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教学质量检测(一)

试卷更新日期:2021-07-2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蜥蜴主要的运动方式为(  )
    A、飞行 B、跳跃 C、爬行 D、奔跑
  • 2. 完成投篮动作时,提供动力的结构是(   )
    A、 B、关节 C、韧带 D、骨骼肌
  • 3. 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不包括(  )

    A、 B、肌肉 C、关节 D、神经
  • 4. 一块肱二头肌附着在骨上的结构是(  )
    A、肌腱 B、肌腹 C、神经 D、血管
  • 5. 下列骨、关节、骨骼肌的连接方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6. 对于人体的各种运动,起着控制和协调作用的系统是(    )
    A、循环系统 B、消化系统 C、呼吸系统 D、神经系统
  • 7. 以下关于骨骼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骨骼肌是一种器官 B、骨骼肌收缩受神经系统的支配 C、骨骼肌收缩需要消耗能量 D、一块骨骼肌能独立完成一个动作
  • 8. 军礼是军队中使用的严肃礼节,我国敬军礼时,右手迅速从胸前抬起,右臂与肩同高,前臂手掌呈一条直线,掌心稍向外翻。下列有关这个动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仅骨、关节、骨骼肌参与动作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骨和关节都起杠杆的作用 D、需多个系统配合完成
  • 9. 下列现象属于动物的学习行为的是(   )

    ①雄鸡报晓②鹦鹉学舌③蜘蛛结网④蜻蜓点水

    ⑤猴子行礼⑥孔雀开屏⑦狗钻火圈⑧小鼠走迷宫.

    A、①③④⑥ B、①②⑤⑦ C、②⑤⑦⑧ D、②④⑥⑧
  • 10. 下列动物中,不具有社群行为的是(   )
    A、蚂蚁 B、老虎 C、蜜蜂 D、猕猴
  • 11. 下列说法中,属于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共有特征的是(   )
    A、生来就有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与遗传物质无关 D、有利于生存和繁衍后代
  • 12. 某实验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得到如下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动   物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32

    65

    5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甲→丙→乙
  • 13.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是(   )
    A、观察法和文献法 B、统计法和调查法 C、观察法和实验法 D、实验法和文献法
  • 14. 下列措施中,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无关的是(   )
    A、就地保护 B、易地保护 C、引进外来物种 D、法制教育管理
  • 15. 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是(  )
    A、猕猴相互帮助整理毛发       B、鸭子治理蝗灾      C、放养蜜蜂提高农作物产量    D、苍耳钩挂在动物的皮毛上
  • 16. 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草→鼠→蛇→鹰 B、阳光→草→鼠→鹰 C、蝗虫→青蛙→蛇→鹰 D、草→蝗虫→青蛙→细菌
  • 17. 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   )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环境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 18.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实质 B、大力引进外来物种可丰富我国动植物资源 C、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 19. 人们医用的灵芝属于(  )
    A、植物 B、细菌 C、真菌 D、病毒
  • 20. 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外部有蛋白质外壳 B、没有细胞结构 C、必须在细胞内繁殖 D、可在空气中独立生活
  • 21. 下列单细胞生物中,与其他三种生物的营养方式不同的是(   )
    A、酵母菌 B、大肠杆菌 C、乳酸菌 D、硫细菌
  • 22. 制作面包时加入酵母菌,烤出的面包松软多孔,这是因为酵母菌能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了(  )
    A、二氧化碳 B、酒精 C、 D、氧气
  • 23. 细菌、蘑菇和霉菌的生殖方式分别是(   )
    A、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分裂生殖 B、出芽生殖,孢子生殖,分裂生殖 C、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 D、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孢子生殖
  • 24. 在探究食品腐败原因的实验中,向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内各加入50毫升相同且高温煮沸的肉汤,按如表要求处理,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合理的是(  )

    甲瓶

    乙瓶

    丙瓶

    瓶口

    敞开

    敞开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 ℃

    5 ℃

    25 ℃

    3 天后观察

    变质

    不变质

    不变质

    ①肉汤变质是其自身已有的细菌造成的②肉汤变质是由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③低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④低温可阻止细菌扩散进入肉汤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25. 如图所示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甲、乙、丙、丁依次对应的是(  )

    A、运动系统、骨、骨骼、骨骼肌 B、真菌、酵母菌、霉菌、大肠杆菌 C、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D、动物行为、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群行为

二、判断题

  • 26. 在一定区域内,甲、乙、丙三种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图中共有2条食物链。
    (2)、甲是消费者,乙是生产者,丙是分解者。
    (3)、所有生物的能量最终均来自甲光合作用吸收的阳光。
    (4)、图中任何一个环节消失,都会对其它生物产生影响。

三、综合题

  • 27. 如下图所示动物的运动相关概念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A系统由[]组成,其中a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后收缩,为运动提供
    (2)、运动时面红耳赤、心跳加速,是因为需要[C]系统运输大量氧和营养,最终这些氧和营养进入a的细胞内的参与作用。
    (3)、运动时呼吸加深加快,是因为需要系统为运动提供大量氧气。
    (4)、综上所述,动物的运动不仅需要A系统作为结构基础,所需能量还有赖于[]等系统的配合,还需要在[]系统的协调下才能完成。
  • 28. 如下图所示是人屈肘伸肘运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骨骼肌由两部分组成:位于中央部位的①是 , 附着于骨上的②是 , 其中具有收缩舒张功能的是[]
    (2)、做屈肘运动时,图中处于收缩状态的骨骼肌是
  • 29. 如图所示是几种生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简图,请据图回答:

                

    A            B                              C                    D                       E

    (1)、图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 它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组成,必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2)、属于真菌的有[] , D通过产生a 进行生殖。
    (3)、A与C的细胞结构极为相似,最主要的区别是C没有
    (4)、酿酒时,离不开[] , 制作酸奶、泡菜用到的微生物与[]属同一类。
  • 30. 股骨头坏死是常见的高发骨关节疾病,严重时表现为股骨头塌陷,边缘增生,关节间隙融合或消失,髋关节半脱位。晚期患者只有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才能恢复部分运动能力。如图所示为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后髋关节情况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术后置换的假体,其功能相当于正常关节结构中的。受人工关节假体的限制,术后患者运动能力有限,如运动幅度超过90°易引发人工关节假体两部分之间错位滑脱,这种现象称为
    (2)、术后需适度进行康复锻炼,可增强肌肉的力量与的厚度,保证关节的性。

四、资料分析题

  • 31. 阅读资料,并根据资料回答问题:食蟹猴生活在靠近水域的森林中,除了一般猴子爱吃的水果、坚果外,它们也很乐于去海边找点海鲜,尤其热衷于趁着退潮的间隙捕捉海滩上的螃蟹,“食蟹猴”的美称由此而来。面对海螺、牡蛎等有坚硬贝壳的食物时,食蟹猴还学会了利用各种石制工具帮助自己砸开或撬开贝壳,获取海螺、牡蛎内美味的食物。

    食蟹猴群等级结构比较复杂,集体行动时,“哨兵”站在高处放哨,若发现异常情况,即会发出信号,召唤猴群迅速转移。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食蟹猴用不同的工具取食螃蟹和牡蛎的行为属于行为,这种行为与遗传基础有关吗?。面对不同食物的外壳,食蟹猴经摸索尝试后,总能找到合适的工具处理它,由此可见,这样的行为对于动物适应的环境意义重大。
    (2)、食蟹猴群等级结构比较复杂,这是行为具有的特征。“哨兵”发出迅速转移的信号是在群体中进行
  •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地球上自从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存在,如今绝大多数已经消失。地质年代物种灭绝的速度极为缓慢,鸟类平均300年灭绝1种,兽类平均8000年灭绝1种,到1600年至1700年,每10年灭绝1种动物;从1850年到1950年,鸟兽的平均灭绝速度为每年一种.

    资料二:一项研究显示了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如下表所示:

    原因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种影响

    其他原因

    鸟类

    20%

    60%

    12%

    8%

    哺乳类

    31%

    32%

    17%

    20%

    (1)、阅读材料一后,可知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速度(填加快或减慢)。
    (2)、由材料二分析可知,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
    (3)、请根据所学知识和结合生活经验,谈谈我们如何参与保护野生动物
  • 33. 阅读资料,并根据资料回答问题:人体的胃液中含有大量盐酸,呈强酸性,胃的内表面黏膜层中的黏液细胞可以分泌出一种黏液,使其表面始终保持弱酸性,从而保证胃不会被腐蚀。幽门螺杆菌是螺旋形弯曲的、微需氧菌,幽门螺杆菌具有很强的运动能力,可以穿透黏液,附着在胃壁生活,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1)、幽门螺杆菌与酵母菌细胞结构最大的区别是
    (2)、 幽门螺杆菌生活在患者的胃黏膜表面,属于体内(选填“寄生”或“腐生”)生物。由图甲可知,在幽门螺杆菌的一侧有长长的(结构),进入胃内后,幽门螺杆菌可借助该结构运动到胃壁的内表面,这体现了的生物学观念。
    (3)、为了寻找患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有人对慢性胃炎发病率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进行抽样调查,得到的结果如表所示。

    年龄(岁)

    慢性胃炎发病率(%)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0﹣9

    5

    2

    10﹣17

    9

    12

    18﹣25

    15

    18

    26﹣35

    29

    30

    36﹣45

    38

    46

    46﹣55

    49

    59

    >55

    63

    55

    ①记录表中“慢性胃炎发病率”数据已通过折线图的形式呈现如图乙,请将“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相应数据,也用折线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在图中画)。

    ②比较两条数据线,你认为感染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发病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实验探究题

  • 34. 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毒物质既环保又高效。T-2毒素毒性强、污染水平高,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常见有毒物质。研究人员利用虾酱(以虾为原料,利用微生物自然发酵而成的产品),探究了虾酱对T-2毒素的降解效果,相关实验如下:取新鲜虾酱和发酵时间分别为3、4、5天的虾酱各3份(每份2.00g),分别加入等量10ng/mL的T-2毒素,培育24h,检测培育前虾酱中菌落总数及培育后T-2毒素的降解率,所得结果如图所示:

    (1)、本实验的变量是 , 设置新鲜虾酱组的目的是
    (2)、分析实验数据,对毒素降解作用最好的虾酱发酵时间是 , 随着虾酱发酵天数的增加,虾酱内菌落总数的变化是 , 发酵时间为5天的虾酱菌落数急剧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3)、分析实验结果,本实验的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