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学业质量调研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7-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一支蜡烛燃烧一半后,剩下一半蜡烛的(   )
    A、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保持不变 B、质量和密度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C、体积和密度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D、质量、体积和密度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 2. 完成太空飞行的航天器在穿过稠密的大气层返回地球的过程中,外壳与空气剧烈摩擦,温度能达到几千摄氏度;为了能使航天器克服“热障”安全返回地面,航天技术专家给航天器穿上用新型陶瓷材料制成的“外衣”.主要是利用这种材料的(   )
    A、绝缘性好 B、密度大 C、耐高温和隔热性好 D、延展性好
  • 3.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地上的积水慢慢变少 B、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 C、空气中PM 2.5超标形成雾霾 D、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
  • 4. 用一根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相排斥,由此可判定(   )
    A、小球带负电 B、小球带正电 C、小球不带电 D、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 5. 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微观世界领域不懈地探索着.下列微粒按空间尺度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
    A、分子;夸克;质子;电子 B、分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C、原子核;电子;质子;分子 D、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
  • 6. 关于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自行车的转轴处加润滑油,可以减小摩擦 B、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镁粉,是为了减小摩擦 C、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是有害摩擦 D、鞋底刻有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积增大摩擦
  • 7. 下列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站在地面上的人对地面的压力就是人受到的重力 B、用手提起水桶时,手对水桶的拉力大于水桶对手的拉力 C、放在桌面上的书本受到桌面的支持力是因为桌面发生形变产生的 D、用手推门时,若没推动,则门对手有作用力;若门被推动了,则门对手没有作用力
  • 8. 用绳子拉着一辆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加速运动,小车速度为v时,绳子突然断开,小车将(   )
    A、做减速运动 B、先加速后匀速运动 C、继续做加速运动 D、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
  • 9. 如图所示,人徒手沿水平方向拔墙上的钉子,但没有拔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拉钉子的力小于钉子拉手的力 B、手拉钉子的力小于墙对钉子的摩擦力 C、手拉钉子的力与钉子拉手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手拉钉子的力与墙对钉子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 10. 下列事例中不是采用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是(   )
    A、 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 B、 冰鞋上装有冰刀头 C、 飞镖的箭很尖 D、 菜刀的刀刃磨得很薄
  • 11.

    如图,一个未装满水的瓶子,正立在水平桌面上时,瓶对桌面的压强为p1 , 瓶底受到水的压强为p2。倒立时瓶对桌面的压强为p3 , 瓶盖受到水的压强为p4 , 则(   )

    A、p1<p3 , p2=p4        B、p1>p3 , p2<p4          C、p1<p3 , p2>p4         D、p1<p3 , p2<p4
  • 12. 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现有同种材料制成的a、b两个实心球,a球体积大于 b 球体积,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静止时都悬浮在液体中,如图所示。a、b 两球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 和 F , 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 ρ 和 ρ , 则(   )

    A、F=F;ρ= ρ B、F>F;ρ> ρ C、F>F;ρ= ρ D、F=F;ρ> ρ

二、填空题

  • 13. 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 , 一块体积是100cm3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体积为90cm3 , 则水的质量是g,冰的密度是kg/m3
  • 14. 在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中,原子是由带电的原子核和带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中子构成的。
  • 15. 创建国家文明城市需要我们共同关注身边环境。同学们用砂纸,小铲刀清除墙面的“小广告”,砂纸表面很粗糙,是为了摩擦;如图所示,小铲刀的柄做的比较粗大,是为了压强;用久的铲刀被磨去了一部分,与使用前相比,刀片的密度。(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16. 跳伞运动员从高空下落,开始速度不断增大,他受到的阻力重力,后来运动员匀速下降,他受到的阻力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17. 如图所示,火车站台边缘处标有一条黄色安全线,旅客必须站在安全黄线以外的位置候车,其原因是火车急速驶过车站时,安全线以内的空气流速 , 压强(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旅客靠车厢过近,则气压差可能会将旅客压向火车。

  • 18. 将质量为2.5 kg,边长为10 cm的正方体物块放在1 m2水平桌面的中央,该物块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为N,压强为Pa;如果沿竖直方向将该物块切去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Pa。(g=10N/kg)
  • 19. 小红从连云港到西藏旅游时,发现随身携带的食品包装袋变得鼓起来,这是因为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选填“增大”或“减小”),使得袋内的气压(选填“大于”或“小于”)外部大气压的缘故。小红还了解到在西藏地区用普通锅煮面条不容易熟,这是因为西藏地区水的沸点比平原地区(选填“低”或“高”)。

三、实验题

  • 20. 在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两种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1)、甲图的装置浸没在水中,两端的橡皮膜均向里面凹陷,这说明
    (2)、比较操作发现,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时,乙装置更适合,其主要优点是(写出1点即可)。
    (3)、图丙是同学们探究时的两个情境,结合实验现象可以判断,他们正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的关系。
  • 21. 为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进行的实验操作如下: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所测金属块的质量是g;

    (2)、把金属块放入装有60cm3水的量筒中,液面上升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cm3 , 该金属块的密度是kg/m3
  • 22. 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A:与压力大小有关

    猜想B: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C: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有关

    猜想D:与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某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及有关器材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序号

    实验条件

    测力计示数/N

    长方体林场的放置

    表面情况

    压力/N

    1

    平放

    木板

    8

    1.6

    2

    平放

    木板

    12

    2.4

    3

    平放

    木板

    16

    3.2

    4

    侧放

    木板

    16

    3.2

    5

    竖放

    木板

    16

    3.2

    6

    平放

    木板铺棉布

    8

    2.4

    7

    平放

    木板铺毛巾

    8

    4.0

    (1)、由序号1、2、3的三次实验,可以验证猜想。(填字母)
    (2)、要验证猜想B,应选取序号为的三次实验。
    (3)、根据表中信息,(选填“能”或“不能”)验证猜想D。
  • 23.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该同学先后三次将同一小车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释放,使其沿斜面向下运动,改变水平面的材料,观察小车移动的距离,从而得出力和运动的关系。

    (1)、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跟初速度有关,为了控制这一因素,操作方法是
    (2)、分析可以得到:小车在三种材料的水平面上都做(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小车所受阻力越小,速度变化得越(选填“快”或“慢”);
    (3)、进一步推测:如果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阻力作用,那么它将做运动,说明力不是(选填“改变”或“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24. 小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小华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在本实验中浮力的大小是通过的变化来反映的。
    (2)、小华通过对C、D、E三个步骤的观察研究,发现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的大小与无关。
    (3)、在C与F两图中,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研究浮力与的关系。
    (4)、由实验可知,物体A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N。

四、作图题

  • 25. 按题目要求作图。

    (1)、如图甲所示,木块A放在水平小车上随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画出木块A受力的示意图;
    (2)、在图乙中画出漂浮在水面上的苹果所受浮力的示意图。

五、计算题

  • 26. 某沼泽地能承受的压强为3×104 Pa,一位同学的体重是500N,他找来一块重为100N的木板铺在沼泽地上,再站立上去,g=10N/kg。问:木板与沼泽地的接触面积至少为多大才不会陷入沼泽地?
  • 27. 小华利用透明水槽、细线、刻度尺、一个边长为10cm不吸水的正方体物块和足量的水等器材,测出了物块和鹅卵石的密度,其测量方法如下:


    A.如图甲所示,小华将物块放入水平桌面上的水槽中,静止时用刻度尺测出物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5cm;

    B.如图乙所示,将鹅卵石放在物块上,静止时用刻度尺测出物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1.4cm;

    C.如图丙所示,用细线将鹅卵石系在物块下方,然后放入水中,静止时用刻度尺测出物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2.9 cm。

    请根据以上测量数据,计算:(g=10N/kg,ρ=1.0×103 kg/m3

    (1)、正方体物块的密度;
    (2)、鹅卵石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