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9-02 类型:期末考试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文艺是当代精神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民众的生活方式、审美风尚与价值观念的变革密切相关。网络文艺如何提供正向的精神力量,怎样塑造与时代相协调的精神样式,其发展的定向与根据何在,与当代中国精神力量建设现实密切相关。

    网络文艺是自由探索、众声喧哗的开放空间。它具有巨大的活力与潜力,激发并释放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对网络文艺强求一律,与其特点与发展规律不符。但这并不代表坐标、方位缺席,任其无序杂乱、“野蛮生长”。网络文艺内容丰富广泛、形式参差多样,但绝非丧失整体性、方向性的“一地鸡毛”,其未来发展应有基本定向。网络文艺发展的基本定向应与当代中国精神建设的方向相一致,从而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因而,对这一定向的把握,不能主观臆断,而应遵循中国的发展实践,从扬弃与超越西方文明的实践中获得定向,积极参与到新文明的探求与建构中。

    在政策与市场双重影响下,网络文艺取得长足发展,形式愈益多样,规模日趋扩大,内涵持续深化,产生了一批佳作,既有关注现实、显示深度的网络文学,也有内容优质、制作精良的网络剧。这些作品或是主旋律题材的创新探索,或在类型化基础上开掘现实与心理的深度,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在精品化发展模式下,时代呼唤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网络文艺作品,引导新时代网络文艺的审美风尚与价值取向,进一步勾勒与拓展网络文艺的未来趋向。

    网络文艺是基于互联网数字媒介的大众文艺,是当代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新型大众文艺,其深层本质与核心特征就是“人民性”。它产生与发展的现实基础是当代中国的人民生活,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审美习惯与价值观念。近年来,网络文学创作视野不断拓宽,突破了玄幻、穿越、悬疑、恐怖、架空等类型的限制,将目光转向广阔的人民生活。一些以当代中国各行各业人民群众为表现主体,生动展现他们的奋斗创造,在套路化、同质化的网文中脱颖而出。唯有坚守人民本位,高擎“人民至上”的旗帜,网络文艺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确定方向。

    在现阶段,随着大量资本涌入,网络文艺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迅速提升,形成了多元发展的格局,提升了网络文艺产品的供给能力与制作水准,促进了网络文艺类型的多样化。但网络文艺市场化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渐显现,比如创作片面谋求市场效益,把市场指标绝对化,一味追求感官娱乐,价值中空、内容低俗,机械复制等。这就要求网络文艺在自身发展上超越资本逻辑。

    中华文化是当代中国精神建设的重要资源。网络文艺虽是数字时代的产物,却不能脱离民族的精神家园与生命脉络。我国网络文艺由粗放式发展向精品化发展,需要在文化积累上下一番功夫。弘扬中华文化既包含传统传承,也包含适时通变。网络文艺要在“新”与“旧”的辩证中前行:既要在传统文化广阔的精神空间中滋长,也要与时俱进地拓展这一空间;既要在形式创新与内涵深化上依托本民族广博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从中汲取想象资源与智慧启示,也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新的社会规律、生活方式与媒介形式相协调,充分彰显出生命力。

    (摘编自吴昊明《摈弃“野蛮生长”,走向“稳健成长”——把脉当下网络文艺发展现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文艺是数字时代的产物,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激发并释放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力。 B、网络文艺质量参差不齐、形式丰富多样,这些作品都是当代精神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C、近年来,在市场的推动下,网络文学创作视野不断拓宽,出现了一些关注现实的佳作。 D、随着我国资本要素的进入,我国网络文艺创作完成了由粗放式发展向精品化发展的转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首先明确了文章的论题,进而提出了总论点,为下文展开论述张本。 B、文章从网络文艺的定向“人民性”、市场化、继承与发展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C、文章分析了大量资本涌入网络文艺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显示了辩证性思维。 D、文章将近年来网络文艺好的方面与片面谋求市场效益现象对比,增强了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文艺与民众的生活方式、审美风尚与价值观念密切相关,因此应提供正向的精神力量。 B、如果对网络文艺缺乏监管和引导,丧失整体性和方向性,就可能出现“野蛮生长”的局面。 C、网络文艺是一种新型的大众参与的文艺,因此它的深层本质与核心特征应是“人民性”的。 D、网络文艺要在“新”与“旧”内容取舍上下功夫,既要传承与表现传统文化,又要实现创新性发展。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人民网北京7月17日电2019年7月13-15日,“为中国未来而读——2019阅读行动研讨会”在吉林长春举行。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刘宏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新课程与名著阅读”。研讨会上,教育部统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吉林省教育学院教授张玉新分别做了题为《语文老师要当“读书种子”》《整本书阅读与核心素养的提升》的主题报告。温儒敏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语文课要把读书当作头等大事。语文老师当好“读书种子”,是一种理想,一种责任,同时又是我们面临的很实际、很紧迫的职业要求。围绕如何读书,温教授给出了参考建议。他认为,读书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可设计为三个 “圈”:最外圈是通识部分,主要是中外文化经典,是最基本的书;第二个“圈”是与自己从事专业或职业相关的部分,目的是打基础,拓展专业视野,活跃思维;第三个“圈”是核心部分,这部分书能够进一步提高个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且能帮助自己加深理解甚至提出专业见解,应有明确的阅读指向。他还说,读书可以养性,可以练脑,这不仅是能力,也是涵养,是素质,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每位语文教师都应有自己的精神“自留地”。张玉新教授强调,读书是语文教师的职业要求,老师的当务之急是“啃”读一本垫底儿的书。关于“啃”什么,他建议可以补短与扬长结合,围绕教学的“刚需”,同时关照专业发展的“长需”和新的发展需求等。他还以生动鲜活的例子阐释了怎么“啃”读。他认为,书底儿的厚度决定了其专业发展的高度,每一位优秀教师都有一部成功的阅读史。语文教师自己不具备语文的核心素养,不可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国未来而读,语文教师要先读起来。

    (摘编自《为中国未来而读——2019阅读行动研讨会在长春举行》2019年7月)

    材料二:

    中小学生不喜欢阅读名著、读不懂名著的现象并不少见。即便一些在幼儿阶段读着大量绘本长大、有着良好阅读兴趣的孩子,进入小学后仍然面临着阅读层次不高、阅读能力较弱等问题。

    长期以来,给儿童和青少年推荐哪些经典名著、如何指导他们阅读经典名著却往往众说纷纭,缺乏有效的名著阅读策略和指导方法。很多教师和家长往往采取灌输的方式,甚至不惜采取布置作业等强制性手段,硬性要求儿童和青少年阅读名著,这样做不但不能唤起儿童和青少年对名著的阅读热情,还会伤害他们的感情,把本来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给扼杀掉。

    用科学的方法让孩子阅读名著,爱上名著,努力培植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是每一名家长的责任,更是每一名教师的责任。愿更多的教师和家长都能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帮助儿童和青少年阅读,为他们搭起通往未来的阅读之桥。

    (摘编自刘殿波《请给名著阅读以科学的指引》)

    材料三:

    王迪介绍,自己的阅读体验经常带给她教学灵感,设计出一些点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中一个点子就是用习题的形式让学生与小说对话,就是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这些题目时而关注情节,时而关注人物,时而聚焦主题,时而又聚焦写法。虽只是一点一滴.但是润物细无声,焉知不会在某个际遇中催生出一朵花、一束果、一个春天。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分校教师张萍萍如此分解通向阅读的途径:阅读之前先要放手,这是学生不被打扰的一种自然状态,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15分钟是一个底线;在活动驱动阶段,反复走进文本。老师可以设计关于了解作家作品、把握情节、理解人物、主题解读等内容,录制成一个小小的微课,然后放到网上让学生课后自己选择阅读;进入研读环节,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之上再进行教学设计。比如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时候,就做些荒岛生存手册、漂流地图、鲁滨逊的警示录。读《昆虫记》,就让孩子们用可爱的小精灵们去创作诗歌。

    徐杰认为,很多语文老师在评价阶段就是布置学生写读后感。还有的老师要求学生在每页都要圈、点、勾、画。其实一本书中有些章节需要精读,有些章节可以泛读,因此要区别对待。同时,应尊重个体的阅读体验和阅读基础,不搞“一刀切”。

    (摘编自《阅读不是套路,是精神成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9年7月13日,以“新课程与名著阅读”为主题的研讨会在吉林长春举行,温儒敏等专家做了典型性发言。 B、读书是语文教师的职业要求,语文老师应“啃”读一些垫底儿的书,以便耕耘自己的精神 “自留地”。 C、由于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和正确的指导方法,致使一些在幼儿阶段有良好阅读兴趣的孩子,进入小学后阅读层次不高。 D、张萍萍认为学生阅读时要放手,读什么、读多久让学生决定,让学生处于不被打扰的一种 自然状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可以养性,可以练脑,是涵养和素质的体现,是语文老师应有的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 B、语文教师要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既要读中外文化经典,还要读提高个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书。 C、采取布置作业等强制性手段,硬性要求青少年阅读名著,只会伤害孩子的感情,挫伤阅读的积极性,不会有任何有益的效果。 D、读《鲁滨逊漂流记》时,做些荒岛生存手册、漂流地图,有利于学生梳理文章脉络,能增强学 生记忆。
    (3)、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分析,语文老师如何才能当好“读书种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橄榄油坛子

    [意大利]皮兰德娄

    唐·罗洛在首阳山农庄的山坡上种了好大一圈油橄榄树。他预计地窖里的那五只旧的彩陶坛子盛不下新榨的油,因此及时地预订了第六只容量更大的坛子。人们为他造了一只齐人胸高的坛子,肚子威风凛凛地挺起来,好像是其他五只的统领。

    已经开始打橄榄两天了。唐·罗洛烦躁不安,因为农庄里既有打橄榄的农民,又有往山坡上准备种下一季蚕豆的地里送堆肥的赶骡人。他苦于没有分身术。不知先监督谁好。最后,他破口大骂,要他们都别想偷懒。他戴着白帽子,挽起衣袖,挺着胸膛,涨红着脸,大汗淋漓,东奔西走,转动着一双狼似的眼睛,生气地搓自己刮过的脸颊,浓重的胡子像是剃刀刚过就钻了出来。

    现在到了第三天收工的时候,三位打橄榄的农民走进磨房放木梯和棍子,看见那只漂亮的新坛子开裂成两半,好像有人在坛子的大肚子上拦腰砍了一刀,眼前的裂缝十分刺眼。

    当唐·罗洛走上山来,看见裂缝时,简直要发疯了。他把帽子摔到地上,打自己耳光,跺脚,像哭死去的亲人那样悲声号叫:

    “新坛子呀!四个银币的坛子!还没有用过呀!”

    农民们劝他冷静一些,能干的修补匠会把它修好,像新的一样。正好有一位迪马·里卡西大叔,发明了一种神奇的胶水,牢牢地保守着胶水的秘密:用这种胶水粘好之后,斧头也砍不开。

    第二天,迪马·里卡西大叔背着一筐工具准时来到首阳山。

    他是一个跛腿老人。关节粗大畸形,活像一段古老的阿拉伯油橄榄树桩。傲气,或者说是悲哀扎根在他那变形的身躯里了。他认为世界上没有人能够理解和欣赏他这个未被正式承认的发明家的功劳。迪马·里卡西大叔要让事实说话。他左顾右盼,生怕别人窃取他的秘密。

    “让我看看那种胶水。”唐·罗洛用怀疑的眼光打量他好一阵之后才说出这第一句话。迪马大叔严正地摇头拒绝。

    “补的时候看吧。”

    “能补好吗?”

    迪马大叔郑重其事地检查已经搬到打谷场上的坛子。他说:

    “能修好。”

    “可是光用胶水,”唐·罗洛开始讲条件,“我不放心。我还要求用钉子补。”

    “那我走了!“迪马大叔二话不说,站起身,背起筐。

    唐·罗洛拉住他的一只胳臂。

    “去哪儿呀?就这么谈生意吗?那么长的裂缝,只用胶水吗?需要钉子。胶水和钉子。我做主。”

    迪马大叔胀满一肚子的怒气和怨气,开始干活。他用钻头沿着裂缝的边沿打眼,以便用铁丝穿过洞眼把坛子缝合起来,接着他用手指把胶水沿裂缝把裂开的边上涂了一圈;他拿起钳子和准备好的碎铁丝,钻进坛子敞开的肚子里,吩咐农民把坛子的裂缝对齐。

    他一边干活一边抱怨自己命苦。

    “现在你帮我出来吧。”最后迪马大叔说道。可是这只坛子的腹部虽然很宽,颈口却很窄。迪马大叔盛怒之下没有注意这一点。现在,他试了又试,还是爬不出来。那个农民站在那里笑弯了腰。他被囚禁在由他自己修补好的坛子里了,为了让他出来,就得重新砸破坛子并且永远无法修补了。

    唐·罗洛在嬉笑声和叫喊声中赶来。

    “这只坛子新的时候,我花了四个银币买来的。你认为它现在值多少钱?”唐·罗洛问。

    迪马大叔说:“从前价值的三分之一。”

    “那好,”唐·罗洛说,“依你的话,你给我一又三分之一个银币。”

    “什么?”迪马大叔问道,好像没有听懂。

    “我打破坛子让你出来,”唐·罗洛回答,“你呢,赔给我你估计的那个数目。”

    “我,付钱?”迪马大叔取笑道,“阁下您开玩笑呀!我准备在这里面变成虫子。

    而且,他费了些劲儿从衣袋里掏出一只镶嵌的小烟斗,点燃后抽起来,把烟雾从坛子的颈口里驱赶出来。

    唐·罗洛气愤得冲动起来抬起脚就要踢坛子,但是他缩回了脚,而是用双手抱住坛子,使劲提动它。

    “您看多好的胶水!”迪马大叔对他说。

    “该死的东西!”唐·罗洛怒吼起来,“谁干的坏事,是我还是你?我应当赔钱吗?你就饿死在里面吧!看谁胜谁负!”

    他走了,迪马大叔却想到用工钱同农民们一起欢度这个夜晚。一个农民去附近的小酒店里去买酒。好像是特意安排好的,天上有一轮明月,照得大地如同白昼一般。

    已经去睡觉的唐·罗洛,突然被乱哄哄的喧闹声吵醒。他从农舍的一个阳台上探出头来,看见谷场上,月光下有许多魔鬼:原来是喝醉了的农民手拉着手,围着坛子跳舞呢。迪马大叔在里面扯着嗓子唱歌。

    唐·罗洛这次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像一头发疯的公牛冲过去,把坛子推得沿山坡滚了下去。坛子在醉汉们的笑声中往下滚动,撞在一棵橄榄树上,碎裂开来。

    迪马大叔获胜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迪马大叔听从唐·罗洛的修补方法,用胶水和钉子修补坛子上的裂缝,这一举动看似妥协,实际上是他反抗的开始。 B、迪马大叔被困坛中,前文有伏笔铺垫,如坛子“肚子”很挺,他干活时“钻进坛子敞开的肚子里”等。 C、“有许多魔鬼”既表现了唐·罗洛难抑的愤怒,也写出了农民们尽情欢乐的情景,为下文唐·罗洛愤怒地推坛子做铺垫。 D、唐·罗洛的坛子“打造”——“破裂”——“复原”——“再破裂”的过程是故事的重要内容,塑造了唐·罗洛和迪马大叔的形象。
    (2)、请简要分析主人公唐·罗洛这一人物形象。
    (3)、小说的最后两段很精彩,请分析其作用。

四、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 , 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官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始皇至沙丘 , 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二世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蒙活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佘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史记·蒙恬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B、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C、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D、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古代多指黄河。“河南”“河北”分别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 B、参乘,古时乘车时陪乘的人。古人乘车,尊者在左,一人在右陪坐。 C、崩,古时专指皇帝的死亡,等同于“驾崩”,文中指秦始皇病死在沙丘。 D、太子,常作为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按礼俗多由嫡长子来担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恬出身名门。祖父蒙骜侍奉秦昭王,位至上卿,蒙恬因家世荫庇担任秦将。 B、蒙恬功劳卓著。他统军北逐戎狄,修筑长城,威震匈奴,并参与修建秦直道。 C、蒙恬深受重用。始皇帝宠信蒙恬;他的弟弟蒙毅也被始皇帝亲近,位列上卿。 D、蒙恬结局悲惨。蒙恬有大功于秦而被秦二世逼杀,他的弟弟也受他牵连而死。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②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

    ③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 , 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故国”点题,“晚秋”点明登临季节。 B、“似”“如”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 C、作者列举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的例子,体现亡国的悲恨还在不断继续着。 D、上片以写意为主,诸种景观描写虚实相生,描绘金陵壮丽景色。
    (2)、学者王力坚曾评价此词“抒怀古之蓄念,发戒今之情结”,请结合下片分析王安石是如何体现这一特征的。

六、情景默写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说“”,然后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
    (2)、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说明:“。”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与司马光虽无缘见面,但对司马光充满了仰慕之情。在结尾用“”两句聊表敬意。
    (4)、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5)、《登岳阳楼》中“”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七、选择题组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历史经验来看,         英雄作为“社会集体无意识”,是民族精神建构的一部分。中华民族有着英雄书写的悠久历史。从远古时期开始,“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后羿射日”等故事,一直广泛流传。这些神话人物身上         的气概、顽强不屈的品格和一心为民的情怀,寄托着先民对英雄的美好想象。在战争年代,英雄主义的书写被赋予极强的“唤起”功能。( ),实现艺术化和生活化的突围,试图塑造“英雄是人”和“人的英雄”等全新的英雄主义形象,而英雄主义本身诸如对党忠诚、热爱祖国、乐于奉献、品德高贵等精神内核并没有发生改变。这样的一种创作思路调整和具体尝试,结果是         出一批张扬英雄主义的代表性作品,诸如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柳建伟的《突出重围》、石钟山的《激情燃烧的岁月》、都梁的《亮剑》、兰晓龙的《士兵突击》、麦家的《风声》等。这些作品广受读者的欢迎,特别是一些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可谓是 这表现着英雄主义自身美学品格的强大感召,也表明对真正的英雄书写饱满地抱持着热情。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崇信    坚忍不拔    突现    家至户晓 B、崇尚    坚定不移    突现    家喻户晓 C、崇信    坚定不移    涌现    家至户晓 D、崇尚    坚忍不拔    涌现    家喻户晓
    (2)、下列在文中括号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新时期的作家把关注的目光投射到英雄人物的另一面 B、英雄人物的另一面则引来新时期的作家的目光的关注 C、新时期的作家对英雄人物的另一面给予了关注的目光 D、英雄人物的另一面却受到新时期的作家的目光的关注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体现着英雄主义自身美学品格的强大感召,也表明国人对真正的英雄书写饱满地抱持着热情。 B、这体现着英雄主义自身美学品格的强大感召,也表明国人对真正的英雄书写抱持着饱满的热情。 C、这表现着英雄主义自身美学品格的强大感召,也表明国人对真正的英雄书写抱持着饱满的热情。 D、这体现着英雄主义自身美学品格的强大感召,也表明对真正的英雄书写抱持着饱满的热情。

八、语言表达

  • 8. 下面是一封高中生参加自主招生的自荐信的部分正文,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妥当,请指出并修改。

    您好,首先诚挚地感谢您拨冗拜读我的自荐信,我是XX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在校期间,我勤奋学习学科知识,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我还参加过“全国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颇有建树。我积极参加学生会和“广播站”等学生组织,荣获校级“优秀三好学生兼优秀团员”等荣誉,我忠诚地希望能加盟贵校。

  • 9. 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由于性格、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请你从以下三个备选人物中,任选两个仿照示例各写一句话,表达他们各自对生命的理解。要求符合人物特征,句式与示例大致相同。

    备选人物:孔子    莎士比亚    鲁迅

    示例:苏东坡——生命就是一次风雨兼程的旅行,只有心胸旷达,才能笑到终点。

九、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5月21日,一个淘气的七岁男孩,将一瓶墨水从高楼上泼下,楼下住户全遭殃。

    孩子父母迅速行动起来,带着孩子挨家挨户道歉,把被“祸害”的衣物全部拿回家中手洗,洗不干净的就买新的赔给人家;请专人来清理楼体外墙,在清理时让孩子一直在太阳底下陪着。孩子妈妈陈女士说“必须让他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事后,网友们纷纷为该父母点赞。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和感悟,也可以讲述与之有关的见闻和经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