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 第16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试卷更新日期:2021-07-29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 )
    A、整体向北移动 B、整体向南移动 C、面积扩大 D、面积缩小
    (2)、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 )
    A、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 B、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 C、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 D、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
    (3)、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 )
    A、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B、目前基带气温高 C、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D、冰期基带气温高
  • 2. 洞庭湖区水域与陆地交错,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完成下列小题。
    (1)、洞庭湖区的植被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2)、影响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形②水分③热量④土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3. 下图示意从赤道到极地的典型植被景观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一年中景观外貌四季变化鲜明的植被类型是(   )
    A、 B、 C、 D、
    (2)、下列山地中有丁植被类型分布的是(   )
    A、巫山 B、五指山 C、富士山 D、大分水岭
  • 4. 下图为美国本土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序号所在区域自然带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甲农业带中的大牧场放牧业(   )
    A、投入劳动力较多 B、专业化程度低 C、产品商品率较低 D、以牧牛业为主
  • 5. 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两山地属于(   )
    A、昆仑山脉 B、秦岭 C、祁连山脉 D、横断山脉
    (2)、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   )
    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 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 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 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
  • 6. 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
    A、幼树 B、中龄结实树 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
    (2)、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
    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 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
  • 7. 下图为长白山北坡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自然带是(   )
    A、高山草甸带 B、常绿硬叶林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2)、高山灌丛发育在寒冷、风大的高山环境,长白山高山灌丛(   )

    ①根系浅而发达②生长快速

    ③植株密度稀疏④植株高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8.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黄土地貌广布。完成下列小题。
    (1)、在黄土高原上分布着梁、峁、土石山等地形单元,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垂直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2)、黄土高原东部主要的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荒漠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9. “理想大陆”是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要素干扰的假想大陆。图1为“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2为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北回归线沿线自然带的分布,图2与图1明显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距海远近 B、沿岸洋流 C、海陆分布 D、海拔高度
    (2)、图2中甲自然带为图1中(   )
    A、 B、 C、 D、
  • 10. 下图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降水 D、土壤

二、综合题

  • 11. [环境保护]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全球气候变暖增加的热量中64%被海洋表层水(0-700m)吸收;相当于人为排放量约30%的CO2被海洋溶解而导致海洋酸化。当海水的温度、盐度、酸碱度和透光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至死亡,近二十年已发生了三次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图25为“大气圈碳收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近期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2)、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有
    (3)、每年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有×1012千克;造成大气圈CO2增加的人类活动主要是
    (4)、除全球气候变暖外,有些人类活动也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危害。为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可采取的对策有
  • 1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6)。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破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 1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

    材料二  图14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一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1)、2017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这种景观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

    (2)、游客感觉到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气温不同。试比较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3)、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有

    (4)、游客继续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落基山以东的气候不同。温哥华属气候,这里降水较多的原因有

三、图文分析题

  • 1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2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1)、据图1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
    (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
    (3)、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
  • 1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奥地利某村在18世纪60年代约有200人,以放牧和编织为生。到1910年,因大多数村民外迁,全村仅剩39人。随着山地旅游的兴起,改造后的农舍用于接待住宿,当地传统农业向旅游业转变。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村成为登山、滑雪胜地。到2001年,常住居民增长到420人,年接待游客达12万人次。与此同时,受观光、滑雪等活动的影响,当地植被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下图为该村景观及当地气温、降水量图。

    (1)、简述旅游业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林线是由于低温、土壤等条件限制而不能生长森林的界限。该村附近的林线海拔大约2070米。


    (2)、指出该村林线附近的森林植被类型,说明该植被生长的大致月份及主要依据。


    (3)、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的土壤,冻土层厚度与积雪等地表覆盖状况密切相关。下图示意某年该村相邻的甲、乙两地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

    比较甲、乙两地冻土层的差异,说明主要原因。


  •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图2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1)、分别简述图1所示I、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