通的信息时代。从矛盾的特殊性角度,结合材料中的成绩单,阐释“打好脱贫攻坚战,成败在于精准”的理论依据。
    (2)、依据矛盾问题的精髓,说明欠发达国家为什么能够借鉴中国的减贫经验?从方法论来看,欠发达国家应当如何正确对待中国的经验?
  • 22.     了解今天的中国,必须了解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共产党,才能读懂今天的中国。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在不断推进社会革命的同时,实现自我革命,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回首过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让中国摆脱了“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的境地,让人民彻底告别了“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的命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发展,为国家发展进步奠定基础,让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改革开放的推进,以40多年的时间,让中国跨越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国家实现“弯道超车”,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这在人类历史上也不多见。

    (1)、从发展的形式与状态的视角看,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人民创造出世所罕见的发展奇迹的?
    (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无论是在革命战争,还是在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都创造了很多奇迹。奇迹的创造,离不开“为有牺牲多壮志”的意志品质,离不开扎根中国大地的调查研究,离不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积极作为。运用探究世界本质的相关知识,谈一谈我们应当如何认识奇迹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