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1届高考历史压轴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7-12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春秋后期,劳动人民由于生活所迫,进入贵族禁地从事山泽资源开发,贵族诬其为“盗贼”并出兵镇压;镇压无效后,改用征税的办法;战国初期,各诸侯国主动开放禁地,推行征税制度,美其名曰“赐民”。这种转变反映了( )A、贫富差距激化了社会矛盾 B、土地私有化促进社会发展 C、税制改革引发井田制瓦解 D、阶级斗争推动了社会转型2. 皇甫谧是魏晋时期著名学者,他吸收魏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成《针灸甲乙经》,成为针灸学的经典文献。他在《针灸甲乙经》序中说:“若不精通于医道,虽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济之。”他把精通医道和政治社会责任感联系起来看待,把被传统视为小道末技的医术提升为实现儒家仁道的必备之术,强调人人皆应知医。据此可知,皇甫谧( )A、注重对医学文献的整理 B、重视医道的地位和作用 C、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D、淡泊名利专注学术研究3. 考古工作者在很多隋唐遗址中发现了当时外国的货币,如波斯萨珊王朝的银币、东罗马金币、阿拉伯金币和日本的“和铜开珎”银币。佛教通过中国传到日本和朝鲜。阿拉伯人创立的伊斯兰教、波斯人创立的摩尼教、基督教的一个支派景教,也都在唐朝时传入中国。这些现象表明隋唐时期(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 B、佛教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C、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 D、儒家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4. 元朝行省最初的职能是掌管地方的钱粮、户口、屯种、漕运、刑狱等民政事务,而军政则由行枢密院掌管,元成宗即位后,罢行枢密院,颁给行省长官代表军权的虎符。从此,行省长官把军、政二权合而为一。行省职权的这种变化( )A、完善了地方行政体制 B、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C、弱化了中央政府权威 D、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5. 下表是明代安徽徽州祁门县李舒家的户籍信息,这可以用来说明当地( )
登记时间
户主
耕地(亩)
非耕地(亩)
总计(亩)
1391年
李舒
16.34
2.19
18.53
1403年
李务本(李舒之子,后天折)
35.58
2.19
37.77
1412年
李景祥(宗族过继)
0
0
0
1432年
谢荣娘(李舒遗孀)
5.43
0
5.43
A、自耕农土地买卖频繁 B、夫权弱化女性地位提高 C、土地所有权较为稳定 D、君权强化影响经济发展6. 《南京条约》签订后,大清国上下都认为这是奇耻大辱,但舆论最不能接受的倒不是“割地”、“赔款”和“领事裁判权”,而是对外国开放通商口岸,准许外国人设置领事馆和外国人携带女眷居住,以及在外交活动中采用“平行”的交往礼节等。这说明( )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国人缺乏国家主权意识 C、国人对列强经济侵略强烈抵制 D、领事裁判权的损害不大7. 洋务派认为洋布比中国土布的质量好,源于西方棉花的高质量,为此,他们特别注重引进西方的棉籽自种。如郑观应曾两次引进美国的棉籽试种,张之洞建立湖北织布局之初就让驻美使节代购两吨好棉籽寄回汉口试验种植。这反映出,洋务派( )A、存在崇洋媚外的心态 B、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重视探索原料的改进 D、固守 “中体西用 ”的思想8.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革命的主体是无产阶级,李大钊发表系列文章指出,“在经济落后且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故当估量革命动力时,不能不注意到农民是其重要的成分。”这种思想( )A、否定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 B、在后来中国革命中得到了证明 C、确立了农民阶级领导地位 D、促使中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9. 图1是梁白波于1938年创作的漫画新闻。该创作旨在( )图1
A、宣传根据地大生产运动热情 B、推进抗日统一战线巩固发展 C、动员妇女广泛参与救亡运动 D、体现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10. 邓小平曾说:有些事情,比如一九九七年后香港有人骂中国共产党,骂中国,我们还是允许他骂,但是如果变成行动,要把香港变成一个在“民主”的幌子下反对大陆的基地,怎么办?那就非干预不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香港政府依据相关法律进行干预 B、中央不能派驻港部队直接参与干预 C、英国政府可以适度采取措施干预 D、港人治港,完全自治11. 表2时间
法案
重要内容
BC367
《李锡尼·绥克斯图法案》
恢复执政官制度,每年选出两名执政官,其中一名必须由平民担任
BC326
《彼提利阿法案》
债务人以他的财产而不是以人身对债主负责,因债务被奴役者获得释免
BC287
《霍腾西阿法案》
平民会议所制定的法案,不管元老院是否批准,对国家都具有约束力
由表2可以推知( )
A、平民取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 B、奴隶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贵族和平民的法律地位平等 D、罗马的阶级矛盾有所缓解12. 17~18世纪的欧陆各国思想界迫切需要摆脱作为迷信的宗教信仰的束缚,回归理性。而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则以其“实践理性”精神为欧洲社会正在进行的政治和社会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思想武器。由此可知( )A、宗教改革传播人文主义引发理性时代到来 B、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影响 C、反对宗教神学成为中西思想界的共同诉求 D、启蒙运动从东方儒家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13. 19世纪中后期,为遏制天花蔓延,英国政府强制国民接种天花疫苗,有效降低了天花的危害,但不少议员与民众强烈反对“以健康福利为由干涉自由”。20世纪初,在天花威胁逐渐减小的背景下,英国政府实施“真诚反对”者免除接种义务的政策,取消了强制接种制度。这一过程反映出英国( )A、疫病防治成效有限 B、自由主义影响具有复杂性 C、政府权力极度膨胀 D、福利政策遭到大规模抵制14. 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无产阶级革命要同时在几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才能取得胜利。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中却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论断。列宁的这一论断( )A、说明马克思主义不适应形势发展 B、是立足俄国实际的正确理论 C、否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论断 D、明确阐明了二月革命的性质15. 某学者进行了一场学术演讲,演讲提纲如下图所示。该学者演讲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生产生活方式的历史大变革 B、欧洲一直是世界的科技中心 C、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科学理论是科技革命的先导16. 1965年,美国总统约翰逊在华盛顿召开“第一届国际海水淡化研讨会”,提出了利用核能使海水淡化的“淡水和平”计划,试图解决中东地区的水资源危机。包括苏联在内的65个国家和6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会议。“淡水和平”计划( )A、加剧了美苏对第三世界的争夺 B、促进了冷战时期的国际合作 C、扩大了美国核能利用上的优势 D、缓解了中东地区的淡水危机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2分,共52分。
-
17. 【中国近代教育】
材料一
1898年,清廷下令各省府厅州县现有之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之学堂,奖励绅民办学。在维新思潮推动下,各地乡村士绅陆续将当地义塾、书院改为新式小学堂,或利用闲置的庵庙、祠堂等兴办小学。1905年,绵延千余年的科举制度最终废止,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在城乡社会涌现,人们竞相捐款办学,甚至出现人力车夫、孤寡遗孀捐款兴学的现象。
材料二
办学经费主要依赖抽捐,而办学之官绅“籍学为由,擅收肥己,致教育之声日堕,毁学之风,由此而滋”。面对勃兴的近代学堂,顽绅冥士哀叹:“书院去久矣,才人信当年。”1904年无锡还发生寺庙米捐改用于学堂而引发民变的事例。清末十年乡民毁学行为在各地屡屡发生,几有遍及全国之势,1910年发展到顶峰。从抗拒学款、消极抵制,到诉诸暴力、捣毁学堂,乡村冲突不断升级,甚至劝学官署也被列为捣毁对象。恐惧感弥漫于乡村社会,学界人人自危,愈来愈多的乡绅因生命财产受到不同程度威胁而涌入城市。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涛《传统乡村士绅的“嬗变”与疏离》
(1)、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新式学堂创办的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末乡村毁学风潮。18. 【近代英国经济】材料一
英法两国的中小贵族都不满足于拮据的生活现状。法国贵族在故纸堆中发掘记载着领主与农民契约的古老羊皮文书,意图恢复已经废止的税收,巩固特权,以使他们有更多的钱来满足他们奢侈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把钱从土地房产中抽出来投放于商业企业,那简直是傻瓜才会干的冒险事,有身份的人绝不会干这种下贱的工作。在英国,是商人而不是贵族更吸引人们的兴趣。因此贵族脱下长袍,骑士把配剑送到家族博物馆中,积极投身于工商业行列。生性有些古板的英国人把金银藏在银匣中作为原始的资本积累。
材料二
金钱梦不仅在英国贵族中泛滥,在下层人民中间也风行不败。拥有100个英镑就去开工厂,许多人不惜为此倾家荡产。自从金钱占据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等级显得越来越渺小。“中间阶层”产生,并潜移默化的改变英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观念,使之偏离原来运行的轨道,转向由他们控制的另一个世界。世界为人类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自然界中的处女地也越来越少。整个社会向自由王国前进了一步。19世纪自由主义思想在英国发展的最充分最典型最具代表性,成为整个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辛淑玲《浅谈社会观念的变化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1)、据材料一比较16—18世纪英法两国贵族观念的差异。(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世纪以来英国经济观念变化带来的影响。19. 【共和国的经济成长】材料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和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新中国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快速工业化、赶超发达国家的巨大压力。制度变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探索的结果。经过60多年的艰辛探索和奋发图强,中国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和世界发展潮流的现代化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表3新中国成立后与改革开放后人口就业情况对比 单位:万人
年份
从业人员
按产业类别划分
按城乡划分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城镇
乡村
建国后
1952
20729
17316
1528
1885
2486
18243
1953
21364
17744
1707
1914
2754
18610
1954
21832
18147
1832
1813
2744
19088
1955
22328
18585
1891
1852
2802
19526
1956
23018
18535
2444
2039
2993
20025
1957
23771
19300
2115
2356
3205
20566
改革开放后
1987
52783
31663
11726
9375
19786
39000
1988
54334
32249
12152
9933
14267
40067
1989
55329
33225
11976
10129
14390
40939
1990
64749
38914
13856
11979
17041
47708
1991
65491
39098
14015
12378
17465
48026
1992
66152
38699
14355
13098
17861
48291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经济建设展开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意选择一个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时段,概括该阶段的经济建设成就并分析其原因。20. 【儒家思想】注:文庙是地方官学的礼制孔庙的称谓,依据礼制建设并与科举相结合的孔庙。
龠是一种体现华夏礼乐文明的吹管乐器,其形制似笛。
观察以上图片,任选3幅或以上图片,提炼一个有关儒学的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