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社九上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目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同步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8-2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右图形象地反映了我国近代某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请你判断该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2.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临时宪法》 D、《共同纲领》
  • 3. 南京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史。以下关于南京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所在地
    ②辛亥革命首先起义的城市
    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地
    ④首先被辟为通商口岸的城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 4. 如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5. “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 6. 民国初年,梁启超发文称:“自辛亥八月迄今未盈四年……忽而制定约法,忽而修改约法;忽而召集国会,忽而解散国会;忽而内阁制,忽而总统制;忽而任期总统,忽而终身总统……使全国民彷徨迷惑,莫知适从,政府威信,扫地尽矣。”此语表明( )
    A、民生主义思想深刻影响国民心理 B、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局面 C、民主共和成为当时主流社会思潮 D、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割据
  • 7.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据此回答下题。
    (1)、材料表明,当时实现了孙中山先生倡导的( )
    A、民族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2)、从性质上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是( )
    A、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C、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 8. 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10日考察武汉抗疫工作讲话中说:“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武汉是辛亥革命首义城市 B、武汉是人民军队的诞生地 C、武汉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 D、武汉是抗日战争的起源地
  • 9.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说明辛亥革命(    )

    ①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②使社会习俗发生了极大变化

    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④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 10. 2018年国庆期间,一位大陆游客去台湾旅游,听到当地的一个老人说他出生于民国三十二年,你知道民国三十二年是公元几年吗?( )
    A、  1945年 B、1946年       C、1943年
  • 11. 日记是宝贵的史料。下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

    A、作者支持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反对帝制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D、当时社会风俗发生了变化
  • 12. 辛亥革命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了,孙中山临终前还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    )
    A、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B、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 C、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 D、没有促进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 13. 历史学习就是用过去“人”的经历感染、启示我们立足现实,走向未来。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比较”能领会政治家的精神。康有为与孙中山虽同生于广东省,但人生轨迹却不同。

    材料二:自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再到维新派变法图存,这些复兴之路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了闸门。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1)、1898年,当孙中山在日本宣传革命思想时,康有为在国内掀起了哪一运动?1905年,当康有为流浪欧美时,孙中山在曰本创立了哪一资产阶级政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了闸门。
  •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逝世90周年纪念日,首都各界人士聚集在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向孙中山先生像肃立默哀、行鞠躬礼,深切缅怀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南京市各界人士也在南京中山陵举行谒陵仪式,纪念缅怀孙中山先生。

    材料二:原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率领中国国民党访问团在南京中山陵举行谒陵仪式时说。南京把中山陵维护得这么好,让我们很感动。这就是正视历史的最好的证明。吴伯雄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

    孙中山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革命者,他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1)、请用一句话概述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2)、用史实简要说明,孙中山是怎样“愈挫愈奋,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
    (3)、你认为在孙中山身上。体现出了哪些可供我们学习的精神?
  •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大事记(1912年部分)

    时间

    主要内容

    1月1日

    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月18日

    南方代表与袁世凯代表开始进行南北和谈

    2月12日

    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帝制终结

    2月13日

    袁世凯致电南京临时政府,宣言赞成共和

    3月11日

    颁布《     》, 其中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4月1日

    孙中山正式宣告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

    材料二: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只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革命失败了”。

    材料三:伟大的人物是这样一种人,他能用言辞把时代的意志表达出来,并能用他的行动把时代的意志建构起来。[注]时代的意志:此处指历史发展的潮流或方向。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

    (1)、在表中________处填上合适的内容,其规定体现了三民主义思想的哪一内容。
    (2)、根据材料二,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观点。
    (3)、综合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论述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