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同步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7-2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tiǎn)     (jiǎo)幸     (zhòng)举     (hàn)首低眉 B、(tiè)      (zuàn)紧     作(yī)        (niān)轻怕重 C、宿(xiù)      (jiě)元      带(qiè)       吹毛求(cī) D、(zhuō)病     名(wěi)      桑(zǐ)        细丝(dìng)子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面对爸爸的耐心教导,小娟唯唯连声 , 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勤奋学习。 B、村民集中居住区内有医院、幼儿园、便民服务站等,现在的乡村已经今非昔比 C、港珠澳大桥将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融会贯通 , 成为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 D、男子委托家人取件遭拒,不由分说拳打快递员,最终被拘留,为自己冲动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 3.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账薄    凋零    幅员    煞有介事 B、缩起    簇拥    心窍    不醒人事 C、商酌    惬意    喘息    狗血喷头 D、盘缠    威摄    轩敬    万贯家私
  • 4.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面带笑容,眼神如此真切地说:“我有什么能帮助您的吗,我的年轻的先生?” B、在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C、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北沿江高铁可行性研究报告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条高铁什么时间开始修建?设置哪些经停站点? D、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 B、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种体验: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一下寒战。 C、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D、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菌的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的概率有效降低。
  • 6. 下面对《范进中举》这篇课文写作技巧及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使用了对比的方法,刻画范进周围各色人等在他中举前后的不同表现,将趋炎附势的社会心态揭露得淋漓尽致。 B、“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里运用了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和夸张的手法,表现胡屠户的恭敬殷勤,催人发笑,取得了良好的讽刺效果。 C、范进发疯一节,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方法,用众人的反映,烘托范进的疯狂,用“众人拉他不住”,反衬范进的疯劲,把范进发疯的丑态表现得十分充分,增强了嘲弄讽刺的效果。 D、文中多次使用肖像描写,如“方面大耳”、“尖嘴猴腮”,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二、填空题

  • 7.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

    ②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

    ③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④邻居内一个人道:“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

  • 8. 文学常识填空。

    《范进中举》选自《》,作者 , 字(朝代)小说家。这是一部以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

三、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乙】

        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键,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文段的主要内容。
    (2)、【甲】段以夸张的手法生动刻画了范进发疯的过程,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这一过程。

    (3)、【乙】段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这些描写刻画出一个怎样的胡屠户?
    (4)、请仔细揣摩范进发疯时说的“噫!好了!我中了!”中“好了”所蕴藏的深层含义。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独行玉器行

    余显斌

        ①丰阳玉色泽光润,入手清凉,雕为小件,千金难求,很是红火。但是,此玉和当地一种荧光石极为相似。因此,就有玉匠以荧光石为之。

        ②王独行却不。王独行是丰阳著名玉匠,秉承祖业,开一家玉器行,不大,所有玉器均为手工雕琢。玉器行的职员,全部是自己的弟子。

        ③王独行规定,在他门下,不学满三年手艺,不许出师。王独行还特别规定,不许以荧光石充玉,否则,开除出师门。因此,“独行玉器行”货真价实,生意兴隆。人们说,买王独行的玉器,放心。

        ④王独行还有第三条规定,弟子出师,一般不许离开自己的玉器行。因为,他担心没有自己把着,弟子们没了紧箍咒,会胡来的。这样,不只是坏了自己名气,也坏了丰阳玉的名气。当然,有弟子一定要出去单干也可以,必须通过考验,合格才行。至于考题,是临场发挥的。

        ⑤好在,一直没弟子愿意离开他,毕竟,借得大树好遮阴,更何况师父对他们一个个如自己的儿子。因此,第三条规定一直闲搁着。

        ⑥可是,也有例外。这人,就是曾白。曾白投到王独行门下,苦心钻研,手艺日进。

    ⑦一日,王独行雕一棵玉白菜,即将完工,菜叶上,一块玉石一崩,掉了,出现一块黑斑。王独行呆望半天,不知如何是好,继续雕琢吧,这个黑斑,会破坏白菜美感;放弃吧,这么大一块玉石就糟蹋了。

        ⑧他叹口气,走了出去。每次遇见这样的事,他都会去茶室,泡一壶茶,慢慢地喝,静静地想,究竟有没有挽回的方法。一壶茶喝罢,他想,算了,毁就毁了吧,不能让玉器有瑕疵。

    ⑨他走进作坊,玉白菜仍在案上,黑斑没了,上面趴着一只蝉,身子黑亮,薄翼如烟。他走近了,蝉竟不飞,仔细一看,竟然是用黑斑雕成的。

        ⑩这蝉,是曾白雕的。

        ⑪他少有地一笑:“小子,你出师了。”曾白眼睛一亮:“师父,真的?”王独行点着头说,明天,他就是“独行玉器行”的正式员工,可以加工资了。曾白却说,想离开这儿,自己开玉器行。

        ⑫王独行愣了一下。“那就准备接受考试吧。”曾白忙说:“请师父出题。”王独行笑笑:“急什么?早着呢。”

        ⑬几天后,王独行生病住院,将玉器行暂时托给曾白管着。一天,工商局的周局长来了,在玉器行转了一圈,对迎接他的曾白说,刘县长半个多月后过生日,县长喜欢丰阳玉器,自己想弄一件作为礼物相送。曾白建议,祝寿要应景的,自己细心雕琢一件,让周局长半个月后来拿。周局长点点头,转身离开。

        ⑭曾白回去,独自选料,设计,雕琢。

        ⑮半个月后,一件仙猴献桃的玉器出现在周局长眼前。一只猴子举着一个硕大的蟠桃,蟠桃白里透红,水灵灵的,周局长眼睛一亮,呵呵一笑 , 拿着玉器走了。

        ⑯当天,王独行回来,宣布曾白不能离开。“为啥?”大家不解。

        ⑰“考查不过关!”王独行说,“是我请周局长来索要玉雕的,这是一道考题。我一直告诚大家,玉匠要人净心净,曾白如此做法,显然不合格。”

        ⑱正说着,周局长赶来,微笑着说:“过关了,过关了!”王独行一愣,不解地望着他。

        ⑲原来,周局长拿回玉雕,用放大镜仔细一看,竟然是荧光石雕的。底座上隐隐有一行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为灵物,岂能贿官?”

        ⑳王独行听了,哈哈大笑。曾白问:“师父,我能离开了吗?”

        ㉑“不行!”王独行一挥手,“我老了,要退了,玉器行得有人主管。我决定,曾白上。”

        ㉒至于曾白以荧光石充玉,王独行说,应该的。

    (选自《林中凤凰》,有删改)

    (1)、结合文章情节,完成填空。

    王独行立下三条规定→王独行雕玉白菜遇到黑斑,曾白①→王独行要为曾白加工资,曾白②→周局长“索要”玉器送县长,曾白③→王独行留曾白接管玉器行

    (2)、从人物形象刻画的角度,说说第⑧段的作用。
    (3)、请分别说说⑮和⑱段中周局长“笑”的内涵。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中胡屠户的两段话,结合本文第③段画线句和第㉒段,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

        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吴敬梓《范进中举》)

    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王独行对“以荧光石充玉”的态度都有变化,原因分别是什么?这样设计,都是以“变”写“不变”,胡屠户和王独行的“不变”分别是什么?

  • 1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永远的账单

        ①现在看来,那是一种很幼稚的行为,而当时,他确确实实是那样想的,那样做的。

        ②那是若干年前,这里的山村比现在更穷。那一年,穷苦的山沟竞出了一个中学生。这就奇了,更奇的是,这个学生每天要赶20里的山路到村中学去读书呢。

        ③学校没有食堂,学生便日吃两餐。山里的冬天来得早,也许是日头短,来不及做早饭吧,公鸡刚叫两遍,学生便怀揣一只大红薯,踏着早霜上路了。中午,附近的同学和老师回到家里去吃饭,只有这个学生守校,将那只红薯放在火炉旁烤一烤,权作中餐充饥。

        ④这样大约吃了两个月。山上贫瘠,养不起更多的庄稼,学生家里的红薯便有限。学生吃尽了家里的红薯后,不得不打消了吃中餐的念头,每天中午靠在火炉边,捧着书读。

        ⑤红红的火苗照着那张又瘦又黑的小脸庞,学生忍着辘辘饥肠,全神贯泣地读书写字。

        ⑥一日中午,班主任岳老师来得特别早。他来到学生跟前,用他特有的虚弱的声音轻轻问:“你每天中午不吃饭吗?”

        ⑦学生从书中惊醒,不好意思地说:“晚上多吃一碗就赶过来了。”

        ⑧岳老师摇摇头:“如果一顿饭能够解决问题,人为什么吃三餐?这样吧,你中午到我家吃饭去。”

        ⑨“不,不!”学生的脸更红了。学生知道,家太穷,还不起老师的情。

        ⑩“我知道你不好意思,你这样用功,长大了肯定有出息。等你有出息了,你再还我行不?”

        “岳老师,一顿饭收多少钱?”学生当真了。

        “饭收一毛,菜收一毛,这样吧,一天按两毛收行不行?”岳老师慈祥地笑着说。

        学生也点头笑了。他想:这是合情合理的事,正如借债还钱一样。

        这样,每到中午,他就跟岳老师去了。岳老师的家也穷,孩子也多,吃的不比他家好,但饭香。饭后,他在他辟了专栏的日记本上记下了他吃饭的天数和款项:某月某日,两角……

        三年来,他一共欠了老师两百多元。

        学生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他考上了师范学校,三年后又参加了工作。当他怀揣第一个月的工资,回到母校找岳老师时,得到的第一个信息竞是:年近六十、患有心脏病的岳老师,已经与世长辞了。

        他匆匆赶到老师家,却再一次扑空,邻居告诉他:老师的家已搬回原籍了。

        失魂落魄的他又找到了岳老师的坟墓。此刻,还债的事已使他满脸通红羞于启齿。他久久地位立在芳草萋萋的墓前,泪流满面,最后才喃喃地说了一句:“恩师,我知道怎样热爱自己的工作了。”

    (1)、第⑦段中的“学生从书中惊醒”以及第⑩段中的“长大了肯定有出息” 这些都是为下文的事作铺垫的;第段写“岳老师年近六十,患有心脏病”。“与世长辞”与上文这句话相照应。
    (2)、就小说情节发展部分看,它以人物的描写为主。
    (3)、仔细体会第段中划线的语句,说说他为什么会吃得这么香。
    (4)、第②~⑤段从表面看,似乎与“账单”联系不紧,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5)、仔细体会第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小说“三要素”角度分析,“芳草萋萋”是什么描写?它起什么作用?

    ②“怎样”二字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③仔细揣摩划线的语句,说说他为什么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