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五四制)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9-1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历史典故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铁杵磨成针 B、司马光砸缸 C、火烧赤壁 D、刻舟求剑
  • 2. 说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一点也不为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经 B、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 3. 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有所不同的物质 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
  • 4.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振荡试管     B、取固体药品 C、移走蒸发器     D、量筒读数
  • 5. 物质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状态 B、密度、硬度 C、氧化性、可燃性 D、熔点、沸点
  • 6. 下列反应(反应条件已略去)是分解反应的是(    )
    A、水+二氧化碳→碳酸 B、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 C、氧化汞→汞+氧气 D、镁+二氧化碳→氧化镁+碳
  • 7. “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  )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  ②分子之间有间隔  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8. 实验桌上有银白色金属,小红同学提出可以用磁铁来吸一下,判断其是否为铁。该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作出猜想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 9. 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水的三态变化—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B、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水通电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压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鼓起来—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 10.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蒸馏水 B、食醋 C、空气 D、纯牛奶
  • 11. 下列对分子、原子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都不可分 B、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的体积都很小 D、天然水的循环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排列方式发生变化
  • 12. 冬天第一场雪,当雪花落在地上,会很快化为水滴。在雪花化作水滴的过程中,对水分子行为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分子的能量降低了 B、水分子的体积变小了 C、水分子的构成发生了变化 D、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了

二、多选题

  • 13.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 C、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 D、①→②→③的过程中都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 14. X2分子、Y2分子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相同球代表相同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原子、Y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 B、X2分子与Y2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 C、参加反应的X2分子与Y2分子的数目之比为3:2 D、每1个生成物分子由1个Y原子和3个X原子构成
  • 15. 下列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H2O与H2都含有氢分子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D、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变成蒸馏水

三、填空题

  • 16. 用化学符号填空。

    , 磷 , 铝 , 氧气 , 氢气

  • 17. 我们通过对化学的学习,初步感知化学的奇妙。
    (1)、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日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联系的是(填字母序号)。

    A 新材料的研制                B “神十一”飞天轨道的设定

    C 新药品的合成                D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的途径之一,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

    ①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能和能。最能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用字母序号表示,下同)。烟花、照明弹中用到镁粉作燃料,其原因是镁条燃烧时

    A 发出耀眼白光    B 放出大量热    C 生成白色固体

    ②举出一个储存能量的化学变化的例子

    (3)、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①世界万物都是由及其微小的粒子构成。如水由构成,一个水分了由构成。

    ②科学家已经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而且实现了对原子和分子的移动和 , 以及复制、改造和创造分子。

  • 18.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水、爱护水、节约用水。请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来认识“水”。
    (1)、从微观角度:

    ①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

    ②常温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说明:

    ③100mL水和10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

    (2)、从变化角度

    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 , 该气体是(写名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可以

    ②若与正板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5mL气体,则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可以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大约是mL,请写出水通电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 , 该化学反应的类型为反应。

    ③试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

    A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B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3)、从环保角度:提倡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填字母序号)。

    A 淘米水浇花                               B 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 使用节水龙头                             D 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4)、如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该实验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 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 此实验验证了在化学变化中 能分,而不能再分。

  • 19. 正确选择实验仪器和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1)、I: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请用所提供仪器的名称进行填空。

    常用于保存液体药品的是;用作反应容器且能够直接加热的是

    (2)、用作量取液体体积的是 , 为准确量取还应该辅助的仪器是
    (3)、用于过滤的仪器是 ;常用的加热仪器是
    (4)、II: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小组部分实验过程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A图中所称食盐的质量为g,若食盐与砝码的位置颠倒了,游码显示仍为A图,则食盐的实际质量为g。

    (5)、B图中倾倒液体时,手握该试剂瓶时的注意事项是
    (6)、图C中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
    (7)、欲量取40mL水,某同学如D图读数,则实际量取的液体4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20. 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魔棒生烟”的魔术(如图一),当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两根玻璃棒靠近时会产生白烟。

    为了揭秘这个魔术,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

    ①浓盐酸会挥发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气体,浓氨水会挥发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两种气体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

    ②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③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5,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

    然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一步设计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试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一中“魔棒生烟”的魔术中两根玻璃棒无需接触,只要靠近就能产生白烟,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2)、图二中同时打开开关a和b,玻璃管c中出现白烟,白烟最浓厚的地方是(选填“d”“e”或“f”),理由是
    (3)、如果将图二中的烧瓶A和B放入冰水中,能更(选填“快”或“慢”)地观察到白烟的产生,原因是
    (4)、图二实验相较于图一实验,具有的优点是 (回答一条即可)。
    (5)、生成白烟的变化属于变化。

四、综合题

  • 21.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杨骏等,有删改)

    即使艳阳高照、天气晴好,有时人们也会出现眼睛刺痛、咳嗽等不良症状。专家认为,这很可能与臭氧(O3)有关。

    臭氧原本是大气中自然产生的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可缓慢反应生成氧气,当温度达到165℃迅速反应。绝大部分臭氧存在于离地面25公里左右处的大气平流层中,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臭氧层。臭氧量往往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研究人员发现,天空中的臭氧层能吸收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为何它又成了危害健康的污染物?

    地表臭氧并非自然产生的,而是由石油产品(如汽油)等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而形成的。强烈的阳光照射会加速这一化学反应。

    地表空气中的臭氧对人体极为有害,一些易于过敏的人长时间暴露在臭氧含量超过每立方米180微克的环境中,会产生上述不良症状。研究表明,空气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增加100微克,人的呼吸功能就会减弱3%。对于运动员来说,空气中的臭氧含量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耐力和比赛成绩。

    自2013年中国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6种污染物以来,臭氧便成为一些城市夏季空气质量“超标日”的首要污染物。下图为某地夏季某日昼时(7:00~18:00)臭氧、二氧化氮(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臭氧的一条物理性质
    (2)、写出臭氧迅速生成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如上图,某地夏季某日昼时,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时间段是(填序号)。

    A .8:00~10:00 
    B. 10:00~12:00 
    C. 12:00~14:00 
    D. 14:00~16:00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

    A 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B 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

    C 地表空气中臭氧的含量与天气阴晴无关

    D 空气中臭氧浓度不同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5)、为了减少臭氧污染,请你向市民提出一条生活中可行的倡议

五、科学探究题

  • 22.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对一烧杯取自金泉河的河水进行了简单净化。请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河水中有哪些杂质?应该采用什么方法除去杂质而得到较纯净的水?

    观察河水略浑浊,有固体小颗粒,该河水除含水外,还含泥沙、可溶性的矿物质和细菌等。

    (1)、(设计实验方案)除去杂质方法与思路:

    除去固体颗粒,可选用(填字母序号)。

    a 沉降   b 蒸发   c 过滤    d 蒸馏

    (2)、上述净化水的方法,实质上是将混合物分离为纯净物的过程。分离提纯混合物有以下两种基本思路。

    思路一:将 , 如:上述中的沉降、过滤等;

    思路二:将 , 如蒸馏。

    (3)、(进行实验)

    先向盛有河水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粉末,这是利用其溶于水后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

    (4)、再进行过滤操作:

    ①过滤操作所必需的玻璃仪器(填字母序号);

    a 烧杯  b 酒精灯  c 铁架台(带铁圈) d 试管 e 玻璃棒 f 漏斗 g 蒸发皿

    ②玻璃棒的作用是;玻璃棒下端接触的部分是层滤纸处;

    ③若滤液仍然浑浊,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填一项即可);

    (5)、再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作用。
    (6)、最后进行蒸馏:所得蒸馏水是(填“硬水”或“软水”),检验的简单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