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上—第四章 光现象——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
试卷更新日期:2021-08-2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光现象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A、平面镜成像 B、雨后的彩虹 C、凸透镜成像 D、小孔成像2.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 猫在镜中的像 B、 水中的筷子弯折 C、 水杯的影子 D、 手机相机拍照3. 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如图所示,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影子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下列现象与日晷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池水映明月 B、形影紧相依 C、潭清疑水浅 D、镜子正衣冠4. 2021年5月26日,我国部分地区第一次也是今年唯一能看到“超级红月”和“月全食”这一天文景象。下列关于“月全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月球挡住太阳光形成的 B、地球挡住太阳光形成的 C、月球表面反射太阳光形成的 D、太阳光经大气层折射后形成的5.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 水中桥的倒影 B、 地面上鸽子的影子 C、 汽车后视镜中的景物 D、 水面处“折断”的筷子6.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分析与描述正确的是( )A、平面镜成像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关,物体距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站在湖水边,看到“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动,我们实际看到的是鱼儿的实像 C、缤纷的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D、月亮是自然光源7. 《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等光学问题。图中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 日食现象 B、 桥的倒影 C、 水中“断笔” D、 雨后彩虹8. 下列图示的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 筷子在水面处“断”了 B、 小孔成像 C、 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 D、 山在水中的“倒影”9. 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雨后的彩虹 B、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 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D、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10. 2021年5月26日,天空先后出现超级月亮和月全食的少见天象,与月全食成因相同的是( )A、 墙上“兔” B、 水中“塔” C、 空中“桥” D、 镜中“字”11. 下列图示应用或自然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汽车的观后镜 B、 神奇的验钞机 C、 树荫下的光斑 D、 雨后的彩虹12.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小孔成像 B、 水中筷子 C、 雨后彩虹 D、 水中“倒影”13. 如图所示,下列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 放大镜成像 B、 水中的倒影 C、 水面“断筷” D、 手影的形成14. 如图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和使用的工具,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①汲水的桔槔运用了杠杆的原理
②钻木取火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③司南利用了地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指示南北
④篆刻刀的刀刃很薄是为了减小压强
⑤日晷测定时间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摇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15.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A、 左侧的黑板反光 B、 日食的形成 C、 叶脉通过露珠成放大的像 D、 雨后天空出现彩虹16. 2000多年前,《墨经》中就记载了如图所示的小孔成像实验,小孔成像是下列哪种光现象形成的(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17. 如图的创意照片,它利用生活中物体的影子作画。影子的形成属于( )A、光的反射现象 B、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C、光的折射现象 D、光的色散现象18. 下列有关光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当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人在镜中的像变得越来越大 B、手影、小孔成像、杯弓蛇影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说明白光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D、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射到建筑物的玻璃幕墙上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二、填空题
-
19. 小明给弟弟变了个魔术,他将装有一枚硬币的杯子放在弟弟面前,如图所示,弟弟在A处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沿传播.小明向杯中缓缓注水后,弟弟能看到硬币了,这是由光的产生的现象。弟弟看到的是硬币的(选填“实”或“虚”)像.20. 如图所示,“金环日食”天象是由光形成的。月球运行至之间时,挡住中央部分的太阳光,只有周边的太阳光能够射进人眼。21. 晴天的午后,树底下地面上有光斑,如图所示。光斑是光的(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形成的(选填“正立”或“倒立”)的(选填“实像”或“虚像”)。22. 如图表示日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位置的示意图,图中的A处是球,B处是球。可以用光的(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规律来解释。23. 夏天人们在大树下乘凉,乘凉的范围实际上是大树的 , 其原理是 , 我们在树下还可以看到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太阳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24. 体育课上,老师一声“向前看齐”,同学们很快就将队伍站齐了,这是利用了光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m/s
三、实验探究题
-
25. 某同学用两个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如图甲所示。(1)、小孔成像现象可以说明。(2)、请在乙图中作出蜡烛 AB 在屏上所成的像 A'B'。(3)、如果用不透光的黑纸把圆形小孔蒙起一半,留一个半圆形小孔透光,控制其他条件不变,蒙起后与蒙起前比较,像发生的变化有。(4)、该同学实验后总结了以下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A、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B、保持小孔和烛焰的位置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C、保持小孔,屏和烛焰的位置都不变,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屏上成的像在原来像的位置 上方 D、蜡烛做顺时针转动时,像也做顺时针转动26. 晴天正午,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1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要素有关呢?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他们马上进行了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 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与树叶间空隙形状(即孔的形状)有关; 与树叶间空隙大小(即孔的大小)有关。(1)、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确定猜想 是(填“合理”或“不合理”)。(2)、为了进一步探究,小明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大小相同的一个小圆孔和一个小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如图2所示,比较甲、乙两图可知蜡烛通过小孔所成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通过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物体通过小孔成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填以上两空选填“有关”或“无关”)。(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其原理是光的。夏天树荫下的光斑形成的原理与之(填“相同”或“不同”)(4)、为了探究孔的大小是否影响小孔所成的像,则应选择下列________所示孔然后用卡片覆盖并移动卡片以改变孔的大小进行实验A、 B、 C、 D、27.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小明探究小孔成像,他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了圆孔和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如图所示。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塑料膜上有清晰的“烛焰”和“灯丝”:(1)、如果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中塑料膜上的“烛焰”,这是为了研究小孔成像与的关系;塑料膜上的“烛焰”应是倒立的(选填 “实”或“虚”)像;(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物体在塑料膜所成的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填选“有”或“无”)关;(3)、夏天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形成的原理与之(填选“相同”或“不同”),这些光斑是太阳的(选填“像”或“影子”)。28. 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烛焰的像。(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的像是(选填“倒立”或“正立”)的(选填“实像”或“虚像”)(2)、若将蜡烛靠近小孔少许,蜡烛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选填“会”或“不会”)改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更小一点的小圆孔,此时仍然能成像,但像会变(选填“大”或“小”或“亮”或“暗”)29. 小明同学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1)、若要取得很好的效果,圆筒的(选填“A”或“B” )端要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小孔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 )像。(2)、该现象可以用来解释。(3)、将光屏向小孔靠近少许,蜡烛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像的亮度将变。(选填“亮”或“暗” )(4)、若只将小孔从圆形改成三角形,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光斑的形状是(选填“三角形”、“圆形”或“烛焰” )。30. 如图所示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1)、如果易拉罐底部的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塑料薄膜上看到的像是_______ (填字母)。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烛焰的正立像 D、烛焰的倒立像(2)、此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黑暗”或“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3)、当易拉罐适当远离蜡烛时,所成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