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第5节 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1-08-0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一杯充分混合的冰水混合物,放在10℃的房间里,过一段时间后仍有少量的冰,则( )A、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B、冰水温度都升高 C、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D、冰水温度都不变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B、海波、冰、各种金属都是晶体 C、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比它的凝固温度要高3. 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丁四种固体的熔化或凝固图像,由此图像可以判断( )A、丙、丁是晶体,甲、乙是非晶体 B、乙、丁是非晶体,甲、丙是晶体 C、乙、丁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 D、丁是凝固图像,甲的熔点比乙高4. 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从固态开始加热,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都为6min,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在3~6min内是液态 B、甲是晶体,乙是非晶体 C、在4~6min内,甲不吸收热量,所以温度不变 D、在固态时,甲的吸热本领小于乙5. 2015年5月26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 B、沥青属于晶体 C、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 D、沥青被烤化后其温度保持不变6. 冰雕艺术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有时冰雕作品也要在夏天或在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巡展,为了防止冰雕熔化,陈列冰雕作品的房间温度要足够低,但是,每多降温1℃,制冷系统的耗电量就要增加很多。为了既不使冰雕熔化又能节约用电,房间温度控制的最佳数值是( )A、5℃ B、0℃ C、-5℃ D、-10℃7. 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 )A、一定是固体 B、一定是液体 C、可能是固体 D、一定是固液共存8. 海波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海波的熔点是48℃ B、海波是晶体,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收热量 D、在CD段海波处于液态,吸收热量9. 某同学在实验室研究物态变化时,依据实验数据正确地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其中属于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A、
B、
C、
D、
10.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A、冰凌的形成B、冰雪消融
C、露珠的形成
D、雾松的形成
11. 小明在一空玻璃杯中放入一块冰,并把它放在25℃的房间内,过一段时间后杯中仍有少量的冰没有熔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的温度为0℃,剩余的冰继续熔化 B、冰的温度为0℃,剩余的冰停止熔化 C、冰的温度高于0℃,剩余的冰继续熔化 D、冰的温度低于0℃,剩余的冰继续熔化12.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 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 D、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13. 南极的平均气温为-5℃,最低气温-88.3℃,在那里考察队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A、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 B、酒精凝固点比水银凝固点更低 C、酒精沸点比水银沸点更低 D、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14.通过热传播,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如图是该过程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非晶体 B、此过程是液化过程 C、t=0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D、0﹣t1这段时间,物体要吸热15.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儿都没熔化 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
-
16. 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与b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固体a的熔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固体b的熔化图像如图丙所示。(1)、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此时a处于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2)、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所以它属于一种(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丁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17. 火山爆发时,炽热的熔岩喷出地表,像炼钢炉流出的钢水一样流淌。岩浆是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在火山口周围向外依次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浑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从岩浆到矿石的形成过程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火山口周围由内向外形成的这些矿石的熔点是的(选填“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或“相同”)。18. 星期天小明的妈妈要包饺子吃,当她拿来玻璃油瓶向盆中倒的时候,由于天气寒冷,油被冻成固态无法倒出,请你帮助小明想出一种方法将油从瓶中倒出来:。19. 冻豆腐以其孔隙多、弹性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深受人们喜爱。人们制作冻豆腐时把新鲜豆腐放入冷冻室,使豆腐里的水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并膨胀,然后将冷冻后的豆腐放在常温环境中以除去豆腐中的水分。20.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1)、将装有适量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在冰中插入温度计,图中温度计示数为℃。(2)、小明设计了一个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表格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a);(b)。
(a)
…
温度(℃)
…
(b)
…
(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冰的熔化图像。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银的凝固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21. 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发现彼此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两人烧杯中都装了200mL的水,小明加了1药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药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见表: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随着盐水浓度的增大,其凝固点。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22. 如图是小金研究海波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1)、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2)、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每隔1分钟记录海波温度,实验记录:则它占在第6min末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28
32
36
40
48
48
48
54
60
66
(3)、海波在熔化时温度特点是。23. 如图甲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如图甲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的好处是 。(2)、该固体熔化的图像如图乙,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 “非晶体”)。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分,第 10 分钟该物质处于态。24. 小应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他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分钟。(2)、从图像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盐水的凝固点为℃。实验验证了小应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了(填“高”或“低”)。(4)、实验中小应发现盐水凝固时间较长,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他一种缩短盐水凝固时间的方法:。(5)、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填“变多”、“变少”或“不变”)。25. 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每隔1分钟用温度计测一次物质的温度及观察其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通过烧杯中的水对试管中的冰加热,目的是。(2)、第4分钟时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试管中物质的状态为。(3)、由图乙可知,AB段升温比CD段快,这是因为。(4)、冰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三、解答题
-
26. 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 , 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 .(2)、除图1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 (填序号).A、水蒸汽 B、小水珠(4)、图2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分钟.27.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A、30% B、40% C、60% D、90%(3)、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 。四、实验探究题
-
28. 如图,在“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在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2)、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3)、图乙和图丙,是小明绘制的冰和蜡的熔化图像,则图是蜡的熔化图像,判断的依据是 。(4)、实验中小林同学发现冰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现象,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冰熔化时间的方法:。(5)、细心的小丽发现:在图像乙中,物质第1分钟和第5分钟升高的温度不同,其原因是: 。29.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熔化的特点”的装置,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物质的温度/℃
-2
-1
0
0
0
0
0
2
4
6
8
(1)、由数据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为℃。(2)、在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图乙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3)、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分子运动(选填“加快”“减慢”或“不变”)。(4)、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30. 为研究某物质的熔化情况,小科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1)、在组装装置中,酒精灯、温度计、铁圈三者的先后组装顺序为:;(2)、该实验方法存在的不足是:;(3)、改正错误后,小科测得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加热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物体温度/℃
38
43
48
53
58
58
58
60
63
66
表中能说明该物质属晶体的证据是:。
31. 小科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1)、应选用颗粒(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图乙中第20min时,物质处于态。32. 小组同学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图乙中的温度计示数为℃。(2)、小西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丙可知:冰是(晶体/非晶体),理由是 ;0~2min升温比5~10min快,原因是。(3)、小西实验后,小华重新加冰、温水,也做了该实验,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丁所示,丙、丁图象的差异是因为小华在实验中(回答一点即可)。33. 在“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在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2)、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3)、图乙和图丙,是小明绘制的冰和蜡的熔化图像,则图是蜡的熔化图像,判断的依据是。(4)、实验中小林同学发现冰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现象,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冰熔化时间的方法:。(5)、细心的小丽发现:在图像乙中,物质第1分钟和第5分钟升高的温度不同,其原因是。34. 某兴趣小组把一固态物质加热后变成了液体,随后停止加热让它冷却变成固体,记录开始冷却后20分钟内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温度/℃
95
89
84
80
70
80
75
71
67
64
60
(1)、表格中一个时间的温度值读错了,请你指出:。(2)、请你判断该物体是不是晶体?。说明理由:。(3)、该小组成员甲和乙重做实验,并画出了同一固体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该物质在BC段(不包括端点)中,处于状态,此时该物质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4)、观察并分析:乙所画图像是否错误?造成乙所画图像所示现象的可能原因是什么?。35. 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可能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作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冷却到第15分钟时呈态,盐水凝固过程经历了分钟。(2)、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凝固前降温比凝固后降温(填“快”或“慢”)。(3)、盐水的凝固点为℃。实验的结果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填“高”或“低”)了。(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填“变多”、“变少”或“不变”)。36. 小明在实验室探究某一浓度盐水的凝固特点,他画出了该盐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右图所示。(1)、由图线可知,含盐的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小明查找资料,记录了盐水的浓度u与对应的凝固点t,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浓度w/%
1.5
7.0
13.6
20.0
23.1
23.7
24.9
凝固点t/℃
-0.9
-4.4
-9.8
-16.6
-21.2
-17.4
-9.5
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盐水浓度的增加,其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3)、根据上述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食盐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37. 小明在实验室探究一定质量分数的盐水的凝固特点,他画出了该盐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由图线可知,含盐的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小明查找资料,记录了盐水的质量分数X与对应的凝固点t,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质量分数X/%
1.5
7.0
13.6
20.0
23.1
23.7
24.9
凝固点t/℃
-0.9
-4.4
-9.8
-16.6
-21.2
-17.4
-9.5
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盐水浓度的增加,其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3)、根据上述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食盐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38.如图1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固体的好处是 .(2)、如图2所示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3)、该固体熔化的图象如图3,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 min,BC段该物质处于 态.五、综合说理题
-
39. 科学创新小组设计并制作了一个能将水温调控在48℃左右的自动控温杯,结构示意图如图甲,其夹层填充物为海波晶体(熔点为48℃)。小组同学为检测该自动控温杯控温功能,做了如下测试:①在杯中装满100℃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下降到48℃并稳定在此温度一段时间;②t2时,将杯内的水倒掉,迅速加入20℃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上升到48℃并保持。上述检测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请用所学知识解释图乙中ac段水温变化的原因。(提示:图乙中de段不必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