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测试卷A
试卷更新日期:2021-09-11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他临危受命,“原知此役乃蹈汤火”,“早已置祸福荣辱于度外”,而“为天下万世计”,毅然赴广东禁烟。他是( )A、张骞 B、郑成功 C、林则徐 D、关天培2.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代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建立的,碑的基座四周镶有十块巨幅汉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门销烟( )A、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 B、由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并有效禁烟 C、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D、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的战争3.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外来军事的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理解正确的是( )A、外来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 B、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鸦片战争促使清政府统治瓦解 D、战争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4. 1840年,直隶总督琦善应英国远征军司令之邀前往英军军舰谈判。当他石到军容整齐的英国海军学院实习生在列队时,摇头叹息道:“这样的年轻才俊,为什么不读书做官,而是来当兵呢?”该材料可用于说明( )A、中英舰员数量的差距 B、清朝的官员索质优势 C、鸦片战争战败的原因 D、琦善看到科举制弊端5.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打开中国市场 B、报复中国的禁烟运动 C、保护正常的鸦片贸易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6. 鸦片战争后,“像允许建立租界、让外国人担任海关总税务司、组织中外联防局等极为重要的决定,最初都是由地方(大员)做出的”,只是在成为既定事实后,才呈递给省和中央政府最终核准。由此可知,当时清廷( )A、积极推动地方政治革新 B、从人治走向法治 C、近代主权外交意识缺乏 D、对地方管理失控7. 下面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的哪一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税款需经双方协商;影响: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8. 1839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信中说:“中国政府对陛下官员与臣民已经犯下突然而残酷的战争罪行,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信中所述事件( )A、是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源 B、显示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坚强意志 C、使清政府大量白银外流 D、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9. 1861年法国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材料中所谓的“荣耀”,表现为( )A、割占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掀起瓜分狂潮 D、索银4.5亿两10. 学者茅海建指出:“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大,从今天的角度去探讨这次战争的意义,我们会首先看到,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把中国拖入世界”的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护国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11. “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掠,一个放火焚烧“,雨果笔下的“两个强盗“指( )A、英国和美国 B、英国和法国 C、美国和俄国 D、英国和俄国12. 根据下表,能够得出最恰当的结论是( )题3图
时间
事件
1858年4月
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至白河口
1858年5月
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
1858年5月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总督率兵到达瑷珲,与中国签订《中俄瑷珲条约》
1858年8月
陈玉成、李秀成统领各路大军协同作战,一举攻破浦口,歼敌万余,
再次击溃清政府的江北大营
A、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失败 B、外国的侵略已经深入内地 C、清政府面临外忧内患局面 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3.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都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而发动的战争 B、都是因鸦片输入而引起的 C、两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都是英国 D、两次战争都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4. 鸦片战争后,外患接踵而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晚清时期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俄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15. 黑龙江黑河市的瑷珲历史纪念馆的西侧,建有一面风铃墙,上面悬挂1858个风铃,寓意不忘1858年签订《瑷珲条约》的割地之耻。这次“割地之耻”是指( )A、割北方领土给俄国 B、割香港岛给英国 C、割九龙司给英国 D、割台湾岛给日本16. “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是( )A、永久居住权 B、关税权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17. 1856年,英国外交大臣克拉兰敦勋爵对额尔金强调,他的主要使命应是使贸易摆脱现有的束缚……法国给葛罗男爵的训令要求大体相同的事情。这反映出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A、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把清政府变成侵华工具 C、获取投资设厂的权利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18. 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线索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目标。下面表格内容反映的事件是( )兴起
全盛
失败
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19. 下图所示起义的发动者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发动这次武装起义的背景不包括( )A、鸦片战争失败加深了清政府统治危机 B、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 C、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并积极传教 D、洪秀全初步建立起太平天国政权组织20. 下侧漫画形象地解释了近代一部历史文献的核心内容。这部文献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1. 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史实
结论
A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
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和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愿望
B
洋务派开办了轮船招商局此近代民用企业
说明中国实现了“求富”的目标
C
光绪帝发布一系列变法诏令.涉及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举措
表明清政府实施了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方案
D
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
A、A B、B C、C D、D22. 南京,古称金陵,六朝古都。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中国的历史从这里转弯。这座城市不仅见证了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还目睹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关于这场农民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前期颁布的纲领是《资政新篇》 B、运动失败的标志是天京事变 C、运动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是永安建制 D、运动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23.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规定“凡东王、北王、翼王及各王驾出,侯、丞相轿出,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兵士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该规定反映了太平天国( )A、封建等级观念浓厚 B、王侯之间争权夺利 C、法律制度过于严苛 D、官员人数急剧膨胀24. 张老师在给八年级学生上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制作了如图。此图不能说明(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B、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C、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 D、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25. 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在实践中难以施行的主要原因是?( )①《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很多方案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
②《资政新篇》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③积极发动和鼓舞了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
④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二、材料分析题
-
26. 中学生都应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况茶叶大黄(一种药材),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任凭)尔年年版运出洋,绝不靳惜(吝音),恩莫大.
——摘自林则徐《谕各国夷人呈缴婚土稿》
材料二:林则徐自去岁去粤,日日使人刺探(打听、侦查)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报纸),具如西人极藐水师.
——摘自(魏源集)(上册)
材料三: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后,一边进行海防的整顿工作,逮捕烟販,一边通知外国鸦片贩子,限期三天,将所有鸦片尽数上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抗拒禁烟,唆使英商拒交鸦片。林则徐下令封仓,停止中英贸易,派兵封锁洋馆。义律无奈之下命令英商上缴鸦片。从4月至5月,林则徐收缴了110多万千克鸦片。从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面对英国借端武装侵略的局势,积极进行战备,以致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侵略者在广东一度无隙可乘而北上发难。由于投降派诬害被年职遣戍新疆,他在那里兴办水利,开辟屯田,建策防备沙俄对中国西北的侵略。“萌州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一生精忠爱国的写照。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必修1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林则徐对西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2)、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要评价林则徐。2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它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也许,英国议会在1840年4月的3天辩论,可以帮助后人考查战争的根源。关于是否对中国开战,看起来似乎是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鸦片战争爆发时,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是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材料三:按照《南京条约》,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开放五个对外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宁波、厦门和上海。英国领事可以居留于这些港口,英国商人可以在此租借土地,用于居住和经商。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固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这一条款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因而控制了中国的国家收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英国统治者把鸦片战争的原因归结为中英之间的贸易争端,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你认为这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在中国获取的特权有哪些。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鸦片战争带给我们的历史思考和启示。28. 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军占领香港岛……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复兴之路》
材料二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战争?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2)、材料二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历经的哪次惨痛遭遇?(3)、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0年夏,圆明园内正上演着昆曲《惊梦》……歌舞升平……列强入侵的炮声……彻底粉碎了大清王朝的纸醉金迷的生活。
——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如图是在海外漂泊150余年终于“回家”的国宝——圆明园猴、牛、虎、猪四大兽首。
材料三: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1)、材料一中“入侵的炮声”来自哪一次战争?这场战争后,清政府被迫订了什么条约?在这场战争后中国陷入了怎样的社会?(2)、材料二中的圆明园兽首“海外漂泊150余年”的原因与哪一次战争有关?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发动这次战争的侵略者犯下了哪一暴行?(3)、材料二中俄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你知道具体指什么吗?(4)、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罪行罄竹难书,它们的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了什么道理?30. 材料一:下面是初二某班同学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
●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
●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
●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的
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材料三:洪仁玕在1859年发表的《资政新篇》中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洪仁玕所提出的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表明,他对西方力量所在的若干因素抱着全心全意的、虽然认识很不全面的赞赏态度。这些建议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因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而创立的哪一组织开始发展反清力量?出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具有怎样新的时代特征?(2)、材料二出自哪一革命纲领?这一纲领最吸引当时农民的地方是什么?这一纲领未能实施的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概括,为什么说《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