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统一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9-01 类型:期末考试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语言和意义的模糊性、朦胧性,古人早就意识到了。如谢榛在《四溟诗话》中就说:“凡作诗不宜逼真,如朝行远望……远近所见不同,妙在含糊。”所谓“妙在含糊”就是说不要把有些东西写得太过真切,因为某些情景本身就是模糊的,你把它分辨得过于清晰,界限过于分明,反而失去了原貌。要想做到别出境界,“境外生意,境外见境”,就要“语少”,如果语言太多,处处塞满,过于具体,不给人留下一点想象余地,就难达到“意多”的效果。同时,“语少”意味着可能会产生语言的模糊和朦胧,更易于增加“言”和“象”的多义性。
从接受美学来看,也可以解释这种现象。波兰学者罗曼·英加登撰文指出:文学作品的文本只能提供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其中留有许多未定点,只有在读者一面阅读一面将它具体化时,作品的主题意义才逐渐地表现出来。这种“未定点”,实与中国文艺理论所言“模糊性”相关;而接受者由于具有不相同的情感体验的私密性,所以可以从中体味出不相同的内在意蕴。下面举几首诗例,稍作分析。
张籍的《秋思》就将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得非常细微: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见秋风而生归意,是仕宦或漂泊中的文人的惯常心态。据载:西晋张季鹰在洛阳见到秋风吹拂,顿生叶落归根之意,因思家乡吴中菰菜羹和鲈鱼脍而命驾便归。张籍此诗的首句就暗含了这一典故。同在洛阳,都因秋风起而兴归欤之情;所不同者,张季鹰是乘着秋风“命驾便归”,而张籍却难以归去,只能望秋风而兴叹,寄封家书给亲人。一个“意万重”,极写意绪的纷繁杂乱,突出了作者矛盾复杂的心理。“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采用递进法,将这种复杂的心理再向前推进一步,在信已经封上、捎信人即将出发的时候,把信封重新打开,补写上未尽之意。不是不想说,而是感觉难以说出、难以说尽,想说的在“又开封”中,模糊、隐约地表现出来。
细味此诗,写法巧妙而真切,在语言、意象上都无模糊之处,他的模糊重在借助直说和描写,生动、深刻地表现出多重意绪。这在当事人那里是非常复杂、难以理清的,但作者仅用了28个字就将此意绪的纷杂淆乱反映出来,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未定点,并对此“万重意”作多方面的联想,于是诗歌的空间意义获得拓展。与此相类的古诗词句不在少数。
此情形向前推进一步,我们找到了李商隐的《锦瑟》。它的含义实在太幽微了。这首诗主要是用典故和象征的手法来表现作者内在的情思。凡是用典的诗,往往比那种直白的议论和描写来得隐微含蓄。典故可以增加诗歌的意义内涵,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同时具备的历史感、文化意味、象征意义,却可能制造一种阅读的障碍,用典越多,障碍越大。读《锦瑟》,你先得把典故搞懂,然后还要将典故所要表达的象征意义搞明白,再下来还要索解作者斯时斯地用这些典故所要表达的独特意绪,这就多了几层曲折,它的含义就模糊朦胧了。就语言表现来看,其实没有多少阅读障碍的,感觉整首诗读起来很流畅。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很悖反的现象:阅读不困难,但理解有难度。因了前者,它具有形式美感,吸引了古今中外众多读者;因了后者,它内涵深隐,朦胧模糊,导致了一批批破解密码的索隐派。
与李商隐不同,李贺属于另一种情况。李贺诗爱用一些生新独特的词语,营造了不少个性色彩很强的象征性意象。如这样一些诗句:“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这是《罗浮山人与葛篇》中的两句,这两句究竟写的是什么,不清楚。注家的解释也五花八门,王琦说:“蛇因湿闷薰蒸而毒气不散,江鱼因水热沸郁而静伏不食,极言暑溽之象,以起下文命人剪葛制衣之意”;姚文燮说:“葛多生于深谷,或垂于江边,故蛇凭鱼依焉”;方扶南解释说:“此二句言葛之难得,申上出洞之致”。这三个人的说法,令人莫衷一是。
实事求是地讲,李贺的一些诗、一些意象极具独特性,可谓天才般的创造,反复推敲获得真解后,你会拍案叫绝的;但他的诗中不少意象过于诡谲、怪异,想象超越常人,个别词句晦涩难解,由此形成的模糊性、晦涩度便将相当一批读者挡在了门槛之外。一首优秀的诗作应该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不能一会儿明朗、一会儿晦涩。相比之下,李商隐诗的字句平易流畅,全诗意境浑成,难于蕴涵的模糊、朦胧、不确定,但这不妨碍你对全诗的阅读和喜爱。
宋代以前,人们更重视的是言、意关系;宋代以后,关注的焦点则多集中在情、理方面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宋以前诗中就没有情、理,实际上情、理是言、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他们之间存在一种引申、派生关系。唐诗中,就有不少情、理相互交融的佳作,特别是无理而又深情、痴情的诗作,达到了一种无理而妙的美好境界。如李益《江南词》、金昌绪的《春怨》都是如此。好的唐诗都能处理好言、意之间的关系,所以就产生了隽永的情趣。
(选自尚永亮《说言意》,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读者一面阅读一面将作品中的未定点具体化,作品的主题意义就会表现出来。 B、作者认为李贺的诗歌算不上多么优秀的诗作,他对李贺的诗歌完全持否定的态度。 C、虽然典故不一定能增加诗歌的意义内涵,但是可以使得诗歌充满文化气息和历史感。 D、宋代以后诗人更重视作品蕴涵的情、理关系,而之前多聚焦于作品的言、意关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想做到“境外生意,境外见境”,就要“语少”。“语少”可能会产生语言的模糊和朦胧,这样更易于增加“言”和“象”的多义性。 B、因见秋风起而萌发一种归隐之意,是仕宦或漂泊中的文人的惯常心态。张籍和张季鹰都是在洛阳那个地方,都是因秋风起而兴归隐民间之情。 C、《锦瑟》具有形式美感,阅读起来也不困难,吸引了众多读者;但其理解起来有难度,内涵深隐,朦胧模糊,导致了不少破解密码的索隐派。 D、李贺诗爱用一些生新独特的词语,营造了不少个性色彩很强的象征性意象,一定程度上导致三位注家的解释不同,这令人无法得出一致意见。(3)、结合材料内容,选出下列各项中与所给例句在写法上并不类似的一项是( )例: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A、含情两相同,欲语气先咽。(孟郊《古怨别》) B、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C、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D、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据悉,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将聚焦提升空气质量,中文口号为“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此次大会将采取多种措施,尽可能将环保理念付诸实践,例如向塞罕坝林场购买等量的碳汇、使用新能源车、尽量减少会务材料纸张等,以实现“零碳”办公。
(摘编自魏一骏、高敬《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新华社》2019年06月04日)
材料二:
胜利油田探索实践“风、光、热、储十多源微网”多能互补模式,推动传统能源向绿色能源转变。员工节能减排意识明显增强,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的低碳生活成为日常。“十三五”期间,他们投产新能源利用项目61个,实施能效提升计划项目224个,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0余万吨,能耗总量和强度实现六连降,比“十二五”期间分别下降25.9%和14.9%。
胜利油田近期发布《百年胜利战略规划纲要》,规划从供给侧和消费侧全面发力,加快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和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培育,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全产业链效能。计划“十四五”末,年发用绿电11亿千瓦时,直接消耗能源中新能源占比达到20%,2035年前实现碳中和。
(摘编自赵士振、王维东《中石化胜利油田功勋井区实现碳中和》《中国石化新闻网》2021年04月23日)
材料三:
贸易全球化主要目的是优化全球资源配置,通过分工提升各国的福利。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化同样是为了实现全球排放的优化配置。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也应该是全球共同作出贡献。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可能存在政治成本和经济利益的考虑,但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全球性的协作,各国需要以应对气候变化为基础进行全面对话合作。
在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应该同时倡导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化,以贸易全球化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化。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化,积极倡导世界各国减少清洁能源发展的贸易障碍,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清洁低碳资源优化配置,同时尽可能避免贸易冲突,为低碳转型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摘编自林伯强《实现碳中和须全球化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科学报》2021年04月23日)
材料四:
“碳中和”“绿色金融”成为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的热点话题。相关专家认为,中国迈向碳中和未来30年会产生几百万亿元的投资机会。
综合各种数字和研究,100万亿元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估计,几百万亿元是大概率事件,谢振华团队发布的关于2050的报告显示,中国迈向碳中和未来三十年需要新增138万亿元绿色投资。未来技术方面的投资需求也不容小觑,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意味着颠覆性的能源革命、科技革命和经济转型。实现能源体系的净零排放甚至负排放,需要加强对碳捕集、碳封存等技术的投入。除了能源领域,未来技术投入还涉及交通、建筑、工业、农业、生物科技、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
碳中和有利于增强制造业升级转型的动力,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光伏、风电能源成本已降低了80%,未来十年可能还会降低50%,再加上未来如果其他新能源有重大突破,比如氢能、海上风能,发展的可能性就更大。此外,中国制造业也有巨大的出口潜力,届时不光是中国市场、全球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市场,都可享受到规模效益产生的发展红利。
(摘编自任明超、王林《中国迈向“碳中和”未来可能要投几百万亿元》《中国青年报》2021年04月23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碳中和指企业团体或个人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B、鉴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全球化的特性,应对气候变化也就不是个别国家的事情,而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事情,需要全球共同作出贡献。 C、“碳中和”“绿色金融”之所以能成为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热点话题,是因为中国迈向碳中和的未来30年可以提供百万亿元的投资机会。 D、光伏、风电能源借助规模效应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如果能研发氢能、海上风能等新能源,发展空间就更大,这都将有利于制造业升级转型。(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环境日大会践行环保理念,采取向林场购买碳汇、使用新能源车、减少会务材料纸张等措施,体现了大会精神,又实现了“零碳”办会。 B、胜利油田采用“风、光热、储十多源微网”的多能互补模式,有效地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企业2035年前实现碳中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C、世界各国应减少清洁能源发展的贸易障碍,优化清洁低碳资源配置,并尽量避免贸易冲突,为低碳转型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助力实现碳中和。 D、为实现碳中和而需要在未来技术方面的投资,除了加强对碳捕集、碳封存等技术的投入外,还涉及交通。工业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方面。(3)、实现碳中和需要哪些相关方的努力?请简述各方应如何努力。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风是最好的陈酿
王世虎
陈亮赶到“大香港鲍翅”酒楼时,大伯已经等候多时了。
看着包厢里满桌的山珍海味,陈亮诧异道:“大伯,你来县城了就直接去家里找我呀,干吗非约在这里见面?”
“我听说城里人找人办事都在大酒店,隐秘性强,说话方便,我这个土老帽也赶回时髦。”大伯笑着说。
陈亮忍俊不禁道:“大伯,您有啥事直接打电话吩咐我就是了,我是您亲侄子,你的事我一定全力以赴。”
“好,我等的就是你这句话。”大伯起身亲自给陈亮斟满了酒,说:“亮子,你整天公务缠身,咱叔侄也好久没一起喝酒了,酒足饭饱了再说事。”
陈亮忙伸手拒绝:“大伯,您知道的,我不喝酒。”
“啥?不喝酒?”大伯瞪大眼睛,以为自己听错了“亮子,咱县城谁不知道你陈副县长‘千杯不醉’的大名啊,你跟大伯客套什么?”
“大伯,我真的不喝酒。”陈亮再次婉拒道。
“你这摆明了不给大伯面子嘛!”大伯嗔怒道,“你不喝我的酒,我怎么敢求您办事!”
“这是两码事。”陈亮解释道:“我从政以来,一向都公私分明。今天敢大胆来赴宴,还不是因为您是我亲大伯,是我一直敬重的长辈嘛!”
“好,不愧是我老陈家的后代。”大伯竖起大拇指,顿了顿,一脸严肃地说道,“既然这样,那我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了。亮子,你摸着良心说,大伯对你怎么样?”
“大伯对我比亲生儿子还要好”。陈亮拍着胸脯说,“我自幼无爹,和娘相依为命,如果没有大伯的照顾,恐怕早就饿死了。我考上大学后,交不起学费,也是当村长的大伯您第一个掏钱,并号召乡亲们为我捐款。可以说,没有您和乡亲们,就没有我陈亮的今天。我一辈子都铭记着这份恩情。”
“大伯就知道,你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大伯把杯里的酒一饮而尽,说:“和你说实话吧,我这次进城,就是代表乡亲们有事求你。村里的砖厂,这些年因为生意不好,一直亏损,尤其是今年,都几个月没发工资了。听说你负责的工程最近在招标,你看能不能给村里开个后门?”
“大伯,这事?”陈亮一下子紧张了起来。“……这事我说了不算啊。”
“你骗谁呢?”大伯的脸色一变,“你现在是副县长,怎么可能连这点权力都没有?而且,我都问清楚了,这次招标的主管领导就是你,买啥还不是你一句话的事,我看你是不想帮村里吧!”
“没有。”陈亮的额头冒出了细汗,说,“大伯,我真不是那个意思……”
“行了,别绕弯子了。”大伯厉声问道,“亮子,今天大伯可是代表乡亲们来求你办事的,酒你不喝就算了,现在你就说句痛快话,这个后门你开不开吧?”
陈亮沉默了。
大伯紧盯着陈亮。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半晌,陈亮咬了咬牙,低头说:“大伯,对不起……”
“好你个亮子,枉全村人当年那么帮你,没想到你当上官就忘本了,你的良心让狗吃了?我这就回去告诉乡亲们!”大伯气得一甩手,走了。
当晚,陈亮一夜未眠。
大伯?乡亲?砖厂?后门?这几个字眼一直在陈亮的脑海中打转,纠结……
第二天,陈亮特意回了趟老家,身边跟着两个戴眼镜的男人。进了村,陈亮没有回自己家,而是径直去了村委会。当着所有乡亲的面,陈亮扑通一声跪在了大伯面前,然后掏出两个大信封。
陈亮打开第一个信封,里面全是钱,说:“大伯,这二十万是我这些年攒的工资,你放心,都是干净的良心钱,你先拿十万给乡亲们发工资救济吧。”
大伯的嘴唇颤抖了一下。
陈亮又打开了第二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份“改造图纸”,说:“大伯,砖厂的情况我调查清楚了,主要原因是工艺老化、产品质量不达标,剩下的十万,全部用于砖厂改造。”然后指着身后的“眼镜”说:“这两位是我专门请来的技术专家。”
大伯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陈亮环顾一周,动情地说道:“大伯,各位爷爷奶奶、叔叔婶子,不是我亮子没良心,而是我负责的校舍扩建工程,质量关乎着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安全,所以我必须严格把关,不能有一丝大意。否则,我不仅对不起自己一个共产党员干部的责任和使命,也对不起咱陈家村‘仁义礼信,廉洁清贫’的家风祖训。但请你们放心,等砖厂改造成功后,我一定给村里‘开后门’”。
大伯的眼睛湿润了,乡亲们的眼睛也红了。
中午,陈亮亲自下厨做了一桌饭菜,邀请大伯和乡亲们吃饭。
饭桌上,陈亮主动端起酒杯走到大伯面前:“大伯,这是咱自家酿的粮食酒,侄子敬你!”说完一饮而尽。可没一会儿,脸就火辣辣的红了,身体也软了下来。
“不都说陈县长‘千杯不醉’吗,咋一杯酒就醉了?”“是啊,这酒量也太逊了吧!”乡亲们不可思议地议论道。
一旁的秘书插话了:“其实,大家都误会了。自陈县长上任以来,一直滴酒不沾,很多老板商人费尽心思地想请他吃饭,在酒桌上‘贿赂’他,但都被严厉拒绝了。因为一旦喝了别人的酒,就得替人办事。久而久之,那些奸商便在背地里讥讽他不像个男人‘千杯不会’,因为方言的原因,传到外面被讹传成了‘千杯不醉’。不过,陈县长今天是发自肺腑的高兴啊,才破戒喝了家乡酒……”
“亮子,是大伯错怪你了。国有国法,族有家风,有你这样的县长,是国家之栋梁,百姓之福祉啊!”大伯抱着陈亮,眼泪哗哗流了下来。
(原载《毕节日报》2017年8月4日)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注重从小事件中感受大时代,通过叙写陈亮帮家乡改造砖厂的故事来表现当今社会重视家风的大主题。 B、“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本篇小说用了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使形象丰满生动、富有张力。 C、情节是小说成功的要素,本篇小说重视情节设计,结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读之引人入胜。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来叙事说理,它可以更好地展开小说的叙述,使小说娓娓道来,不做作,中心突出。(2)、大伯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本篇小说结构清晰,请结合文本梳理出小说的行文思路。四、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业字巨游,广汉梓潼人也。少有志操,介特。习《鲁诗》,师博士许晃。元始中举明经除为郎会王莽居摄业以病去官杜门不应州郡之命太守刘咸强召之,业乃载病诣门,咸怒,出教曰:“贤者不避害,譬犹般弩射市,薄命者先死。闻业名称,故欲与之为治,而反托疾乎?”令诣狱养病,欲杀之。客有说咸曰:“赵杀鸣犊,孔子临河而逝。未闻求贤而胁以牢狱者也。咸乃出之,因举方正。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莽之世。及公孙述僭号 , 素闻业贤,征之,欲以为博士,业固疾不起。数年,述羞不致之,乃使大鸿胪尹融持毒酒、奉诏命以劫业:若起,则受公侯之位;不起,赐之以药,融譬旨曰:“方今天下分崩,孰知是非?而以区区之身,试于不测之渊乎!朝廷贪慕名德,旷官缺位,于今七年,四时珍御,不以忘君。宜上奉知己,下为子孙,身名俱全,不亦优乎!今数年不起,猜疑寇心,凶祸立加,非计之得者也。”业乃叹曰:“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复曰:“宜呼室家计之。”业曰:“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遂饮毒而死。述闻业死,大惊,又耻有杀贤之名,乃遣使吊祠,赙赠百匹。业子翚逃避不受。蜀平,光武下诏表其闾,《益部纪》载其高节,图画形象。
(选自《后汉书 独行列传第七十一》)
【注释】彀(gòu):使劲张弓。赵杀鸣犊:赵简子杀其大夫鸣犊。鸣犊,人名,《史记》作窦鸣犊,春秋时期晋国。贤大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始中/举明经/除为郎/会王莽居/摄业以病去官/杜广/不应州郡之命/ B、元始中/举明经/除为郎/会王莽居摄/业以病去官杜门/不应州郡之命/ C、元始中/举明经/除为郎/会王莽居摄/业以病去官/杜门不应州郡之命/ D、元始中/举明经/除为郎/会王莽居/摄业以病去官杜门/不应州郡之命/(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古代官名。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明经,是汉代科举的科目。把“明经”特立一科,说明经学在汉代政治中的地位。 C、大鸿胪,古代官名。汉武帝时改典客为大鸿胪,原掌关于接待少数民族等事,为九卿之一。后渐变为赞襄礼仪之官,王莽时改为典乐。 D、僭号,冒用帝王的称号或者超越自己本来地位的称号,如文中的公孙述曾于建武元年在蜀地称帝,并立国号为“成家”。(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业从小有志节,不随流俗,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拜博士许晃为师学习《鲁诗》,最终得到社会承认,以“明经”科目被推荐,并被授予为郎官。 B、李业为人孤高,不惧权佞。在王莽代理朝政期间,太守刘咸强迫他出来做官,他托病推辞,实是他不愿意与刘咸之类的人同流合污。 C、李业刚正不阿,威武不屈。面对公孙述授予他公侯爵位的诱惑,不为所动;面对尹融根据公孙述旨意的劝说,也不肯屈从,最终毫不畏惧地饮下毒酒而死。 D、公孙述在得知李业死后,怕承担杀贤者的罪名,就亲自前去吊唁祭祀。后来光武帝下诏在他家乡建造碑坊予以表彰。(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王莽以业为酒士,病不之官,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莽之世。
②业曰:“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口忙”语意双关,既指因言事和写诗而获罪,又指为谋生糊口;并呼应下文的“鱼美”和“笋香”的口腹之美。 B、“荒唐”二字是作者对自己过去的自嘲与否定,含有几分牢骚;但面对逆境,尚能以平静、旷达的态度对待之。 C、“逐客”,被贬谪之人;“员外”,定额以外的官员。作者以旧时被贬谪之人的事例安慰自己不妨置身事外,安享黄州风物。 D、“压酒囊”,压酒滤糟的布袋;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作者此处说自己对政事已毫无补益,但还要惭愧地耗费官府俸禄。(2)、苏轼初到黄州时心情复杂矛盾,请作简要分析。六、情景默写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中曾子“ , ” 这是在告诫我们,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忍的毅力,因为任务重大,道路远长。(2)、“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一句表现了将士们手持宝剑视死如归的英勇,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一句写出了北伐将领刘裕指挥的部队装备精良。(3)、《逍遥游》中表明宋荣子宠辱不惊原因的两个句子“ , ”。
七、选择题组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雨兼程中,我们迎来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______,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对于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展开百年波澜壮阔画卷,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是______底色;回望艰辛创业历程,______、披荆斩棘,初心历久弥坚。无数共产党人不计小我济百姓,不计小家系祖国,胸怀千秋伟业,心系天下苍生。百年的光辉历史,就是为践行初心使命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今天,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实现现代化强国将是青年一代______的责任。我们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用忠诚和实干续写百年华章,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盛世中国,唯我们所愿。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改天换地 鲜明 栉风沐雨 义不容辞 B、改弦易辙 鲜明 五风十雨 义无反顾 C、改弦易辙 光鲜 栉风沐雨 义不容辞 D、改天换地 光鲜 五风十雨 义无反顾(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我们党,始终坚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B、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C、对于我们党,始终坚信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 D、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3)、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八、语言表达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提供人类所有的食物和木材、纤维、油料、橡胶等重要的工业原料,可以说, , 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但是,随着 , 比如污水排放、滥采乱伐、滥捕乱猎等,如今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小时一种的速度消失。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 , 导致更多的物种变成濒危物种。
9. 根据下面的材料,请简要概括出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目的。要求:每条不超过15个字。日前,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指出,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促使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规则》同时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厘清了惩戒与体罚之间的边界,明晰了惩戒的分寸,教师在实施惩戒时,要严守边界,父母、社会各方面也不宜对教师实行的正常惩戒加以质疑或干扰。《规则》明确了教育惩戒的相关救济程序,并鼓励发挥家长管理的作用,形成育人合力。而且《规则》规定将教育惩戒的实施范围限定在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
九、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首次载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升腾的火箭,承载的是一个民族的飞天梦想,镌刻的是一个国家的前行脚步。回顾神舟载人飞船的发展历程,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实现了天地往返的无人验证,神舟五号实现了载人天地往返,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多天天地往返活动,神舟七号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神舟八号到神舟十号突破了无人交会对接和有人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实现了航天员的中期驻留。向浩瀚宇宙的每一次进发,振奋的是越来越昂扬的精神和气概,夯实的是越来越厚重的自信和底气。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