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三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9-0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共70分。其中1-20题,每题2分;21-30题,每题3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夏是中华文明的早期国家,《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   )
    A、夏王是最高统治者 B、中央设立机构与职官 C、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D、夏王直接统治夏部族
  • 2. 下面两幅图是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形势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周王室衰微无力控制地方 B、铁犁牛耕技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C、诸侯国变法革新力量强大 D、各族频繁联系加强华夏认同观念
  • 3. 下表为“西汉初期中央管辖的郡县和封国力量的对比”,据此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是(   )

    A、西汉初年政治日趋腐败 B、“无为”思想不得人心 C、诸侯强大威胁中央集权 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 4. 古墓中的画像砖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下面的两块画像砖出土于甘肃魏晋古墓,体现“汉人胡食”的习俗。这可以用来研究的主题是(   )

    A、江南开发 B、民族交融 C、政权并立  D、南北统一
  • 5. 唐朝在三省六部的基础上又设立了政事堂。每当需要颁下诏敕的时候,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会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来商议、决定政务。由此可见,政事堂的设立(   )
    A、弱化了宰相权力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导致了冗官现象 D、加强了权力制衡
  • 6. 唐朝薛元超曾说:“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唐代门第最高的五大姓氏)女;不得修国史。”宋代蔡襄则抱怨:“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这变化反映了(  )
    A、科举制产生否定了士族特权  B、儒学的主流地位不复存在      C、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D、宋朝社会的门第观念淡化
  • 7. 元朝不仅疆域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为加强对吐蕃(西藏)地区的统治,元朝在中央设置了(   )
    A、北庭都元帅府 B、宣慰司 C、行都指挥使司 D、宣政院
  • 8. 《明神宗实录》载“吴(苏州)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这反映出明朝后期(   )
    A、农业发展增加自由劳动力 B、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C、手工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D、机器生产日益普及
  • 9. 这部书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状况以及军事、科技等,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书中提出的主张是(   )
    A、“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B、“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C、“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D、“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 10. 1912年3月5日《时报》发表文章载“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这反映出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有(   )

    ①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②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③推动了社会风俗变化④解决了近代社会根本矛盾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11. 下图所示的土地使用证上有“没收豪绅地主土地,分给穷苦农民耕种。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等信息。据此判断这一土地证明最有可能出现在(   )

    A、20世纪30年代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B、20世纪40年代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C、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D、20世纪60年代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 12.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左右,2000年即迅速增长到1000多万人,到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779万人。”其中,改革开放初期省级人口迁移主要流向(   )
    A、广东省 B、江苏省 C、浙江省 D、安徽省
  • 13. 下图为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

    据此判断古希腊人殖民扩张的特点是(   )

    A、以移民方式展开殖民扩张 B、进行大规模的武力扩张 C、对殖民地区进行直接统治 D、建立环海的统一大帝国
  • 14. 这场革命(法国大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下列各项理解正确的是(   )
    A、《人权宣言》是革命的思想先导 B、《独立宣言》是革命的目标表达 C、《法国民法典》捍卫了革命成果 D、君主立宪制是革命确立的最终政体
  • 15. 1824年,欧文在美国购买土地建设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公社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人都参加劳动,分工合作,人人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但4年后失败。这说明“新和谐公社”(   )
    A、是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首次尝试 B、实现了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 C、因未找到正确的实现途径而失败 D、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正确方向
  • 16.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1917年俄国革命的亲历者,他认为“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据此理解十月革命的性质是(   )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B、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C、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D、不妥协的爱国主义运动
  • 17. 在近现代史上,每次大的国际战争之后,战胜国都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实力对比状况召开国际会议缔结国际协约,安排战后世界秩序,从而确定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叙述的是(   )

    ①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③苏美英召开雅尔塔会议④1945年成立联合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8.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由此可见,冷战的特点是(   )
    A、以苏联的退让和妥协为前提 B、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和平演变 C、非战非和的长期对峙和竞争 D、美国对苏联实行了遏制政策
  • 19. 下表是1950---1970年美、英、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间阶层”占人口比重的变化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A、中间阶层开始出现 B、产业结构发生新变化 C、社会公共福利增加 D、阶层结构出现新变化
  • 20. 下表是1951年-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情况表。

    时间

    1951-1960年

    1961-1970年

    1971-1980 年

    国民收入增长率

    10.25%

    6.45%

    4.95%

    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经济的持续衰退 B、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C、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D、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 21. 班固在《汉书》称“(秦)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秦制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由此看“千古一帝”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在于(   )
    A、顺应历史潮流推行变法 B、首创皇帝制度 C、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国家 D、推广郡县制度
  • 22. 曾有西北边境官员向朝廷报告紧急军情,皇帝即刻召集宰相及相关长官共商对策。由于宰相无权调动军队,乃由主管军事的长官提出作战方案,由主管财政的长官调度后勤物资,经皇帝裁决后,才调动军队增援前线。以上场景最有可能是(   )
    A、汉代匈奴入侵山西 B、唐代吐蕃入侵河西走廊 C、宋代西夏入侵陕西 D、元代回回入侵河套地区
  • 23.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先后派遣4批幼童共120人赴美留学。下表是对他们归国后就业情况的不完全统计。该现象(   )

    从事行业

    外交(海关)

    海军(船业)

    矿务

    电报

    铁路

    商业

    医业

    教育

    人数

    32

    16

    8

    18

    16

    7

    5

    4

    A、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垄断 B、有效的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C、缓和了清朝的社会矛盾 D、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 24. 抗战时期,中国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试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这些壮举(   )

    ①奠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基础②有效地牵制了日军在华的兵力

    ③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和精神基础④鼓舞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 25.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变革”主要体现在(   )
    A、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地位的确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 C、独立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 D、彻底结束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剥削
  • 26. 美国学者罗伯特在《西方文明史中描述“(庄园)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他们要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还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要比奴隶好得多”。材料反映中古西欧(   )
    A、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 B、政治上分裂割据的局面 C、庄园与农奴制度的状况 D、城市自治经济的大发展
  • 27. 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下列属于近代科学革命成果的是(   )

    ①《天体运行论》②万有引力定理

    ③《农政全书》④《天开物》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 28. 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香山县地方官获得了在濠镜澳(澳门)的租住权。由此给中国带来的直接影响有(   )

    ①西方殖民者成为中国海防的新问题②提倡自由和反对专制思想的传入

    ③出现以澳门为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④开辟了马尼拉大帆船航线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 29. 下图是一幅有关近代国际形势的政治漫画《友谊链》,该漫画反映了(   )

    A、欧洲两大军事集团间日益紧张的战争氛围 B、列强为争夺塞尔维亚发生的冲突与勾结 C、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20世纪初世界形成密切关联的互助整体
  • 30. 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从局部战争逐步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下表中对应选项正确的是(   )

    时间

    事件

    影响

    A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B

    1937年7月7日

    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

    C

    1939年9月

    德国突袭法国,英法对德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D

    1941年6月

    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15分,第32题15分,共30分)

  • 31. 2021年3月30日人民网推出《中国共产党百年述职报告》的视频,迅速火遍全国。阅读下列节选内容,回答问题。

    我诞生在1921年,那是一个内忧外患、苦难深重的中国。在无数种信仰的交锋中,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从南湖红船的起航,到南昌城头的枪响;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二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从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再到解放战争的弹雨硝烟。一路走来,真的很难。当面临生死的抉择,当面对信仰的考验,我分明听到有种声音在说:甘将热血沃中华!

    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我们终于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激动不已!赶考路上我一刻都不敢懈怠,我们完成了土地改革与社会主义革命,制定了一个个五年计划的小目标,夯实着共和国的经济基础,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到如今,终于取得历史性的成就!这,就是我们的道路。在这百年征程里,有风调雨顺,凯歌高奏,也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和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但不论怎样,我从没想过放弃。我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一路都坚持自我革命。我也从未忘记过自己的初心,并将永远对人民保持赤子之心。

    摘自《中国共产党百年述职报告》

    (1)、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深刻证明“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请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焕然一新的表现。
    (2)、请结合材料和所学,请举二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里“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和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的转折性变化。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历史性的巨大成就,请结合所学指出该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联系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 32. 人类历史是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中不断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前几个时代中的地区孤立与19世纪的欧洲统治世界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在经济上,这一时期,欧洲人将他们的贸易活动实际上扩展到世界各地,尽管他们不能开发那些大块大陆的内地。虽然洲际贸易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但贸易量仍远远低于以后几个世纪中所达到的数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移民。19世纪20年代中,总共才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有大约260万人离开欧洲,而在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达到900万,也就是每年有近100万移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国际重大事件年表(主要依据教材整理)

    时间

    国际大事

    1989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1993年

    欧盟成立,继续向政治经济一体化迈进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水平

    1999年

    二十国集团组成

    2001年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005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

    2013年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2015年

    联合国第66届大会通过《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

    2017年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2019年

    不结盟运动第18次首脑会议举行,峰会强调推动多边主义,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促使欧洲人“贸易活动实际上扩展到世界各地”的前提条件,并扼要概括全球联系初步建立的四种主要表现形式。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50年代以来欧洲大规模移民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特点,并指出当下中国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中国方案的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