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上第一章第1节化学方程式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1-07-0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如图所示是磷与氧气反应前后的微观模型图(●表示磷原子,○表示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虚线框中的微观模型应该是( )A、 B、 C、 D、2. 酒精与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NaClO)],都是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但两者不能混合使用。若混合时会发生的以下反应: C2H6O+7NaClO=5NaCl+2NaHCO3+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A、Cl B、Cl2 C、HCl D、HClO3. 如图所示,某矿石含六种元素。则该矿石中不可能存在的物质是( )A、碱 B、盐 C、金属氧化物 D、非金属氧化物4. A、B、C三种不同分子的模型分别为如图为三种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的状况,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三物质的化学式前的系数之比为( )A、3:1:2 B、4:1:3 C、4:1:2 D、3:1:35. 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A、ClO2 B、Cl2 C、HCl D、CO26.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20
m
16
14
反应后的质量/g
4
6
60
50
A、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是1∶4 B、m的数值为64 C、反应中Z、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5 D、若继续反应,最终容器内只剩下Y、Z、W三种物质7. 小乐为了检验气体X(纯净物),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观察到实验①中干冷烧杯内壁有水珠,实验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对气体X分析正确的是( )A、根据实验①的现象,说明气体X含氢、氧元素 B、根据实验②的现象,说明气体X含碳、氧元素 C、根据实验①②的现象,说明气体X为甲烷气体 D、根据实验①②的现象,说明气体X一定含碳、氢元素8.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利用可再生资源,我国正式开展实施“玉米转化汽油醇”工程。汽油醇主要是由汽油与乙醇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的。下列反应与“玉米转化汽油醇”这项技术直接相关的是( )A、葡萄糖 酒精(乙醇)十二氧化碳+能量 B、糖类+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 C、葡萄糖 乳酸+能量 D、水十二氧化碳 有机物+氧气9. 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物质组合是( )。A、锌和硫酸铜溶液 B、碳酸钠和稀盐酸 C、铁和稀硫酸 D、氯化钠和稀盐酸10.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波尔多液的配制:CuSO4+Ca(OH)2═Cu(OH)2+CaSO4 B、铁屑溶于稀硫酸中:2Fe+3H2SO4 Fe2(SO4)3+3H2↑ C、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 2CO2+3H2O D、铁屑与硫粉混合加热:Fe+S ═ Fe2S311. 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④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②③⑤⑥12. 把铝箔放入CuCl2溶液中,铝箔表面覆盖了红色物质,一会儿又有大量气泡冒出。同学们对“放出气体”这一异常现象进行猜想、实验。其中没有价值的是( )A、小宇同学推测气体是氢气并检验 B、小琪同学猜想CuCl2溶液呈酸性并测定 C、小寒同学认为气体是氨气并检验 D、小梁同学认为试剂变质,更换后再实验13. 铜能与硝酸反应,但不产生H2 . 根据反应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X↑+4H2O,推测X的化学式是( )A、N2O3 B、NO2 C、NO D、N2O14. 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2KClO3 KCl+O2 B、Al+H2SO4 = AlSO4+H2 C、Cu+2HCl═CuCl2+H2↑ D、Cu(OH)2+2HCl═CuCl2+2H2O15.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 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的乙、丙的质量比为 3∶17 D、该反应中的甲、丙的质量比为 7∶1016. 往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如图所示是反应过程中某种量y随加入锌粒的质量变化的图像。由此可知,y不可能表示( )A、溶液中水的质量 B、生成硫酸锌的质量 C、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 D、生成氢气的质量17.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A、B、C三种物质,A是一种氧化物。加热充分反应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如表所示。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1.4
7
31.6
0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26.7
0
3.2
A、反应后待测A的质量为8.7g B、D可能是单质,C一定是化合物 C、组成物质C的元素种类一定比物质B多 D、反应过程中C剩余15.8g时,容器中B的质量为13.35g18. 在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3.1 B、物质甲与丁质量比为14:85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9. 将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 X。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苯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X
反应前的质量(g)
3.9
9.6
0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0
0
6.6
2.7
m
A、m 等于 4.0 B、X 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C、X 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生成物中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 3∶120. A、B、C三种物质各15克,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克新物质D。若增加10克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克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克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3二、填空题
-
21. 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一种实现二氧化碳转化为重要原料二甲醚(化学式为C2H6O)的途径:(1)、转化①是二氧化碳与一种常见单质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这种单质的化学式为。(2)、转化②是甲醇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二甲醚和水反应中生成二甲醚和水的分子数之比为。22. 把4g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O2的质量(g)
3
4
6
SO2的质量(g)
6
8
8
(1)、上述实验中,第次实验恰好完全反应;(2)、上述实验中,第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克;(3)、在这三次实验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23. 无色液体A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有机燃料,请根据下列转化关系回答:(1)、若该液体A在空气中完全燃烧,二氧化碳和水。则该有机物A中一定含有元素,C物质为 (填化学式)。(2)、请写出一个上述关系图中有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4. 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图是以空气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部分产物略去)。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液态空气汽化先分离出N2 , 则N2的沸点O2。(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2)、由图可知N2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合反应转化成NH3 ,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转化过程。(3)、合成尿素的反应方程式为:2NH3+CO2 CO(NH2)2+H2O。则反应③在流程中的作用为。25. 下列是光亮铁钉的系列变化。请回答问题:(1)、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是。(2)、②中铁钉与空气中的发生化学反应。(3)、若①和②参加反应的铁质量相同,则光亮铁钉(A)、红色铁钉(B)、无锈铁钉(C)三者质量由大到小顺序为。(用ABC字母表示)26. 金不与稀硫酸反应,真金不怕火炼(灼烧时不被氧化)。已知某金制品中混有铜,小李的检验步骤为:①在酒精灯上灼烧金制品;②将灼烧后的金制品在稀硫酸中浸一段时间。则步骤①、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分别是、。
27. 书写以下化学方程式:(1)、稀盐酸除去铁锈:;(2)、硝酸钡和稀硫酸反应:;(3)、铁和稀硫酸反应:;(4)、硝酸银和稀盐酸反应:;(5)、氢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28. 痕检是提取指纹的一种重要方法,硝酸银显现法就是其中的一种。人的手上有汗迹,用手取用白纸后, 手指纹线就留在纸上。如果将硝酸银溶液小心地涂到纸上,硝酸银溶液就跟汗迹中的氯化钠作用,生成氯化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氯化银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生 成银粒和另一种单质(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银粒呈灰 褐色,随着反应的进行,银粒逐渐增多,颜色由灰褐色逐渐变成黑色,而显现出黑色的指纹线。29.(1)、工业上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2)、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30. 北宋张潜在其《浸铜要略序》一书中对铜的冶炼有如下记载:“山麓有胆泉,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1)、书中提及的“胆泉”为硫酸铜溶液,“浸铁”即将铁放入其中,写出此冶 炼铜方法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2)、若“浸铁”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 “”“”“”表示不同种类的离子,则 ” 表示填写离子符号)三、解答题
-
31. 实验室有一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样品中只含碳酸钠杂质,且成分均匀),为测量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质量、大小相同的3个烧杯,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克;
②向上述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份质量不同的样品;
③充分反应后,再用电子天平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逸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反应前稀盐酸+烧杯质量(克)
150
150
150
反应前固体样品质量(克)
4
8
12
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烧杯质量(克)
m
155.8
158.7
已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1)、分析表中数据,写出判断实验二中的样品已完全反应的理由:。(2)、表中的m值为。32. 把4g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O2的质量(g)
3
4
6
SO2的质量(g)
6
8
8
(1)、上述实验中,第次实验恰好完全反应;(2)、上述实验中,第次实验中硫有剩余 ;(3)、上述实验中,第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克;(4)、在这三次实验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33. 有A、B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四份,总质量均为12克。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物质C。四份混合物内含A和B的质量,及它们充分反应后生成C的质量见表。物质
第一份
第二份
第三份
第四份
反应前A的质量(克)
11
8
a
反应前B的质量(克)
1
4
b
反应后生成C的质量(克)
5
10
7.5
(1)、第一份混合物中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2)、第二份混合物在反应结束后,反应物中的有剩余。(3)、若第三份混合物恰好能完全反应,则a的值是。(4)、第四份混合物反应前,A和B的质量比为。34. 现有一份氧元素质量分数为89.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MnO2充分反应后,得到液体的质量为90g(不考虑操作过程中液体的损失),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35. 有A、B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四份,总质量均为12克。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物质C。四份混合物内含A和B的质量,及它们充分反应后生成C的质量见下表。物质
第一份
第二份
第三份
第四份
反应前A的质量(克)
11
8
a
反应前B的质量(克)
1
4
b
反应后生成C的质量(克)
5
10
7.5
(1)、第一份混合物中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2)、第二份混合物在反应结束后,反应物中的有剩余。(3)、若第三份混合物恰好能完全反应,则a的值是。(4)、第四份混合物反应前,A和B的质量比为。四、实验探究题
-
36.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阅读资料时发现,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会生成一种气体。同学们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并提出了问题: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一: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猜想二: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为验证生成的气体是什么,该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加热设备等在图中均已略去)。试管A内装有铁粉,烧瓶B中装有一定量的水,提供反应所需的水蒸气。
(1)、该装置中需加热的仪器为填字母)。(2)、根据已有的知识推测,图中装置C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A、收集气体 B、保护实验装置 C、干燥作用(3)、该组同学对所收集的气体进一步实验发现:该气体不溶于水,比空气轻,并且能燃烧,同时还生成了一种黑色粉末状固体。写出组成黑色固体的元素并说明理由。37. 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可能不相等; 猜想2:可能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组
乙组
实验方案(反应后略)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发生改变,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结论
猜想1正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猜想2正确
【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中进行。
【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2)(填序号),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3)。
38. 实验中,小红误将氢氧化钠溶液当成酸滴加到金属铝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提出猜想]小红猜想是氧气;小敏猜想是氢气;小雨猜想是
二氧化碳。其他同学认为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进行实验]利用图Ⅰ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
⑴小红: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木条不复燃,则她的猜想错误。
⑵小敏:①用图Ⅱ所示装置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将管口a与(填“b”或“c“)端管口连接。
②反应一段时间,点燃干燥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他的猜想正确。
[得出结论]锌和氢氧化钠反应生产氢气和偏铝酸钠(Na2Z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讨论]有同学认为,小敏的实验方案有欠缺,步骤②中存在安全隐患,理由是。
39. 小科同学为了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如图“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实验前天平已达到平衡)。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前要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其作用是防止。(3)、实验过程中,可看到气球的变化情况是。(4)、实验后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右边,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只回答一种可能)。(5)、白磷燃烧(填“遵循”、“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40. 无标签试剂瓶中的一种黑色不溶于水的固体可能是硫化铜或者是硫化亚铜。查资料可知:硫化铜(CuS)和硫化亚铜(Cu2S)在空气中灼烧分别发生下列化学反应:2CuS+3O2 2CuO+2SO2
Cu2S+O2 CuO+SO2(没配平)
(1)、请写出配平后的Cu2S在空气中灼烧的化学方程式:。如要确定灼烧的Cu2S是否完全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2)、根据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固体物质的质量变化,某同学仅用天平、酒精灯、坩埚、三角架等常用仪器(无其他试剂),通过三个实验步骤鉴别出某黑色固体是硫化铜还是硫化亚铜。他的实验步骤一:用天平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待测黑色固体。请写出后两个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二:。
实验步骤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