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第7节 升华与凝华同步练习(中等难度)

试卷更新日期:2021-08-0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现象中由于凝华造成的是( )
    A、放在厕所里去异味用的芳香球逐渐变小了 B、冻鱼出冷库后比进冷库前重 C、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比新的细 D、碘受热后冒出紫色的蒸气
  • 2. 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 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
  • 3. 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 B、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 C、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 D、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
  • 4. 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
    A、初春,冰封的河面开始解冻 B、盛夏,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 C、深秋,屋顶和地面出现了霜 D、寒冬,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
  • 5. 霜是冬季常见的自然现象,下列有关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早晨屋顶看到霜,一定是屋顶的雨水结冰形成的 B、霜和雪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C、霜形成时吸热 D、霜是一种凝华现象
  • 6.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B、冬天的早晨,霜打枝头 C、春天,河里的冰消融 D、夏天的早晨,花草上附着露水
  • 7. 冬天,当遭遇低温雨雪天气时,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一些树枝会出现如图所示的“雾凇"。“雾凇"和霜的形成过程很相似,都是( )。

    A、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水燕气凝华形成的 C、小水珠凝固形成的 D、小冰晶升华形成的
  • 8. 如图所示,在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 9. 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关于以上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 B、“冰花”变小是由于冰升华 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 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
  • 10. 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常常会结有“冰花”。下列有关“冰花"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是一种凝固现象 B、“冰花”一般结在玻璃窗的外面 C、“冰花”一般结在玻璃窗的里面 D、“冰花”在玻璃窗的里外都有
  • 11. 冬天,当气温低于0℃时,即使没有阳光,晾在室外结了冰的湿衣服仍然会干,这是由于在低温下冰( ) 的缘故。
    A、汽化 B、升华 C、蒸发 D、凝华
  • 12. 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为哪个实验能更好的反映“碘的升华”现象?

    实验1

    实验2

    在试管内装入碘的固体颗粒,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装了固态碘的试管,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在试管 内装入少量碘的固体颗粒,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碘的熔点:114℃

    碘的沸点:184.3℃

    水的沸点:100℃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500℃左右

    A、实验1,因为实验1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高,可以缩短实验的时间 B、实验1,因为实验2中水的沸点太低了,所以不能让碘升华 C、实验2,因为实验1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碘可能先熔化再沸腾,不能说明碘发生了升华 D、实验2,因为实验2中水的沸点比较低,所以实验比较安全
  • 13. 下列叙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春天,雾绕群峰 B、夏天,雨笼山恋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千里冰封
  • 14. 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汽喷到玻璃面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能镀上去的原因是( )
    A、金属液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D、金属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 15. 下面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C、早晨有浓雾 D、洒在室内地上的水干了
  • 16. 用雪堆成的雪人、即使气温在0℃以下,时间长了雪人也会逐渐变矮,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整个雪人同时逐渐熔化 B、整个雪人同时逐渐升华 C、雪人底部因熔点降低而熔化 D、雪人底部因温度升高而熔化
  • 17. 南极气温常低于-20℃,至少半年无阳光.根据科学研究,南极冰山不断缩小,连终年不见阳光的冰川也慢慢变少,这是(   )
    A、汽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蒸发现象 D、凝华现象
  • 18. 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 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D、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
  • 19. 科学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CO2)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泡内主要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白雾是干冰升华后,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C、白雾是空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液滴 D、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器壁发生凝华形成的
  • 20. 2016年1月21﹣26日受“霸王级”寒潮的影响,杭州出现了极寒天气.23日上午停课在家复习的小周发现窗玻璃上出现了晶莹剔透的冰花,关于冰花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窗内侧,由水蒸气凝华而成 B、在窗内侧,由水凝固而成 C、在窗外侧,由水凝固而成 D、在窗外侧,由水蒸气凝华而成

二、填空题

  • 21. 当一个白炽灯泡用久后,与同型号新灯泡比较会发现它里面的钨丝变细了,且灯泡内壁变黑,说明钨丝工作时温度高,先发生 , 后在停止工作时遇冷发生(以上两格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 22. 水不同状态的循环给自然界带来了无限生机,雪花就是水循环过程中的产物之一,它是由水蒸气遇冷直接(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小冰晶。
  • 23. 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是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的,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单位:℃)

    物质

    酒精

    煤油

    熔点(凝固点)

    0

    -117

    -30

    113.6

    1083

    1535

    1064

    沸点

    100

    78.5

    150

    184.25

    2360

    2750

    2500

  • 24. 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

    (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高度固定的。
    (2)、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4)、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25. 近日,黑龙江漠河地区出现“冷到冒白烟”的现象(如图)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4.3摄氏度。“冷到冒白烟”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差较大的环境时,会(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迅速(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为冰晶。

  • 26. 用久了的电灯泡内壁发黑,这是由于灯丝中的钨先变成 ,然后又遇冷在灯泡壁上的缘故。
  • 27. 小金为了证明“碘升华”做了如图甲、乙两个实验(甲图为教材中的方法,乙图为水浴加热法)。加热一段时间后,均能观察到紫色的碘蒸气。

    已知: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

    (1)、你认为实验(填“甲”或“乙”)更能说明碘直接升华,理由是
    (2)、碘升华需要(填“吸热”或“放热”)。
    (3)、科学来源于生活,请再举一例物质升华的例子
  • 2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报道:某日阴天,气温约为-15℃,在新疆罗布泊的沙丘上覆盖着5~10厘米厚的积雪,然而过了大约20分钟,雪不见了,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

    材料二:1779年,一个寒冷的夜晚,圣彼得堡市中心的一个大厅里灯火辉煌,六千支燃烧着的巨型蜡烛把厅里的舞会气氛烘托得热气腾腾。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拥满大厅,翩翩起舞,有的人还在冒着汗水。正在大家跳得如痴如狂的时候,一位小姐突然晕倒,旁边的人不知所措。有人喊道:“快打开窗户。”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突然大厅里竟然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落到人们的头发和衣服上,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面面相觑。就在这时,一位先生迅速把这位小姐搀扶到门口,并把发生的现象向大家作了解释。

    (1)、材料一中的雪为什么不见了?
    (2)、材料二中大厅里出现雪花的原因是 , 该过程需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小北看完材料后,联系生活,想到了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的(填“外”或“内”)侧发生的现象。
  • 29. 有霜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受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到-20~-10 ℃,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形成霜的物态变化是
    (2)、小红由短文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
    (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中取出一些-10 ℃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
  • 30. 下年全国平均气温为近28年同期最低,我市许多地方出现了冻雨、冰挂.如图所示是屋檐上结起的冰挂.冰挂的形成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冻雨是过冷水滴(温度低于0℃)落到温度 0℃(填“高于”、“等于”或“低于”)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很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

三、解答题

  • 31. 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并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为哪个实验能更好的反映“碘的升华”现象,并说明理由。

    你认为实验方案更好些,你的理由是:

    实验1

    实验2

    在试管内装入少量碘的固体颗粒,

    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装了固态碘的试管,

    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在试管内放少量碘的固体颗粒,

    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

    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碘的熔点:114℃

    碘的沸点:184.3℃

    水的沸点:100℃

    酒精灯火焰:500℃左右

  • 32. 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汽,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

  • 33. 爱迪生1879年发明电灯以来,在一百多年中经过人们的不断改进,最终形成了千家万户所使用的白炽灯。家用白炽灯结构如图所示。

    信息一:白炽灯的工作原理是将灯丝通电加热到白炽状态(温度高达3000 ℃)而发光。

    信息二:普通白炽灯使用过程中,在高温下钨丝会逐渐升华成钨蒸气,钨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壳凝华成固体附着在玻璃壳上。

    信息三:在灯泡中封入少量碘后,可以发生碘钨循环,碘钨循环原理如下:

    ①T1:250~1200 ℃时,W(固态)+I2(气态) T1  WI2(气态)。

    ②T2:1400 ℃以上时,WI2(气态) T2  W(固态)+I2(气态)。

    简述灯泡中封入少量碘后延长灯泡寿命的原理。

  • 34. 一次小华见到妈妈做完菜,关火后才放盐.小华问:“妈妈,你刚才是不是忘记放盐了?”妈妈说:“没有忘,这是加碘盐,必须关火后放盐”,你能理解这种现象吗?
  • 35. 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 ℃,碘的沸点为184.25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 ℃。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


四、实验探究题

  • 36. 图示是甲同学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酒精

    煤油

    熔点(凝固点)

    0

    - 117

    - 30

    113.6

    1083

    1535

    1064

    沸点

    100

    78.5

    150

    184.25

    2360

    2750

    2500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甲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针对乙同学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
  • 37. 在七年级下科学书中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锤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锤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应同学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章同学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根据这些资料,小章同学认为科学书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应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写出小章同学对小应同学的结论质疑的理由并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确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