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3 《峨日朵雪峰之侧》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1-08-24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yuān)    石(shuò)    锈蚀(xiùshí) B、鸣(xuān)    壁(báo)    坡(huá) C、色(zōng)    钉(mǎo)    入(xiē) D、罅隙(juéxì) 赐(yǔ) 出(shèn)
  • 2. 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征服    薄璧    彷徨    前额 B、嚣鸣    深渊    石砾    铆钉 C、雄莺    雪豹    渗出    罅隙 D、粽色    撕裂    绣蚀    厮打
  • 3.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依次最恰当的一组是( )

    现代诗歌的形式   ①    是美的,是   ②    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   ③    诗歌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诗歌的音乐美。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诗歌”;在诗歌形式美的理论中,   ④    应该有所谓“诗歌的音乐”。   ⑤    音乐和诗歌不是一回事,  ⑥    二者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和诗歌都是靠节奏来表现的。

    A、

    因为

    所以

    因此

    /

    然而

    B、

    之所以

    因为

    所以

    即使

    /

    C、

    即使

    虽然

    可是

    D、

    之所以

    因为

    故而

    尽管

    但是

  • 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诗人首先创造的是一组由诗人的命运自传和心灵经历开始,而逐渐推向整个西部时空,显现高原精神生命的长诗(或组诗)。 B、中国印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由实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门类,受到文人、书画家和收藏家的推崇。 C、美感的流动性,更多的是作用于诗人和读者内心,而与表现对象自身的运动关系并不是很大。 D、这一系列具有伤残感的意象,既是他心灵痛觉的复写,又是他对那种狞厉粗犷的原生力量的认同,表现出人类最高贵的精神品质。
  • 5.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峨日朵雪峰之侧》中“我小心地探出前额”突出了“我”面对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时的惊讶与敬畏之情。 B、《峨日朵雪峰之侧》写小蜘蛛时用“可怜”与“默享”两个词,将前面的辉煌壮丽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之上。 C、《致云雀》中诗人把云雀比作诗人、深闺中的少女、萤火虫、玫瑰,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D、《致云雀》中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洒落的声息、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进行对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 6. 朗读《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用原文词句,完成填空。
    (1)、《峨日朵雪峰之侧》中“”一句,突出了“我”面对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时的惊讶与敬畏之情。
    (2)、《峨日朵雪峰之侧》写小蜘蛛时用“”与“”两个词将辉煌壮丽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之上。
    (3)、《致云雀》中诗人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云雀比作诗人、深闺中的少女、“”“”等,从而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 7. 仿照下面诗歌首节三、四行的句式,在后两节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句子。

    让我怎么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让我怎么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让我怎么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 8. 著名学者谢小庆教授在《审辩式思维》一书中说,审辩式思维是最重要的国民素质,表现在认知、表达和人格三个方面,其突出特点有(排序已经由命题人打乱):

    ①凭借事实合乎逻辑地论证观点;②直面选择,果断决策,勇于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和责任;③善于提出问题,善于质疑;④善于反省自身的问题,对异见保持宽容的态度;⑤认识和理解一个命题具有特定的适用范围或概括范围;⑥凭证据讲话。

    请根据谢小庆教授对“审辩式思维”的六点表述,合理排序,组织好语言,为“审辩式思维”下一个定义,不超过120字。

  • 9. 请根据所提供的文字材料,围绕“爱国”这一话题,将后面的语句补充完整。要求:所填内容的关键信息取自所提供的文字材料,填写后的语句前后照应,句式整式。

    材料一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都以全部热情为祖国放歌抒怀。

    材料二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是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爱国”。我们常讲,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

    爱国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① , 即使面对天下祸福,也难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放歌;② , 若气节上没有对国家的忠,③

二、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是新时代中国思想、文化及艺术创新弥足珍贵的财富与资源。文化创新应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 不能舍本逐末。

    我们要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接融合,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激活、找回、重组个体身上传输了数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传统文化再次获得活力与生机。经典文献是民族传统文化明显的符号系统,是一个民族历经岁月沧桑沉淀下来的知识精华,具有历久弥新的意义与价值。挖掘、利用经典文献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同时,应深切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智慧,探索传统元素的现代表达。比如,我国动画艺术曾经汲取传统绘画技法,与现代美术电影融合,创作出新颖独特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等,开创了动画的“中国学派”,让中国传统绘画技艺得到传承和创新。还有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 “北京8分钟”,以现代思维和手法,运用智能科技完美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凤凰展翅、龙凤呈祥等。通过“北京8分钟”,我们不仅看到了文化的魅力,也看到了科技的力量。未来,________________。此外,我们还应从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汲取精华,创新文化的传播载体,使中国形象更加鲜明。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激活、找回、重组个体身上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传统文化再次获得活力与生机。 B、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找回、激活、重组个体身上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使传统文化再次获得活力与生机。 C、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找回、激活、重组个体身上传输了数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使传统文化再次获得活力与生机。 D、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激活、找回、重组个体身上传输了数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使传统文化再次获得活力与生机。
    (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完美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凤凰展翅、龙凤呈祥等”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呜一一”弟弟大哭了起来。 B、这里坐落着被誉为“五岳之首”的名山——泰山。 C、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D、“闺女,过两天就是你的生日啦! 林妙妙,你又不洗手就吃饭!”王胜男吼道。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要注重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 B、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中,我们要对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 C、我们要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中,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 D、我们要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也要把科技与文化融合起来
  • 1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牧童词

    [唐]张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注】①陂:塘岸或河岸。②“官家”句: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在路上需角脂润滑车轴,便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百姓不敢牧牛。这里是牧童吓唬牛之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两句的意思是,村子四周禾黍稠密,牧童怕牛吃庄稼,所以到远处放牧。 B、三、四两句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委婉含蓄地刻画了牧童贪玩而又不能玩耍的心理活动。 C、七、八两句写牧童的动作。他卷着叶子吹起来应和隔堤同伴,甩动长鞭发出几声响声。 D、整体上看,诗歌语言质朴清新,明白如话;写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牧童天真活泼,惹人喜爱。
    (2)、最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两句在整首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