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7-0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细胞由多种分子组成,它们的结构特性与生物学功能相适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分子具有极性,因而有恒温和贮能的作用 B、纤维素具有水溶性,能将植物细胞粘合在一起 C、DNA结构相对稳定,与其作为遗传物质的功能相适应 D、油脂的氢、氧含量比糖类高,是生物体内主要的贮能物质
  • 2. 下列关于温室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室气体分子吸收反射热,使地球升温 B、防治的有效措施是限制二氧化硫的排放 C、不会影响树种的分布区域 D、使湖泊明显酸化,水生生物死亡
  • 3.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基因型为HbSHbS)具有异常血红蛋白,红细胞在缺氧时呈镰刀状。杂合子(基因型为HbAHbS)仅有1%的红细胞呈镰刀状,且无临床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bA对HbS一定为完全显性 B、在杂合子体内无异常血红蛋白 C、HbA和HbS的遗传不符合分离定律 D、红细胞形状受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影响
  • 4. 某植物细胞吸收蔗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①②③代表相关物质。在②的作用下,建立并维持质膜两侧的H+浓度差和电位差,即质子动力势。③是以质子动力势为驱动力转运蔗糖的载体蛋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与质膜的功能特点无关,在水中会自发形成脂双层 B、②与能量转换有关,在运输H+过程中会发生形状变化 C、③可运输H+和蔗糖表明,该载体蛋白无特异性 D、抑制细胞呼吸不影响该细胞吸收蔗糖的速率
  • 5. 下列关于巨噬细胞内质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在内质网膜内合成 B、内质网为酶提供附着位点,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 C、内质网具有双层膜结构,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 D、内质网加工多种溶酶体水解酶,因此其可清除衰老的细胞器
  • 6.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将胡萝卜根中的细胞取出,利用单个细胞培育形成完整的新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 B、细胞一旦发生分化,便失去了分裂能力 C、根细胞与受精卵具有相同的细胞全能性表达能力 D、再生形成的胡萝卜植株与原植株不一定完全相同
  • 7. 下列关于教材中“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质壁分离过程中洋葱外表皮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B、临时装片制作过程中,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过渗透吸水 C、实验过程中两次用到吸水纸,目的是吸去多余的液体 D、视野中不同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速率不受温度的影响
  • 8.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对各种变异性状均可发挥作用 B、遗传是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前提 C、进化必然会导致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新物种可在一次有性生殖过程中形成
  • 9.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病是由相关致病基因表达而引起的疾病 B、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含3个染色体组 C、检测羊水的液体成分有助于判断胎儿是否患某些遗传病 D、HIV可改变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因此AIDS是遗传病
  • 10. 下列关于教材中“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可变因素有滤纸片的大小和数量,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等 B、将托盘中的水加至快满为止,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水温基本稳定 C、将培养皿中吸附过氧化氢酶的滤纸片夹起后立即贴于反应小室内壁 D、实验结束后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反应小室后,即可进行其他组的实验
  • 11. 科学家研究发现细胞内存在一种缺氧诱导因子(HIF-1,包括α,β两个亚单位)。正常氧气条件下,HIF-1α会被蛋白酶体降解;低氧环境下,HIF-1α能促进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适应低氧环境。具体过程如图所示(HRE是缺氧调节基因中的特定DNA片段;EPO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促进血液中红细胞的生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氧气不足时机体通过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增强运输氧的能力 B、增大细胞内的氧气浓度会导致EPO的含量升高 C、用药物降低HIF-1α的含量可能会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D、HIF-1α含量异常增加可能会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 12. 下图表示某正常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中各类色素的吸收光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体中含有多种黄色、橙色和红色的色素,合称类胡萝卜素 B、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后,短时间内叶绿体中ATP含量增加 C、以叶绿体中提取的色素混合液进行吸收光谱分析,在670nm处的吸收峰有2个 D、对图示吸收光谱进行分析,在红光区存在吸收峰的有2种色素
  • 13. 下图是两位新生儿患者验血报告单的部分截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甲患者

    乙患者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正常值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正常值

    T3

    4.1

    10~200 ng/dL

    T3

    345.1

    10~200 ng/dL

    T4

    2.8

    5.5~ 12 ug/dL

    T4

    15.8

    5.5~ 12 ug/dL

    TSH

    22.7

    0.2~7.0 uIU/mL

    TSH

    0.1

    0.2~ 7.0 ulU/mL

    注T3和T4均反映甲状腺激素水平,TSH反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A、甲可能是其母亲妊娠时饮食长期缺碘所致 B、乙患者TSH水平高将促使体内合成分泌更少的T3、T4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调节TSH激素的分泌 D、T3和T4合称为甲状腺素,两患者的体内物质代谢均出现异常
  • 14.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的生长发育通常只受植物激素调节 B、双子叶植物花、叶和果实的脱落过程中存在生长素与乙烯的对抗作用 C、给水稻幼苗喷施大量赤霉素溶液可导致其茎秆快速伸长,促进果实成熟 D、赤霉菌的培养液可使幼苗疯长,表明赤霉菌能产生植物生长素
  • 15. 下列关于教材中“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统计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 B、对酵母菌计数时,用滴管吸取静置的培养液滴满血细胞计数板的方格区 C、若血细胞计数板的大方格体积为2mm×2mm×0.1mm,加入稀释10倍的培养液后镜检,大方格内酵母菌数为M,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2.5M×105(个) D、某同学按对角线方位计数5个中方格菌数分别为10、11、8、10、9(个),估算每一小方格的酵母菌是0.48(个)
  • 16. 果蝇(2n=8)细胞中染色体数、DNA数或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随分裂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内细胞中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B、图中bc段形成的原因一定是细胞分裂 C、ab段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一定是cd段的2倍 D、cd段的细胞中染色体数一定为8条
  • 17. 下图表示癌细胞会在自身表面产生一种被称为“PD-L1”的蛋白,该蛋白与免疫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相结合,就会让人体免疫系统产生“这是自身正常细胞”的错觉,从而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追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B、T细胞不能表达PD-L1是因为其细胞内没有控制PD-L1合成的基因 C、PD-1和PD-L1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PD-1抑制剂可以减弱PD-1蛋白的功能
  • 18. 豌豆细胞核有控制茎高度的基因D和d。它们的根本区别是(   )
    A、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B、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C、所含的脱氧核苷酸种类不同 D、D能表达遗传信息而d则不能
  • 19. 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种群中偶尔出现了一株基因型为Aaa的三体植株。该植株在减数分裂时,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植株的形成是由于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B、该植株自交,产生AAa基因型子代的概率为1/36 C、该植株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细胞中可能有4个a基因 D、该植株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雄配子,其中a雄配子的比例为1/4
  • 20.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野生猕猴桃种子(aa,2n=58)为材料培育无籽猕猴桃新品种(AAA)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可用人工诱变方式来实现 B、若④是自交,则后代中AAAA的概率为1/16 C、AA植株和AAAA植株中可能都含有基因组成为AAAA的细胞 D、若⑤是杂交,产生的AAA植株苗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87
  • 21. 为了探究DNA的复制方式,科学家将DNA带15N标记的大肠杆菌(0代)转入以14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提取不同培养时期细菌的DNA进行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并绘制了DNA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其中A组表示0代与1.9代的DNA混合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越靠下的条带密度越大,条带宽度与DNA含量有关 B、图中B组可能表示0代与4.1代的DNA混合之后的分布情况 C、4.1代的条带中宽带理论上约为窄带DNA含量的7倍左右 D、综合0代,1.0代、1.9代、3.0代,4.1代的结果才能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机制
  • 22. 生产效率可用于衡量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情况。异养生物的生产效率等于其次级生产量与同化量的比值。一些常见动物的生产效率如表所示:

    动物类群

    食虫兽

    小哺乳类

    其余哺乳动物

    鱼类

    某些昆虫

    生产效率

    0.86%

    1.29%

    1.51%

    3.14%

    9.77%

    40.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异养生物都属于次级生产者 B、小哺乳类的生产效率高于鸟类,故其生物量也大于鸟类 C、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对初级生产量的利用率比海洋生态系统更高 D、恒温动物的同化量主要用于呼吸消耗,而变温动物的同化量主要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 23. 科学家们制备了许多序列不同的mRNA作为体外翻译的模板,得到了不同的多肽(超过三肽)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mRNA序列

    PolyUC

    PolyAC

    PolyUUC

    PolyCAA

    PolyUUAC

    翻译出的多肽中所含氨基酸

    丝氨酸、亮氨酸

    组氨酸、苏氨酸

    苯丙氨酸、丝氨酸、亮氨酸

    苏氨酸、谷氨酰胺、天冬酰胺

    亮氨酸,酪氨酸、苏氨酸

    注;poly意为多聚,如polyAC指序列为ACACACACAC….的RNA片段,其中含密码子为ACA、CAC。体外翻译时从mRNA上的随机位置处起始翻译。

    A、分析表中结果,最多可破译5种密码子 B、分析表中PolyUUC和PolyUUAC组的结果可知CUC是亮氨酸的密码子 C、分析表中PolyUC和PolyUUC组的结果无法推知UCU是亮氨酸的密码子 D、理论上翻译体系需添加的物质包括核糖体、各种氨基酸、mRNA,ATP、适宜缓冲液(含翻译相关的酶)即可
  • 24. 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需一定强度的刺激诱发才能产生。刚好能引发动作电位的刺激强度被称为阈强度。图示受阈强度刺激后神经元上某点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绘制出上图曲线仅需1个电表,其两个电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侧 B、⑧处时该神经元也有兴奋性,小于阈强度的刺激即可引发动作电位 C、②~⑤过程主要由K+外流引起,期间神经元的膜所处状态可能不同 D、⑤~⑦之间属于复极化过程,期间神经元的膜所处状态始终相同
  • 25. 斑马鱼雌雄异体,无性染色体。Ⅰ基因决定胰岛素的合成,i个体因血糖调节紊乱在幼年期便会死亡;N基因与雌性的生殖有关,雌性nn个体产生的卵细胞因缺乏某种物质,导致受精后在胚胎发育早期死亡。此外,科学家还获得了含单个G基因的转基因斑马鱼品系。G基因表达产物为绿色荧光蛋白,含有G基因的斑马鱼个体可呈现出绿色荧光。若上述基因均独立遗传,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型为NnG的斑马鱼自由交配,子一代继续自由交配,子二代成体中基因型为nn的比例是1/6 B、基因型为IiNn的斑马鱼自由交配,子一代继续自由交配,子二代受精卵中一定无法正常发育为成体的比例为1/3 C、基因型为liNn的雌鱼与基因型为linn的雄鱼交配,子一代继续自由交配,子二代雌鱼中能产生正常卵细胞的占5/8 D、研究表明斑马鱼受精卵中的mRNA均来自雌配子细胞质,斑马鱼胚胎发育至3h前合成的蛋白质均来自这些mRNA,3h后胚胎自身的基因才开始转录。据此推测基因型为Nn的雌鱼与nnG的雄鱼交配,一半子代最早能在3h后检测到绿色荧光,一半子代始终检测不到绿色荧光

二、综合题

  • 26. 海洋中生活了大量的生物,如绿藻,褐藻、红藻、藤壶、大黄鱼、鲸等,其中鲸是最大的哺乳动物。海洋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而且对于维持大气中CO2含量相对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大黄鱼是一种变温动物,肉质鲜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大小是施行休渔和开渔措施的重要依据。藤壶是一种具有石灰质外壳的节肢动物,往往附着于海边岩石上,常呈分布。
    (2)、某海域由浅入深依次分布着分别呈绿色、褐色、红色的绿藻、褐藻、红藻的现象是群落的结构的一种表现,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3)、海洋生物中能进行第二次有机物质生产的是(填生态系统的成分)。海洋生物通过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所形成的食物链是能量流动和的通道。鲸的次级生产量与同化量的比值低于大黄鱼的原因是
  • 27. 我国“雪龙2号"搭载11名中学生完成了北极科学考察。在北冰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调查中发现苔原上的植物也越来越茂盛了。漫山遍野都有一种开紫色小花植物——“无茎蝇子草”。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用无茎蝇子草作为实验材料研制一种固态太阳能电池。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中部分叶绿素a能把光能转化为并传输到有机半导体上,完成电池的生成。在这一过程中,直接参与电池生成的结构是叶绿体中的 , 同时该结构上的的合成受到抑制。
    (2)、中学生回校后在某晴朗的一天中探究无茎蝇子草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规律,结果如下图。与12点相比,14点时叶肉细胞中RuBP含量(填“高”或“低”)。图中表示净光合速率的曲线为(填“实线”或“虚线”)。

    (3)、实验可采用法来研究CO2在植物体内的转移途径,CO2中的氧经光合作用和需氧呼吸后转移到终产物中。
    (4)、测定无茎蝇子草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时,采用“剪碎→研磨→过滤”的方法获取色素提取液时,可能会导致色素提取不充分的原因是。(要求至少答出2条)
  • 28. 果蝇红眼的形成是多基因协调作用的结果,其红色色素的形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如下图所示。A基因表达产物为细胞膜上的色素前体物质转运载体,B基因、R基因表达产物为B酶、R酶。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因单基因隐性突变而出现白眼果蝇,则该突变的基因可能是
    (2)、若控制眼色的全部相关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现有甲、乙两瓶纯种白眼果蝇(每瓶雌雄均有,每瓶来自一个品系),每瓶白眼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只有一对基因隐性纯合。用甲瓶白眼雌果蝇与乙瓶白眼雄果蝇杂交,若子一代表现为 , 则控制甲、乙两瓶果蝇白眼的基因是不同基因。若子一代表现为 , 则控制甲、乙两瓶果蝇白眼的基因是相同基因。
    (3)、若基因B(b)和基因R(r)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一对红眼果蝇杂交,F1雌雄个体都表现为红眼∶黄眼∶白眼=9∶3∶4,则F1中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有种,F1中全部红眼果蝇自由交配,后代白眼个体占。写出对F1杂合黄眼雄果蝇测交的遗传图解。
  • 29. 回答下列(1)、(2)小题:
    (1)、许多国家都对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我国规定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残留量不得超过30mg/kg。

    Ⅰ.检测肉类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可使用光电比色法。将熟肉制品后置于烧杯中,加水搅拌使得亚硝酸盐充分转移至溶液中。过滤,用水清洗残渣和烧杯,再次过滤,合并滤液。往滤液中加入适量NaOH和ZnSO4溶液,目的是。用少量水淋洗沉淀2-3次,将在容量瓶中定容。对样液进行显色,并测定OD值。实验过程中应使用相同光程的比色杯,若制作标准曲线时的比色杯光程大于测样液时的比色杯光程,则测出的样液中亚硝酸盐含量会

    Ⅱ.为了分析熟肉制品中所含微生物的种类,可用固体培养基培养并鉴定熟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在配制固体培养基时,按配方将营养物质、琼脂等加至大烧杯中,混合均匀,加热至琼脂融化后,再通过转移至三角瓶中准备灭菌。若培养基中含有葡萄糖,则对应的灭菌压力条件为

    Ⅲ.肉毒杆菌是熟肉制品中常见的致病菌,其分泌的肉毒杆菌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生物毒素。肉毒杆菌通常在罐头食品等密封环境中生存和繁殖,据此推测下列生物中与肉毒杆菌代谢习性最接近的是(A.假丝酵母B.醋化醋杆菌C.乳酸菌D.大肠杆菌)。

    (2)、铁皮石斛是一种珍贵的兰科药用植物,具极高的中药学价值。铁皮石斛的种子小而多,不含胚乳,因此自然繁殖率低,但市场需求量大,导致自然资源日渐枯竭。科研人员尝试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实现铁皮石斛的快速繁殖。回答下列问题:

    Ⅰ.方法一:提高种子萌发率。以MS培养基为基础,添加适宜浓度、种类和的激素则有利于种子的萌发。与LB培养基相比,MS培养基的区别是含更多的蔗糖和。在配制MS培养基时,若所需添加的微量元素太少不利于称量,可将其配成浓度为配方的5–10倍的 , 用时稀释。种子萌发后可发育为幼苗。

    Ⅱ.方法二: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取野生石斛的叶、茎等组织作为 , 需先进行清洗和处理。诱导愈伤组织时中要提供适宜的培养基、温度、光照等条件。愈伤组织可被进一步诱导为试管苗,这一过程中BA和NAA的作用为(A.NAA促进石斛根系发育,BA有抑制作用;B.NAA和BA均促进石斛根系发育;C.BA促进石斛根系发育,NAA有抑制作用;D.NAA和BA均抑制石斛根系发育)。

    Ⅲ.定植前还需进行炼苗,主要是逐渐降低环境中的 , 以便幼苗适应自然环境。

    Ⅳ.研究表明,若用含激素的MS培养基培养幼苗,得到的植株发育不佳,叶片全部枯黄,无花芽形成;若愈伤组织在含X激素的MS培养基上预培养2周,再转入正常的生根、发芽培养基中,得到的植株有极高的花芽形成率。已知种子中也存在一定量的X,据此推测X激素最可能是

三、实验题

  • 30. 急性低温(4℃)会影响大鼠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大小,且能恢复。为了验证这一现象,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实验材料与器具:生理溶液、大鼠心室肌细胞、神经元,带2个电极的电表等。要求与说明:实验所用心室肌细胞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的静息电位为-90mV,实验大鼠的正常体温为36℃。温度调节具体过程不做要求,未涉及的实验条件均适宜,实验不再分组)

    (1)、完善实验思路:

    ①将大鼠心室肌细胞置于36℃生理溶液中,

    ②将温度调至 , 用电表测量其静息电位的大小。

    ④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2)、预测大鼠心室肌细胞由急性低温恢复至正常体温时静息电位的变化情况(设计一个坐标系,以曲线图表示实验结果):
    (3)、分析与讨论:

    ①从能量角度分析,急性低温影响静息电位大小的可能原因是

    ②理论上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成熟红细胞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其原因可能是

    ③该实验选用离体细胞而非直接对活体大鼠进行实验的主要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