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三章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同步练习(基础巩固)
试卷更新日期:2021-08-0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观”的波浪岩耸立在西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光秃、干燥的土地上,该岩石的成因是( )A、风力侵蚀 B、流水沉积 C、冰川侵蚀 D、海浪侵蚀2. 2022年将在杭州举行亚运会,其徽标称作“潮涌”,图形中含有钱塘江。钱塘江的江口呈喇叭形。造成这种地貌的外力因素主要是( )A、流水 B、风力 C、生物 D、冰川3. 温洲东部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形成江南水乡特有的地形。影响这种地形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力 B、流水 C、海浪 D、冰川4. “山前桃花山后雪”主要反映了( )A、地形因素的影响 B、纬度因素的影响 C、海陆因素的影响 D、季风因素的影响5. 以下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A、火山湖 B、海岸边的怪石 C、喜马拉雅山 D、沙漠中的石蘑菇6. 杭嘉湖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形成江南水乡特有的地形。这种地形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冰川 B、流水 C、风力 D、海浪7. 下列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形是( )。A、珠江三角洲 B、黄土高原的沟壑 C、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流动沙丘 D、青藏高原8. 来自地壳外部,能引起地形改变的是(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板块的“漂移”运动 D、流水、风、生物等9. 下列地形变化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 )A、长江三角洲 B、杭州西湖 C、柴达木盆地 D、喜马拉雅山10. 《读者》杂志社倡议开展“保护母亲河,营建读者林”活动,在长江、黄河流域植树造林,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减小下列哪一方面的作用( )A、流水 B、风力 C、冰川 D、生物11. 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是( )A、泰山 B、长江三角洲 C、舟山群岛 D、四川盆地12. 龙脊是温州市大罗山的著名景点(如图),它是1.2亿年前火山喷发后岩浆冷凝形成的地貌。龙脊的岩石类型和其形成的主要能量分别是( )
A、沉积岩、内力作用 B、沉积岩、外力作用 C、岩浆岩、内力作用 D、岩浆岩、外力作用13.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图片中地表形态的形成主要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流水沉积 D、风力侵蚀14.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风力侵蚀 B、生物作用 C、海水侵蚀 D、流水沉积15. 如图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A、风力 B、冰川 C、流水 D、生物16. 珊瑚一般生活在温暖洁净的浅海环境中,在广西喀斯特地貌地区发现古代的珊瑚化石,下列作用能较好地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 )A、海陆变迁 B、流水搬运 C、风力堆积 D、火山喷发17. “高峻挺拔”和“一望无际”分别形容的地形是( )①山地 ②平原 ③丘陵 ④盆地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18. 构成我国地形分布骨架的是( )
A、河流 B、山脉 C、高原 D、盆地19. 在等高线图中,说法错误的是( )A、等高线重叠部分表示峭壁 B、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地方是山谷 C、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 D、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地方是山顶二、填空题
-
20.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1)、甲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 CD处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2)、沿AB线路爬到山项和沿CD线路爬到山项,坡度较陡的线路是(AB线路或CD线路)。21. 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主要有、 、、波浪、生物等,表现为风化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其结果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22. 浙江桐庐的瑶琳仙境(溶洞)主要是因(选填“外力作用”或“内力作用”,下同)而形成的;黑龙江的五大连池(火山湖)主要是因而形成的。23. 地表形态的改变,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地表 , 而外力作用使地表。24. 在干旱地区,对地表影响最大的外力因素是作用;在湿润地区,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25. 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 , 常见的地形类型有平原、、山地、、盆地。26.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类型多样.山地、 、平原、、丘陵五种地形,在我国都有分布.27.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 , 表示坡陡;等高线 , 表示坡缓。28. 陆地地形主要有 、 、 、 和 五种类型。
29. 水平岩层在 的作用下,或发生弯曲,或引发断裂,这是地球上 和 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三、解答题
-
30. “爬山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读懂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有利于我们选择爬山路线,也能帮助我们在面临危险时做出正确的判断。(1)、图中字母B所在的地形名称是。(2)、如果量得大青山山峰与小青山山峰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那么两个山峰的实际(直线)距离是千米。(3)、小科认为从图中甲、乙两地爬到大青山顶,甲地比较容易,因为。(4)、若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图中O点,合理的逃生路线为(选填数字)。31.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该地区地形可明显地分为和两类,基本上以为界。(2)、图中铁路基本上为走向,修建该铁路遇到的主要困难是。(3)、图中东西两类地区的降水量较大的地区是。(4)、图中居民区分布特点是:多位于地形区,且沿分布。已知该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图中B处陡崖与A城中心点的直线距离约为1cm,则两点间的实际距离约为千米。32. 图中A、B、C为三幅等高线地形图,D、E、F为实际地形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山或高地),请用短线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33. 下面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做的两个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厚的粗细不均的沙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沙粒,用电动吹风机向里吹风。
(1)、写出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2)、实验二中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沙粒有何不同?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3)、这两个实验证明了自然界的何种现象?34. 地形与等高线特点:地形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顶
鞍部
峭壁
山脊
山谷
四、实验探究题
-
35. 周日,小明和小红去爬附近的某座山,他们征得家长同意后,查阅了此山的等高线地形图。
(1)、写出图中F字母所表示地形的名称。(2)、若该地有一条小溪沿山谷流下,可能出现在处(填数字)。(3)、适宜攀岩运动的是地。(4)、若量得D和G之间的图上距离为6厘米,那么D和G的实际直线距离为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