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7-11-3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对《黄鹤楼》这篇文章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先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紧接着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B、文章的重点是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 C、作者对黄鹤楼的形态以及登楼所见所感感已描写尽致了,所以“亦荆吴形胜之最也”是多余的了。 D、这篇文章介绍黄鹤楼因仙而得名,因“上倚河汉”而成仙境,以“仙”字贯穿全文。2. 与《钱塘湖春行》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3.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人选择早春时节特有的景物,生动的描绘出大自然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与活力。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这是词人对记忆中豪迈壮美的军营生活的描写“醉里”“梦回”表现出词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C、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着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广大的土地”象征祖国,“灰烬”“血”“泥”写出了沦陷区的凄惨景象。 D、我想那飘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界上没有的珍奇。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诗句描绘了“天上街市”的奇景,诗人用两个“定然”,语气肯定,将读者带入美好的现实世界。4. 下列作家作品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行道树》 张晓风 台湾作家 B、《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唐 C、《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白氏长庆集》 D、《春》 朱自清 现代二、填空题
-
5. 《使至塞上》作者 , 字 , 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
三、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个比喻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2)、词的下片抒发了哪几种情感?请概括作答。7.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
(1)、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2)、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画面,并赏析这一千古名句。8.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相关问题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2)、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天的美写活了。(2)、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默写
-
10. 名句默写
衣沾不足惜, 。
山随平野尽, 。
征蓬出汉塞, 。
,云生结海楼。
,都护在燕然。
,老木沧波无限悲。
《归园田居(其三)》中表现早晚辛勤耕作的诗句是: , ;表示要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保持自我节操的诗句是: , 。
《使至塞上》中描写了奇丽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是: , 。
《渡荆门送别》中借助想象,描写长江近景的诗句是: , ;含蓄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登岳阳楼(其一)》中感慨无限悲凉身世的诗句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