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上第二章第二节液体内部的压强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1-07-2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用真空采血管抽血时,将采血针一端刺人体静脉后,另采血针一端插入真空采血管的胶塞,血液便会自动流 入采血管。血液能够流进真空采血管的动力来自( )A、大气压 B、人体内血压 C、护士的拉力 D、血液自身重力2. 如图所示为某水坝的示意图。水坝左侧水面高,A和C两点处于同一高度,水在A、B和C三点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 , 则( )A、pA=pC B、pA>pC C、pB=pC D、pB<pC3. 如图是三峡水电站的拦河大坝,决定大坝坝底所受水的压强大小的是( )A、大坝的高度 B、水库中水的体积 C、水库中水的质量 D、水库中水的深度4. 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 B、 C、 D、5. 医院体检抽血时,普遍使用如图所示的真空采血管,使用时将导管一端的针头插入被检查者的静脉,另一端的针头插入真空采血管,血液便自动流入采血管,此时的血液是( )A、靠自身重力流入采血管 B、被真空吸力吸入采血管 C、被空气压入采血管 D、被血压压入采血管6. 如图所示的实验能( )A、说明甲杯装的液体密度较乙杯的小 B、测量出当地的大气压强数值 C、说明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关系 D、说明此时甲杯液体中探头承受的压强较大7. 如图所示三个容器,若都装入相同质量的酒精,则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A、一样大 B、A最大 C、B最大 D、C最大8. 连通器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A、茶壶 B、船闸 C、活塞式抽水机 D、下水道存水管9. 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分别盛有密度不同深度相同的液体,已知a、b、c三点处液体的压强相等,如图所示,则各容器中液体密度的大小、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排列顺序都正确的是( )A、ρ甲<ρ乙<ρ丙 , P甲=P乙=P丙 B、ρ甲<ρ乙<ρ丙 , P甲<P乙<P丙 C、ρ甲>ρ乙>ρ丙 , P甲=P乙=P丙 D、ρ甲>ρ乙>ρ丙 , P甲<P乙<P丙10. 如图所示,帕斯卡曾经用一个装满水的密闭木桶,在桶盖上插了一根细长的管子,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加了几杯水,就把木桶压裂了,这个实验说明了( )A、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B、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 C、液体压强与管子粗细有关 D、液体压强与液体质量有关11. 如图所示,甲、乙两台秤上各有一个溢水杯,一个装满水而另一个未满,现各将一手指浸入水中,手指与容器壁、底均不接触。则在手指浸入水中之后,两台秤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A、甲变小,乙不变 B、甲变大,乙不变 C、甲不变,乙变大 D、甲变小,乙变大12. 医院体检抽血时,普遍采用如图所示的真空采血管,使用时将导管一端的针头插入体检者的静脉,另一端的针头插入真空采血管,血液便自动流入采血管,此时的血液是( )A、靠自身重力流入采血管 B、被真空吸入采血管 C、被空气压入采血管 D、由血压压入采血管13. 如图所示,小明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从图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B、甲液体的密度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C、甲金属盒处的压强等于乙金属盒处的压强 D、甲金属盒处的压强小于乙金属盒处的压强14. 在探究实践创新大赛中,小明同学展示了他的“液体压强演示仪”,其主要部件是一根两端开口且用橡皮膜扎紧的玻璃管,将此装置放于水中,通过橡皮膜的凹凸程度变化,探究液体压强规律,图中描述的几种橡皮膜的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15. 如图所示,在U形管中先注入水,待水静止后,向U形管左管中注入比水少的植物油,则两侧液面静止后( )A、左管中植物油液面高 B、右管中水面高 C、左、右两管内液面相平 D、无法判断16. 如图所示,在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过程中,将微小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水中,下列做法能够使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的是( )A、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B、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C、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在原位置转动180° D、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同样深度的食盐水中17. 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这个容器可能是( )A、锥形瓶 B、烧杯 C、量杯 D、量筒18. 下列日常用品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茶壶 B、自来水笔 C、锅炉水位计 D、液体压强计19. 如图所示,比较A、B两点液体的压强pA和pB的大小,则( )A、pA=pB B、pA>pB C、pA<pB D、无法确定20. 用隔板将玻璃容器均分为两部分,隔板中有一小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如图)。下列问题中可以用该装置探究的是( )
①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②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③液体是否对容器的底部产生压强
④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产生压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填空题
-
21. 小明学习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后,决定利用压强计对液体压强特点进行进一步探究:(1)、组装好压强计后,他用手指轻压压强计金属盒的橡皮膜,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是否保持一定的高度差,其目的是。(2)、如图甲、乙所示,烧杯和水槽装有水,把压强计的金属盒浸入相同的深度时,U形管两侧液柱高度差。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3)、小明将甲中的水替换成等体积盐水后,要使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保持不变,则需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浸入盐水液面以下更(“深”或“浅”)的位置。22. 用隔板将容器平均分成左右两侧,隔板中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装置如图甲所示。小明想利用此装置研究液体压强。(1)、往装置两侧加水至橡皮膜上方,结果如图乙。小明想研究液体压强与的关系。(2)、往装置两侧分别加入密度为ρ1、ρ2的两种液体,液面如图丙所示。小明根据虚框位置中橡皮膜的凹凸情况得出ρ1一定大于ρ2 , 请推测他所看到的现象并说明原因。23. 将纸餐盘、纸杯和吸管按照如图方式粘合在一起即成“纸杯船”。(1)、往纸杯里倒些水,水从吸管喷出时,纸杯船就会前进,说明。(2)、杯内装水越多,吸管喷水越远,因为。24. 如图所示,该仪器的名称叫做。当手指挤压橡皮膜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会出现高度差。当金属盒伸入液体内部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也出现了高度差,这表明。25.(1)、小明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时,在同一杯水中先后做了如图l所示的两次实验,这是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跟的关系;(2)、小明将同一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现象如图2所示。则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ρ甲ρ乙26. 如图,甲、乙两容器装的同种液体,则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些;丙、丁两个容器一样大,丙中装的水,丁中装的汽油,但它们的深度相同,则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些。(ρ水>ρ汽油)27. 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不同的两种液体甲、乙,在两容器中同一高度处分别有A、B两点。若两点的压强相等,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p甲P乙;若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时,则A、B两点压强关系是PA PB(均选填“>”“=”或“<”)28. 小妍在做“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时,遇到了以下问题,请分析:(1)、在探究同一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为了改变金属盒及橡皮膜的朝向,具体操作是: 。(2)、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没有发生改变,可能是因为压强计。(3)、没有把金属盒浸没在水中,却观察到U型管两侧液面高低不同,她应进行的操作是:。29. 已知ρ红墨水>ρ水>ρ煤油。如图是常用的液体压强计,烧杯中装的是水,金属盒处于此位置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为h1 , 如果将烧杯中的液体换成等体积的煤油并保持金属盒的位置不变,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变为h2 , 则h1h2(选填“>”或“=”或“<”,下同)。如果烧杯中的水和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将U形管中的红墨水换成煤油,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变为h3 , 则h1h3。30. 为了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小刚将液体压强计进行了改进。当两探头置于空气中时,U形管液面相平,现将两探头分别放在甲、乙容器内,且容器中分别装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当两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p甲p乙(选填“>”“<”或“=”);若要使U形管中的液面再次相平,应(选填“增大”或“减小”)乙容器中的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
三、解答题
-
31. 小安用液体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深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是部分实验过程。
①将金属盒放入水中深度5厘米处,观察现象;
②将金属盒放入水中深度15厘米处时,发现金属盒的位置不动,但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逐渐减小;
③调整好器材后,重新实验。在深度5厘米处观察到现象如图 所示,在深度15厘米处观察到现象如图 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②中金属盒在水里的位置不动,但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逐渐减小的原因是;(2)、小安反思:只进行两次实验就得出结论,结论是不可靠的。还需改变深度更换液体进行多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3)、小安补充的其中一个实验步骤是:将金属盒放入盐水中深度15厘米处时,实验现象如图C所示,比较B、C现象可说明;(4)、如图D为一圆柱形容器,容器内装有密度为 的液体,O点在深度为h处的水平横截面上,横截面上方的液柱对横截面产生的压力大小等于该液柱的重力。请根据压强公式推导出O点所在横截面受到的液体压强p0与深度h之间的关系式,并写出推导过程。32. 小明同学利用生活小物品自制了一个可以自动循环的小水车,如图所示。实验前:往2号瓶中装入4/5的红墨水,1号瓶加红墨水浸没A管。
实验时:往水槽3里倒入一定量的红墨水,红墨水会通过A管进入1号瓶中。2号瓶中的红墨水则会通过B管流出,带动小水轮的转动。
请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前往1号瓶加红墨水浸没A管是为了使1号瓶上部形成一个密闭空间,防止气体从管排出(选“A”或“B”)。(2)、实验时:往水槽3里倒入一定量的红墨水,红墨水会通过A管进入1号瓶中。请解释此时2号瓶中的红墨水为什么会通过B管流出。(3)、列举一种加快水轮转动速度的方法。33. 课本中关于“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有这样一个活动:“如图所示,在一段粗管的下端蒙上橡皮膜,并将水注入管内至约1/3处,观察橡皮膜的形状变化,再将水注入管内至约2/3处,再次观察橡皮膜的形状变化,两次变化比较后得出相应结论。”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科直观看到,水深度在增加,橡皮膜向下凹陷程度在(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说明液体深度是影响液 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这也与课本结论相吻合。(2)、小敏则提出了质疑,在上述操作过程中,水的也在增加,那为什么不说是这个因素对液体压强产生影响呢?课本活动还不能精准说明深度就是影响因素。(3)、老师肯定了小敏的想法,并指导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中玻璃管底面积相同,并在下端蒙上橡皮膜,但上端的开口形状各不相同。小敏通过此实验最终排除了原先认为的影响因素,精准到了“深度”这个因素。请你帮助小敏分析此实验是如何排除质疑的。34. 现有一密度为1.5×103kg/m3 , 高为15cm的柱形物块放在水平面上(如图甲所示),再将其竖直放入高为20cm,盛有9cm深水的柱形容器内,如图乙所示,已知容器底面积为物块底面积的4倍,且物块静止在水中时与容器底接触但不密合,如图丙所示,取g=10N/kg。(1)、甲图中,物块对水平面的压强是多少?(2)、丙图中,物块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是多少?四、实验探究题
-
35. 图甲所示容器,常用来研究容器内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强特点。(1)、小科在容器中装满水,橡皮膜凸出,再将容器按图乙箭头方向,绕容器中轴线OO'在水平桌面上缓慢旋转五圈(水与容器壁一起转动且保持相对静止),发现在整个转动过程中橡皮膜凸出情况一直未变。上述操作及现象(填“能”或“不能")作 为容器内的水对容器各个方向的侧壁均存在压强的证据。(2)、小科去掉图乙中3个小孔上的橡皮膜,发现并不是最下端的小孔喷水距离最大,难道不是水压越大喷水距离也越大吗?深入思考后他认为小孔喷水距离还可能与小孔离地高度有关。于是,他利用打孔器、大可乐瓶、干燥细沙、刻度尺和水等材料,重新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Ⅰ.用打孔器在大可乐瓶同一高度不同位置打3个相同的小孔,用塞子堵住。
Ⅱ.如图丙所示,在水平地而上均匀铺一层干燥细沙,将大可乐瓶加满水放在细沙中央。
Ⅲ.拔出瓶上一个小孔的塞子让水喷出,一段时间后用塞子堵住小孔。
Ⅳ.针对另外两个小孔,分别重复步骤Ⅲ。
V.移去大可乐瓶,测出相关数据得出初步结论。
①小科重新设计实验想探究的问题是。
②步骤Ⅲ中对“一段时间”的要求是 。
36. 水对容器侧壁有压强,水从小孔水平射出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猜想]
水从小孔水平射出的速度可能与小孔在水中的深度有关。
[查阅资料和思考]
如图甲所示,h表示小孔在水中的深度,v表示水流从小孔水平射出的速度,H表示小孔到桌面的高度,s表示水流射程(小孔到落点的水平距离)。查阅资料可知,当H一定时,s随v的增大而增大。
要研究v和h的关系,由于v无法直接测量,转为研究s、H、h的关系。
[实验步骤]
①将容器置于木块上,如图乙所示。大
②堵住三个小孔,往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记录h和H。
③打开小孔,同时测量并记录从三个小孔水平射出的水流射程s。
④换高度不同的木块,重复步骤①-③。
[实验数据及分析]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小孔
a
b
c
a
b
c
a
b
c
h/cm
10
20
30
10
20
30
10
20
30
H/cm
30
20
10
40
30
20
50
40
30
s/cm
35
41
35
40
49
50
45
58
59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小孔在水中的深度h一定时,水流射程s随小孔距桌面的高度H增大而(填“增大”或“减小”)。(2)、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比较实验序号为的三组数据,可以得出:水从小孔水平射出的速度v与小孔在水中的深度h有关。(3)、小宁再分别用食盐水和酒精替换水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液体从小孔水平射出的速度v是否与有关。37. 秀秀在学完液体压强后,想探究液体内压强的特点,如图所示用若干圆柱形水槽、100mL的水和压强计做实验,得出如表所示数据:实验次数
水槽底面积/cm2
橡皮膜所处深度
橡皮膜方向
△/cm
1
5
3
朝上
2.6
2
5
3
朝下
3
5
3
朝侧面
2.6
4
10
3
朝上
2.6
5
15
3
朝上
根据表格分析:
(1)、表格中△处应填.(2)、分析1、2、3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3)、秀秀想进一步探究液体内压强大小与液体质量是否有关,她设计了4、5两次实验。若压强大小与质量大小无关,则能观察到的现象为.38. 在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时:(1)、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将压强计的金属盒 , 分别记下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2)、实验桌上有两只大烧杯,其中一杯盛有纯净水,另一杯盛有酒精。老师告诉小明酒精的密度小于纯净水的密度,希望他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如图(b)所示,小明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浸没到甲、乙两杯液体中,分别记下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h甲和h乙。他发现h甲<h乙 , 于是认为乙杯子中盛的是水。请你指出小明的实验过程是否正确,并写出正确的判断方法:。39. 以下是某物理兴趣小组所做的探究性实验,请你帮他们完成探究报告:⑴如图所示,让一摞整齐的纸从斜面滑下,发现纸张变得不齐了,这是由于纸张之间有摩擦造成的。同样,让液体在管道中流动,液体也可以看作是由许多片液层组成的,各片层之间也存在着摩擦力,产生液体内部的阻力,这就是液体的粘滞性。
⑵晓丽用长度相同的细管来研究液体的粘滞性,做了如下实验。
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测得1s内通过细管的液体体积如下:
实验次数
液体种类
细管半径/mm
细管两端压强差
通过细管的液体体积/mm3
1
水
1
p
100
2
油
1
p
2
3
水
2
p
1600
4
油
2
p
32
5
水
3
p
8100
6
水
3
2p
16200
①可见,在相同条件下,通过细管的水的体积(选填“>”、“<”、“=”)通过细管的油的体积。
②在晓丽用油做的实验中,若细管半径是3mm,1s内通过细管的油的体积是40.5mm3 , 则细管两端的压强差是。
五、综合说理题
-
40. 在一个空塑料瓶瓶壁的不同位置打三个孔,并把它浸在水槽里,如图所示,根据 a 孔进水情况,画出另两个小孔进水水流的大致轨迹。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