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7-0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部分(共60分,30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材料中的“宣告”“声音”出自(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开国大典 D、改革开放2. 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到人民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A、 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D、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4. “这场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是正义的胜利,邪恶的失败。这场战争打出了国威,新中国的基础奠定了。”下列诗句描写这场战争的是( )A、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 B、雄鸡一唱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C、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家乡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5.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十年后,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他的书中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A、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 B、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增强了中国军事实力 D、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6. 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它“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该是( )A、 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镇压反革命7. 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 1952年,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农民昼夜不停的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变为良田,这一现象说明了( )A、 土地改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变化 B、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9.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B、进行三大改造 C、发展国民经济 D、巩固新生政权10. 毛泽东曾经十分感慨:“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此,中央政府( )A、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实施一五计划 C、实行公私合营 D、以钢为纲,大炼钢铁11. 由下面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可以看出,我国当时( )部门
工业
农林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卫生
其它
投资比例
58.2%
7.6%
19.2%
7.2%
7.8%
A、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优先发展运输交通业 D、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2. 下列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C、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D、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13.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 C、“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D、“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4. 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主政治建设”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A、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5. 下面两则老广告可共同佐证( )A、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 B、抗美援朝运动的开展 C、三大改造的实行 D、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16. 1954年9月6日《人民日报》社论:“国家在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二步,将国家资本主义改变为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公私合营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采取的政策是( )A、 没收 B、赎买 C、互助 D、过渡17. 下图展示的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某行业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的情况。下列做法,与图示目的相同的是( )A、颁布《土地改革法》,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实行包产到组、包干到户,打破农业生产上的“大锅饭” C、成立缝纫社、铁业社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创办经济特区,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18.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稼先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和象征。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精神 C、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精神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19. 大家心里都空前地被“超英赶美”的宏伟目标刺激着。铁门栓、锄头、秤砣,甚至连灶台上的铁罐儿都被敲下来。钢铁厂一下子到处是各式各样的铁器。该口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20.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鲜明的历史印记,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选项全面反映了这一历史阶段的特征( )A、遭到建国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21. 从下图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1966—1968年我国经济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B、1966—1968年我国经济下滑可能和“文化大革命”有关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D、“文化大革命”拉大了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22. “在这场所谓的大革命中,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大批中央党政军领导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和群众受到诬陷和迫害,遭到批判和揪斗。党和政府的各级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组织,长期陷于瘫痪和不正常状态。”可见,“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后果是( )A、文化教育科学事业受到摧残 B、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C、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D、阻滞国民素质的提高23. “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带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在这样的困境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仍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以下建设成就属于该时期的是(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B、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C、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正式投产 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并使用24. 有人将这次会议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它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历经种种探索与曲折之后,开始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25. 《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的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反映了党和国家要( )A、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B、对城市国有企业进行制度改革 C、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6. 四川农民张永贵在日记中写道:7月9日,菜子大队第二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大会,讨论本队土地经营实行哪一种方式。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包产到户……该日记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27. 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土地改革 B、国有企业改革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8.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B、经济活动要遵循价值规律 C、运用市场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协调 D、发挥计划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9. 某地在短短的几年内,由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这座城市是( )A、深圳 B、上海 C、武汉 D、厦门30. 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二、非选择题部分(共40分)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夕,党面临的现实问题是:新中国诞生后如何迅速与一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获得国际承认;如何防止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保障国家的安全;如何取得外国对战后经济恢复的必要援助;等等。在当时的国际条件下,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争取苏联的帮助。
材料二:1949年建国后,面临现实客观国情,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从现实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农业发展的正确道路……让农民得到了渴望已久赖以生存的土地。出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的感激拥护、对美国的敌视心理以及自身固有的从众心理、逐利心态,加之一系列以“保家卫国”为主题的适时有效的舆论宣传,最终使广大农民乐于参军支前,从而直接推动了战争向有利于我方的方向发展。
材料三:志愿军广大指战员充分发挥我军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与朝鲜人民军一道,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扬长避短,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同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进行艰苦卓绝的作战。他们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
材料四: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兵败以后,从来没有真正打胜过一次对外战争,十四年抗战也只是在盟国助力下“惨胜”。抗美援朝之战中共却能把世界最强大的军队从鸭绿江击退到三八线,最后美国也被迫讲和,这既进一步增强了国内凝聚力,也让世界各国刮目相看,更让许多亚非小国羡慕不已,从此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质的飞升。
(1)、材料一想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2)、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准备的是哪次会议的召开?(3)、材料二中“让农民得到了渴望已久赖以生存的土地”“直接推动了战争向有利于我方的方向发展”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4)、由材料三可知,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5)、据材料四,指出“抗美援朝之战”在当时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历史主题是什么?32.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
10.9千瓦
2949千瓦
材料二:1953—1957年工业生产发展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材料三: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人数占全国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材料四:“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社论
(1)、材料一中的数据对比,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发展的什么状况?(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是什么?简要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有什么影响?(4)、材料四说明当时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问题,最能体现这些主要问题的史实是什么?(5)、综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国家在拟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33. 一个全面改革开放的中国正一步步走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
材料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几个月里,地方和中央政府经过讨论决定采纳“责任制”或“包产到户”。在这个制度下,土地仍然是公有的,但每个农户得到一块田地用于耕种,并与公社的生产队或经济合作社签订一份合同。合同上写明耕种庄稼的产量和上缴给生产队或者经济合作社以支付土地使用费用的产量指标。
政府也鼓励农村劳动者进行庄稼、牲畜、家禽或其他各种副业的专业化生产。“专业户”逐渐出现了,他们并不耕种田地,而是完全从事非庄稼生产。
1987年,稻麦产量比公社制度时期的产量增长了50%,更重要的是,农民现在每年平均在庄稼上只花60天时间,而在农业合作化时期,他们一年要在田里劳动250天到300天。空余的时间花到了旨在盈利的副业上。现金收入翻了两番,参与改革的农户盖起来新的砖房,购置了新的家具和电视,穿上了色彩更鲜艳的新衣服,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材料三: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向省委、省政府写了一封“松绑”公开信:“我们都想干一番事业……现行体制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处于只有压力,没有动力,也没有活力的境遇,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我们最大的烦恼……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
材料四:为什么雄安新区要和深圳、浦东相提并论,它们有什么不同?……深圳是改革开放初期推出的一个特区。浦东新区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推出的,也就是在改革开放中期所推出的。雄安新区是在我们改革开放处于成熟阶段,在一个更高的历史定位上推出的。它们在发展阶段方面不同。……深圳和浦东是……以经济发展为主的特区和新区。而雄安新区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而且它在推动我们国家体制机制改革以及落实十八大之后的新发展理念方面将会成为一种试验场;同时它将进一步推动我们的协同发展、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
材料五:2001年中国出口总额为0.51万亿美元,2020年这一数字约为 4.66万亿美元,是入世前的9倍左右。中国加入WTO20年,经济规模扩大了10倍,稳居全球第一大贸易大国,成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自2008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为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材料一中“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这场“社会变革”指的是什么?这场“社会变革”是以中共的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农村的变化。(至少写两点)(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55位国营厂长、经理”“向省委、省政府”“伸手要权”实现,当时的“现行体制”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变成了什么经济体制?(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5)、结合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至少答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