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7-0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 1. “天安门上望,城下人如海。举头红五星,共庆山河改。”陈毅这首诗真实记录了(    )
    A、民国建立 B、五四运动 C、开国大典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2.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3. 1952年10月14日凌晨,上甘岭战役打响了。结果,志愿军打出了国威军威,打掉了美军“从战场上得到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的妄想。上甘岭战役发生于(    )
    A、  国民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 4. “斗地主”现在已经成为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游戏,使“地主”退出历史舞台的变革是( )
    A、三大改造 B、土地改革 C、改革开放 D、文化大革命
  • 5. 刘少奇称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这是因为土地改革(    )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制度 B、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 6. 习近平同志说过:“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60多年前,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一大 D、中共八大
  • 7.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下列政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    )

    ①1950年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两者的相同点是(    )
    A、  指出社会主义本质 B、促进了思想大解放 C、冲破了“个人崇拜” D、推行市场经济体制
  • 9. 下列图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10. 某班的同学准备举行一场有关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雷锋先进事迹故事会,如果要拟定故事会的主题,下列最为恰当的是(    )
    A、科技战线的前沿人物 B、建设社会主义的楷模 C、石油战线的时代标兵 D、国防建设的模范人物
  • 11.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下列选项不属于产生这三次创业高潮直接动因的是(   )
    A、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 B、加入世贸组织,积极走向世界 C、建立经济特区,引进先进技术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2. 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C点到D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始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 13.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要会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14. 1979年至1988年,徐州粮食产量年均增长6.0%,累计生产3391.15万吨,相当于前3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昔日贫穷落后、缺粮少吃的徐州农村变成苏北粮仓。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C、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D、南方谈话的正式发表
  • 15. 一位志愿军老战士到学校给学生讲课时说:“为了不暴露潜伏地点,邱少云硬是在火海中咬紧牙关,纹丝不动,直到壮烈牺牲!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一种毅力,怎样的一种精神啊!”老战士所说的这种“精神”是(    )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艰苦创业精神 ④国际主义精神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经济特区。下列成为首批经济特区的是(    )
    A、海南岛 B、深圳 C、福州 D、上海
  • 17. 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18.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体包括( )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 1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新疆维维吾尔自治区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 20. 香港媒体评价:“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创造”是指()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双百”方针 D、“一国两制”构想
  • 21. 下图中的一位“母亲”怀抱中有两个“孩子”,她正在等待另一个“孩子”回来。据所学知识判断“另一个‘孩子””应该是(    )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西藏
  • 22. 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是亚非独立国家的一次盛会。下列对该会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会议主要讨论组建联合国的有关问题 C、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 D、会址在印度尼西亚
  • 23.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点”指的是(    )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 24.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俗,春联也反映了时代的信息,以下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是(    )
    A、共产党恩泽天下,新中国情满未来 B、总路线鼓舞人心,大跃进快马加鞭 C、十载寒风浸岁月百春凋谢,一朝风雨洗家乡万木峥嵘 D、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 25. 1956年中国的出版事业空前繁荣,文艺书籍有9375种,比1952年增长87%;哲学社会科学书籍出版3723种,同比增长了170%。这一时期我国出版事业的空前繁荣主要得益于(    )
    A、  人民实现当家作主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一五计划的推动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 26.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1953年开始的,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农业。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3)、200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4)、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环保的新发展理念,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2分)

  • 2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梦想。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邀请你共同参与探究,并完成相关问题。

    【时空观念】

    【文说历史】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不辱使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讲话

    【史论结合】

    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慢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自习近平《四个自信》

    (1)、新中国成立以来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五段时期,根据图示指出B、C分别是什么时期。从B处到C处的调整说明了什么?
    (2)、今年(2021)是海南经济特区成立多少年?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哪些“窗口”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方面的建设成就。
    (4)、通过以上活动的探究,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28.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政策的调整对巩固政权和增强综合国力意义重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2%,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材料二: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三:

    行业

    参加合作社或公私合营的情况

    农业

    87.8%参加合作社

    手工业

    91.7%参加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私营工业的99%和私营商业的82.2%实现公私合营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当时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至少三项)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简述其历史影响。

四、综合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 29.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人物,如邓小平、雷锋、焦裕禄、邓稼先、袁隆平等,他们均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请你选择其中一人(属于本学期所学其他人物亦可),简要介绍其事迹,并谈谈他们有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学习与继承。(回答时要从选取人物名,简要介绍其事迹,表述出精神财富三不方面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