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7-09 类型:期末考试

一、慧眼识真(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    )
    A、秦灭六国 B、西晋灭吴 C、隋灭陈朝 D、元灭南宋
  • 2. “北通涿郡(北京)之渔商,南运江都(扬州)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作用的评价(    )
    A、郑国渠 B、白渠 C、大运河 D、都江堰
  • 3. 现今国家公务员考试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古代科举考试中最早对考生采用面试方式的是下列哪位(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 4.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当时各族首领尊奉为什么?(    )
    A、怀仁可汗 B、天可汗 C、渤海郡王 D、云南王
  • 5. “我评此画如奇书,颜筋柳骨追欧虞”宋代诗人陆游这句诗中的“颜筋柳骨”是对哪两位书法家书体的合称(   )

    A、阎立本、柳公权 B、颜真卿、吴道子 C、颜真卿、柳公权 D、颜真卿、柳宗元
  • 6.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萧峰高大勇武,为人光明磊落,慷慨豪迈,其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生让人对古老的契丹族生出无限好奇。请问,统一契丹各部的杰出首领是谁?(    )
    A、元昊 B、耶律阿保机 C、阿骨打 D、铁木真
  • 7.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出现在中国北宋时期的(    )
    A、瓦子 B、会子 C、关子 D、交子
  • 8. 下列有关“安史之乱”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它是一次唐末的农民大起义 B、它使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C、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它是唐朝前期统治阶级的纷争
  • 9. 唐朝灭亡之后,北方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九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全称为(    )
    A、春秋战国 B、南北朝 C、五代十国 D、三国两晋
  • 10. 唐代有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反映了动荡时代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其诗作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王维 D、白居易
  • 11. 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
    A、秦王嬴政 B、汉高祖刘邦 C、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赵匡胤
  • 12. 据统计,998年至1126年,朝中显要官僚,武人出身仅占官僚总数百分之四点五,科举出身者则占总数百分之三十九点九。这说明宋代实行(    )
    A、休养生息政策 B、尚武轻文政策 C、重农抑商政策 D、重文轻武政策
  • 13. 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 14. “人间天堂”杭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下列曾以它为都城的朝代是(    )
    A、 B、南宋 C、 D、后周
  • 15. 岳飞抗金的事迹,数百年来一直被广为传颂。岳飞抗金赢得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   )
    A、他被宋高宗、秦桧等诬陷,蒙受冤屈 B、他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C、他坚持的抗金斗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D、他的抗金斗争,抵御了外来国家入侵
  • 16. 我国古代发明的火药很早就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
    A、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 B、隋末农民战争 C、南宋抗金的战争 D、文天祥抗元的战争
  • 17. 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从历史的角度看,下列不能成为海洋文化共生共存有力见证的是( )
    A、海上丝绸之路 B、郑和七下西洋 C、国外使臣来华 D、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 18. “清代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汉各朝代,都没有清朝那样统一。”下列哪项不属于清朝前期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
    A、派戚继光等荡平东南沿海倭寇 B、进行雅克萨反击战 C、册封达赖、班禅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 19.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
    A、设置特务机构 B、设立军机处 C、设立内阁 D、制造文字狱
  • 20. 为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奠定基础的是(  )

    A、西周的分封制 B、秦朝的郡县制 C、隋朝的科举制 D、元朝的行省制
  • 21.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科技(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窦娥冤》
  • 22. 由CCTV记录频道首播的专题片《帝国商行》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历史上这个已逐渐不为今人所知,被人们遗忘的商人群体,他们曾经营了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一度在中西贸易的舞台上非常活跃。纪录片中涉及到的城市是(  )
    A、北京 B、南京 C、广州 D、厦门
  • 23. 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    )
    A、曹雪芹的《红楼梦》 B、吴承恩的《西游记》 C、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D、施耐庵的《水浒传》
  • 24. 学习明清史后,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
    A、由分裂走向统一 B、繁荣与开放 C、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25.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是著名学者郭沫若所写的挽联。它歌颂的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功绩(    )
    A、郑成功 B、郑和 C、戚继光 D、康熙

二、史林释义(本题共3小题,26题12分,27题14分,28题12分,共38分)

  • 26. 唐朝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材料三:贞观十五年(641年)…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材料四: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唐朝文化传播四方……

    (1)、在材料一的治国理念指导下,唐朝迎来的第一个盛世被称作什么?
    (2)、唐朝时期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图一、图二所代表的农业生产工具。
    (3)、材料三的“公主”是谁?材料所描述的史实有何影响?
    (4)、材料四中的“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和“把唐朝文化传播四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5)、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上述材料给你的最大启迪是什么?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设立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材料三:1405-1433年,此船队7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天的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此船队都曾访问过。

    材料四:清朝对海外贸易实行各种限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后来又关用了其他港口,只开放一处对外通商口岸。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
    (2)、材料二中宋朝管理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
    (3)、材料三中的“船队”是在谁的带领下远航的?该船队首次“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4)、材料四反映的是清朝实行的哪一政策?该政策带来了什么不良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以上探究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郭沫若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三: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还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

    (1)、材料一是郭沫若对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评价,她是谁?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哪一鼎盛时期的社会风貌?开创这一局面的帝王是谁?
    (3)、以上材料反映的帝王在选拔人才方面继续沿用隋朝所开创的哪一制度?这个制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4)、材料三中明朝在选拔人才方面发生了变化,改革后的制度是什么?

三、探究空间(本题12分)

  • 29.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1)、乾隆时,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机构是什么?
    (2)、清朝代表中央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职务)是什么?
    (3)、西藏正式成为我国行政区开始于哪一朝代?设置的机构是什么?
    (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为加强对台湾的管理,清朝设置了什么机构?
    (5)、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你认为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