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9-06 类型:期末考试
一、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这种“自治社会”形成的根源是( )A、地方制度的不完善 B、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C、中央集权的削弱 D、自然经济的分散性2. 表1为《左传》记载的周初以职业为姓氏的工商业者。
表1
姓氏
索
长勺
陶
繁
葵
樊
职业
绳工
酒器工
陶工
马缨工
锉刀工、釜工
篱笆工
这说明当时( )
A、手工业和商业出现合一趋势 B、职业和身份已形成世代相传 C、手工业生产已出现专业分工 D、姓氏与职业具备了必然联系3. 图1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图1
A、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B、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4. 清代晋商开辟了一条总长14000余公里,从武夷山向俄罗斯恰克图,后继续延伸至中亚、欧洲其他国家的“茶叶之路”。这反映出清代( )A、重农抑商政策逐步被打破 B、跨区域贸易的兴盛 C、从封闭到被迫开放的过程 D、晋商垄断了茶叶贸易5. 据统计,16至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品有137种,世界各地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据此分析这一时期的中国( )A、政府鼓励开拓海外市场 B、闭关锁国政策名存实亡 C、存在着走向世界的动力 D、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6. 鸦片战争后,依附于外商的买办首先在上海诞生;至60年代买办“于士农工商之外,别成一业”,广州有不少失去垄断特权的行商纷纷到上海充当买办。据此可推知( )A、上海外贸地位逐渐提升 B、广州行商最具买办职业优势 C、买办社会地位高于其他人 D、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7. 近代中国关税、盐税、借款等,均存在外商银行,中国对外各种借款及赔款本息的收付,完全须经由外商银行。这一现象反应了( )A、中国税收政策日益近代化 B、大量中国资本参与国际投资 C、列强控制了中国财政命脉 D、中国金融市场的混乱无序8. 中国近代,全国性金融中心不断迁移,基本轨迹是:上海到北京与天津,再到上海,再到重庆,再到上海。这反映出近代( )A、列强侵略严重破坏中国金融业 B、地方派系积极争夺金融中心地位 C、政治中心与金融中心始终分离 D、中国的金融业受政治环境影响大9. “一五计划”时期,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工业产值,占中国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0%;用农业原料和农副产品制成的工业品,占国内市场商品供应量的80%,占出口总额的75%。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A、农轻重比例出现严重失衡 B、农民为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C、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D、农业是国家的优先发展对象10. 1978年以前,我国人口流动很小。1984年开始,国家允许农民自带口粮在城市务工。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基本实现了人口在城乡的自由流动。这表明中国( )A、城乡间差别的消除 B、城市近代化进程的开启 C、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1. 1982年宪法规定,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国投资;1988年通过宪法修正案,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确认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1993年修正时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取代“计划经济”和“国营企业”。这反映了( )A、改革成果得到法律确认 B、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 C、民主法制建设臻于完善 D、企业经营摆脱了政府干预12. 中国古代就有“卫生”一词,但常与“养生”相连。1905年,在借鉴日本等国家卫生行政的基础上,清政府设立“卫生科”,次年升格为“卫生司”,“掌核办理防疫卫生、检查医药、设置病院各事”。这表明( )A、“卫生”被纳入到地方行政管理 B、传统意义上的卫生观念彻底消除 C、近代“卫生”概念获得国家认同 D、清末新政实现了卫生服务的普及13. 据统计,1933年至1936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火政处共接到火警报警3389次,其中由电话接到报警达1962次。这反映出( )A、国民政府致力于电话事业的普及 B、公用电话是近代主要通讯工具 C、工业革命成果在中国得到广泛运用 D、科技进步推动了城市消防发展14. 1499年7月10日,当达·伽马船队返抵里斯本时,大批胡椒从海上到达的消息到处风传。里斯本的胡椒价格当天下午即跌落一半,经营胡椒贸易的商人纷纷宣告破产,产生了所谓的“对胡椒的诅咒”。据此可知( )A、海外贸易发展与民众生活关联增强 B、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寻找胡椒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D、丝绸之路畅通使中国产品远销欧洲15. 1585年到1604年,在政府授权下,英国每年至少有一两百武装商船出海,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他国运输船队,每年的掳获平均可达20万英镑。这一现象( )A、导致了英荷之间战争的爆发 B、推动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C、促成了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D、反映了英国社会矛盾的缓和16. 图2是1761-1789年英国输入原棉数量变化的统计图,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图2
A、是世界棉纺织业的原料产地 B、国内革命引发国际市场变动 C、棉纺织技术出现革命性变化 D、政府大力实施重商主义政策17. 表2 1928年4至6月美国汽车销售情况表(单位:%)支付方式
已成交高中档车
已成交低档车
未成交
小计
信贷
26.3
11.2
23.9
61.4
现金
20.9
6.2
11.5
38.6
累计
47.2
17.4
35.4
100
据表2可知当时的美国( )
A、追求创新推动金融进步 B、消费不足问题凸显 C、工业革命带来汽车普及 D、国民贫富差距缩小18. 1934年,一些人认为美国产业复兴是欺骗群众,而限制生产量和价格是“社会主义”,1934年美国罢工人数增到146万多人。这说明罗斯福新政( )A、因触及多方利益而曲折 B、未取得预期效果而失败 C、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D、意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19. 20世纪80年代,许多拉美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对此,美国经济学家提出“华盛顿共识”,建议拉美国家推动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在此思想指导下,许多拉美民族企业不敌外来竞争纷纷倒闭,国民经济外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表明( )A、经济全球化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B、美国推行经济利己主义 C、拉美国家在全球化中获利最大 D、区域集团化发展严重受挫20. 1923年,苏联把对农民征收的多种税收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把实物税改为货币税。这一措施( )A、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B、损害了农民的根本利益 C、延续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21. 1937年,苏联全国播种面积增加到1.35亿公顷,全苏农业总产值比战前的1913年增长了34%。苏联农业的高速发展表明( )A、农业是当时苏联经济建设的重心 B、斯大林体制比新经济政策更能促进发展 C、计划经济体制对苏联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D、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比例较为协调22. 从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重新整顿农村经济关系,放松对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管制,推行租赁承包制,但粮食产量连年下降,戈尔巴乔夫的个人支持率也下降至16%。这表明当时苏联( )A、改革获得了农民的大力支持 B、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积重难返 C、国民经济结构已趋向合理化 D、改革仍以行政干预手段为主23. 1947年,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进行关税减让谈判,并最终签订《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除每年召开大会外,主要活动是主持减税谈判,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这说明关贸总协定( )A、根除了各国利己主义政策 B、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话语权 C、建立了新的国际金融体系 D、推动了世界贸易制度化和体系化24. 冷战结束后,国际制度、国际组织、国际规则和国际法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明显增加。这一现象反映了( )A、多极化时代国家之间利益之争淡化 B、全球化时代各国联系不断加强 C、各国之间谈判协调取代了战争对抗 D、各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趋同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国有企业改革转向实行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两权分离”。1986年,国务院提出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1994年开始试点。2005年底,52.7%的国家重点企业改制为多元股东的股份制企业,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达80%以上。
——摘编自陈清泰主编《重塑企业制度:30年企业制度变迁》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进入“滞胀”时期。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开始了以国有企业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的改革。在企业层面的主要措施是,通过企业公开上市、整体出售给私人企业、职工内部持股等方式,分批出售国有企业的股票,减少政府对企业的控制。从政策层面上看,政府通过放松对企业的各种管制,鼓励企业自由竞争。通过私有化的改革,英国的国有企业数量锐减,国有经济大规模收缩,国有经济占其GDP的比重降至6%左右。
——摘编自赵世萍《美国、英国国有企业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英两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同原因与共同影响。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表3 汉代以来引进中国的重要作物时空表
作物
引进的时间
首先引种的地区
原产地
苜蓿、葡萄、安石榴、胡桃、胡豆、胡瓜、胡麻、胡葱、胡萝卜
公元前2世纪(汉代)
西北地区
中亚、西亚
胡椒
汉晋南北朝
西北、华南
印度、缅甸
亚洲棉
3-5世纪
地区不详
北方和南方边界地区
早熟稻
11世纪(宋代)
福建
印度
高粱
12-13世纪
台湾、四川
中亚
辣椒
16世纪(明代)
台湾、广东、贵州
美洲
甜薯
16世纪
福建、云南
美洲
烟草
16世纪
福建
美洲
玉米
16世纪
福建、浙江
美洲
花生
16世纪
广东、福建
美洲
番茄
明代
地区不详
南美洲
番瓜
明代
地区不详
美洲
马铃薯
17世纪
福建
美洲
美洲棉
19世纪后期
黄河流域
美洲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根据材料信息,从任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唐朝实行均田制,即在国家占有土地的基础上对百姓和官僚授予一定数额的土地。百姓凡年满18岁以上的男丁授田1顷,其中含口分田80亩,永业田20亩;工商业者授田为男丁之半;老年、孀妇、残废、僧道、尼姑等也授予部分田地,但一般妇女、部曲和奴婢不授田。贵族按爵位授予永业田,从最高100顷递降至5顷;官僚从一品到九品,授永业田60顷递降至2顷。贵族官僚的永业田可以自由转让或买卖,并享有免除赋税的特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均田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推行均田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