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9-13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通过丝路进行的中外经济交流主要有三种形式:朝贡贸易、官方贸易与民间商业贸易。
中世纪的东西方朝贡贸易以物品交换为形式,以政治关系为实质。需要说明的是,与中国建立这种贸易关系的国家,如大食、罗马、天竺、安息等,因为这种贸易利润丰厚,纷纷遣使来华,中国史籍将这些使者统统视为贡使,甚至有外国商队冒充该国使团到中国朝贡贸易。自西汉以来,历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朝贡贸易千百年来连绵不绝。此外,中国使团出使诸国时,也会携带大量财物作为馈赠礼品,返国时又会带回诸国进献的礼物,这同样也是一种交换关系。朝贡贸易中,不论是朝贡者,还是中国使者的回访,自然都与中国的国都紧密联系。唐以前很长一个时期内,长安都是中国的都城,所以外来贡使到长安才能完成使命;而各王朝派往西域的使团也从长安奉命出发。
官方贸易也与长安有着直接关系,或在长安进行,或在长安决策。官方贸易可分为大额贸易与小额交易。后者主要指双方使团携带的货物,其中外来使团带到长安的货物,要向中国有关部门报告品种和数量,经过批准后方可在长安进行交易。中方使团所带货物也在长安筹集,并从长安始发。至于大额贸易或在长安进行,或在边境地区进行,但都在朝廷主导下开展。
丝绸之路上的民间贸易更是繁荣,就其人数和贸易额而言,都大大超过了官方贸易。西汉时,长安是商业最繁荣的都市,同时也是外来商人最多的城市,加上全国赋税收入的大部分集中于长安,遂使其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以满足中外经济交流需要。各地商贾云集,运到长安的商品更是不可胜数,从而使长安有条件成为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商业都市与这一时期的国际性商业大都市。
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长安更是充当关键性角色。长安在中国文化的输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汉唐时期的长安是全国文化中心,这一时期最优秀的人才大多集中在长安地区,加之教育事业发达,图籍丰富,制度先进,具有对外输出文化的优越条件。中国文化的外传大体上有三种主要途径:各国各族使团来华,在加强双方政治、经贸关系的同时,将中国先进的制度以及文学、绘画、乐舞、科学、生产技术等带回去;各国各族派到长安的质子、留学生、留学僧、传教士,在学习了中国先进文化后,纷纷将其带回本国;中国派出的使团和商人、僧侣等,在中外文化的交流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一时期的长安是接受外来文化最多的城市,各具特色的外来文明在此与中华文明交汇、融合,从而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经由西域沿丝绸之路东传的文化通过朝贡、宗教、商业以及民间市井生活方式传播融合,成为长安城市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形成了所谓胡风胡韵。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长安发展成为多种文明交融的中心,成为当时中国最为时尚的国际大都市。通过丝绸之路,来自西域的文化传播到长安后经消化吸收,形成了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不仅向国内其他地区传播,还通过长安继续向东亚各国传播。
(摘编自杜文玉《长安在维护丝路畅通与繁荣方面的重要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世纪中西方朝贡贸易的形式,是西方国家单向遣使来华进行物品交换。 B、官方贸易还表现为中国使团携带礼品出使,返回时带回诸国的进献礼物。 C、中世纪中西方无论进行大额贸易还是小额贸易,都与长安有着直接关系。 D、西汉时长安是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商业都市,民间贸易繁荣超过其他朝代。(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指出中外经济交流有朝贡贸易等三种形式,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B、文章论述长安在中外贸易中具有突出的地位时,采用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 C、文章从输出与接受两角度,对比论述了长安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D、文章着眼于经济文化交流,阐明长安在维护丝路的畅通与繁荣方面的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贡贸易以物品交换为形式、以政治关系为实质,这种贸易深受西方国家欢迎。 B、中西官方贸易虽在中方朝廷指导下开展,但其人数和贸易额不如中西民间贸易。 C、汉唐时长安具有对外输出文化的优越条件,此时期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途径众多。 D、西方文化在汉唐时经丝绸之路传播到长安后,直接向国内地区和东亚各国传播。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
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认为,数字经济包括三部分:一是数字产业化,即信息通信产业;二是产业数字化,即传统产业由于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生产效率提升;三是数字化治理,即利用数字技术完善治理体系,提升综合治理能力。该报告测算,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4.8%,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可见一斑。
(摘自胡继晔《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经济日报》2019年10月29日)
材料二:
2021年地方两会上,数字经济成为热词,多地政府吹响数字经济号角。数字经济为何变得如此火热?这主要得益于其强大的发展韧性和抗冲击能力。2020年,新冠疫情加速了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经济成为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的“生力军”和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稳定器”。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多数国家实施了严格的跨境旅行和国际运输限制,国际贸易甚至一度中断。国际贸易受阻和中断导致抗疫物资短缺,部分国家在抗疫中捉襟见肘,全球化因此成为疫情危机的“替罪羊”。美国、日本等国誓言以本国生产和区域化替代全球化。
另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着本国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了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合作方式。数字贸易、数字金融、数字政务和数字安全等极大地维护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成为抗击“逆全球化”的强大力量。
不同于疫情是加剧“逆全球化”浪潮的短期变量,数字经济这一数字化、信息化的力量是抗击“逆全球化”的长期因素。因此数字经济必将对各国经济贸易和社会发展、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产生更加持久的影响。
(摘编自马相东《抵御“逆全球化”数字经济展现韧性》,《光明日报》2021年2月18日)
材料三:
作为引领未来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既是传统经济转型升级的“跳板”,也是未来新经济快速发展的“蓝海”。一方面,数字产业化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深度渗透到实体经济中,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创造了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催生出大量新业态,在刺激消费、带动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断开拓出新的经济增长点,让中国经济结构更优、活力更足。
拥抱数字经济时代,既要“抢抓先机”,更要“行稳致远”。在抢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的同时,也要防止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特别是当前“新基建”站上投资风口,一些地方在大干快上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建设轻运营、重硬件轻软件、重短期轻长期等问题,影响了数字经济的发展质量。以数据中心为例,其建设并非每个地方都适合建设,不合理地布局数据中心,必然导致资源浪费、产能过剩,不仅无法对发展质量带来应有的提升,甚至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负担。
与此同时,作为新生事物,数字经济发展必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在数字经济快速崛起的同时,其所带来的平台垄断、隐私泄露、大数据杀熟等问题也在日渐显现。需要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建立健全数字经济时代的治理体系,推动数字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开辟新空间、提供新动力。
(摘编自吴秋余《拥抱数字经济时代,既要抢先更要行稳》,“人民网”2021年4月3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经济是一种知识和信息数字化的全新经济活动,包括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等三个部分,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拉动作用。 B、新冠疫情期间,国际贸易受阻,导致部分国家抗疫物资短缺,这是由经济全球化造成的,因此以本国生产和区域化替代全球化很有必要。 C、2020年,新冠疫情加剧了“逆全球化”浪潮的短期变量,而数字经济维护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成为抗击“逆全球化”的强大力量。 D、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在“抢抓先机”的热潮中,也存在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布局失衡等现象,若不科学指导,统筹规划,将会影响数字经济的发展。(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伴随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与传统实体产业将实现深度融合,这就为传统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B、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将逐步构建起新的产业生态,形成更强大的创新活力,不断开拓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C、现代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数字”,网红带货、云上旅游、线上买菜等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数字经济将彻底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D、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崛起,人们在享受“数据红利”的同时,数据安全与反垄断监管等问题逐渐凸显,数字经济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亟待研究和解决。(3)、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当前数字经济火热的原因。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灯殇
陈永林
这天晚上,六根对女人说:“再过几天就中秋了。你明天去买十斤月饼,三斤糖块,三十挂小鞭炮……烟我已买了。”
每年的中秋晚上,许多村里人都在六根家挂一盏灯笼。鄱阳湖一带有这种风俗,一到中秋这晚,村里人便在德高望重的人门前挂盏灯笼,表达自己的敬意。这几年,六根门前挂的灯笼最多。村里人在哪家门前挂灯笼,哪家就得放鞭炮迎接。大人敬烟,小孩散糖,女人吃月饼。
六根的女人有点不愿意:“每年花一百多块钱换几十只灯笼,一点也不值。那些灯笼既当不得衣服穿,又顶不得饭吃。”
六根沉了脸说道:“这灯笼拿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别人想自己门前多挂几个灯笼还想不到呢。这是村里人对我的信任,对我工作的肯定。”
女人说:“钱呢?”
六根问:“家里一百多块钱也没有?”
女人说:“儿子前几天上学,把家里的三千块钱全带走了。”
六根就翻口袋,口袋翻尽了,才翻出五十多块钱。
六根说:“要不,你明天提一只母鸡去卖。”
女人小声嘟囔:“哪有你这个当村长的!别人当村长,家里要啥有啥,可你每年只得几十只灯笼。”
六根再懒得搭理女人了。每年村里人挂的灯笼,他都没扔,都堆放在一间房里。
中秋节这天,六根早早吃过了晚饭。女人买来的糖块、月饼也摆放在桌上。鞭炮拆了封。只等提灯笼的人一来,就放鞭炮。月饼样的圆月好不容易从鄱阳湖里爬起来了,一些小孩已在月光下疯闹了。
六根坐在门前悠然地吸着烟,眼光却不时往路边上掠。终于来了一个红红的灯笼,六根兴奋地站起来,喊女人:“快拿鞭炮放,灯笼来了。”
鞭炮劈里啪啦地响了。可是灯笼并没进他家,而是进了春生的家。六根气得骂女人:“谁叫你这么早放鞭炮?”女人不敢辩,反而安慰六根:“急啥?等会儿,灯笼不就都来了?”
又来了一只灯笼。拎灯笼的是谷子。六根喊:“谷子,这么早来了?”可是谷子没听见样径直往前走。片刻春生家响起欢欢悦悦的鞭炮声。六根惊得傻傻地立在那。往年,谷子每回给他送灯笼。今年却把灯笼送给了那个发了横财的春生。
六根气得大骂:“这世道变了。人都被金钱蒙住了眼。”
六根的女儿劝:“爹犯得着生气吗?春生早在村里传出话,谁送他一盏灯笼,他就给谁一百块钱。”
春生先是在城里办了个皮包公司,骗了一些单位的货款却不给货,只给单位的头送些钱。春生有了钱,就在村里办了个罐头厂,钱大把大把地进。可交税时却说厂子亏损。春生办了厂后,村里人都想进他的厂,村里人给春生的笑容越来越多,看春生的目光越来越谄媚了。
“唉——”六根就长长地叹气。六根掏出支烟,点了,狠狠地吸。烟雾整个裹住了六根满是阴云的脸。
春生家的鞭炮劈里啪啦地响个不停,春生门前已挂了二十几个红灯笼了。可六根门前还一只灯笼都没挂。六根感到极难过。自己当了十几年村长,爱村,敬业,没为自己多捞一根柴火,没做一件昧良心的事。可在村里人眼里竟不如一个坏事干尽的春生。
一只只大红灯笼从六根眼前飘走了,进了春生的家。
女人把六根拉进屋;“犯得着生气吗?别气坏了身体。”女人关紧门,可劈里啪啦的鞭炮声仍是那么刺耳。女人就开了电视机,有多大声开多大的声。
女儿说:“爹,村里人送的灯笼没有一点价值。我们给自己家挂个灯笼吧。”
六根骂:“别丢人现眼。”
此时,门被拍得砰砰响。六根开了门,一个小孩举着灯笼,灯笼后跟着十几个小孩。小孩齐声说:“村长,我们给您送灯笼来了,这是一盏电子照明灯。”六根的睛睛竟湿了。六根忙放鞭炮,又不住地给小孩散糖。一小孩说:“六根叔你别生气。爸妈被钱迷了心窍,为一百块钱给春生送灯笼。今天我们给您送灯,今后,我们每年都给您送灯。您开山修路,让我们上学有路走……”六根听了这话,眼一涩,脸上竟有两条小虫子爬。
六根把三十挂小鞭炮全放了。
六根又喊女人与女儿:“你们把房里的灯笼全拿来。”
几百只灯笼很快堆了一地。六根拿出打火机,点了火。片刻,灯笼全着火了。
一小孩问:“六根叔,你咋烧灯笼?”六根说:“这些灯笼没点用途,烧了,让你们开开心。”片刻,几百只灯笼就化为一堆过眼的火红。
六根把这盏电子照明灯挂在门口。夜来灯亮,不失光明;风吹雨淋,永不变色。
(选自《小说选刊》2015年第6期,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围绕中秋节门前挂灯笼的故事展开情节,让人们看到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的美丑善恶,弘扬正气,抨击时弊。 B、六根的女人对灯笼的看法与六根有很大的不同,造成这种情形的直接原因是手里没钱,儿子上学,把家里的三千块钱全带走了。 C、往年中秋晚上,村里人在六根家门前挂许多灯笼,这是对他的信任;今年却把灯笼送给了那个发了横财的春生,这说明村里人财迷心窍、见利忘义。 D、小说情节起伏跌宕、语言含蓄简洁,作者以先扬后抑的手法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如村长六根、村民等,进而揭示小说的主旨。(2)、小说中的六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标题“灯殇”寓意颇深,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彭越,昌邑人,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桀相立畔秦,仲可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斩之。皆笑曰:“何至是?请后不敢。”于是越引一人斩,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莫敢仰视。乃行略地,收诸侯散卒,得千余人。
沛公击昌邑,彭越助之。汉二年,沛公与诸侯击楚,彭越将其兵三万余人归汉,拜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汉王败彭城,越复亡其所下城,将其兵北居河上。汉三年,越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汉四年,项王与汉王相距荥阳,越下睢阳、外黄十七城。汉五年秋,项王南走,越复下昌邑旁二十余城,得谷十余万斛,以给汉王食。项籍已死。立越为梁王,都定陶。
十年秋,陈稀反,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微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①。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洛阳。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于是吕后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
(选自《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注]①青衣:县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 B、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 C、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 D、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君主时代的官吏,也指官吏对君主的自称,有时还可以表示谦卑时自称。 B、相国,古官名,春秋战国时除楚国,各国都设相,称相国、相邦,为百官之长。 C、舍人,王公贵人的亲信或门客的通称,主要职责是为王公贵人看守大门。 D、夷,古代一人犯死罪而诛灭其亲属的刑罚制度,通常犯谋反罪的人会受此刑罚。(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越为人冷静,富有管理才能。陈胜起义,少年劝他效仿,他没有此想法,成为首领后,他明确命令坚定执行,确立了威信。 B、彭越助汉灭楚,立下汗马功劳。在楚汉之争中,彭越帮助刘邦攻楚,曾截断过楚国粮道,还攻下很多城池,最后被封为梁王。 C、彭越拒绝出兵,引来高祖责备。汉高祖率兵讨伐陈稀,向彭越征兵,彭越称病,只派将领带军队到邯郸,高祖派人责备他。 D、彭越坚持己见,未听造反建议。彭越害怕高祖怪罪,本想亲自前往谢罪,他的部将扈辄建议他发兵反叛,可彭越并未听从。(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汉王败彭城,越复亡其所下城,将其兵北居河上。
②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西江月
辛弃疾
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①。
此日楼台鼎鼐② , 他时剑履山河。
都人齐和《大风歌》③ , 管领群臣来贺。
[注]①此句用典,见《孟子·公孙丑下》:“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欤?’孟子曰:‘可。’”②楼台鼎鼐:楼台指相府,古时把宰相治国比作鼎调味。③公元前196年10月,淮南王英布起兵反叛,刘邦亲自出征击败了英布,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自己的故乡——沛县,把昔日的朋友、尊长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并即兴创作了《大风歌》。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堂上有善谋的贤臣,边疆有能战的将士,表达出对朝延力量的肯定。 B、诗人化用孟子的名言,指出只要南宋上下齐心,共同抗敌,北伐是可行的。 C、下片写诗人眼见政治腐败,山河破碎,却依然对北伐的大好前景充满信心。 D、本词语言晓畅,运用很多口语化的语句,来朗朗上口,增加了词的魅力。(2)、从对北伐的情感态度上看,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相比,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道儒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2)、古人写花,可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李清照在《醉花阴》里便有如此绘菊的名句,是:“ , ”。(3)、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蔺相如以国事为重,忍辱负重,顾全大局,有意避开廉颇。他这样向门客解释:“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吴歌是吴语方言地区广大民众的口头文学创作,_____________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地区是吴歌产生发展的中心地区。吴歌_____________,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唐诗、宋词、元曲并列于文学之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吴歌_____________,《楚辞·招魂》即有“吴歙蔡讴,奏大吕些”的记载。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时将吴歌编入《清商曲辞》的《吴声曲》。明代冯梦龙采录宋元到明中叶流传在民间的大量吴歌,辑录成《山歌》《挂枝儿》。( ),经过书商刊刻、文人传抄和民间艺人的口传,保存了大量长篇叙事吴歌。“五四”运动前后,北京大学发起了歌谣运动,《展报副镌》于190年起连载吴歌。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吴歌得到搜集、整理和研究。特别是对长篇叙事吴歌的挖掘、发现和“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歌谣卷的出版编纂,大量的吴歌得到了抢救性的搜集和保存。进入21世纪,有关部门又出版了几百万字的吴歌口述和研究资料。吴歌在没有任何乐器伴奏的情况下吟唱,口语化的演唱是其艺术表现的基本方式。刘半农为顾颉刚的《吴歌甲集》作序说,吴歌的意趣不外乎“语言、风土、艺术三项”,而“这三件事,干脆说来,就是民族的灵魂”。吴歌不仅是吴语地区至今仍然_____________在民间的口头文学形式,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也是研究方言的珍贵资料。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发源 口传心授 生生不息 保存 B、发源 口口相传 源远流长 存活 C、发端 口口相传 生生不息 存活 D、发端 口传心授 源远流长 保存(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清代是长篇叙事吴歌的成熟繁荣时期 B、长篇叙事吴歌在清代逐渐成熟繁荣 C、清代的长篇叙事吴歌逐渐繁荣成熟 D、长篇叙事吴歌在清代开始繁荣成熟起来(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特别是长篇叙事吴歌的挖掘、发现和“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歌谣卷的编纂出版,大量的吴歌得到了抢救性的搜集和保存。 B、特别是对长篇叙事吴歌的发现、挖掘和“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歌谣卷的出版编纂,大量的吴歌得到了抢救性的搜集和保存。 C、特别是长篇叙事吴歌的发现、挖掘和“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歌谣卷的编纂出版,使大量的吴歌得到了抢救性的搜集和保存。 D、特别是对长篇叙事吴歌的挖掘、发现和“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歌谣卷的编纂出版,使大量的吴歌得到了抢救性的搜集和保存。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对一个人类学家来说,没有四处行走,便没有真正的田野考察。在费孝通的晚年,这两本书便是《行行重行行》和《行行重行行(续集)》。如果算上他早年在大瑶山、江村以及云贵川诸地的行走,“行”这个字可以说贯穿了费孝通一生的学术生命历程。很显然,这种行走绝对不是一种漫无目的的空洞行走,也不是游山玩水般的旅游式行走,。行中有访,访中有行,行访相互渗透,并且由行与访这样的认识途径去直接面对现实社会中的真实。
9. 下面是一段介绍菊花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菊花”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0字。菊花,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一种观赏花卉,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根据花序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菊花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球形等;根据花期的迟早,可分为早菊花、秋菊花、晚菊花等;根据花径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根据瓣型不同,又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菊花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不仅如此,有些菊花还可食用,可冲饮,可人药,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在百花凋零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被视为高雅不屈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四、作文(6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看淡了很多事物,比如玩具、游戏、零食、玄幻小说,等等。我们不再像从前那样迷恋它们,不再像从前那样迫切地需要它们。
但是,也有一些事物是永远不能看淡的,比如亲情、友情、家国情怀、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重视它们,感觉到越来越离不开它们。
请根据以上材料,以“人生中的坚守”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