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4.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课一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1-07-3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图反映了哪个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 )A、纬度因素 B、洋流因素 C、海陆因素 D、地形因素
-
2. “幽谷春风起,巅峰雪未消。”诗句所反映的现象主要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
3.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相平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大量使用( )A、核电、水电 B、化肥、农药 C、煤炭、石油 D、地热、风能(2)、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措施是( )A、植树种草,保护森林 B、保护耕地,科技兴农 C、划区轮牧,扩大牧场 D、兴建水库,调节气温
-
4. 下图示意某学习小组所做“影响气候的因素”分组实验及其数据记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此实验验证的影响气候的因素是( )A、纬度 B、海陆 C、地形 D、季风(2)、通过该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B、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C、陆地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 D、陆地气温年较差大于海洋
-
5. 2021年3月某日凌晨,家住北京的小明突然被空气中的“土味”呛醒,起床看到天空黄沙漫漫,遮天蔽日,出门5分钟小白鞋变小黄鞋…下列哪些人类活动会加剧上述现象的产生( )
①植树种草 ②刀耕火种 ③退耕还林 ④过度放牧
A、 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6. 下图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1)、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回归线附近 B、内陆地区 C、赤道附近 D、极地地区(2)、亚欧大陆内部降水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水汽难以到达 B、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 C、气温高,难以形成降水 D、植被少,降水难以留存
-
7. 位于非洲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被称为赤道雪峰,其成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人类活动
-
8. 亚洲从南到北分别为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
9.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读上图,关于山地降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是迎风坡降水多,C是背风坡降水少 B、B是背风坡降水少,A是迎风坡降水多 C、D是迎风坡降水少,C是背风坡降水多 D、A是迎风坡降水少,D是背风坡降水多(2)、若只考虑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下列哪地的气温最高( )A、B B、C C、D D、A
-
10. 亚欧大陆同纬度地带由东向西降水量渐减气温年较差渐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洋流因素 D、海陆因素
-
11. 下列诗句中,隐含地形地势对气候影响的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12. “地球一小时”关灯接力活动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呼吁公众每年3月28日晚20:30熄灯一小时.“地球一小时”活动旨在提醒人们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防止气候变暖.小明的下列生活行为不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A、上学、放学轿车接送 B、衣服尽量手洗,很少使用洗衣机 C、尽量少使用空调 D、充电器不用时都能及时拨下插头
二、综合题
-
13.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读图可知热带地区的平均气温在以上,最寒冷的大洲是洲。(2)、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是因为北半球比南半球(陆地海洋)面积大。(3)、在我国旅游爱好者总结出夏季旅游避暑的三大佳径是“北上、下海、上山”。其中“北上”是指夏季旅游往北走(或到北方去),“下海”是指夏季旅游到海岛上去,“上山”是指夏季旅游到山顶上(或名山大川、大山里去)。请分别说明原因:“北上”的主要原因是 , “下海”的主要原因是 , “上山”的主要原因是。
-
14. 影响气侯有哪三大主要自然因素?
-
15. (聚焦热点)
主题 倡导低碳生活
资料一 2021年,“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走进公众视野。我国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
资料二 为加快建设新型、清洁、低碳的综合能源基地,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实现从“煤老大”到“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历史性转变,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山西,积极优化能源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提开新能源、清洁能源比重,坚定走“减”“优”“绿”之路。
资料三 “碳达峰”和“碳中和”示意图。
思考完成:
(1)、说明“碳达峰”和“碳中和”应对的环境问题及该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2)、概括山西能源工业走“减”“优”“绿”之路的措施。(3)、为践行“碳达峰”和“碳中和”,列举你的低碳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