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政治开学摸底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8-17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相关问题发布通知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其隔离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职工,企业应当支付职工在此期间的工作报酬,并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四十一条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这一措施的依据是( )

    ①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有利于形成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②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意义重大

    ③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④劳动者就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 2020年,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已扣除出口退税)完成136 780亿元,圆满完成财政预算安排的税收收入目标。从全年走势看,税收收入增速自3月份 “触底”后连续9个月回升,反映了我国经济复苏向好的势头,但受疫情和落实减税降费影响,全年税收收入下降2.6%。由材料和下图可以研判出( )

    ①税收自3月起增幅值连续回升说明我国经济逐渐复苏

    ②税收是国家经济平稳运行和人民基本生活有效保障的后盾

    ③减税降费“帮"中国经济度过艰难时刻得益于企业的复苏

    ④税收年收入未随经济复苏呈正增长可能是因为政府实施减税政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 经济学中的“羊群效应”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当市场上一旦出现价格心理预期,并逐渐发展成为多数人的认同时,在“羊群效应”支配下,会出现价格越涨越高、越跌越深的现象。这一现象表明( )

    ①市场价格波动具有不可预测性

    ②市场调节有其自发性和盲目性

    ③市场竞争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

    ④市场心理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4. 2021年5月10日将迎来第五个中国品牌日。加强品牌建设,是顺应消费升级、释放国内市场巨大潜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强品牌建设需要企业( )

    ①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努力增加有效供给

    ②大力弘扬和培育专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

    ③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④不断强化品牌意识,让高质量成为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 目前,我国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基本放开,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到2020年,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完善,科学、规范、透明的价格监管制度和反垄断执法体系基本建立,价格调控机制基本健全。材料表明( )

    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②资源配置是通过价格机制引导实现的

    ③界定政府调控范围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

    ④政府的宏观调控更加规范科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6. 环保部全面推行“督改”措施以来,全国已有几十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政府主要负责人(市长)被约谈。根据《环 境保护部约谈暂行办法》规定,约谈是指环境保护部约见未履行环境保护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到位的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有关负责人,依法进行告诫谈话、 指出相关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督促整改到位的一种行政措施。约谈(   )

    ①有利于政府依法履行职责

    ②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

    ③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④能杜绝污染环境事件发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③
  • 7.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人权法治化保障的重要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政府职权法定化,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有效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加强人权法治化保障.政府需要( )

    ①明确行政权力边界,避免法外施权侵害人权

    ②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依法监督行政权力行使

    ③优化决策程序,保障公民有序行使行政决策权

    ④规范行政执法程序,避免损害当事人的权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8.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新疆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47个民族在天山南北辽阔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共建家园,谱写了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雄浑篇章。新疆发展历史表明( )

    ①“大杂居、小聚居”是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依据之一

    ②民族凝聚力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保证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民族地区团结稳定为前提

    ④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9. 大道不孤,德必有邻。中国克服自身困难,向巴基斯坦、蒙古国、白俄罗斯等53个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并倡导所有有能力的国家携起手来,共同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战胜疫情作出自己的积极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材料表明( )

    ①我国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②宣示中国主张,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主导作用

    ③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④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和外交活动的出发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 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面对过无数磨难,比今日凶险的情况有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文化传统不能失去与现实的联系,否则就会失去生命力,外部环境的变化,促发我们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觉,变传统文化为当下传统,共同迎接挑战。这段话( )

    ①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②启示我们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③警示我们不能忽视对外来文化的批判性借鉴

    ④促使我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1. 央视综合频道在2021年春节期间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引发关注和热议。节目聚焦《尚书》《论语》《道德经》《传习录》等经典书籍,通过时空对话,以“戏剧十影视十文化访谈”的方式,讲述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源起、流转及书中的闪亮故事。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根据需要对典籍重新阐释是继承传统文化的基本要求

    ②推动文化创新要坚持继承传统与推陈出新的有机统一

    ③创新表现方式有利于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④基本内涵与时俱进是传统文化富有生机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2. 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④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 13.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指出:“像唯心主义一样,唯物主义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而自从历史也得到唯物主义的解释以后,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也在这里开辟出来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唯物主义的发展离不开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

    ②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③历史唯物主义完成了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认知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揭示了社会历史的本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4. 张伯礼长期致力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带领团队主持研究制定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指导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取得显著成效,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体现了( )

    ①人生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②价值观对人的活动具有决定和导向作用

    ③应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④砥砺自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15.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40年来,边陲小镇深圳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用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生动成果,彰显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材料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的功能存在于各个部分之中

    ②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

    ③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是发展变化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1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就像一棵幼苗,在风雨中茁壮成长,结出了累累硕果……要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恒心,推动“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更大成就。这表明( )

    ①“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是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的过程

    ②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香港的繁荣稳定推动了国家发展

    ③应坚信新事物前途是光明的,同时做好应对挑战的准备

    ④“一国两制”从理论到实践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法典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基本法律,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制度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大意义。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支撑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添新的活力。

    民法典全面规定各类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鼓励依法设立营利法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依法向投资者分配生产经营收益,激发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热情;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债权、知识产权、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其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民法典为保护和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安排,明确规定国家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民法典规定了市场主体的民事权利,明确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则,进一步限定了国家机关履行职责、行使职权的活动范围和行为界限,推动规范经济秩序、稳定市场预期,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需要民法典的支撑。
    (2)、民法典是如何发挥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支撑作用的?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开门问策,“中国式民主”的生动样本。

    公民建言

    人民日报社推出“我为‘十四五’规划献一策”意见征求活动后,各界群众踊跃参与,针对科教兴国、民主法治、民生保障、生态文明等领域积极建言献策。

    山东网友加先生建言:独生子女父母生病住院照抚压力大,建议未来可允许正常缴纳社保的独生子女父母在达退休年龄后享受大病住院补助,缓解在特殊药品、医疗看护、康复护理等方面的压力,减轻家庭负担。鼓励企业给予独生子女用于赡养老人的陪护假和补贴。

    ……

    国家规划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开门问策,增进民生福祉的理论依据。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1950年,为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打出了国威军威,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志愿军将士以舍我其谁的担当、视死如归的勇气、赴汤蹈火的胆魄,不畏任何困难,不惧强大敌人。在冰天雪地的长津湖,铸就了冻僵后仍然矗立战壕的精神丰碑;在一片焦土的上甘岭,书写了决不放弃阵地、决不后退一步的可歌可泣的战斗史诗;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一个个革命烈士用鲜血与生命展现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2020年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高度评价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巨大贡献,强调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价值和重要作用,其必将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一路披荆斩棘,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奋力拼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价值。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1月2日,第三届澜湄国际电影周在昆明落幕。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影界专家、学者,影视创作、制片等各界人士齐聚春城,共同为云南电影发展出谋划策。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云南全境的逐渐解放,一批军旅作家带着对新生共和国无限热爱的蓬勃朝气踏上了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他们爬雪山、穿森林、人背马驮、溜索过江、吃百家饭、睡牛棚马厩,饱含深情地注视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种种变革,用电影的形式积极进行创作,陆续拍出了一大批反映边疆民族人民生活的优秀电影,引起了影坛不小的震动。

    新时代,云南电影的主题更加多元,将镜头更多聚焦重大题材,深入宣传新时代云南的新发展新成就,一批优秀影视剧正在创作中:围绕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作重大现实题材的电影;围绕云南脱贫攻坚、民族团结进步、生态文明建设,推出深扎怒江贫困一线四年创作的纪录电影《春来怒江》;推出一心为民、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院士朱有勇的电影《农民院士朱有勇》,等等。

    电影有云南,云南有电影。云南电影应该根植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沃土,继续保持创作民族题材电影的优良传统,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云南丰富的历史、文化、民族等优势资源,创作出更多有温度、有厚度、更有云南特色的精品力作,打响“云南映像"的知名度。同时,也要借助澜湄国际电影合作等平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讲好云南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的云南电影走出中国,走向海外。

    (1)、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云南电影不同时代主题变化的原因。
    (2)、讲好云南故事,你我共参与。请你就如何推动云南电影文化走出云南提两条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