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2020-2021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9-1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熟(xián)    不(xiè)    有趣味(ráo) B、盘踞(jù)    合(zhān)    然泪下(shān) C、(xiāo)    搅(he)    而不舍(qiè) D、惆怅(chàng)    吞(shì)    两班白(bìn)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明明是李白的诗句,你怎么张冠李戴地说是白居易的呢? B、两名歹徒负隅顽抗被公安干警当场击毙,如此穷凶极恶之徒,真是死得其所 C、“光盘行动”是对司空见惯的浪费现象的宣战,也是对习主席“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号召的响应。 D、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见微知著 ,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对自我的期许,也是对鲁迅人格精神的高度概括。 B、这次事故的发生,是由于没有成熟技术的保障呢,还是由于缺乏风险忧患意识呢? C、“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既是一部保护法,也是长江流域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法。 D、家乡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 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党的规矩、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 B、袁隆平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C、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就是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 D、家长要教育孩子远离危险水域,不要独自或结伴去危险水域游泳,防止孩子漏水事故不再发生。
  •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B、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之“柳骨”,即形容其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 C、“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D、《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期道家人物,郑国人。
  • 6. 小松要邀请语文沈老师来参加活动,请你帮小松选出表达最得体的一项(    )
    A、沈老师,我们班要举办“家乡寻美"主题活动,到时你可不能不来啊! B、沈老师,诚邀您参加我们班的“家乡寻美"主题活动,务请光临。 C、沈老师,邀请您参加我们班的“家乡寻美"主题活动,请您务必惠顾。 D、沈老师,邀请您参加我们班的“家乡寻美"主题活动,欢迎您莅临指导。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7分)

  • 7. 默写填空。
    (1)、终日不成章,
    (2)、绿树村边合,
    (3)、 , 笑问客从何处来。
    (4)、 , 寒食东风御柳斜。
    (5)、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将别高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有致的两句诗是:
    (6)、孟郊《游子吟》中,直抒胸臆,强烈地抒发对母爱的赞美之情的千古名句是:
    (7)、不论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使用怎样的伎俩来施加压力,中国人民都不会屈服,并以坚定的意志和实际行动给予坚决回击。此时可用郑燮《竹石》中“”两句诗来形容。
  • 8. 阅读下面一首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A、诗的一、二句,诗人描绘了一幅独特的边疆战场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照耀下,一层皑皑的霜驾泛着白光。 B、诗的三、四句,诗人借马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功立业呢? C、诗人用比喻修辞来增强表达效果,其中“燕山月似钩"中的“钩"和“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一句中的“钩"都是指-种武器。 D、这首诗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
  • 9.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冻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乙]齐景公渭子贡口,“子师谁?”弓:“臣师仲尼。”公月:“仲尼贤乎?”对曰:“贤。”公曰:“其贤何若?”对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若何,可乎?”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若何。”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日中则如盘盂(到,到了) B、日中如探汤(代词,它,指太阳) C、贤何若(代词,他,指子贡) D、仲尼(以……为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3)、下面是有关[甲][乙]两文的简析,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首尾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中间两空用原文回答)

    [甲][乙]两文对孔子的认识是不一致的。[甲]文借孔子对①不能做出判断的事,以“②"一句对孔子学识渊博直接提出了质疑:而[乙]文中子贡以“③”作比,盛赞孔子④。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 10.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假想金箍棒

    ①《西游记》中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了一根“定海神针”,又称“如意金箍棒”,重6250千克,可大可小,变化多端,实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贝兵器。那么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金箍棒可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②从密度来看,金属密度最大的是铖(ó)。《西游记》中说孙悟空把那绣花针从耳朵里取出来,迎风一晃,变得“碗来粗细”。估计那碗指的不是大海碗,应该类似于现在的酒杯,也就是说直径在3~5厘米的样子。以金箍棒长两米来计算,体积在3900立方厘米左右。因此,_____金箍棒的材料是铖,其质量大约为88千克,_____一个臂力超群的人完全可以挥舞得动。关羽能舞动重41千克的青龙偃月刀,鲁智深能舞砺重321克的水磨样杖,以猴哥那山都压不死的体质而论,挥舞88千克的兵器更不是难事。有人说,不是6250千克吗?想必那是随着体积变化而变化吧,不过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了。

    ③金箍棒的硬度还应该特别大,猴哥大大小小跟妖魔鬼怪或者神仙星宿干了几百仗,连哪吒、二郎神都拿他毫无办法。哪吒的乾坤圈和二郎神的三尖刀据说都是宝器,但叮叮当当一交击,金箍棒毫发无损,可见金箍棒硬度特别大。金属中硬度最大的是铬,铬的硬度和天然物质硬度之首金刚石不相上下,一般的兵刃应该是奈何不了它的。从这个意义上,金箍棒用铬或者那些更为强韧的铬合金来铸造显得非常合适。

    ④金箍棒的抗腐蚀能力也非常不一般。金角大王那个紫金红葫芦连“大罗金仙都能化成血水”,里面应该盛有腐蚀性非常强烈的液体,比如王水之类。但猴哥和棍子被收进去都毫发无损。猴哥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内炼就了一身钢皮铁骨,再加上会七十二变,变成小苍蝇之类的趴在葫芦口,不被腐蚀是可能的。但金箍棒如果用的不是很特别的材料,想要逃过浩劫可就有点难度了。因此从耐蚀性这个角度讲,金箍棒树料又像铱。铱的硬度、密度都很大,抗腐蚀能力在金属中首屈一指,连王水对它也无可奈何。

    ⑤再从伸缩性上来考虑。地球上常见的材料不管金属还是非金属恐怕都没有金箍棒那么强的伸缩性。所以说,一根本来几个人不能合抱的柱子变成“碗来粗细”进而变成绣花针大小,大概纯属小说家的社撰。

    ⑥《西游记》中老龙王说:“那本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河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像大禹这样的神人很可能从外星球采集了这么一块材料,密度特别大,又有很多特殊属性,用于测量江河的浅深,可长可短,能随时调整,实在是太方便了。猴哥成佛之后,金箍棒自然回归原位,现在不知躺在哪处幽深的海底,期待着我们再度去发掘它的传奇呢。

    (1)、阅读第②段,在横线处填入一组关联词,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只要  就 B、因为  所以 C、如果  那么 D、不仅  而且
    (2)、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金属名称

    金属属性

    金箍棒可能用它来制作的理由

    小说中孙悟空作为神人,臂力超群,能舞动较重兵器,而用锇制成的金箍棒单位体积质量最大

    硬度最大

    小说中金箍棒在紫金红葫芦中未被腐蚀,说明它抗腐蚀性极强。

    (3)、第⑥段除了介绍金箍棒的来历外,还从它的等几方面进行了说明。
    (4)、作者本意是为了介绍几种金属的属性,为什么要借助金箍棒来说明?
  •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奶奶的粽子

    韩逸萌

    ①“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襄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鱺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②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展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③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查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遗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逸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⑤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圈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求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围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去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⑥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氟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进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我捧起一只棕子,我觉得奶奶的棕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线蝇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縑,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的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

    ⑦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入宝粽、蛋黄棕、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过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⑧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1)、本文的线索是① , 围绕这个线索,作者依次写了奶奶为包粽子做精心准备、奶奶包粽子的灵活、煮粽子的漫长、我睡醒后吃粽子和②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A.第④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

    B.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奶奶笑着说:“俺妮儿乎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4)、奶奶的粽子无论配料还是做工都“简单至极",为什么却会“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5)、在作者心里,故乡是奶奶手中一只只香甜的粽子。对于青春年少的你来说,故乡又是什么呢?请用一段话描述你对故乡的理解。(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少于40字)

四、综合性学习(共10分)

  • 12. 阅读世界名著《鲁滨逊漂流记》,完成下列小题。
    (1)、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相关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就我个人而言,这次遇险,是我一生中最恐惧的一次。当时,我看到三百多个恶臭般的畜生嚎叫着向我们冲来,张开大嘴恨不得一口把我们吞掉,而我们又无处可退,我以为一定完蛋了。

    ①“这次遇险"具体指什么?②最后,他们是如何成功脱险的?

    (2)、“读什么书”和“成什么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结合《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谈谈它给你的成长带来怎样的人生启迪。
    (3)、根据名薯对应内容,补全这副对联。

    上联:五行山,孙悟空寂寞修身。(《西游记》)

    下联: , 鲁滨逊孤独求生。(《鲁滨逊漂流记》)

五、写作(共60分)

  • 13.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同学们,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走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在这条路上,我们说不清有多少来来回回,留下了多少的脚印与故事。在这条路上,你或许在回味父母、老师或同学的话语,或许在规划自己的努力方向,或许见到了各色人物和道不尽的事物,或许听到了各种话语与声音……在这条路上,你一定有耳闻有目睹,有所思有所感。

    请以《上学路上》或《放学路上》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