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5月高考模拟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7-07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周初封建时,周公的儿子伯禽受封鲁地和六个殷人氏族,而这六个殷人氏族和伯禽所带的周人氏族,构成鲁人的主体。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强化血缘认同 B、维护社会稳定 C、实现氏族平等 D、加强中央权力
  • 2. 如表为秦汉时期治疗疫病的相关记载。这表明当时国家为救治疫病(   )

    措施

    出处

    被处以刑罚的人,如果得了麻风病,该如何论处?应送往麻风病人收容所。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

    平帝元始二年,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疾疫者,腾空房舍,为置医药。

    《汉书·平帝纪》

    皇甫规讨陇右,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成悦。

    《后汉书·皇甫规传》

    A、发挥地方主导作用 B、建立了最早的救治机构 C、建立完备法律体系 D、重视采取隔离救治措施
  • 3. 唐初三省制下,中书省的具体工作为批答奏章和起草诏书,是决策出令的第一道程序。门下省对诏令的审议封驳,成为决策出令的又一道重要程序。门下省审复的诏令,经皇帝“画可”,加盖皇帝印玺后,再下达尚书省执行。材料反映的三省运行机制(   )
    A、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建立 B、强化了尚书省的决策权 C、削弱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D、推动了中央决策合理化
  • 4. 宋代《吕氏乡约》规定:“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康熙时的乡约“圣谕十六条”规定∶“和乡党以息争讼,讲法律以儆愚顽,训子弟以禁非为,戒窝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清代乡约与宋代乡约相比,发生的最主要变化是(   )
    A、失去了教化作用 B、以民间组织为主 C、逐渐与法律合流 D、法律取代了乡约
  • 5. 黄宗羲海昌讲学时,经常推荐弟子读《几何原本》,著名思想家李二曲也常要求其学生习《农政全书》、《泰西水法》等书籍;明末流行的《天工开物》是清初向国外出口的重要书籍之一。这反映了明清之际(   )
    A、中体西用思想已经萌生 B、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C、中国科技已注重理论探究 D、中西方科技差距不断拉大
  • 6. 1888年,《申报》发文:“自泰西诸国东来,西国之物日见其消流,而于中土之所生产,中国之所制造,日形其雍滞……购用西国之物日益多,则钱财之流于外者日益广,而上日益损,下日益穷,几何不如漏卮之难塞也,岂独一鸦片而已哉!”这一评论基于(   )
    A、中国对外贸易优势地位丧失 B、实业救国思潮日益兴起 C、洋货流行导致财富大量外流 D、外国资本输出逐步加剧
  • 7. 1862 年京师同文馆成立时“应考者寥寥”。1867 年,仅有 98 人报名,录取 30 人,最终到馆只有 10人。而 1885 年的招考异常顺利,报考者达 394 人,经初试、复试,最后录取到馆达 108 名。这一变化说明(   )
    A、教育救国成为社会共识 B、民主科学思想已得到广泛传播 C、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 D、“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扩大
  • 8. 清末“新政”期间,清廷颁布了《商律》,随后在各地出现了一些新型商会,这类新式商人团体明显打破了传统工商业“行帮壁垒”森严的弊端。新型商会的出现(   )
    A、增强了商人的国家民族意识 B、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C、突破了官府重农抑商的限制 D、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 9. 1930年,中共中央要求红军将湖南国民党军队“完全予以消灭”,切断武汉--长沙铁路,牵制常德,夺取长沙,并攻占岳州,然后击溃江西方面主要敌军,占领南昌、九江,进而“向武汉中心前进”。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  坚持秋收起义后红军的进军方向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正确地预判了革命的战略形势
  • 10. 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批准“四三方案”(因计划用外汇43亿美元),从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引进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兴建了二十多个大型工业项目,至1982年全部投产,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该材料主要表明(   )
    A、对外开放的步伐大大加快 B、拉开中国与西方往来序幕 C、外交环境影响经济的发展 D、“左”倾错误得到彻底纠正
  • 11. 亚里士多德认为:常人既不能完全消灭兽欲,虽贤良也未免有热忱,这就往往在执政 时候引起偏向。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祗和理智的体现。据此可知,他强调治国应体现(   )
    A、贤人执政 B、王在法下 C、道德优先 D、理性至上
  • 12. 如表为英国历史上部分宪法性文件。据此可知,英国(   )

    时间

    文件

    成果

    1215年

    《大宪章》

    规定非经贵族会议的决定,不得征收额外税金;承认教会自由不受侵犯。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1641年

    《三年法案》

    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教会的权力高于王权 C、具有限制王权的法律传统 D、逐步确立了议会主权
  • 13. 《共产党宣言》指出:“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迅速发展的革命因素是指(   )
    A、农民阶级力量壮大 B、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C、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14. 如表为二战后新成立的部分国家政权。这反映了(   )

    时间

    事件

    1948年

    朝鲜半岛分别成立韩国、朝鲜两个政权。

    1949年

    德国正式分裂为东德、西德两个国家。

    1955年

    法国从印度支那撤军后,越南南部成立与北部对峙的政府。

    A、新兴民族国家的出现 B、战后地区分离主义盛行 C、殖民体系的逐步瓦解 D、大国博弈影响民族自决
  • 15. 1941年后,好莱坞拍摄的《北极星》等影片宣扬苏联军民在卫国战争期间的英雄事迹,农民、游击队和普通士兵无不勇敢、善良。但从50年代起,俄罗斯人在美国电影中更像是外星人——可怕、古怪、另类,在美国策划政变。据此可知,“二战”后美国(   )
    A、重视与苏联东欧地区进行文化交流 B、政府对电影企业直接控制加强 C、非理性外交导致国际局势持续紧张 D、影视作品渗透了官方意识形态

二、非选择题: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波》是中国近代文学家鲁迅于192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近代中国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节选如下:

    七斤虽然住在农村,却早有些飞黄腾达的意思。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他也照例的帮人撑着航船,每日一回,早晨从鲁镇进城,傍晚又回到鲁镇,因此很知道些时事:例如什么地方,雷公劈死了蜈蚣精:什么地方,闺女生了一个夜叉之类。他在村人里面,的确已经是一名出场人物了。但夏天吃饭不点灯,却还守着农家习惯,所以回家太迟,是该骂的。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因为有学问,所以又有些遗老的臭味。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七斤嫂眼睛好,早望见今天的赵七爷已经不是道士,却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发顶: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有辫子,而且七斤一定是非常危险。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节选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 17. 1787年美国宪法对美国政治、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不仅以时间长、成效大而闻名于世,更是以其长达116天的激辩而名垂史册。与会的55位代表,各怀已见,力图制订一部国家级宪法,他们往复辩论。在关键问题上相持不下。甚至以惠会来威胁和抗议,最终却拿出了一部让世人瞠目的宪法。在制宪会议上,以讨论(弗吉尼亚方案)进入正题,这说明会议由修改和完善《邦联条例》转向制定新的宪法。会议最终的文本就是著名的《1787年宪法》草案。

    ——摘编自刘俊利《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与代表们的四个旨趣》

    (1)、编写一幕发生在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辩论的场景。(要求:先写出辩论主题,主题要紧扣美国当时的政治或经济情况;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辩论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上述对话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历史意义。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既产生积极作用,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就德国而言,在工业化初期,为解决、缓解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政府和企业采取的各种措施如下:

    社会问题

    采取措施

    农村劳动力流动受到限制

    1807年的“十月敕令”为普鲁士农民获符了人身自由、市民和农民自由地从事职业、劳动力自由流动、农村人口自由进入城市提供了法律依据。1811年的《关于调整地主和农民间关系的敕令》解除了农民对地主的负担和劳役,有利于农民获得真正的自由。1849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人身自由和法律平等、经济生活自由、迁徙自由以及选择职业自由等基本原则。1867年的《职业自归法》和《迁徙自由法》进一步为从业人员自由选择职业扫清了障碍。

    城市住房紧缺

    在帝国和城市管理机构推动执行公共建房政策的基础上,各大企业和个人也都以不同方式参与城市住宅建设

    环境卫生条件差

    为解决疾病传播和人口死亡率高的问题,工厂主首先自己动手挖井,解决工人的饮水来源问题,后来铺设地下水管道和排放污水管道。加强卫生立法。

    婴儿入托和学龄儿童入学困难、劳动技能断层、失业率上升

    一方面,德国通过多种渠道发展义务教育,解决流动人口、新移民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广泛开展职业教育、普及成人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和专业技术水平。

    贫富分化严重、贫国增加

    德国城市中较早地出现自发援助和照料穷人的活动。1855年,《穷人权利法规》生效。1873年,成立社会政策协会,使当时自愿教助活动发展成全社会的公共福利事业。1883年,国会通过《疾病保险法》。1889年,通过《老年和残疾保险法》,规定保险费由雇主、雇员和国家三方共同负担。

    材料提供了近代德国解决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或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 19. 图1、图2、图3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国共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根据地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根据地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