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7-0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 1. 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位列其中。这主要是因为隋文帝(    )
    A、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B、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C、正式确立了科举制 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 2.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3. 近代历史学家邓副禹曾说:“至于有唐,一以考试为准绳,而后平民有参与政治之机会,阶级观念,赖以破除焉。”这里的考试(    )
    A、使平民翻身成为统治阶级 B、有力地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C、促使唐朝消除了阶级分化 D、为平民提供公平竞争机会
  • 4. “卯时,江东的田间,一头牛拉着曲辕犁,农民们的劳作开始了;辰时,越州,越窑开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已时,长安西市,一路上,大食商人、东瀛人和大月氏的金银器匠人来来往往……”这段大唐十二时辰(节选)充分体现了唐朝(   )
    A、手工业发展水平高 B、经济繁荣景象 C、农业生产技术提高 D、对外交流频繁
  • 5. 唐太宗说:“其(夷狄)情与中夏不殊……四海可使如一家。”下列史实中,与唐太宗直接相关并体现上述观念的是(    )
    A、设西域都护管理新疆 B、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 D、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
  • 6. 了解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隋唐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 7. 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下列说法与隋炀帝无关的是(    )
    A、灭掉陈朝,统一了全国 B、在位期间,开通了大运河    C、暴虐无道,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D、正式设置进士科,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 8. 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前半辈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前期的(    )
    A、贞观之治 B、开元之治 C、安史之乱 D、藩镇割据
  • 9. “命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持节送文成公主于吐蕃。赞普大喜,见道宗,尽子婿礼。”这里的“赞普”指的是(    )
    A、尺带珠丹 B、禄东赞 C、唐太宗 D、松赞干布
  • 10. 《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竞衣胡服。”这反映了(    )
    A、文化趋同的倾向 B、三教合一的潮流    C、对西洋文化的模仿 D、民族交融的加强
  • 11.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这首诗中“长河”的中心(    )
    A、余杭 B、大都 C、洛阳 D、涿郡
  • 12. 某同学准备在学校公众号中推送一篇关于“游历大唐”的文章,下列内容可以出现在这篇文章中的有(    )

    ①玄奘携带佛经回到长安
    ②妇女参加骑马、打球等活动
    ③百姓使用纸币进行交易
    ④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 据史料记载:“唐武宗会昌三年,长安城失火,焚毁了多家店铺。”结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本第3课《盛唐气象》中所学知识,你能判断失火的地点应该是长安城中的什么地方(    )
    A、宫城 B、皇城 C、 D、
  • 14. 文学作品是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下列诗句能反映唐朝盛世气象的(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C、“忆昔开元全盛时,小邑犹藏万家室” 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15. 下列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标志着唐朝由盛而衰的事件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 16. 秦朝与隋朝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子”,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下面关于这两个王朝的相同点归纳,错误的是(    )
    A、都结束了中国一段相当长时期的国家分裂局面,形成国家大一统    B、都创新性地出台了新的政治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都有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的伟大举措,都创建了伟大土木工程    D、都因为统治者过于残暴,所以二世而亡,政权被农民起义者替代
  • 17. 宋朝重文轻武政策主要是为了(    )
    A、分割宰相权力 B、发展科举制度 C、防止武将跋扈 D、提高文人待遇
  • 18. 某学生整理了关于“宋代经济发展”的笔记,在他整理的以下内容中出现的一处错误是(    )
    A、朝廷鼓励海外贸易,设立转运使进行管理 B、商业繁盛,“早市”和“夜市”出现    C、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D、商业交易中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19. 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诗句,表明自己誓死殉国决心的是(    )
    A、霍去病 B、岳飞 C、戚继光 D、文天祥
  • 20. 进口的大米因口感好、味道香而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其实,我国在宋朝时就引进了外国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它引进于(    )
    A、泰国 B、朝鲜 C、越南 D、印度
  • 21. 元朝时,某机构“设长官二人,其中一人以吐蕃上层喇嘛国师充任。其下设官分职,僧俗并用。……遇地方有事,则临时在当地设立分院处理。凡重大军事,则会同掌管军务的机构议处。”该机构是(    )
    A、中书省 B、枢密院 C、御史台 D、宣政院
  • 22. “朕选儒臣于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落(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建立刺史制度 B、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D、设立御史台
  • 23. 一个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从此开始了它的统治,直到1368年,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中国完全由游牧民族统治,这个王朝是(    )
    A、秦朝 B、元朝 C、清朝 D、明朝
  • 24. 元朝时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中央机构是(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枢密院 D、宣政院
  • 25. 元朝在澎湖列岛设立了行政机构,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正式建立行政机构管辖(    )
    A、新疆地区 B、台湾地区 C、西藏地区 D、岭北地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 26. 唐朝时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高僧是;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高僧是
  • 27. (人物)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人物)时,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 28. 隋文帝是589年灭掉统一全国。在采取措施后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历史上称为
  • 29. 唐朝时,高僧玄奘西行至 , 将大量佛经带回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 30. 李白因其诗歌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被称为“” 。杜甫被誉为“诗圣”,由于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 之称。

三、材料解析题(每题8分,共40分)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科举制度自产生之日起就确定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考生几乎没有身份、阶层、职业等限制……广大下层民众有了入仕机会。

    (1)、材料一所示的大运河的开凿给隋朝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说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并简要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单评价一下隋炀帝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宝(唐玄宗后期的年号)初年,中央禁军仅12万人,而边境十个军镇拥兵49万……胡人出身的边将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拥兵15万……唐玄宗自杨贵妃入宫之后沉湎于声色之中,出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现象。

    材料二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材料三  黄巢起义后,宣布要“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对贪污的地方官吏处斩。

    材料四  (在五代十国时期)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各封建割据者为争权夺地长期混战,黄河流域尤其严重,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产生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黄巢起义对唐朝社会产生的影响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五代十国时期封建割据者的混战带来什么影响
  • 33. 南方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抹亮丽的风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祗。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东晋开始,北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再加上更北的游牧民族侵扰,居住在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的汉族人开始迁往江淮一带。从南北朝一直到南宋,北方汉人迁往江淮的脚步就一刻没有停留,共计数百万。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是先进还是落后?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苏湖熟,天下足”的“苏湖”是哪些地区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已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说出这种变化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
    (4)、根据材料三可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我们从中又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34. 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了自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混战局面,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黄袍加身】

    材料一 这场兵变,没有喋血宫门、伏尸遍野,更没有烽烟四起,兵连祸结,几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一般以为,这不过是兵权与实力威慑的结果。事实上,兵权、实力等这些绝对的优势只能保证兵变最终成功,至于以什么方式成功,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决策者的谋划水平和政治见识。

    【加强君权】

    材料二 一天,宋太祖赵匡胤问宰相赵普:“为什么从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换了八姓十二君,争战无休无止?我要从此息天下之兵,建国家长久之计,有什么好的办法吗?”赵普精通治道,对这些问题也早有考虑,听了太祖的发问,他便回答说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藩镇太重,君弱臣强,治理的办法也没有奇巧可施,只要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就安定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这场“兵不血刃,市不易肆”的兵变发生在何时何地?兵变能够取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太祖是如何“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
    (3)、【重文轻武】宋朝政府为什么实行重文轻武政策?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 35. 亚洲腹地,辽阔的草原和无垠的沙漠点缀其中,这里生活着一个伟大的民族。13世纪上半期,这个让全世界震惊的草原游牧政权,像一轮太阳跃出地平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篇】

    材料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

    【统一篇】

    材料二:星天旋转,诸国争征……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蒙古秘史》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唐宗宋祖是谁?
    (2)、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什么?他的后继者忽必烈又有何成就?
    (3)、材料二反映了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
    (4)、根据材料三请具体描述从图二到图三的过程,我国历史上与元朝一样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朝代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