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7-15 类型:中考真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
    A、房屋结构样式 B、农作物的种类 C、使用火的水平 D、石器制作技术
  • 2. 《史记•李斯列传》载:“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这评价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皇帝制 D、世袭制
  • 3. 《汉书•食货志》载:“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跃。”汉朝政府这样做旨在(   )
    A、统一铸币 B、盐铁官营 C、平抑物价 D、休养生息
  • 4. 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这主要说明(   )
    A、民族矛盾尖锐 B、民族交融加强 C、民族杂居相处 D、中外交流频繁
  • 5. 《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丰富史书内容 B、确保内容真实 C、维护封建统治 D、提高史书质量
  • 6. “迹其性本强悍,勇不顾亲,而能畏义而好贤,屈己以从谏,刻厉矫揉,力于为善,此所以致贞观之治也。”史学家范祖在这段话中称颂的是(   )
    A、汉文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 7. 作为宋代中央最高军事机构的枢密院,长期由文官掌握,这种现象被称作“文臣主枢密”,宋代实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升官员素质 B、发展文教事业 C、缓和阶级矛盾 D、稳固国家政权
  • 8. 明朝时,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传入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这一现象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提高了农业耕作技术 B、增强了抵御饥荒能力 C、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 D、根除了人口增长压力
  • 9. “吾侪本蒙古商,今俄罗斯种类不同,嗜好殊异,又复苦调丁赋,席不暇暖。今闻大皇帝普兴黄教,奚不弃此就彼,亦良禽择木智也。”说这段话的应是(   )
    A、努尔哈赤 B、噶尔丹 C、五世达赖 D、渥巴锡
  • 10.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这段材料应出自(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 11. 清廷称其“战平发捻诸匪,厥功甚伟”,尤其称其在庚子事变中通过外交斡旋,力保清廷不灭的功绩。谭嗣同称其“办洋务至精至当,惜晚节不终”。此人应是(   )
    A、林则徐 B、严复 C、李鸿章 D、康有为
  • 12. “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评价的应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 13. 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良友》画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呼吁国人(   )
    A、共御外侮 B、铭记国耻 C、抵制日货 D、寻找外援
  • 14. “在苏区内同敌人拼命抗战、大量消耗红军的有生力量,退出苏区变成了一种恐慌失措的逃跑的与搬家式的行动。”这段材料应出自下列哪一会议的决议?(   )
    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 15. 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
    A、适应国家建设需要 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发展航空航天技术 D、贯彻落实双百方针
  • 16. “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市场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我国这一政策应出台于(   )
    A、社会主义改造期间 B、“大跃进”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改革开放初期
  • 17. 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这表明,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是(   )
    A、独立自主 B、不结盟 C、“一边倒” D、睦邻友好
  • 18. “所有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编撰的法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现代的法典很大程度上可视作查士丁尼之不朽罗马法典的再次出版—它们只是与新的时代相适应了,并且穿上了新的语言学的外衣。”这段话讲述的主要是罗马法的(   )
    A、内容 B、性质 C、影响 D、缺陷
  • 19.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是(   )
    A、东西方文化的起源 B、文明的冲突与交汇 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西方对东方的侵略
  • 20. “16世纪是从哥伦布到哥白尼,从哥白尼到伽利略,从地球的发现到天上的发现。人还发现了他自己,探测了他自己的深奥复杂的人性。”这段话赞誉的是(   )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十月革命 D、华夫脱运动
  • 21. “和约的制定者是在恨、贪、惧的氛围中集合于巴黎的。他们怀恨敌人,贪婪殖民地和赔款,恐惧布尔什维主义。”“和约”签订的背景应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B、德国法西斯上台 C、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D、苏联模式形成
  • 22. 列宁说:“我们在商业国有化和工业国有化方面,在禁止地方流转方面走得太远了。这是不是一种错误呢?当然是一种错误。”为纠正这一错误,苏俄(联)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 23. 1933年,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某一国家领导人的信中写道:“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实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该领导人应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威尔逊 D、罗斯福
  • 24. 1940年底,崔可夫率军事代表团启程访华。行前,斯大林指示他:“您的任务,我们驻华全体人员的任务就是要紧紧束缚日本侵略者手脚。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材料主要表明(   )
    A、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已建立 B、斯大林决定对日本宣战 C、斯大林重视中国抗日战场 D、苏联正在进行两线作战
  • 25. 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美国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
    A、经济互助委员会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七十七国集团 D、独立国家联合体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 26. 东汉时,宦官进造纸术。11世纪中期,匠人发明活字印刷术。
  • 27. 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 28. 1973年,中国农业科学家选育杂交水稻成功。2015年,中国药学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29. 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843年,帝国一分为三。
  • 30. 年,联合国成立。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三、材料解析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 31. 战国时期,不同学派各陈其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材料二: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材料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四: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等

    (1)、上述材料中的主张分别属于哪一学派?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这些学派之间辩论的焦点。这说明了什么?
  • 32. 阅读下面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示意图中A、B、C、D对应的内容。
    (2)、孙中山的救国历程对当代青少年成长有哪些重要启迪?
  •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二: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取得的重要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
  • 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是世界历史从分散到整体的一个转折点。它为世界经济体系的发育成长提供了充分的和必要的条件,而它本身,又是被15世纪商品经济所呼唤出现的。

    材料二:

    历史事件

    时代主题

    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1781年,美法联军在约克镇与英军激战,英将康华利率部下投降。

    1792年,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纺纱机。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在英国首运成功。

    ——摘编自《世界历史》

    (1)、概述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中的两组历史事件分别反映的时代主题是什么?
    (3)、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暴露,19世纪欧洲出现了一大进步潮流。请写出这一潮流的名称。
  • 3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前,围绕经济全球化有很多讨论,支持者有之,质疑者亦有之。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同时,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全球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也带来一些新情况、新挑战,需要认真面对。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当前,经济全球化遇到一些曲折,向我们提出了如何完善全球治理的时代命题。二十国集团应该继续发挥引领作用,确保世界经济开放、包容、平衡、普惠发展。我们要加强多边贸易体制,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必要改革。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的发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遇到的曲折。
    (3)、当前,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政府应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