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大余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7-1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是古人赞颂( )A、隋朝大运河的作用 B、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 C、元朝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 D、明朝对外贸易的作用2.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属于唐朝时期改进的农业生产工具的有(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3.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唐玄宗)不早朝。”这两句诗反映的情况,直接导致( )A、安史之乱的爆发 B、藩镇割据的混战 C、唐末农民大起义 D、唐朝走向衰亡4.
下图是宋元时期的政权更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繁荣与开放 B、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5.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你认为这种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从世家豪族且具有真才实学的子弟中选拔官员 B、由皇帝直接任命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加强皇权 C、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 D、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6. 秦朝设丞相,唐朝增加宰相人数,明朝废丞相,清朝设军机处。这些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丞相制度的改革 D、地方权力的加强7. 西藏地区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时期,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常驻西藏的是( )A、伊犁将军 B、达赖 C、驻藏大臣 D、班禅8. 下列对宋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词是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B、苏轼的词风豪迈而飘逸 C、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 D、辛弃疾继承了李清照的词风,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9. “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袭装作舟帆,合十忘生死,宏愿心中藏,普度众生……”这是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中的歌词。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是( )A、玄奘 B、鉴真 C、戒贤 D、戒日王10. 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的地位。在中国古代,废除实行了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以此来强化皇权的是( )A、明成祖朱棣 B、唐太宗李世民 C、宋太祖赵匡胤 D、明太祖朱元璋11. 郑和先后七次奉命率船队出海远航,到达了东南亚、南亚西亚直至东非地区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贸易。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以上信息说明郑和下西洋( )①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 ②发现了非洲大陆
③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 ④抗击了中国东南沿海的倭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 宋朝的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均高于武将,武将则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反映了当时宋朝( )A、藩镇割据 B、重文轻武 C、重农抑商 D、尚武轻文13. 开元时期,长安、扬州、广州等城市,云聚着从海陆丝绸之路来华的胡商蕃客,仅长安就有留居的“胡人”4000-5000家,许多外商在“西市”经营店铺,国子监接受了众多外国留学生。材料可以印证( )A、唐朝政治清明廉洁 B、唐朝社会风气开放 C、宋代经济重心南移 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14.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15.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闻名世界的英雄,下列各项活动与成吉思汗有关的( )①统一蒙古各部 ②建立蒙古政权 ③发动大规模战争 ④定国号为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6. 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7.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诗集 B、宋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C、北宋时期,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D、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8. 英雄从未走远,精神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戚继光被成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A、驱逐葡萄牙,收回其在澳门居住权 B、击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C、抗击倭寇,基本解涂东南沿海倭患 D、抗击沙俄入侵,划定中俄边界19.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据此史料可以总结出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有( )①清政府物产丰盈,不需要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②清政府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至侵犯
③清朝统治者奉行重农抑商政策 ④清政府为了抵御倭寇的进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20. “开辟荆棒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这一诗句反映的是下列哪次反侵略斗争?(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黄河流域曾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中心,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我国南北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1)、“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和长江下游的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太湖流域和长江下游的农业生产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什么时期?(2)、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发展,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纸币的名称叫什么?(3)、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当时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什么?形成于宋代的主要戏曲表演形式是什么?(4)、宋代的市民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什么联系?22. 制度改革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三: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材料四: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1)、材料一图中这种行政管理系统的名称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行政管理上具体表现为什么制度?元朝掌管全国军事事务和监察事务的机构分别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最终结果是什么?(4)、清朝康熙、雍正皇帝统治时期分别设立了什么机构来强化君主专制?(5)、结合上述材料,归纳这些制度或措施在当时起到的共同作用。23.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人才选拔】
材料一: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科技创造】
材料二:古代中国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
时间
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世纪
公元前1世界—400年
401年—1000年
1001年—1500年
中国占比
50%
62%
71%
58%
——根据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编制
【和平发展】
材料三: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材料一中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武则天对该制度进行了怎样的改革?(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举出一例北宋时期促进世界文化传播的科技发明成就。(3)、分析材料三,在阶段性战争中北宋与辽签订了哪一盟约?盟约有什么影响?纵观中国古代史,你对民族关系发展的认识是什么?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外交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道奇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除了与唐朝进行贸易,还学习中国科技、政治制度等。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统编七年级历史教材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三:自1759年起,广州成了唯一的通商口岸,对于夷商的管制更严,勒索更重,夷商的不平更甚。他们除非不与中国贸易,否则唯有听从广州官府及行商的摆布……
——《近代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个例子说明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的海外贸易呈现出的新特点写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3)、材料三反映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对中国有何消极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根据对外交往的史实,以古为鉴,谈谈给你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