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学业水平监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7-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 1.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这种最早的考试制度开始创立于(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 2. 《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②任用贤才    ③虚心纳谏    ④合并州县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3. 757年3月,杜甫写下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句。诗中的“烽火”指的是(    )
    A、  宦官专权 B、安史之乱 C、马鬼驿兵变 D、藩镇割据
  • 4.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人治理国家时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
    A、善于纳谏 B、轻徭薄赋 C、重用人才 D、减轻刑罚
  • 5.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首词中,“靖康耻”发生在宋与哪个民族政权之间的事件?(    )
    A、 B、 C、西夏 D、蒙古
  • 6. 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史书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反映了(   )

    A、大运河促进了南北交流  B、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繁盛 C、宋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D、元代民族融合空前加强
  • 7. 宋太祖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宋哲宗时大臣刘挚说:“祖宗之法,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该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A、安史之乱的结果 B、澧渊之盟的影响 C、重文轻武的政策 D、南宋偏安的屈辱
  • 8.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据材料判断通判的作用是(    )
    A、削弱宰相权力 B、分解知州权力 C、控制地方财政 D、掌控地方军权
  • 9.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10. 岳飞《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胡虏”是指(    )
    A、辽统治者 B、金统治者 C、匈奴统治者 D、西夏统治者
  • 11. 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众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C、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 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
  • 12. 洁白的哈达、浓香的青稞酒、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美丽的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的标志是(    )
    A、市舶司的设置 B、中书省的确立 C、澎湖巡检司的设置 D、宣政院的设立
  • 13. 我国经济重心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③所示经济状态相对应的时期是(    )

    A、南北朝 B、唐朝 C、五代十国 D、宋朝
  • 14. 康乾盛世和前代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

    A、政局的稳定方面 B、社会的安定方面 C、经济的繁荣方面 D、面临的国际环境方面
  • 15. 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②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    ④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6. 郑成功致外国总督的招降书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这里的“贵国”是指(    )
    A、荷兰 B、沙俄 C、日本 D、葡萄牙
  • 17. 小明暑假时去旅游胜地避暑山庄,导游对避暑山庄介绍中错误的是(    )
    A、是清代皇帝联络少数民族首领感情的地方 B、就是清朝皇帝避暑休闲的地方 C、加强了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 D、体现了清朝恩威并重的民族政策
  • 18. 如果你是一位清朝的商人,政府限制对外贸易后你只能从哪一个港口出海经商?(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泉州
  • 19. 今天的北京故宫,其实是“故宫博物院”的简称。北京故宫在历史上也叫(    )
    A、阿房宫 B、未央宫 C、紫禁城 D、大明宫
  • 20. 雅典奥运会圣火传递抵达北京之后,奥运火炬将在长城点燃。那你知道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是(    )
    A、秦长城 B、齐长城 C、明长城 D、清长城
  • 21. 《皇明祖训》中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
    A、净化官场风气 B、强化封建皇权 C、监视官员百姓 D、控制国家兵权
  • 22. 雍正皇帝因为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的问题……皇帝们……牢牢掌握了权柄。材料中“天才式的发明”指的是(    )
    A、设立锦衣卫 B、大兴文字狱 C、设置转运使 D、设置军机处
  • 23. 为了加强对下图①处所代表区域的有效管辖,清政府在此设立了(    )

    A、按察使司 B、西域都护 C、宣政院 D、伊犁将军
  • 24. 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情况表

    清朝年号

    年代

    人均耕地数(亩)

    康熙二十年

    1673

    27.92

    乾隆十八年

    1753

    6.89

    乾隆三十一年

    1766

    3.56

    根据上表,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断表中人均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人口快速增长 C、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D、土地兼并严重
  • 25. 马克思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的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里的“帝国”“注定被打垮”的根本原因是(    )
    A、军力不足,装备落后 B、阶级矛盾尖锐 C、封建制度落后 D、妄自尊大,孤立无援

二、非选择题(共4个小题,第26题13分,27题9分,28题9分,29题19分,共50分)

  • 26.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比籍忠臣。”

    材料二: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材料三: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材料四: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请各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在他的统治下唐朝进入了哪一盛世局面?
    (2)、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原因是什么?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割据出现,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三中罢丞相的是哪位皇帝?他在中央是如何强化皇权的?
    (4)、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的作用是什么?
  • 27.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恰当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材料三: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材料四:乾隆二十二年,大小和卓诱杀清朝将领,小和卓自立为巴图尔汗,发动了反对清朝中央政府的叛乱。他们号召各城起兵反清,一时胁从的有几十万人,叛军控制了天山南路的大部分地区。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用具体的史实说明。
    (2)、请说出辽、西夏、金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3)、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始于哪一个朝代?管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结束后,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来管理这一地区?
  • 28. 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不断发生着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自用了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请回答:

    (1)、图中向西和向东行的路线分别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2)、请问宋朝统治者为管理海外贸易,专门设置了什么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至少写两点)。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是在哪位皇帝的支持下开始的?这一事件有什么历史影响?
  • 29. 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历朝统治者和历史人物都积极作为,勇于担当,为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改革以“分权制衡”为原则,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最终缓解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从而为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朱元璋本着皇帝集权、官员分权的原则进行自上而下的官制改革,并且扩充监察机构。清朝时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高。

    ——摘编自《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在戚继光以前,在军队中受到重视的是个人的武艺,能把武器挥舞如飞的士兵是大众心目中的英雄好汉。等到他们被有组织的倭寇屡屡击溃以后,当局者才觉悟到一次战斗的成败并非完全决定于个人武艺。戚继光在训练这支新军的时候,除了要求士兵娴熟技术以外,就充分注意到了小部队中各种武器的协同配合,每一个步兵班同时配置长兵器和短兵器。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三: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连横《台湾通史》

    材料四:郑氏投降后,在处理台湾的善后事宜时,有人提出“宜迁其人、弃其地”的荒谬主张,施琅则坚决反对。他认为,“台湾土地千余里,人民数十万”,“土地肥饶,出产五谷,沃野千里”。同时,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康熙帝采纳了施琅的正确意见。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一府、三县的行政机构……在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下,台湾和大陆的关系更加密切,台湾的开发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五: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除削弱相权外,宋朝的哪项政策能够“为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朱元璋为了实现“皇帝集权、官员分权”,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清朝军机处设立于哪个皇帝执政时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戚继光在训练新军时的首要原则是什么?戚继光的军队抗击了哪个国家的侵略者?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的话出自哪位历史人物?“贵国”指哪个国家?材料二、三中的两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之处?
    (4)、据材料四,概括施琅坚持治理台湾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熙帝在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意义。
    (5)、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在西藏和新疆分别设置什么官职进行治理?其治理措施有什么积极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