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社九上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单元检测卷A
试卷更新日期:2021-09-07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如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反映欧洲军备竞赛的漫画《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其中的“项庄”和“沛公”分别是( )A、美国与英国 B、德国与英国 C、英国与法国 D、法国与俄国2. 某同学在参加《开心词典》节目时,遇到“三国协约有哪些参加国”这样一个题目,她在请求帮助时,恰好和你连线。你给她的正确答案应是( )
①英国 ②意大利 ③法国 ④俄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 “一个极端残暴腐败透顶的帝国(奥匈帝国)为了在欧洲争夺霸权,就凭借武力奴役另一个弱小但倔强的民族,并驱使其成员参加一场由于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材料中的“大屠杀”是指( )A、亚历山大东征 B、美国独立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4. 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有( )①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一战的爆发
②凡尔登战役交战双方共伤亡近百万人,被称为“绞肉机”
③一战爆发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④一战以协约国的失败而结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 塞尔维亚某城有一石碑,刻有“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碑文记载事件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该事件是( )A、凡尔登战役 B、萨拉热窝事件 C、德国突袭波兰 D、珍珠港事件6. 如果你去参观位于法国某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博物馆,在馆内你可能看到的展品是( )A、美国对英宣战书副本 B、油画《炮轰后的凡尔登》 C、俄国军队与法国军队的战斗场景模拟 D、协约国签署投降书的照片7. “不得制造和装备化学武器、坦克和装甲车……陆军实力之总数不应超过10万人,军官及补充部队在内,并应专为维持领土之秩序及边界巡查之用。……莱茵河之东50公里一线以西……陆地要塞均应解除武装并拆卸之。”这些规定( )A、加剧了殖民国家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B、暂时协调了亚太地区的矛盾 C、经全体协约国签字后促进了战后世界和平 D、埋下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8. 下图中的数字代表的国家是协约国集团的一组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9.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积极结盟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世界和平 B、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 C、增强实力,在瓜分世界的竞赛中战胜对手 D、推动集团之间的合作,促进经济发展10. “三巨头操控世界,德国成待宰羔羊。中国战胜却受害,学生掀起爱国潮。”巴黎和会的“三巨头”是指( )①克里孟梭 ②威尔逊 ③劳合·乔治 ④希特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1. 如图是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签订的一份和约。以下条文中,体现该会议分赃性质的一项是( )A、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B、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C、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独立 D、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12. 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所说的“新秩序”是指(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三国协约 D、三国同盟13. 1919年,假如你作为一名中国外交官,代表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在这次会议上,你应该不会看到( )A、美国、英国和法国操纵了这次会议 B、围绕如何处理德国,美国、英国和法国争论不休 C、列宁率领苏俄代表团参加会议备受冷遇 D、中国没有收回山东权益,德国被迫放弃全部海外殖民地14.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上述内容是谁的主张( )A、毛泽东 B、李鸿章 C、孙中山 D、陈独秀15. 1912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发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这里的“旧邦新造”是指建立了( )A、君主专制国家 B、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君主立宪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16. 某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举行以“浴血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的地点是( )A、东京 B、武昌 C、广州 D、南京17.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18. 林伯渠写道:“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成了正义,取得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制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被过于低估计的。”他认为辛亥革命 ( )①给清朝政府致命一击 ②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③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④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9. 1914年,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趁机提出“二十一条”,企图侵占山东等地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 日本 B、美国 C、俄国 D、奥匈帝国20. 邹容的《革命军》被誉为近代中国的“人权宣言”。他针对满洲贵族对内暴虐统治、对外趋炎附势,提出了“欲御外辱,先消内患”的口号。这说明邹容的“革命”是( )A、单一的排满兴汉 B、受到法国人的直接领导 C、逆民族团结潮流 D、具有反帝反封双重含义21. 如图是小红同学制作的一张学习卡片,这张学习卡片的主题是(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华兴会 D、同盟会22. 跨入20世纪后,悄然之中,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废除了封建君主制度 B、工业文明的洗礼 C、科举制度的继续推行 D、军阀割据和混战23. 在日常交往过程中,人们称呼“先生”“女士”开始于( )A、洋务运动后 B、戊戌变法后 C、辛亥革命后 D、五四运动后24.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而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材料中的“一次巨大的解放”主要是指(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D、宣传了维新变法的思想25.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歌谣反映了( )A、太平天国时期推翻清朝统治的目标 B、戊戌变法时期实现变法图强的愿望 C、辛亥革命时期民族主义的革命纲领 D、五四时期“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要求二、材料分析题
-
26. 世界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团间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图。
材料二:“但是,这并不是永久的胜利。”克里孟梭说,“这是一个各自保持警惕的和平,是一个手扶剑柄签订的和平,是一个虽已签字但并未真正实现的和平……”威尔逊更是一针见血:“我们不久就会看到一场新的世界冲突,这场冲突的结果将不再是一场战争,而是整个世界的大灾难。”
——《大国崛起》
(1)、材料一表明两大军事集团较量局面的形成。请写出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及其各自的核心。(2)、材料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直接导致哪次战争的爆发?写出这次战争的导火线和整个战争的性质。(3)、材料二所述“和平”是通过哪次国际会议搭建起来的?这次会议在中国问题上如何“大搞秘密交易”?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里孟梭的评论有何依据。27.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又称为“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追根溯源】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国家
英
法
俄
德
工业产量位次
2
3
4
1
殖民地面积(平方千米)
3350万
1060万
1740万
290万
【揭穿谎言】
材料二1916年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战争审判】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期盼和平】
材料四战争,对人类来说是一场醒不了的噩梦。脚下的白骨告诉我们:战争是残酷的。墓碑里的灵魂告诉我们:战争的代价是沉痛的。面对战争,我们有无限的感慨……
(1)、根据材料一,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2)、请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战役,戳穿材料二中“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3)、材料三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4)、请你以史为鉴,设计一条宣传语。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并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我们革命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实现“三民主义”的基本思路。(2)、材料二中,孙中山提出的“民族革命”的含义是什么?他所指的“民族”是哪一民族?(3)、结合两段材料,说明“民权革命”的内容及这些革命的根本目的。(4)、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可用哪十六个字概括?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z,历史事件?写出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2)、材料二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其领导人是谁?根据材料Z-,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3)、以上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30.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后来,孙中山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材料二:①“天下受命于天子”,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材料三: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领导了辛亥革命,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仍值得中国人民永远怀念……
(1)、中国同盟会是怎样的一个组织?材料一革命纲领中反映“民生”思想的内容是什么?(2)、比较材料二中①与②所反映的思想观点,你认为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的“尚未成功”是指什么?他在病危之中,仍念念不忘拯救中国、拯救民众,这体现出孙中山身上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