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市浣纱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7-27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中南半岛上的泰国、越南、缅甸分布有世界著名的稻米区,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稻作文化的印记。下列场景中符合这种印记的是( )
    A、地广人稀,地势平坦,推行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 B、农场之间是大面积的农田,人们居住得很分散 C、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牛羊在奔跑 D、渠道和河流构成密集水网,环绕着农田和村庄
  • 2. 读下图所示区域以“用机械种庄稼”为生产特色,其主要原因有( )

    ①密西西比河贯穿该区域,灌溉较便利

    ②地势低平,土地辽阔

    ③该区域位于中纬度地区,热量条件好 

    ④经济发达,科技先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 小明在网上搜索一个国家信息时,出现了以下信息: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土南北,西部沿海地区则为干旱的平原,东部又有亚马孙盆地的热带雨林。这个国家很可能是(   )
    A、泰国 B、秘鲁 C、以色列 D、瑞士
  • 4. 以下四个地方呈现“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的是(     )
    A、湄公河平原 B、安第斯山区 C、日本的北海道 D、非洲热带草原
  • 5.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可见不同区域的人民能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下列区域与其特色相适应的是(   )
    A、澳大利亚—逐水草而居—畜牧业 B、阿尔卑斯山区—沙漠绿洲—旅游业 C、日本—石油宝库—旅游业 D、威尼斯—水上都市—旅游业
  • 6. 世界各地自然条件各不相同,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下列各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

    ①湄公河平原的高脚屋悬空架设,以木、竹为主要建材

    ②美国中部大平原土地辽阔,地势低平,适合机械化生产

    ③日本“御耕节”用鲤鱼旗表达渔民对海洋恩赐的感谢

    ④以色列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发展绿洲农业,是欧洲人的“大菜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7. 2021年3月23日~3月29日,长400米台湾的“长赐”号重型货轮在苏伊士运河新航道搁浅,导致运河堵塞。在该段时间内,通过哪个交通要道的油轮会剧增(   )
    A、马六甲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 D、好望角 
  • 8. 一艘从南非采购货物的轮船回到中国海关时,报货单上的货物名称最有可能是( )
    A、矿石 B、棉花 C、椰枣 D、羊毛
  • 9. 小丽想利用书本上“如何认识区域”的方法向北京的朋友介绍家乡概况,她(    )
    A、采用地图,确定家乡的位置和范围 B、借助人口分布图,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 C、从地形、气候、河流与自然资源等方面,掌握家乡的人文特色 D、通过调查人口、民族、城市和乡村、风俗习惯等,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特征
  • 10. 城市——文明中心。下列关于城市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巴黎——塞纳河缓缓流过全城   ②班加罗尔——“北美洲的硅谷”

    ③蔚山——韩国的政治文化心脏   ④巴西利亚——城市规划的典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11. 唐朝诗人皮日休作《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文中的“此河”应是(     )
    A、黄河 B、汴河 C、灵渠 D、隋大运河
  • 12. 下列有关唐朝科举考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 B、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C、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D、对参考者有严格的家庭出身年龄的限制
  • 13. 古代妇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关于古代女性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②文成公主入藏使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③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女词人  ④金城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交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4. 下列朝代中,实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①秦朝    ②东汉     ③西晋     ④隋朝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5. 唐朝时期,东亚其他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等方面联盛一体,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以下促成这一文化圈形成的事件有 (  )

    ①鉴真东渡                   ②玄奘西行  

    ③日本“遣唐使”来华         ④新罗仿效唐朝政治制度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16. 北宋宰相欧阳修曾说: “武臣掌国机密而得军情,岂是国家之利!”这表明北宋当时的情况是( )
    A、武将地位较高 B、武将掌握了国家机密 C、注意防范武将 D、武将不得在朝廷任职
  • 17. 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已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 B、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C、筒车和曲辕犁的发明与推广 D、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 18. 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元分别是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少数民族建立的( )
    A、契丹、党项、匈奴、蒙古 B、契丹、党项、女真、蒙古 C、党项、女真、蒙古、回 D、匈奴、回、吐蕃、女真
  • 19. 据考证,唐朝的《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之一。与该报的产生密切相关的科技发明是(    )

    ①造纸术    ②活字印刷术    ③雕版印刷术    ④转轮排字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20. 在文物收藏热中,某历史兴趣小组模仿中央电视台举行“鉴宝”活动。下列“宝物”一定不属于文物的是( )
    A、标有:唐朝景德镇的瓷器——“唐三彩奔马” B、标有:宋朝景德镇的瓷器——“绿釉黑花瓶” C、标有:宋朝的指南针——“罗盘针” D、标有:宋朝的纸币——“交子”

二、综合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

  • 21. 意大利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国家,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推进,意大利成为欧洲游的理想目的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意大利在世界的位置

    图2意大利简图

    图3波河流域气候图

    (1)、结合图1图2,描述意大利的地理位置。
    (2)、据图文资料,概括意大利成为著名旅游国家的有利条件。
    (3)、波河的枯水期在(A.夏季B.秋季C.冬季)。根据图2和图3阐述理由。
  • 22.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海 B.湾 C.洋 D.(纬线) E.

    (2)、图中(填序号)所代表的城市被誉为“亚洲的硅谷”,该城市所在的地形区是
    (3)、下列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其中最能反映班加罗尔气候特点的是( )

         A                        B                    C                     D

    A、A B、B C、C D、D
    (4)、简要描述班加罗尔信息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下表所示为唐朝前期全国人口唐朝户数变化情况

    时期

    户数

    贞观初年

    200多万

    贞观13年

    300万

    开元28年

    841万

    开元42年

    918万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为君之道?他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唐朝前期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唐玄宗的哪些执政措施促进了这一趋势的出现。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10万两、内绢20万匹。

    材料二:“世世子孙,谨守臣节”,宋每年向金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自绍兴十二年开始。

    材料三:大元至大古今无——贯云石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事件带来的积极意义?
    (2)、材料一、二共同说明了什么?这与宋朝实行的什么政策直接有关?
    (3)、材料三中贯云石对元朝有怎样的认识?列举元朝对疆域有效治理的措施一项。
    (4)、材料一至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 25. 我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  汉朝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江南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并根据材料二谈谈原因?
    (2)、材料一中的“苏湖”在当时有什么特别之处?当时江南地区种植的优良水稻的品种是什么?
    (3)、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最终在什么时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