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现代诗二首》同步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7-0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运用

  • 1. 给加点字注音。

         芦     霸占     睡     剪秋

  • 2. 查字典填空。

    ①我们要查“巢”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 再查音序。我会用“巢”组词:

    ②我们要查“霸”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 再查音序。我会用“霸”组词:

  • 3. 比一比,组词语。

         倦     坐

         卷     座

  • 4. 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一眨眼,比喻很短的时间。
    (2)、鸟或蜂、蚁等的窝。
  • 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秋晚的江上》的作者是。《花牛歌》的作者是
    (2)、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
  • 6. 课文整体梳理。
    (1)、《秋晚的江上》描写了一幅倦鸟 、斜阳 的画面。
    (2)、《花牛歌》中描写了 、 、等景物。
    (3)、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
    (4)、花牛在草地里坐,
  • 7. 关于课文,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还驮着斜阳回去”中的“驮”字用得好,让四面充满情意,给人想象的空间 B、“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表现出诗人见到夕阳时的伤感 C、《花牛歌》中的“压扁”偷渡”这两个词明贬实褒,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D、“小尾巴甩得滴溜溜"中“滴溜溜”写出了花牛的开心与惬意
  • 8.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秋晚的江上》是唐代诗人刘大白的作品。
    (2)、《秋晚的江上》通过唯美的意境,表达诗人真挚的感情和积极的态度。
    (3)、“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4)、“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一个“驮”字,一方面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奇丽的想象。

二、课内阅读

  • 9. 课内阅读。

    花牛歌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1)、“霸占”的意思是
    (2)、这首诗的作者是
    (3)、淘气的花牛在草地里做了哪些有趣的事?
    (4)、《花牛歌》表达了诗人对的热爱和对的追求。
  • 10.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秋晚的江上

    刘大白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1)、本首诗共有小节。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倦——      一瞬——

    (3)、第一小节中的“驮着”一词能不能改成“带着”?为什么?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5)、读完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三、课外阅读

  • 1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黄  鹂

       徐志摩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1)、根据前面提示的背景,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渴求。
    (2)、第一节的五行描写黄鹂飞来,只两句是实写。一句是 , 写出了黄鹂的色彩和动感;一句是 , 以瞬间之形写其瞬间之静。一动一静,生动地刻画出黄鹂而来于树的神采。
    (3)、第一节中第句鲜活地点染出黄鹂飞来时所激起的之情。而第两句,渐渐由实而虚,倾诉着由眼前黄鹂所激荡起的
    (4)、诗人眼前所见的是一只匆匆飞来又匆匆飞走的黄鹂,而胸中所藏的却是一种交织的情怀。这是一种感情的反差和逆转。两节的最后一句重复,词语相同而情怀各异,前一句写充实感,后一句却写感。
    (5)、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诗人表露出了在牢笼般的时代欢乐仅仅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更为持久的还是痛苦的情怀。 B、诗中的反复不是一般的感情升华,而是感情的逆转。这是本诗的独到之处。 C、诗中动与静的结合、形与神的交融、实与虚的转化都鲜活地点染出瞬间的情景变化。 D、诗人以黄鹂自比,不但“冲破浓密”,而且能“照亮浓密”,这既是一种渴求,也是一种自信。

四、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