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三次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8-2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石墨制作电极 B、金刚石裁玻璃 C、木炭做燃料 D、活性炭用作冰箱除味剂2. 下列做法与低碳环保理念一致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B、市区尽量开车出行 C、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D、化石燃料过度使用3. 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A、木炭 B、一氧化碳 C、氧化铜 D、氧气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过滤
B、
滴加液体
C、
连接仪器
D、
加热液体
5. 如图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x只能为7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 D、该元素原子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6.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不断运动 B、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高,分子运动快 C、压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鼓起来﹣﹣温度升高,分子数目变多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7. 连花清瘟胶囊源自传统中医名方,可用于治疗流感,现代仪器测得其成分之一是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C7H6O5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含有3个原子 D、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6:58. 亚硝酸钠(NaNO2)在320℃时能分解放出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HCl B、NO2 C、SO2 D、N29. 工业上用氮气合成氨气(NH3),用氨气生产硝酸,相关反应如下:① ②
③ ④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③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②中X的化学式为N2 C、反应④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 D、NO和NO2可以相互转化10.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经过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34
2
5
5
反应后质量/g
0
x
5
21
A、甲是化合物 B、x的值为18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丙一定是催化剂11.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和CO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组成: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且都有毒 C、用途:CO可以炼铁, CO2可以做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 D、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2.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物,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B、1g氢气与9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10g水 C、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13. 目前我们已经学习的化学反应中,下列各组物质在同一反应中不可能同时生成的是( )A、Cu CO2 B、H2O O2 C、KCl MnO2 D、Fe CO214. 下列课本中的实验均作了一定的改动,改动后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B、证明分子不断运动
C、验证CO2密度比空气大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5.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A、鉴别: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CO2和CO B、除杂:通入氧气后点燃可以除去CO2中少量的CO C、检验:用燃着木条检验CO2气体 D、制备:用稀硫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二、填空题
-
16. 用化学用语填空。(1)、氩气(2)、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3)、2个铁离子(4)、硫酸钠17. “见微知著”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根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中属于单质的是。从微粒的角度分析,该变化中最小粒子是(填粒子名称)。生成物中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该实验能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其理论依据是。(2)、图2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该图说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A 、原子核 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 、原子的电子层数
(3)、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是利用其具有的性质。 钻石是经过仔细研磨的金刚石,“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体现了金刚石的化学性质是。 图3表明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从结构上分析,这一转化中发生改变的是。18. 化学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和创造物质。试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CO2。(1)、分类角度CO2属于 (填字母)。
A 单质 B 氧化物 C 化合物
(2)、性质角度三百多年前,人们发现一些洞穴内有一种能使燃烧的木柴熄灭的气体,后来该气体被证实是CO2。据此推测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3)、变化角度
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物质间转化图。实验室中常利用CO2→ CaCO3的转化检验CO2气体,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的现象是。
(4)、应用角度我国科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CH3OH),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写出该图中反应物分子个数比 。
三、综合应用题
-
19. 水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1)、水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了(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含氮物质进入水中会使水质恶化,这里的“氮”是指______________ (填字母)。A、原子 B、分子 C、元素(3)、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称为硬水。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并杀菌消毒,可采用的方法是。(4)、水的用途:下列有关水在实验室中的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填字母)
A 保护集气瓶
B 防止空气污染
C 洗涤仪器
D 溶解粗盐中的泥沙
(5)、水的净化:如图活性炭净水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有 (填字母)
A 消毒 B 过滤 C 吸附 D 降低硬度
(6)、水既普通又宝贵,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作为一名学生,说说在校园里你有哪些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任写出一条)。20. 燃料在使用的过程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如图:
(1)、除了燃料燃烧释放大量CO2外,常见释放CO2的途径还有。(2)、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主要有海水吸收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前者海水吸收C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后者绿色植物吸收太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同时放出氧气。 同样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3)、生物燃料(如酒精)可来源于植物体,结合如图信息,从碳循环角度说出生物燃料的优点有(写出一点即可)。21. 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常温下,A为无色液体 ,C为黑色固体。(“—”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相连物质能向箭头所指一方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物质的化学式可能是。(2)、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是。(3)、B→A的转化(填“一定”或“不一定”)属于化合反应。22. 请根据下图实验回答问题。
(1)、图1实验目的是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可得到的结论是。(2)、图2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反应结束时,为防止液体倒吸,正确的操作是。(3)、有气体参加或者有气体生成的反应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这种说法(填“正确”或“不正确”)。利用图3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试剂a可以是(填字母)。A 稀硫酸 B硫酸铜溶液 C氯化钠溶液
查阅资料:Fe+H2SO4 = FeSO4+H2↑ Fe+CuSO4=Cu+FeSO4 铁和氯化钠溶液不能反应
23. 6.4 g某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8.8 g 二氧化碳和7.2 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24. 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净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用 C、D 装置收集气体时,导管均伸入集气瓶底部的目的是。(4)、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时,下列因素中不需要考虑的是(填字母)。A、 药品容易获得,能生成所要制取的气体 B 、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反应速率适中
C、 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节能环保 D、所要制取气体的颜色和气味
(5)、F 装置是某同学利用雪碧塑料瓶和其他用品设计的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与 B 装置比的优点是(写一点即可)。25. 某化学实验小组利用蜡烛进行了下列实验。序号
1-1
1-2
1-3
操作
现象
燃烧的蜡烛保持原状
燃烧的蜡烛熄灭
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和水雾生成,燃烧的蜡烛熄灭了
(1)、实验1:实验1-2中,碳酸钙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1-3中,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3)、实验2:(提出问题)实验1-3中燃烧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猜想假设)
Ⅰ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导致其熄灭。
Ⅱ 过氧化氢分解时吸收热量,蜡烛周围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导致其熄灭。
Ⅲ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水雾导致蜡烛熄灭。
(进行实验)
序号
2-1
2-2
2-3
操作
现象
有气泡产生,蜡烛火焰无明显变化,温度升高不明显
有较多气泡和少量水雾产生,蜡烛燃烧更旺,火焰明亮,温度升高较明显
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和水雾生成,燃烧的蜡烛熄灭,温度升高明显。
(解释与结论)
甲同学认为猜想Ⅰ不成立,他的依据是。
(4)、通过实验验证,可以得出猜想(填序号)成立。(5)、上述实验中,能证明氧气有助燃性的实验及现象是。(6)、(反思与评价)依据上述实验,若保持实验1-3中蜡烛不熄灭,可采用的方法有。
四、计算题
-
26. 工业上可以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取CO2 ,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CaO+CO2↑。现将含CaCO350g的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发生化学反应),高温煅烧到不产生气体为止。求产生CO2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