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1-07-0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当时‘江南父老,来谒军门,昼夜不绝’。隋军在江南人民的配合和支持下,轻而易举地攻下金陵,荒淫无度的陈后主和张贵妃、孔贵嫔被俘,陈亡。”这说明隋灭陈(    )
    A、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B、基本没有出现人员伤亡 C、依靠江南人民做主力 D、采用周密的作战方针
  • 2. 据下图推断,唐太宗会采取的措施是()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

    ——唐太宗

    A、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 D、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 3. 小明运用下面四幅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冶铁技术的提高 C、铁犁牛耕的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
  • 4. 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公主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    )
    A、对边疆统治加强 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经济文化的繁荣 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 5.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传授佛经,传播中医和建筑技术 B、翻译佛经,促进了中国佛教的发展 C、密切了唐朝和吐蕃的关系 D、促进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
  • 6. 唐朝时期,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等方面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隋唐时期促成这一文化圈形成的有(    )

    ①日本遣唐使来华  ②鉴真东渡  ③新罗学习唐朝政治制度 ④张骞通西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 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独爱之如一”。唐太宗推行此民族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唐太宗汲取安史之乱的教训 B、维护唐朝统治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C、边疆民族放弃了对中原的骚扰 D、唐太宗深得各民族爱戴支持
  • 8.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
    A、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 B、在边境重地设立藩镇节度使 C、分化相权,强化君权 D、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
  • 9. 下表是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朝代

    东晋

    隋朝

    唐朝

    北宋

    比例

    4%

    17.2%

    12.5%

    46.1%

    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 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文化下移趋势增强
  • 10. 宋朝的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材料反映了宋朝(    )
    A、海外贸易繁荣 B、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C、民族之间交融 D、江南经济飞跃发展
  • 11. 宋朝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主要反映了(    )
    A、国家重点开发东南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东南地区赋税沉重 D、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 12.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指的是(  )
    A、李世民和赵匡胤 B、赵匡胤和忽必烈 C、赵匡胤和铁木真 D、李世民和忽必烈
  • 13. 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圩田。梯田就是依山势而建,状如梯子;圩田就是把临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围起来,堤上有闸门,洪涝时闭闸防淹,干旱时开闸灌溉。南宋时南方梯田、圩田的开垦(   )
    A、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 B、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 C、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 D、取决于南方社会安定
  • 14. 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

    唐诗

    宋词

    《出塞》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来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 马度阴山。

    《满江红》

    [作者]岳飞

    壮志饥餐 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A、匈奴、契丹 B、匈奴、女真 C、女真、蒙古 D、吐蕃、女真
  • 15. “其版图‘有汉唐之地而加大’,其人民‘有汉唐之民而加多’。包括西藏的藏族在内的所有民族就都统一在一个中央政权之内了。”这个超越汉唐的王朝是(    )
    A、 B、北宋 C、 D、元朝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2分,第18题6分,共30分。

  • 16. 各民族间的不断交融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

    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胡服、胡食和胡妆流行一时,又引进不少外来新的蔬菜和水果品种。当时的音乐、舞蹈吸收了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唐朝统治者大量任用少数民族中的上层分子,其中不少人还担任朝廷的重要官职。外国人通过科举考试,也能够参与到政权中来。

    材料二: 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边界的椎场贸易量很大。

    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耗,人民处于困苦之中。后来,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以上材料摘编《中国古代史(全一册)》和《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和唐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时期的民族关系的特点,归纳材料二中两次议和的相同点。
  • 17. 隋朝是短暂的,但它留下的物质遗产、文化遗产,直到宋元时期都让人受用无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以自由报考为特点,这是其与历代选官制的本质区别;科举制以考试优劣作为决定取舍的主要依据,即“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从选人的标准来看,科举是一种以具体的、严格的,且可以明确把握的某种划一的、规范化的文化知识作为标准的公开招考选拔人才的制度,有标准化的衡量与录取人才的尺度,择优录用。

    北宋通过改革,采取了以文立国的国策,实行文人统治。宋初太祖时,取士较严,进士人数最多也没超过31人,宋太宗即位后,开始突破100大关,有时一科竞达300多人……宋代平均每年取士的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

    ——摘编自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教师教学用书和《宋代扩大科举取士与冗官问题》

    材料二: 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作出了开通南北大运河的决策。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黄河流域,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400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同时,长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隋开运河还有政治方面的动机,南方一些世家大族自恃实力强大,企图抗衡中央。隋统治者要对南方实行有效统治,开通运河势在必行。同时,驻扎北部边境的大量军队需要江淮和中原供应粮饷,路途遥远,开凿运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开挖大运河是隋这个短命的王朝最大的成就,后世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继承和改善了运河体系。两宋以后,北京之所以成为首都,也是这条运河延伸的结果。隋唐大运河很容易湮塞,到元朝忽必烈下令开凿了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开凿了元朝京杭大运河,直通南北,运河从此由江苏淮安经宿迁、徐州直上山东抵达北京。至此,诞生了现今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

    ——根据百度百科资料改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材料一北宋实行文人统治,增加科举取士人数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隋代开凿大运河的原因,并概括大运河对北京的作用。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史是国内外史学界研究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中国人一向以汉唐为骄傲,宋朝则争议颇多。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中第一次用“积弱积贫”这一词来评价宋朝。在政治上,宋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局面,重用文臣削弱武将也导致宋军事实力的薄弱。虽有变法革新,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

    国内外也有许多史学家给宋代以极高的评价。著名宋史学家邓广铭教授说:“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美国学者罗兹·墨菲也在《亚洲史》中这样评价宋朝:“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对宋朝的评价”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的观点,并就所拟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观点,持论须有史实依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