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7-1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对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2. 下列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妻疑曰(提出) B、出入之也(曲折,绕远) C、惧其不也(已经) D、寒暑节(交换)
  •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九十              焉置土石 B、河曲智叟笑而之曰    有剩骨 C、我之死,有子存焉    乘奔御风 D、七百里              欲行,转视积薪后
  • 4. 文中多用对比、衬托手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似愚而智,智叟似智而愚。这样写,加重了对比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 B、遗男“助之”与智叟“止之”对比鲜明,更显示出智叟目光短浅、态度消极。 C、写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运土路程之遥远,衬托出愚公的过人胆识与气魄。 D、其妻献疑与智叟讥笑形成对比,凸显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二、填空题

  • 5. 写出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聚而谋曰

    ②曾不能毁山之一

    我之死,有子存焉

    ④子子孙孙无穷匮

    ⑤惧其不

  • 6. 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始一“反”焉

    ②甚矣,汝之不惠

    ③河曲智臾亡以应

    ④一厝朔东

  • 7. 《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 , 本成语故事说明了的道理。作者 , 名 , 郑国人,战国前期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三、文言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山北之基,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山北之塞

    ②杂然相

    ③寒暑

    矣,汝之不惠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请比较文中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的看法,说说其不同之处。
    (4)、有人认为愚公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你认为如何呢?请阐述你的观点。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 ,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以应。

    【乙】

        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止。或曰:“土可叠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zhì):跌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止,息。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固不可

    ③河曲智叟以应

    ④公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②或曰:“土可叠山。”公善之,欲行。

    (3)、【甲】文中写山的险峻、智叟的阻止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4)、请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 10.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年九十

    磨铁杵

    ③始一

    ④媪自姓武

    (2)、【甲】文中下列几组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B、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C、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D、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移山的目的是“”。(用原文回答)
    (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