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理科)
试卷更新日期:2021-08-1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
1.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这件事应发生在( )A、公元前5世纪初 B、公元前5世纪末 C、公元前6世纪初 D、公元前6世纪末2. 粟的亩产量在战国时期大约为今天的80市斤,西汉时提高到93市斤,明清大约达到400多市斤,高产田能达到500多市斤。粮食亩产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 )A、农业技术的进步 B、重农政策的推行 C、土地资源的开发 D、高产作物的引进3. 如表反映当时( )
秦汉时期出土的四种铁农具比例
类别
初耕农具
播种农具
中耕农具
收获农具
比例
61%
7%
22%
10%
A、小农经济形成 B、铁器广泛应用 C、注重精耕细作 D、社会分工明确4. 《太平寰宇记》卷85载:唐代剑南东道陵井在万岁通天二年,官府把卤水出售给老百姓。让他们去煮盐,出售卤水所得收入归官府,百姓一日一夜可得钱45文,“百姓贪利失业”,后来官府“停卖水,依田税盐”。材料表明唐代( )A、制盐业规模日益发展壮大 B、曾对当地煮盐业实行官营政策 C、制盐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D、制盐业带动了工商业发展繁荣5. 河西走廊的许多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当时的钱币,其中有汉半两、五铁,王莽货泉,唐开元通宝和乾元重宝,金朝正隆元宝,西夏天盛元宝、乾祜元宝和皇建元宝,北宋及南宋钱等。由此可见,由汉至宋( )
A、河西地区是中国的商贸中心 B、东西方交流推动了西北繁荣 C、历代政权以开发河西为重心 D、河西走廊上各民族交汇融合6.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侵略我国沿海各地,戚继光、俞大献等人积极招募抗倭力量,连续重创倭寇。他们的这些努力( )A、抗击了欧洲殖民者的入侵 B、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C、使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D、巩固了清朝的统治秩序7. 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汉口 “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 B、吴郡 “游手之徒,十室九空 ” C、苏州机户 “设机督造,雇匠织造 ” D、临清 “绅士商民近百万口 ”8. 从19世业70年代起,洋务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如李鸿单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等。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这些企业的创办( )A、有效抵御了西方经济的入侵 B、巩固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 C、推动“实业救国”思湖的出现 D、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9.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相继颁布了《奖励工艺品暂行条例)《华桥回国兴办实业奖励法》《工业奖励法》等文件,同时邀请蔡元培、马寅初分别担任检察院长、立法院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由此可知( )A、国民政府重视法律体系的完善 B、兴办实业成为当时中国主流 C、民族工业发展得到政府的支持 D、国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10. 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仅1943年停产的工厂近三分之一、炼铁厂停产超过四分之三。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是( )A、侵华战争的破坏 B、自然经济的束缚 C、自然资源的贫乏 D、官僚资本的压榨11. 下图是1953年华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一幅版刻画《把青春献给祖国》,刻面了两位严冬中在野外作业的女地质勘探队员。据此可知( )A、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逐步展开 B、妇女成为国家经济建设主力军 C、国家工业落后状况得到了改变 D、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局面未改变12. 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发行了股票,井对公司内部机制进行配套改革;实村全员劳动合同制,采取择优汰劣的用工制度,在分配上效益与奖金(工资)挂钩,这反映出当时( )A、企业的自主经营权扩大 B、城市经济发展呈现繁荣局面 C、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建立 D、民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主体13. 旗袍泛指旗人穿的长袍。清军入关,统治者力图用满族服饰来同化汉人……20世纪20年代,旗袍在吸收西洋服装样式不断改良,进入千家万户……20世纪50年代末旗袍作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代表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材料中旗袍的演变( )A、见证了我国各个政权的更替 B、体现了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大融合 C、说明服饰改革是政治的需要 D、反映了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变化14. 下面是1978—20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表(单位:亿元),其中9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年份
1978
1980
1990
2000
GDP
3650.2
4551.6
18774.3
997766.3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中国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15. 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新中国成立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 )A、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16. 1669年的英国,每磅茶叶售价1英镑,相当于一个体力劳动者6周的收入。18世纪50年代,下午茶已在英国中产阶级中流行。而到了18世纪80年代,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一天也能喝两次茶。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扩大与东方的贸易 B、农业生产急剧衰退 C、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工业革命最终完成17. 《世界文明史》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科学家虽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原有工业革命时期的旧有技术,无视电力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化工等新兴工业发展缓慢。而同时期的美国则非常重视新的技术及其成果,他们特别注重发展应用技术,加强在这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引进。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A、核心内容是电机的发明和运用 B、科学与技术结合程度越来越低 C、英国无视科学技术的发明创新 D、英美对待科技革命态度的差异18. 美国新政期间,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同时规定每小时40美分的最低工资和每周40小时的最高工时,还禁止雇用16岁以下的童工。这些规定的出台,主要是为了( )A、推进以工代赈,缓解失业压力 B、保护劳工权利,化解劳资矛盾 C、建立社保机制,促进社会稳定 D、提供直接救济,稳定社会秩序19. 经济全球化既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该叙述属于( )A、历史解释 B、历史史实 C、史料实证 D、历史概念20.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欧各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找政府”的消费心态日益膨胀,一度使得西欧各国储蓄率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经济危机的爆发 B、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C、“新经济”的出现 D、“福利国家”的建立21. 外国资本家在苏联租让工矿企业的投资1927年9月为5200万卢布,1928年10月增到5770万卢布。这说明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西方资本完全控制苏联工业 B、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形成 C、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外国资本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22. 苏联勃列日涅夫时代GDP总量以1975年为例由1964年相当于美国总量的58%提高到了67%;但是也出现了很奇特的现象:苏联的导弹可以打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苏联的电视机却频频爆炸;苏联的军事可以推平欧洲,而苏联的粮食却需要大量进口。这主要表明( )A、苏联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农业 B、勃氏的改革并未根本突破体制束缚 C、美苏争霸中苏联依然处于防守态势 D、当时苏联总体军事力量超过了美国23. “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构是总理事会,该机构负责处理围绕乌拉圭回合最后文件所包括的任何协定或协议而产生的争端,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承诺,在发生贸易争端时,当事各方不应采取单边行动对抗,而是通过争端解决机制寻求救济并遵守其规则及其所做出的裁决。”这表明该组织( )A、消除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B、使我国企业面临更大压力 C、顺应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D、将促进完整世贸体系建立24.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从两个方面对民族国家提出了挑战。一方面是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在逐步让渡给“超国家”的组织和机构。另一方面,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正面临着微观组织变化的蚕食。其中“微观组织”最典型的是( )A、跨国公司 B、亚太经合组织 C、欧洲联盟 D、关贸总协定25. 近些年来,七国集团经济长期低迷,而中国超过10%、印度超过7%、俄罗斯超过6%,金砖国家整体平均增长率超过8%,远高于七国集团国家2.6%的平均增长率及4.1%左右的全球平均增长率,全球经济呈现“南高北低”的走势。由此可见( )A、经济全球化势头的突飞猛进 B、发达国家经济优势不复存在 C、新兴经济体呈群体崛起态势 D、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变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20分、第27小题14分,第28小题16分,共计50分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初年魏国李恒说:“农事害、饥之本,女エ伤、寒之源”“今一夫扶五ロ,治田百亩,”西汉文帝时的晁错说:“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汉代文献所载农民家庭,2-4口家庭占93.3%,5ロ以上家庭仅占6.7%;在战国和西汉,“五口之家”都是小农经济的普遍形态。
——摘编自《战国秦汉小农家庭的规模的及其变化机制》
材料二 宋朝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与这一时期商贸政策的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顿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故这一时期的商人即使身穿布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积极经营。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三 全国棉布应有产量中机制布与手织布的比重变化(%)
时间
项目
1860年
1894年
1913年
手织布所占比重
96.82
85.85
65.17
其中:农村土布
96.82
85.85
63.89
机制布所占比重
3.18
14.15
34.83
其中:进口机制布
3.18
13.36
32.57
(注:手织布包括农村土布和改良土布,机制布包括进口机制布和国内机制布)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秦汉时期小农经济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时期“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表现。(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进口机制布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有步骤地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适当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按照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的原则进行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起来,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富裕。在企业内部,要实行工资奖金同经济利益挂钩,扩大工资差距,拉开档次。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
材料二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发展,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现有全国性行业总公司要逐步改组为控股公司,一般小型国有企业,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或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也可以出售给集体或个人。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十二届三中全会”相比“十四届三中全会”规定的经济改革出现的新变化。(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背景。(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 认识。28.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拓展而形成的;随着两级格局的结束,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时代到来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在1864年到1876年间,还间或有过出超,自1876年以后历年都是入超。1885年以后,进口棉纺织品的比重超过鸦片,占据中国进口首位。中国对外出口的主要还是农产品,在出口货物中,茶叶仍然占据首位,但是由于日本茶和印度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它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编著的《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博鳌亚洲论坛2020年6月2日发布的《疫情与变化的世界》专题研究报告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是首个真正的“全球化疫情”,人类历史上首次主动为传染病防控按下全球经济的暂停键,为疫情打上鲜明的全球化烙印。
——摘自新华社北京2020年6月2日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市场形成对中国的影响。(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