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韩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7-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学史上,散文是最为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它包括汉以后的赋与骈体文,也包括说理著作中具有文学色彩的作品。

    我国散文与诗歌历史同样悠久。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而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尚书·盘庚》是商代国王盘庚迁都于殷的报告辞,古朴艰涩,语言带有感情色彩和形象性,“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等比喻,至今仍然活在我们的语言中。

    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前者有《老子》《论语》《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后者有《春秋》《左传》《国语》《国策》等。这些书,虽属于哲学和史学著作,但都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诸子散文往往寓理于形,借助形象陈义说理,其中含有叙事成分,还有许多寓言故事和生动的比喻。《论语》是语录体散文,精练简洁,含意深刻。书中不仅有孔子的音容笑貌,就连子路、颜渊、子贡等人的性格,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孟子》属于对话式论辩著作,言辞雄辩,用语警辟,比喻精当,说理透彻,气势充沛,又曲折生姿,富有幽默感。《孟子》议论正大,深入浅出,气盛言宜,对后代散文,特别是唐宋散文影响很大。

    《庄子》一书,自称多“谬悠之论,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在文章主旨的统领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地展示。庄子总能为他所要说的道理,创造出确切生动的寓言故事,全书仿佛是由寓言故事连缀而成。《庄子》丰富的想象力,及其汪洋态肆、变幻莫测、挥洒自如的风格,对后世文章多有沾溉。魏晋文人、宋代的苏轼所受的影响尤为明显。鲁迅评《庄子》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

    其他诸子散文,《墨子》富于逻辑性,议论透彻;《荀子》朴实深厚,说理透辟,取譬精审;《韩非子》严峻峭刻,深抉隐微,对后代都有相当的影响。

    先秦时期的史传文以记言、记事为主。《尚书》以记言为主,《春秋》是一部大事记,记述十分简括。相传《左传》是为阐释《春秋》而写的,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使历史事件故事化,引人入胜。如《晋公子重耳出亡》能够见出人物个性的情节更多,并且写出了重耳性格发展变化的历程。《左传》出色地记述了当时的许多外交辞令,描写了复杂的战争场面。《国语》记言多于记事,文学性不如《左传》,但也有很多精彩的部分。《战国策》以记言为主,塑造了一系列“士”的形象,莫不情态毕现。其中有不少出于虚构想象的文学性描写。《战国策》铺张扬厉、议论纵横、文辞瑰丽,是战国纵横捭阖的时代特征的体现,后代的赋和一些议论文多受其影响。

    先秦散文开创了我国散文的最基本形式,即议论文和叙事文。后世散文尽管有许多发展变化,但与以上两种形式都有密切联系。虽然当时主要取散文的实用性,但其文学性的光芒已不可掩抑,在叙事、写人、寓理于形和语言艺术方面都是后世良好的先导。

    (摘编自《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散文历史悠久,殷商甲骨文的卜辞、《尚书》里面的文章都可归入散文这一文体。 B、《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语言精辟,有着雄辩色彩,已能从人物语言中看到人物性格。 C、《庄子》由一个主旨统领,通过寓言故事衔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形象阐释。 D、《战国策》和后代的赋有相似之处,如虚构想象的描写,议论纵横、文辞瑰丽的风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列举诸多作品,表现了先秦散文的丰富多彩,论证翔实具体。 B、文章基于时代背景,抓住先秦散文主要取散文的实用性这一特点进行论证。 C、文章论证时,将诸子散文和史传散文的特点进行对比,使先秦散文的艺术性更突出。 D、文章先对散文给以界定,再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收束全文,指出先秦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用于说理,《春秋》用于记事,但它们都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B、《庄子》文笔汪洋恣肆,挥洒自如,这一特点影响着后人创作,但从没有被超越。 C、在没有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同是叙述一件事,《左传》要比《春秋》详细生动。 D、先秦散文不是纯文学作品,还处于应用阶段,但语言艺术方面已有不凡的成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伯礼:抗疫中挺起中医人的脊梁

    在没有针对性的药物和疫苗之时,他推动中医药尽早参与病人教治,展开研究。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张伯礼。

    看着越来越多的新冠肺炎患者经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痊愈出院,他挺起了中医药人的脊梁。

    疫情初期,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奔走了几十年的张伯礼院士,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率团来到武汉,来到新冠肺炎患者身边,立刻展开用中医药诊治患者的探索,推动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参与防治。在一次次临床诊察和研究中,张伯礼发现中药在减轻发热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并发症等方面均有疗效。他建议:轻中症患者中药汤剂个体化治疗,重症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一切都要以病人受益最大为原则。纵观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繁衍与发展历程,大大小小的瘟疫其实从未远离人类,在历代应战疫病的过程中,中医已形成了一整套系统且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乙脑、流脑、出血热、SARS、甲流等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中,中医药均发挥了应有作用,社会各界对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也寄予希望。在武汉深入一线探索,运用中医药诊治患者的过程中,张伯礼感触很深,对于如何加强中医药防治疫病也有了更深的思考。

    他直面问题:“第一,虽然中医有了定点医院,但数量及床位仍较少,缺乏系统全面的中医诊疗体系;第二,中医药诊疗方法的顶层设计有待完善,临床诊疗和研究力量的协同性需要优化,形成综合性力量;第三,对中医药的偏见或者说是信心不足还是存在,包括一些患者、医生及管理人员,中医药在非中医院的使用有待推进。”

    他总结经验和教训:“第一,我们不但要整理归纳中医药对新冠肺炎的临床疗效,更要做理论层面的思考。例如此次新冠肺炎以湿邪为主,潜伏期较长,病情发展相对温和,但又存在病情突然加重现象。这些都符合湿性黏腻、重浊、持久的特点;同时湿邪易转化,可以化火化毒,所以我们在中医理论方面,应该有所创新。第二,在体制机制方面,国家和各地区发布了很多中医诊疗方案,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但也需要中医在第一时间介入防治工作,掌握临床数据,研究归纳疾病的症候规律,基于症候变化特点,优化中医诊疗方案就会更有临床指导性。第三,应该成建制地组建医疗队,设置更多的中医定点医院,以后一旦有新发的传染病疫情,中医应该尽早成建制介入。此次疫情,中医虽然与SARS时相比参与得更早,但还是晚了一些,以后有类似情况,中医一定要早介入,这也需要制度方面的保障。”

    随着疫情的发展和变化,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不断更新相关诊疗方案,各地也因地制宜出台地方方案。但在这些方案中都侧重中药的治疗,对于中医强调的整体综合治疗没有提及,针对不同病情的病人,没有增加或推荐针灸、刮痧、拔罐等外治疗法,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张伯礼坦承:的确,大部分病人都用的是中药,其他方法在治疗中使用受到条件约束比较大。有一些地区,如广西等用了综合疗法。这次,中药注射剂在重症肺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国家诊疗方案中进行了推荐。特别要提到的是康复阶段,可以采用一些传统的中医康复方法来促进机体恢复,如太极拳、八段锦、食疗、穴位相关疗法以及心理疏导,体现中医药综合干预的优势。

    面对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很多人惶惶然,普通健康人群有必要“全民喝汤药”吗?

    “正气存内,那不可干。”张伯礼说,“我们不主张没有病的人吃中药,没有必要全民喝汤药。中药防治的重点在于调节肌体的功能状态,而不仅是针对病毒本身。人得病,是病毒和人体免疫力博弈、斗争的结果,如果病毒胜了,就得病了。所以,只有提高自身抵抗力,才不容易得病。我们不主张人人都服用中药来预防。隔离的高危人群或者密切接触者,可以适当服用一些汤药,具体可遵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主管部门推荐的诊疗方案和建议处方。”

    (1)、下列对相关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没有药物和疫苗之时,张伯礼推动中医药尽早参与新冠病人的救治,展开对新冠病毒的研究;在众人因传染惶惶之时,他破谣立论,稳定了民心。 B、在一次次临床诊察和研究中,张伯礼发现中药在减轻发热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并发症等方面都有疗效。 C、社会各界之所以对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寄予希望,是因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乙脑、流脑、出血热、SARS、甲流等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中,中医药均发挥了应有作用。 D、张伯礼特别提到的在康复阶段采用的一些传统的中医康复方法,如太极拳、八段锦、食疗、穴位相关疗法以及心理疏导等是中医药综合干预的优势体现。
    (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疫情初期,张伯礼率团来到武汉,来到新冠肺炎患者身边,立刻展开用中医药诊治患者的探索,对推动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参与防治新冠起到了重要作用。 B、如果没有大大小小的瘟疫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繁衍与发展历程中和人类相伴,没有应战疫病的过程,中医就不可能形成一整套系统且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C、张伯礼认为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不断更新的相关诊疗方案,以及各地因地制宜出台的地方方案,都侧重中药的治疗,没有提及整体综合治疗以及外治疗法。 D、面对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很多人惶惶然,张伯礼认为只有提高自身抵抗力,才不容易得病,不主张人人都服用中药来预防,没有必要全民喝汤药。
    (3)、作为中医药专家的代表,张伯礼在这次疫情中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红的果园

    萧红

    五月一开头这果园就完全变成了深绿。在寂寞的市梢上,游人也渐渐增多了起来。那河流的声音,好像喑哑了去,交织着的是树声,虫声和人语的声音。

    园前切着一条细长的闪光的河水,园后,那白色楼房的中学里边常常有钢琴的声音在夜晚散布到这未熟的果子们的中间。

    从五月到六月,到七月,甚至于到八月,这园子才荒凉下来。那些树,有的在三月里开花,有的在四月里开花。但,一到五月,这整个的园子就完全是绿色的了,所有的果子就在这期间肥大了起来。后来,果子开始变红,后来全红,再后来——七月里——果子们就被看园人完全摘掉了,再后来,就是看园人开始扫着那些从树上自己落下的黄叶的时候。

    园子在风声里面又收拾起来了。

    但那没有和果子一起成熟的恋爱,继续到九月也是可能的。

    园后那学校的教员室里的男子的恋爱,虽然没有完结,也就算完结了。

    他在教员休息室里也看到这园子,在教室里站在黑板前面也看到这园子,因此他就想到那可怕的白色的冬天。他希望刚走去了的冬天接着再来,但那是不可能。

    果园一天一天的在他的旁边成熟,他嗅到果子的气味就像坐在园里的一样。他看见果子从青色变成红色就像拿在手里看得那么清楚。同时园门上插着的那张旗子,也好像更鲜明了起来,那黄黄的颜色①使他对着那旗子起着一种生疏,反感和没有习惯的那种感觉。所以还不等果子红起来,他就把他的窗子换上了一张蓝色的窗围。

    他怕那果子会一个一个的透进他的房里来,因此他怕感到什么不安。

    果园终于全红起来了,一个礼拜,两个礼拜,差不多三个礼拜园子还是红的。

    他想去问问那看园子的人,果子究竟要红到什么时候。但他一走上那去果园的小路,他就心跳,好像园子在眼前也要颤抖起来。于是他背向着那红色的园子擦擦眼睛,又顺着小路回来了。

    在他走上楼梯时,他的胸膛被幻想猛烈的攻击了一阵:他看见她就站在那小道上,蝴蝶在她旁边的青草上飞来飞去。“我在这里……”他好像听到她的喊声似的那么震动。他又看到她等在小夹树道的木凳上,他还回想着,他是跑了过去的,把她牵住了,于是声音和人影一起消灭到树丛里去了。他又想到通夜在园子里走着的那景况……有时热情来了的时候,他们和虫子似的就靠着那树丛接吻了。朝阳还没有来到之前,他们的头发和衣裳就被夜露完全打湿了。

    他在桌上翻开了学生作文的卷子,但那上面写着些什么呢?

    “皇帝登极,万民安乐……”

    他又看看另一本,每一本开头都有这么一段……他细看时,那并不是学生们写的,是用铅字已经替学生们印好了的,他翻了所有的卷子,但铅字是完全一样。

    他走过去,把蓝色的窗围放下来,他看到那已经熟识了的看园人在他的窗口下面扫着园地。

    看园人说:“先生!不常过来园里走走?总也看不见先生呢!”

    “嗯!”他点着头:“怎么样?市价还好?”

    “不行啦。先生,你看……这不是吗?”那人用竹帚的把柄指着太阳快要落下来的方向,那面飘着一些女人的花花的好像口袋一样大的袖子。

    “这年头,不行了啊!不是年头……都让他们……让那些东西们摘了去啦!……”他又用竹帚的把柄指打着树枝:“先生……看这里……真的难以栽培,折的折,掉枝的掉枝……招呼她们不听,又那敢招呼呢?人家是日本二大爷……”他又问,“女先生,那位,怎么今年也好像总也没有看见?”

    他想告诉他:“女先生当××军去了。”但他没有说。他听到了园门上旗子的响声,他向着旗子的方向看了看,也许是什么假日,园门口换了一张大的旗……黄色的……好像完全黄色的。

    看园子的人已经走远了,他的指甲还在敲着窗上的玻璃,他看着,他听着,他对着这“园子”和“旗”起着兴奋的情感,于是被敲着的玻璃更响了,假若游园的人经过他的窗下,也能够听到他的声音。

    1936.9 东京

    注:①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政府发布了《国旗制度布告》,规定“伪满洲国国旗”由五色组成,旗地为黄色,左上角分别为红、蓝、白、黑的四色横条。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三段运用色彩与声音描写,将绚丽多彩的果园描绘出来,给读者以画面感与立体感,体现独特的美学风格。 B、“不行啦”“这年头,不行了啊”,看园人反复强调年头不好,说明在当时在日本侵略背景下百姓的生活处境艰难。 C、这篇小说的语言充满了散文的抒情格调和诗歌的诗情画意,如最后一段有着诗一般的节奏与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 D、男青年对着这“园子”和“旗”起着兴奋的情感,体现他对女先生选择参军的认同,以及对早日收复失地的憧憬。
    (2)、小说围绕“红的果园”展开情节,有何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这是一篇爱情小说,而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抗战小说,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子者,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老子,隐君子也。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韩子引绳墨 , 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伯阳立教,清净无为。道尊东鲁,迹窜西垂。刑名有术,《说难》极知。悲彼周防,终亡李斯。”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注)①伯阳:老子字聃,又字伯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B、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C、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D、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子,先秦称诸侯的儿子为公子,由此可知韩非出身侯门,后来泛指豪门士族的年轻男子。 B、绳,木工打直线的墨线。文中含义与《劝学》中“木直中绳”中的“绳”意义相同。 C、刑名,指战国时的法家学派,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后人称为“刑名之学”,亦省作“刑名”。 D、列传,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主张君子应因时而动。时运来了,就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 B、韩非对治国有独到见解。主张依法治国,任用贤能之士,反对君主用权势驾驭臣子。 C、韩非擅长著书立说。他悲叹廉正之人不被容纳、又考察历史得失变化、撰写大量著作。 D、司马迁评价客观公正。他对老子、韩非的评价不偏不倚,既点明两人优点,也指出两人不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②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

五、现代诗歌阅读

  • 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幽燕”指古幽州及燕国,“滔天”形容水势很大,“魏武”即曹操,“遗篇”指《观沧海》。 B、毛泽东将曹操的“秋风萧瑟”升华为“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豪迈激情,升华了词的主旨。 C、这首词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写景极有层次感:上片前两句随着视角的变化,由陆而海,从上而下;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远而近的渐次推移。 D、这首词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2)、下阕用“挥鞭”概括而鲜明地勾勒曹孟德的形象,有何妙处?

六、情景默写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提到了“”的可贵品质,孔子认为这种不强人所难的品质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
    (2)、庄子的《鹏之徙于南冥也》中,“”一句描写鲲之大,“”一句形象地描绘鹏飞翔时的高度。
    (3)、孟子认为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七、选择题组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________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正像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的达尔文一样 , 即历来为________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________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________。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正像发现有机界发展规律的达尔文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B、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C、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 D、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B、虽然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C、虽然不能作出更多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D、即使不能作出更多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可估量     繁芜丛杂     豁然开朗     浅尝辄止 B、不可限量     杂乱无章     茅塞顿开     半途而废 C、不可估量     杂乱无章     茅塞顿开     浅尝辄止 D、不可限量     繁芜丛杂     豁然开朗     半途而废

八、语言表达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墨子》一书中“节用篇”详细论述了节约的好处和必要性。物质财富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墨子的观点是用财不费,去其无用,则国家强大,人民富裕。财富是生活的利用品,不是炫耀物。人类的发展无穷无尽,自然资源却日益减少。① , 既能保护自然环境,又能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② , 衣服不能因为旧了就抛弃;饭菜不能因为不可口就浪费;家具不能因为不时髦就丢掉……节用是一种行为,一种习惯,一种美好的道德风格;节用是爱物惜物的生活态度,济世利人福及子孙;节用是爱国爱自然的伟大情操,心胸宽阔境界高远;③ , 为持久发展蓄存更大能量。节用的风俗应当伴随文明世代留传。

  • 9. 班级准备举办一次以“阅读成就梦想,经典照亮人生”为主题的阅读交流活动,请你从以下五个人物中任选一人,用“ , 你让我懂得了”作为开头写一段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经典人物。要求:所写内容必须与所选人物相符,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

    鲁迅   沈从文    贝多芬   杨振宁   苏轼

九、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①事者,生于虑,成于务。——《管子》

    ②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刘过

    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

    ④最糟糕的贫困,莫过于智力贫乏。——土耳其谚语

    ⑤贫困是人类幸福最大的敌人。——(英)约翰逊

    ⑥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习近平

    2021年2月25日,国家隆重表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在全国青年学生中产生了巨大反响。为了推动青年学生敬仰学习楷模,弘扬时代精神,请你以上述材料中的二至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以“自强中学学生会”的名义写一篇倡议书。

    要求:①结合材料,选好角度,自定立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⑤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