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禹州市2020年九年级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7-30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 )A、中原文明,历史悠久 B、商代文物,别致典雅 C、青铜器皿,工艺高超 D、华夏酒韵,源远流长2. 唐代东北有“安东都护府”,北边有“安北”等都护府,西北有“安西”等都护府,西南有“保宁”等都护府……这都借鉴于汉代,适应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形成和巩固的需要。汉代设置了( )A、西域都护 B、澎湖巡检司 C、北庭都元帅府 D、伊犁将军3. 在与疫病抗争的过程中,中国的先人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早在东汉末年疫病流行时,就有一位名医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极大地提高了疫病救护的水平。他的成果是( )A、麻沸散 B、《本草纲目》 C、《伤寒杂病论》 D、《医典》4. “这次行军,离开由西摩尔海军中将引导的路线后,我们选择了一条英军曾在1860年走过的路线…现在40年过去了,我们依据那时人们所做的基本地图信息,朝着北京方向一步步挺进。”材料所说的战争使( )A、中国近代史自此拉开了序幕 B、沙俄趁机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 《南京条约》是中国被迫走上世界的开始…二十年后,中国在西方压力和自身发展的需求下,不得不踏上现代化之路,在“中体西用”口号下开始名正言顺地学西方。材料描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运动 D、辛亥革命6. 近代中国,洋务派赞同以“中学”为体;维新派的康有为也借助孔子推行“变法”。至新文化运动时,陈独秀则指出:“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对儒学态度的变化体现了( )A、教育的近代化 B、政治民主化的实现 C、经济的工业化 D、近代化探索的深入7. “在乌云蔽日的天空撕开一道缝……劳苦大众就看见了希望的火种……沿着红船指引的航向破浪前行……初心在这里诞生……引领着亿万人出征,甘苦与共。”这首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北伐战争的开始8. 据统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在敌后战场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1938年是58.8%,1939年是62%,1940年是58%,1941年是75%,1942年是63%,1943年是58%,1944年是64%,1945年是69%。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 )A、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B、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 C、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 D、是抗击日军的唯一力量9. 下面是1950―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及农民缴纳税收情况表。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
时间(年)
粮食产量(亿斤)
农民缴纳税收占国家财政预算收入的比例
1950
2646
29.4%
1951
2876
18.17%
1952
3271
16%
A、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C、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有助于国家工业化建设10. 由于冷战特殊的国际背景,新中国经过长达22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依靠正义的力量,冲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长期阻挠,赢得了这场对中国人民来说极为重要的胜利。“这场重要的胜利”使( )A、国民党在大陆的充治被终结 B、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D、港、澳回归,中国洗雪了百年国耻11.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截止至2020年5月,全球已有将近180个国家实行学校停课,停课人数达到了12.6亿人。我国教育部门积极行动,让学生离校不离教、离师不离学。能实现这一教育行动的根本因素是( )A、政策的支持 B、互联网的普及 C、经济的发展 D、智能电器的使用12.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国王权力的象征 B、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C、古老的亚洲文明 D、封建君权至高无上13. 拜占庭帝国矗立在欧、亚、非三洲的交叉路口,将罗马帝国的文明与荣耀又守卫了一千多年。他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直接的动力。材料强调拜占庭帝国( )A、属于古罗马文明的一部分 B、开启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大门 C、突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 D、启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14. 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是致力于推翻封建统治的人物,后来他自己加冕称帝,而且拿破仑称帝还得到了法国人民的默许和资产阶级的支持。这主要是因为( )A、拿破仑统治顺应历史潮流 B、拿破仑军事实力比较强大 C、法国的封建残余势力强大 D、拿破仑在欧洲大陆的扩张15. 这一时期,人类征服了时间和空间。自远古起,人类一直以坐马车、骑马或乘帆船所需旅行的小时数来表示不同地方之间的距离。但现在,人类能够凭借汽船和铁路越过海洋和大陆;人类能利用煤的能量、能成本低廉地生产铁、能同时纺100根纱线。这主要得益于( )A、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突破 C、殖民扩张积累的财富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16. 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威廉·亨利·西华德评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我们表达对奴隶制度的同情手法是解放那些我们管不着的奴隶以及奴役那些我们能解放的人们。”西华德的观点是( )A、支持半奴隶半自由状态 B、逐步地废除奴隶制度 C、废除全联邦的奴隶制度 D、解放叛乱各州的黑奴17. 日本乘欧化东渐,在欧风美雨中,利用科学新法发展国家,维新五十年,便成当时亚洲最强盛的国家,和欧美各国并驾齐驱,欧美人不敢轻视。材料中“欧美人不敢轻视”表现在( )A、19世纪50年代日本开放港口 B、巴黎和会上对山东权益的处置 C、雅尔塔会议上的大国强权 D、冷战开始后美国积极扶持日本18. 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差不多占整个社会经济的百分之五十。材料中所说的状况开始于( )A、十月革命爆发后 B、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C、苏联的工业化 D、苏联的农业集体化19. 二战后初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援助西欧,扶植日本。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西欧国家逐步实现了经济一体化;到1968年,日本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经济上面临西欧和日本的强烈竞争。据此,这种“竞争”( )A、推动了世界格局趋向多极化 B、使美国达到了控制西欧的目的 C、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D、使得苏联走向了解体20. 二百多年前,有人在悲苦的深渊里,用生命之笔,谱写了一曲赞歌——他宣扬了为理想而奋斗的时代主题,呼唤与命运相搏、呼唤生命的热情、呼唤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呼唤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一“赞歌”是( )A、《哈姆雷特》 B、《人间喜剧》 C、《复活》 D、《英雄交响曲》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他“访道远游,请益之隙,存记风土”。十多年后,携带大量佛经返回长安,奉命“宜修一传,以示未闻”。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随所游至,略书梗概,举其闻见,记诸慕化”,共记录138个国家与地区,内容包括宗教文化、政治生活,山川水文、气候物产、风俗人情等方面。他所记录的往往不见于前人文字,有补于遗阙,无论是对历史学还是地理学皆有增补意义,重要价值不言而喻。
材料二:
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征战。运用马其顿方阵及令骑步兵海陆军协同作战的严密阵法等创新战法,历时十年,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他对东方文明造成一些毁坏性的破坏,但经这一途径,希腊与东方文化获得了直接交流和融合的机会;亚历山大在征战期间,建造了几十座新城。其中最著名的是埃及亚历山大市,还有如阿富汗的赫拉特和坎大哈等,这些城市后来都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玄奘与亚历山大的行为对文明交流有何共同作用?两者分别体现了文明交流的哪种类型?(2)、请再举一例我国古代文明交流的壮举。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近代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甲午战后
“实业救国”思潮出现;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1904年后
清政府颁布《商人通例》和《公司律》,此后又陆续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奖励商勋章程》《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等法规
1912年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1914年
北洋政府颁布《公司条例》
1914--1919年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混战:1914-1918年,农户减少1500多万户,荒地增加4900多万亩;1914-1919年,陆军增加92万多人;1916-1918年,军费增加5000多万元
材料二:据统计,1895-1913年,中国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有549家;1912-1919年的8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3000多万元;一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刚刚发展起来的民族资本主义很快又萧条下去。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以致归于失败。除了外来压力外,国内情况也日益恶化,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采取这些措施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归纳“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的原因。(3)、综上所述,谈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带给你的启示。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土地制度不合理。占乡村人口少部分的地主富农,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大多数的雇农、贫农等不得不终年劳动,仍不得温饱。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强调“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据统计,约有三亿农业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改,获得经济利益的农民约占农业人口的60%一70%。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0%左右。
材料二:“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材料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扩大以工代赈规模,让返乡农民工能打工、有收入……扶持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加强农户社会化服务。增加专项债券投入,支持现代农业设施、饮水安全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土地制度出现的变化。(2)、材料二的歌谣所说的是哪种制度?它产生了哪些影响?(3)、根据材料三,谈谈我国农村的发展方向。请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例我国为推动农村发展采取的措施。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于“欧洲中心论”学者来说,西方帝国主义赋予了工业资本主义太多的侵略性,以至于当英格兰产生了工业资本主义后,世界上其他国家要么面临灭亡,要么被迫吸收学习从而生存。只有在西方列强残酷的同构压力之下,许多非西方国家才被迫修正甚至破除自己的传统文化和制度来开展工业化。这其中,少数“幸运”者似乎在这“世界历史的一瞬”中赶上了西方。
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俄罗斯和日本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为此,都进行了以西方为样板的近代化改革,俄罗斯保守的统治者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而日本,改革者实施了更彻底的改革计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出现“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罗斯和日本进行改革的共同外部因素及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3)、综上所述,谈谈大国崛起的过程对你的启示。25. 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一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