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7-22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A、脱( zhèng)    归( xǐng)    日(yì)    无可指( zāi) B、( bǐ)    愿(sù)    裂( guī)    接而至(zhǒng) C、默( jiān)    褓( qiáng)    望( liào)    挑拨离( jiàn) D、劣( zhuō)    连( qiáo)    猎( shòu)    级而上(shè)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寒噤    衷爱    分崩离析    不修边幅 B、静穆    斡旋    名副其实    辚辚向前 C、黧黑    蠕动    相辅相成    阳奉阴为 D、恭顺    抉择    不解之迷    格物致知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推广与研究。 B、2021年5月30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 C、此次神舟十二号发射和对接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D、由于《汉字规范表》即将出炉,使乱取名、取怪名的情况得到遏制。
  • 4.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及名著的相关信息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和“舍"是谦辞,都用来称自己的长辈或平辈中长于自己的人。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是凭借拉手风琴的才能加入骑兵连的。 D、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 5. 对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这是一首叙事诗,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本质。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运用肖像描写,真实地反映了老翁的悲惨境遇。 C、“惜不得”三字表现了卖炭翁的无奈、悲愤和绝望。 D、作者对统治者的控诉,对劳动者的同情都蕴含在情节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中。
  • 6.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      。所有的蕊,交给      。所有的树,交给      。而风,交给    

    A、蝴蝶去数   蜜蜂去编册   风去纵宠  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B、蝴蝶去数  蜜蜂去编  册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风去纵宠 C、风去纵宠  蝴蝶去数  蜜蜂去编册  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D、风去纵宠  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蝴蝶去数  蜜蜂去编册
  • 7. 按教材原文填空。
    (1)、 ,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谁见幽人独往来,。(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 , 悠悠我心。(《诗经.郑风》)
    (4)、关关雎鸠,。(《诗经·关雎》)
    (5)、 ,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凄神寒骨,。(柳宗元《小石潭记》)
    (7)、 , 骈死于槽枥之间。(韩愈《马说》)

二、阅读(45分)

  • 8. 阅读《大道之行也》,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 ,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修:

    ②归:

    ③作:

    (2)、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②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3)、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体现了《大道之行也》中所构想的理想社会,其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能与《大道之行也》“”和“”相对应。
  • 9. 阅读《中国养活中国》,回答问题。

    中国养活中国

    ①21世纪谁将养活中国?

    ②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提出的疑问。当时的西方学者普遍认为,新中国成立前的历代政府都没有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未来,以全球的粮食生产也难以满足中国巨大的需求。

    ③面对布朗的质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回应是:“(布朗)低估了科技进步对提高粮食产量的巨大潜力。”他认为,通过科技进步,可以大幅度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④大米作为我国第一大口粮品种,是全国超65%人口的主食,保饭碗,首先保大米。“提高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袁隆平说

    ⑤中国早就是这样做的。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我国攻克、推广水稻矮化育种技术使稻谷产量增加20%~30%,给水稻生产带来第一次突破性飞跃。

    ⑥随后杂交水稻的出现,正式按下增产的加速键

    ⑦上世纪70年代,袁隆平团队在海南岛发现一株天然的雄性不育野生稻,通过全国大协作,将三系法杂交水稻配套成功,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平均亩产在矮化育种的基础上增产20%。

    ⑧上世纪90年代,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平均亩产又增5%~10%。

    ⑨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计划,从第一期到第四期,示范田每次都比上期平均亩产提高10%以上。

    ⑩正在测产的第三代杂交稻,平均亩产比现有高产杂交稻再增10% ~ 20%

    ⑪2019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到2017年,我国稻谷每公顷产量已达6916.9公斤,较1996年增长11.3% ,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0.1%

    ⑫2020年,当由联合国粮农组织等联合编写的最新版《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预测,全球范围内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2020年饥饿人数至少新增约8300万时,中国继夏粮、早稻丰收之后,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全年粮食产量预计有望增加。

    ⑬丰收的背后,水稻以约占粮食总面积25%的播种面积,贡献了近32%的产量。其中50%左右是杂交水稻。

    ⑭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认为,杂交水稻是中国人战胜饥饿的重要方法。“袁隆平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他正在引导我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

    (选自《睐望》,有删改。)

    (1)、我国的水稻生产,经历了哪几次突破性的飞跃?
    (2)、“正式按下增产的加速键”的意思是
    (3)、分别指出下面两句话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里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①“提高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袁隆平说。(    )

    ②我国稻谷每公顷产量已达6916.9公斤,较1996年增长11.3%。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0.1%。( )

    (4)、为什么说培育杂交水稻是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重要方法?
  • 10. 阅读《当代神农》,回答问题。

    当代神农

    ①袁隆平以“立志学农”的方式,推开了他的生命之门。湘西深山地带的安江农校,渐渐地将袁隆平熏陶出了一种庄稼味儿。湘西的大地接纳了他,湘西的庄稼人接纳了他。

    ②他带领学生们在稻田里搞试验,总是身先士卒。每每来到稻田里,他总是弯下腰来,将鞋子扔到一边,脱下袜子,挽起裤脚,赤足踏田。脚板与泥土的摩挲,使他感到非常惬意,稻田里的那种芳香的气息,也使他陶醉。他赤脚在稻田里插秧、薅草,以自己的肢体与土地交流,用自己的肢体揣度水田的深浅和红土壤的松粘。当年人们大多使用农家肥,脏是脏了些,可是这个自幼在大城市里长大的知识分子,硬是不怕脏。袁隆平就是这样心甘情愿地与土地相厮守。他热爱土地,土地也以丰厚的果实加倍回报于他。

    ③太阳火辣辣地悬在当空,忙了半晌的农民懒懒地来到榕树阴下,袒胸露背,汗水淋漓,躺在青石板上,凉风习习吹来,好不惬意!此时的袁隆平,依然头顶烈日,在田里劳作。“袁老师,该歇息了!”善良的农民呼叫着。“袁老师,快过来抽袋烟吧!”已经将烟丝装好烟袋的农民!大声招呼着。袁隆平这才走近大榕树,坐在青石板上,从农民手里接过了烟袋,默默地、大口大口地抽起来。微风从沅水河对面吹来,挟裏着凉冰冰的水汽,汗淋淋的身子,顿时干爽了许多。每每与农民并肩坐在田头,他总有说不完的话。

    ④一位作家曾说过:“学者与平民之间,隔着一片苍翠的原野,如果学者越过这片原野,他就会变成一个圣贤。”就是从这个起点出发,袁隆平日后终于成为了一个“圣贤”。

    ⑤在他看来,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是就是,非就是非,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假。袁隆平非常崇拜希腊的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总是引导人们认识自我,追求智慧的生活,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维,学会怀疑权威乃至教义。

    ⑥1960年春天,袁隆平在他那半亩试验田里,把稻种播下去。几天以后秧苗出水了,绿莹莹,嫩生生的,向他伸展着一只只嫩绿的小手,可爱极了。他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而后为它们一个个安家,目睹着它们拔节、抽穗,由嫩绿而变为深绿……他认真地观察着每一株 水稻的成长。一次偶然的发现,使得他的眼前为之一亮——他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俏丽而挺拔的株形,手掌般的稻穗,那样鲜活地呈现在他的眼前,它像是拥挤的生命中的一位巍然挺立的俊美少年!

    ⑦“啊,那正是一株天然杂交稻啊!”这一判断在他脑海中确定下来以后,他便开始对那些变异的植株进行仔细的调查:高的、短的,早熟的晚熟……一株一株地记载,反复地统计运算,证明这“杂种第一代”完全符合孟德尔学说的分离规律。不久,袁隆平设计的一整套培育人工杂交稻的方案诞生了!

    ⑧从此,“杂交水稻”这个概念伴随了袁隆平的一生,成为他毕生不懈追求的事业。

    ⑨从此,美国哈佛大学的教科书《遗传学原理》将在袁隆平的手下改写;某些遗传学权威的结论,也将在袁隆平的挑战面前,不得不重新加以修改。

    (选自《袁隆平传》第六章,有删改。)

    (1)、选文具体写了关于当代神农袁隆平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②段中画线句属于描写,有何作用?
    (3)、请用自己的话解释第④段“这个起点”所指的具体内容。
    (4)、第⑥段的画线句写出了那“一株天然杂交稻”的哪些特点?
    (5)、请在第⑦段中选词填空,梳理出“杂交水稻研究”的过程。

    判断→→统计、运算→

  • 11. 阅读《匠心,是一种境界》,回答问题。

    匠心,是一种境界

    ①匠心,《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这样的:匠心,巧妙的心思。匠,指工匠或某方面很有造诣的人。唐王士源《序》中说:“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②我们要谈的“匠心”是一种工匠之心——严谨、认真、细致、恒定,不为浮华所诱,不为近利所惑的精神。

    ③许多时候,人们仰慕“家”而鄙夷“匠”,认为“家”追求的是一种形而上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匠”则缺乏创造性,缺乏灵气。于是“匠气”一词便用来形容过于追求辞藻堆砌、精雕细刻、四平八稳,便有失内容的生动和灵转,如:“匠气十足”一词。其实,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认知,皆在于“家”更容易成名得利,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中来。“匠”却容易淹没在无数普通人中而默默无闻。

    ④除了拥有一个优秀手艺人对品质精益求精的追求,作为“匠人”,怎样才算有一颗真正的“匠心”?

    ⑤第一,敬畏、坚守。这一点指的是,“匠人”不为外物所扰,将自己所为之事,看得庄严、崇高,并有着高度的坚守。

    ⑥第二,谦恭、自省。“匠人”对自己所为之事并不吹嘘,实事求是。

    ⑦第三,专注、入魂。“匠人”在工作时,将自己的“心意”和“魂魄”注入作品之中。在《庄子·达生》中,有个人叫做工,是舜时代的能工巧匠,被人称为“百工之首”,他不用借助工具就能准确画出方和圓,干活的时候随心所欲,每次都会达到忘我的境界。庄子也会因专一凝聚而灵感无穷、没有滞碍,“故其灵台一而不桎”。真正的匠人,能将心灵专注于一点,其实就是匠心的体现。

    ⑧从这三点来看,如果说一个人有匠人精神,可能是指他对制作工作有很高的要求,或者很用心地在做事。但如果说一个人是有“匠心”的匠人,那么上述三点境界,他缺一而不可。

    (选文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人们为什么会仰慕“家”而鄙夷“匠"?导致这一-现象 的原因是什么?
    (3)、请指出文中画线句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①唐王士源《序》中说:“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

    ②庄子也会因专一凝聚而灵感无穷、没有滞碍。( )

    (4)、请为文章中的“第一”或“第二”部分补充一个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均可)

三、作文(50分)

  • 12.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①命题作文

    中华古典文化,隽永多姿,意境悠远,意蕴丰厚。诗词歌赋,书画卷轴,亭台楼阁,园林山水……涵咏其间,翰墨馨香;沉醉其中,滋味绵长。一唱三叹,含英咀华,其中真味,呼之欲出令人赏之、思之、悟之……正如陶渊明诗云:“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请以“古典之中有真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此项单独起段)

    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②给材料作文

    最近腾讯特别火的一个综艺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中,在实习生和律师们的周日聚会中,有年轻人提到了她自己的想法。她说:“我想去经历不一样的人生,因为真的很不同。不同平台,它的工作原则、制度、人际关系、方式方法都会不一样,所以我是希望你们在三十岁之前能去进行各种体验,然后找到最适合你们的。不要让自己待在舒适区。因为当你在舒适区,你会很容易产生惰性,要变化是很难的,当我们对周围事物一无所知时,会极度没有安全感,但是如果你能摆脱惰性、突破自我,那就是很大的质的飞跃。

    上面材料至少给了我们以下一些有益的启示:经历就是财富;找到自己的所长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要摆脱惰性、勇敢地去突破自我。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文章的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